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菌凤尾菇,具有适应范围广,生活力强,生产周期短,取材广而简便,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近年来,已由人工室内栽培,发展到露地栽培.桑树生长期内,利用被遮荫的畦面,能否栽培凤尾菇,笔者于1985年春期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桑园选择选择本所6年生团头荷叶白桑园,株行距0.67×1.67米,在行间做一60厘米宽,15厘米深的菇床.供试桑园面  相似文献   

2.
<正> 新沂市有桑园2.5万亩,但桑园产量水平很不平衡,今后应在拓植新桑的同时,改造现有低产桑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做到增产不增地。对低产桑园的概念,作者认为成林桑园亩桑养蚕在2张以下,产茧在60公斤以下者,属低产桑园,理由是1亩农田一熟水稻450公斤,一熟小麦300公斤,每公斤粮价以0.8元计,则全年亩产值在600元左右,成林桑亩产茧不足60公斤、亩产值不足600元的,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远安县凤山食用菌总厂于1989年10月在远安县鸣凤山采集到一株重11.2公斤的特大野生平菇,经鉴定为糙皮侧耳类的一种,并由该厂科研人员分离成功,育成了“凤优一号”平菇新菌株。1989年11月该厂投料500公斤,播种30平方米,收菇三轮总产1418公斤,出菇前在菇床表面撒一层厚0.5寸左右的细湿土,产量还可提高14%。1990年至1992年在远安、当阳、宜昌、枝江、荆门等10多个县试范推广面积达117.4万平方米,全获高产,每  相似文献   

4.
桑园放鸡     
<正> 日本人作了桑园放养鸡的试验,结果如下:能抑制杂草,每10公亩桑园放养25只鸡,杂草只有对照桑园的20~30%;25只鸡年内可产1250公斤鸡粪,相当给桑园  相似文献   

5.
<正> 邛崃县宝林乡一村二组蚕桑专业户杨学义1982年秋利用沙地和荒河坎种植了8亩带型桑园,采用县蚕桑协会研制成功的新式带型桑园,以养蚕为主体发展复合经营,经过4年的辛勤劳动,1986年采叶养蚕30张(盒),产茧1.224吨(亩桑产茧153公斤),收茧款4124元。桑园间种小麦、蔬菜、花生和出售桑枝等又收入2622元。8亩桑园共收入6646元。全家  相似文献   

6.
<正> 农户经验证明,桑园种菇是致富的一项适用技术。桑园种菇要注意下列技术要点: 1、桑园要求阳光充足(向阳面)桑地平整,排水良好,土壤保湿性较好,管理方便,桑树行距较宽。2、整床接种①做菇床;先清除桑园杂草、落叶等,在桑树行间做菇床,一  相似文献   

7.
一、低产桑园的面貌所谓低产桑园,是指单位面积产叶量低,叶质差的桑园。具体说,亩桑年有效条数少于6000根,枝条年生长量不到4尺,年产叶量不足1000公斤的桑园都叫低产桑园。我县栽桑养蚕始于1972年,到1982年累计栽桑300多万株,面积4584亩。1987年养蚕2545张种,以1张种吃叶750公斤计算,平均亩桑产量不到500公斤。低产桑园的面貌较为复杂,主要表现是:①桑园小老树多。桑树年龄不长,但养型不合理,产叶量不高,有的种植4—5年就形成小老树。②桑园缺株断行严重。桑树种植规划不科学,  相似文献   

8.
日照市东港区现有桑园1.8万亩,近几年来,通过采取强化桑园的肥水管理,优化桑园的群体结构,适当调整养蚕布局、良桑饱食以及室外上蔟室内挂等技术,实现了成林桑园亩桑产茧150公斤的好成绩,具体配套措施如下:一、高标准建园 选择土壤肥沃,离村较近,水浇条件方便的地块,.行距1.4米,株距0.4米,亩栽1200株,栽植前开深、宽各50厘米的栽植沟、沟内每亩施入4000公斤土杂肥和50公斤桑树专用肥,苗木选择健壮丰产性能好的湖桑32号,定干高度为20厘米.  相似文献   

9.
<正> 栽桑养蚕是我县的一项传统性副业生产。建国后,我县蚕桑生产有很大发展。1958年全县产蚕茧20020公斤。1985年全县桑园面积曾达16734亩,1984年养蚕703张,产茧24680公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栽桑养蚕已成为我县群众的扎根副  相似文献   

10.
<正> 藕芋,又名蕉藕。文成县大峃镇第五村著名种菇专业户吴方斌,利用藕芋渣培植凤尾菇和平菇效果很好。据介绍,平均一斤干藕芋渣可收鲜凤尾菇和平菇一斤多,种过菇的菌糠,可直接作畜禽饲料,可鲜喂,也可将菌糠晒干粉  相似文献   

11.
黑饲1号青贮玉米对土壤选择不严,各种土壤均能种植,更适于土层深厚、有机质多、排水良好的粘质壤土或砂质壤土种植,最好要有井灌条件。东北地区一般在5月10日左右,也就是大田种完后就可种植黑饲1号青贮玉米。可采用刨埯点种或机械条播,行距60~70厘米,株距20。30厘米,亩(667平方米)播量2.5-3.0千克,亩保苗4000株左右。  相似文献   

12.
1991年我市遭受特大雨涝灾害,6月29日至7月13日降雨量达830毫米。全市142600亩桑园均受渍害,74508亩桑园受淹,1024亩桑树死亡,桑树生理机能普遍减弱,桑叶生长速度缓慢,蚕桑生产损失很大。我们结合灾后抢管,进行了涝灾桑树的复苏试验调查。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桑园选择曹(?)镇中桥村的受涝桑园,三年生湖桑32号,分轻灾、中灾、重灾三种类型桑园,重复设区。(二)试验处理1.不同复苏措施效果之比较:A:挖沟降渍,沟深30厘米;B:松土通气,浅耕5~10厘米;C:施肥,亩施尿素15公斤;D:A+B;E:B+C;F:A+C;G:A+B+C;K:空白对  相似文献   

13.
<正> 串叶松香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饲料作物.属菊科,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该草适应性广,再生力 极强,耐严寒,喜光喜湿耐肥,生长快,微酸微碱土地都可种植,种一次连收10年.株高1.2—1.8米,叶长60厘米,叶宽30厘米,亩产鲜茎叶2—2.5万公斤,是  相似文献   

14.
樊孔彰  李茂贞 《蚕业科学》1993,19(4):244-246
<正> 为探讨鲁西平原桑园生产潜力,我们在开展亩(1/15公顷)产桑叶3000公斤的机理研究中,对连续二年亩产桑叶3000、2500、2000公斤桑园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产投比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于后。 1 高产桑园的光能利用率 1.1 调查方法 试验示范桑园设在泰安市郊区的鲁里村和莱芜市的陈楼村,合计面积80.5亩,品种为荷叶白,于1987年和1985年建园,亩栽分别为1369株和1111株。 桑树贮藏化学能的调查:在春季发芽前和秋  相似文献   

15.
(一)建地方法 采用水泥地饲养虎纹蛙具有高产、高效、易养的特点。建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好,避风、向阳、安静。池中食台面积占池面积的1/5,遮阳网占池面积的1/3,池高1米,水位0.2米左右,池底进水口向出水口稍倾斜。气候适宜的话,一个15平方米的标准池,3个月可产商品蛙150公斤,最高可超过450公斤。 食台的设置。其台面可用水泥板制成,下设支撑墩,使台面露出水面2~3厘米。也可用塑料泡沫板、木板等材料制作,四周设桩定位即可。  相似文献   

16.
<正> 宁阳县是山东省桑蚕基地县之一,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曾居全省第二位。但由于桑黄化型萎缩病急剧蔓延,桑园面积由1985年的16238亩,下降到1988年的8262亩,蚕茧产量由1050吨下降到620吨,1988年亩产茧仅有75公斤。近几年,采取综合防治和快速更新相结合的措施,桑黄化型萎缩病得到有效的控制,蚕桑生产出现了反降为升的势头。全县桑园面积1991年达到22000亩,产茧1100吨,成龄桑园平均亩产茧增加到15公斤。一、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情况宁阳县自六十年代开始引进桑苗建园,主要品种是湖桑32。八十年代初期,在城南  相似文献   

17.
<正> 略阳县是省、地蚕桑基地县之一。1990年有桑园1.47万亩,其中成片桑园6000多亩,全年养蚕8396张,产茧23.56万公斤。为了进一步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步伐,根据省、地要求,全县规划到2000年,桑树要达到6000万株,面积6万亩,养蚕4万张,年产茧100万公斤;“八五”末,累计栽桑达到3万亩,养蚕2万张,产茧50万公斤。为了实现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县政府制定10条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蚕桑生产。一、允许农民个体户或联户在不破坏山林的原则下,利用荒山荒坡营造成片桑园,谁栽谁有,20年不变。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养殖是青虾池塘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措施。现结合如皋市生产实践,将每667平方米产青虾200公斤的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池塘选择 选择面积1000平方米,水深80~120厘米的池塘为宜。并要求水电供应方便,进排水口防逃、防敌害设施严密。一般采用双层密眼金属网护栏。  相似文献   

19.
反季菜花——冬丰 反季菜花冬丰是单县农作物良种研究所培育的可露地越冬的菜花新品种。-12℃低温下基本不会受冻害,由于整个生长期是寒冷的冬季,没有病虫害发生,属标准的绿色无公害产品.适于黄淮平原和长江流域地区种植。株高45厘米,开展度70厘米。叶片椭圆形,色灰绿.蜡粉中等;外叶平展.内叶较细。内叶自抱性好,花球洁白紧实,单球重1-2公斤,每667平方米产3500-4500公斤。  相似文献   

20.
桑园养鸡提高亩桑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桑园经济效益途径很多,在桑树生长季节,桑园放养肉用鸡,也是提高亩桑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一、桑园养鸡的经济效益安吉县安城乡拢坝村蚕桑场原有桑园30亩,1984年起,由陈中木一人承包,全年产茧1016公斤,茧款4034元。1985年总产蚕茧1560公斤,比上年增长53.5%,总茧款6024元,比1984年增收49.3%,亩桑产值由198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