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出发点,以中国"三农"问题为落脚点,在系统阐述农业科技创新链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发展现状及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以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为宗旨,以推进"五链"深度融合为杠杆,完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的过程模式和体系构建;最后,从健全农业科技创新链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科技创新链运行和考评机制、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等方面,提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实现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技术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我国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冰火两重天"的核心原因,荷兰、以色列等国外经验表明,除农业推广组织外,还需要创新经纪人搭建起技术需求与供应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协同创新。技术信息不对称是农业技术困境的核心原因农业技术创新应当包含两个要件,技术成果和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其中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往往容易被忽略。技术创新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技术推动型,新的技术发明并被企业采用后产生商业价值,这是当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二是市场拉动型,发现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科技创新链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运用现有科技创新推动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短板原理"和"快速反应原理",对农业科技创新链的研究开发阶段、示范推广阶段和产业化阶段以及贯穿于这些环节的科技创新环境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以瓶颈环节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科技创新链各环节经历的时间长短和推广范围、对当地的现时贡献和对整个农业产业的未来贡献,作为评价整体农业科技创新链的综合创新能力,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和判断主要影响因素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4.
链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结构形式,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也有农业科技创新链,这种创新链充分体现出农业科技成果从创意的产生到形成生产力的整个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着知识技术的流动、转化和增值效应,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不同创新主体的衔接、合作和价值传递关系。所以,对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和分析农业科技创新链的主要内涵,以及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整合管理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为明晰我国农作物基因编辑育种创新链的角色地位,从技术创新价值链视角出发,从知识原理、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3个维度系统梳理分析了全球基因编辑育种创新链的演化逻辑和最新发展态势。结果表明:1)全球大多数研发资源主要集中在中间环节的应用技术开发和种质资源创制上,处在创新链末端的商业化运用产品相对较少,尤其在我国还没有商业化的基因编辑品种面世。2)对基因编辑的进一步原理性知识创新的空间十分有限。基因编辑作为一种普及的技术手段,未来创新的重点在于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创制具有新功能的育种材料和种质资源。3)商业化产品开发目前是基因编辑创新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且只有开发出能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基因编辑成果才有意义。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建立高效运转的基因编辑农作物育种创新体系和准确定位发展目标的对策建议,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价值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商业育种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资源禀富程度与市场需求变化诱导的结果。种子产业发展需要制度创新激发活力,推动育种技术的商业化转移和种子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商业育种体现市场驱动、法制化管理和处我约束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新品种,根据市场要求改革运行机制。商业育种建立在高投入的基础之上,但简化了某些环节,形成流水线式的大规模育种。育种技术的商业化转移需要3个基本条件,即:形成技术市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大量非下策资金投入农业技术领域。为了促进玉米育种的商业化转移,应淡化玉米种子产业的政府行为,逐渐以商业行为取而代之。在改革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要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多元化的农业科研投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5月2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打造一批全产业链价值超百亿元的典型县,发展一批省域全产业链价值超千亿元的重点链。《意见》指出,要完善支撑体系,提升全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融合创新链,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  相似文献   

8.
关于技术创新中的"技术"限定问题应以狭义的"技术"为主;对技术创新概念广义和狭义界定的认识问题应以广义的理解为主;技术创新的"创新"强度的限定问题应对创新程度不应加以限定为宜;技术创新在市场上成功实现的"成功"标准问题应适当宽泛一些,获得利润、改善市场、提高创新主体素质都属于成功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两个内涵不同、侧重点不同的概念,技术进步是与宏观相对应的,其包括多种要素,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要素;技术创新与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层次不一样、范围不同,科技创新泛指科技体制、科技体系的变革,通过创新使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知识创新比技术创新的范围更广并包括技术创新;创新建立在发现、发明的基础上,但发现、发明不一定都导致创新,只有发现、发明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才是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保持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社会,对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对循环农业发展中企业与政府、企业之间及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博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企业和农户在循环农业行为博弈过程中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为此,在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中政府应做好制度性"顶层设计",充当引导者和激励者角色,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企业之间要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产业共生组织;完善契约农业条款内容,合理制定收购保护价格,引入中间组织监督机制,以确保合约稳定性,进而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户之间互利互动的良性循环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是改进农业增长形式、促进农业长期发展的重点。本研究先简单介绍环境优化农业技术创新;然后着重分析其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技术创新成果能够转换成农业生产力,且以此来持续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增长可调动农业主体开展农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最后,从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成果转换、尊重组织的主体地位和构建可行的技术扩散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资流通特点及新型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可信流通方式为基础构建新型农资流通模式,将现代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的理念、技术引入农资流通领域,对农资流通各关键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同时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产品回溯机制应用到可信流通模式,通过优选农资流通主体,监控中间流通环节,规范销售终端,解决现有农资流通模式的弊端,实现农资流通的可信、可控、可追溯,实现农资质量的安全,以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2.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大国选择以内循环为主还是以外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与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产业结构、要素禀赋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这两种循环模式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从外循环为主转向内循环为主需要外部环境刺激和自身条件的催化。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基础和条件。缩小收入差距是从需求侧扩大内循环的根本举措。当前,需打破国际循环壁垒,把创新链作为耦合生产链和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以实现供给侧结构升级和生产消费内循环畅通。  相似文献   

13.
国内近期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范力军 《农业科技管理》2011,30(5):75-77,90
农产品流通模式能否高效、畅通、平稳运行事关农民、中间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广泛研究。文章主要从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渠道关系和"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等方面对我国近期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文献研究进行了评述,以期为农产品流通模式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深入分析影响三江平原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因素的基础上,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土地流转、农村社会化服务、粮食流通及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与核心支撑。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农业科技型企业具有其他各类创新机构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为自主创新是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天然属性,同时也是其参与竞争的核心优势。农业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优势发挥的诱因可以划分为内部诱因和外部诱因两大类。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型企业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农业科技型企业的主导者即企业家必须有意识地为组织成员的自主创新营造环境、提供条件,有效地组织系统内部的自主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对各参与主体的要求有所改变。基于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运用DEMATEL方法,采取专家打分的方式取得新的数据,构建数据分析模型,结合我国绿色产品认证的具体办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划分,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效果影响因素的内部关系问题。结果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效果的影响因素中农产品流通参与主体的质量安全行为管制这一因素在一级指标中中心度最高,达21.439。二级指标中市场准入管理、质量安全技术创新、产地环境风险预警和流通参与主体质量安全意识的提升等原因度大于0,属于原因因素。检验检测标准执行、包装与储运环节安全保证等原因度小于0,属于结果因素。农产品质量安全管制效果中心度较高的因素有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标准执行、技术创新、市场监察和流通参与主体质量安全意识的提升等。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通过引导流通参与主体自我管制、加强政府对市场准入管制的基石作用、通过创新改善农产品交易环境、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作用完善检验检测制度来提升管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回顾文献研究、界定技术创新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技术创新对生鲜蔬菜流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流技术(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将有利于驱动生鲜蔬菜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技术创新通过降低流通损耗率、提高流通速度、减少流通成本以及保障质量安全等方面提高了生鲜蔬菜的流通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渠道关系与行为理论,构建渠道上下游双边关系稳定性和渠道流程优化对农产品流通成本影响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新疆林果产品批发及加工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客观、深入地剖析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形成与价值创造机理。结果表明,从农产品产地批发和加工企业的视角看,渠道上游关系的稳定性对渠道下游关系有正向传导作用,稳定的渠道关系对提升渠道流程的集成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渠道关系的稳定性、渠道流程的集成与创新是流通成本形成的直接动因,稳定的公司与农户关系和渠道流程的营销创新会付出推高流通成本的代价,稳定的公司与客户关系、渠道流程的集成和物流创新则发挥了降低流通成本的作用;渠道流程的优化是价值创造与流通成本控制的关键,渠道流程的集成性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因此,政策导向应注重公司与农户合作的农业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发挥渠道关系的稳定性对渠道流程优化的积极作用,加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大数据营销的应用与普及,才能有效控制流通成本。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链升级的京津冀农业协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区域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京津冀农业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立足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区域协作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升级,梳理了京津冀三地农业发展定位和农业产业链运营现状,指出了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中环节延伸对接缺乏统筹、跨区域产业链环节优化不足和缺乏主体整合。以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升级为目标,基于产业链环节对接与区内外空间联通,提出了京津冀农业区域协作的3种模式,包括产后拉动主导型模式、产前推动主导型模式、产中提升主导型模式,并分别以京承农业合作、中国农业大学涿州农业科技园和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农业等典型案例对上述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网工程”下农业产业化领域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网工程"四大网络建设的农副产品流通网络体系目前仍是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农业产业化领域培育农产品流通组织,特别是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已成为当务之急。该文分析了只有产业化才能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现代流通体系,提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力量是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目前龙头企业参与流通的一些创新销售渠道,提出要提高龙头企业的营销能力,不断创新销售渠道,还需要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