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河南省柞园柞树树型种类调查和对柞园的轮茬修剪、不同修剪方法养蚕的对比试验,探讨适合技术操作和放养柞蚕的理想树型,为河南省柞园的科学修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柞蚕人工饲料的物质组成中,柞叶粉约占50%,它既是柞蚕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成分,又是柞蚕取食重要的诱食物质,而柞叶粉是由柞蚕场内采摘的成熟柞叶经阴干,粉碎而成.  相似文献   

3.
茚虫威对柞蚕幼虫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测试农药茚虫威对3龄柞蚕幼虫的毒性、熏蒸毒性以及残毒期。结果表明:茚虫威处理3龄柞蚕幼虫的LC50为0.465 mg/L,对3龄柞蚕幼虫无熏蒸作用,对3龄及3龄以上柞蚕幼虫的安全间隔期至少30 d以上,柞园内应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4.
对辽东山区柞园用于养蚕的4种柞树的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蒙古栎、麻栎无明显主根,辽东栎、槲树有明显主根;0~40 cm土层中根系重量占根系总重量比例依次为蒙古栎(96.16%)、辽东栎(93.09%)、槲树(89.77%)、麻栎(85.23%);不同树型的根系重量和长度,中刈树型优于根刈树型,其中蒙古栎相对增多了5.08%和16.84%,辽东栎相对增多了5%和20%,麻栎相对增多了4.08%和17.25%,波罗栎相对增多了18.75%和16.16%;不同类型柞园的根系重量和长度,一级柞园较三级柞园相对增多了89.66%和88.74%,三级柞园柞树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  相似文献   

5.
柞树是放养柞蚕的重要饲料,为了充分有效的利用柞树林型,提高柞蚕茧产量,笔者对柞林资源的林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放养柞蚕主要树种是蒙古柞,而蒙古柞林所处的立地条件及生长特点可分为3种林型,其中胡枝子-蒙古柞林、榛子-蒙古柞林是最佳的放养柞蚕林型地。1蒙古柞1.1形态特征蒙古柞幼树树皮呈暗灰褐色,成熟树树皮呈暗灰色。幼期枝条呈紫褐色,小枝呈栗褐色,枝有棱,枝表面无毛。叶子常集生于枝条顶端,叶柄略短;叶呈倒卵形和倒卵长形,叶尖呈钝形,叶幅前端较为宽大(4 ̄9cm),叶长度为5 ̄20cm;叶子侧脉7 ̄12对;叶表面呈绿色,叶背颜色…  相似文献   

6.
姜义仁  秦利 《中国蚕业》2012,33(1):94-96
柞园又称柞蚕场或柞坡,柞园建设是发展柞蚕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柞园建设影响柞蚕营养条件及山区生态环境。柞树不仪是柞蚕的饲料树种,也是我幽重要的植被资源、绿化树种,同时还是…区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7.
省力化高效饲养是现代柞蚕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秋柞蚕生产中常用的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需要将5龄幼虫集中移入窝茧场,为减轻5龄期集中移蚕的劳动强度,研究建立了一种省工省力的放养新方法,即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通过对秋柞蚕不同龄期食叶量的测算,确定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所需窝茧场的面积占全龄用柞园面积的70%~75%较为合理;测算2种放养方法窝茧期蚕体质量相差接近7倍,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比5龄期幼虫集中窝茧节省移蚕用工量近40%。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与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比较,收蚁结茧率和单蛾产茧量均略有提高,说明采用这种新的放养方法对柞蚕生命力无不良影响。采用一移四龄窝茧方式放养秋柞蚕具有省工省力的优势,适用于秋蚕期柞园捕食性害虫发生量较小的年份。  相似文献   

8.
春柞蚕塑料大棚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朝良  苏伦安 《蚕业科学》1994,20(2):128-129
春柞蚕塑料大棚育刘朝良,苏伦安(安徽农业大学)从柞蚕生产来看,春柞蚕存在着与农业生产争劳力以及大蚕期遇高温减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提前放养春柞蚕。但在一般情况下要想提前放养是很困难的。一是没柞叶,二是小蚕期的气温太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饲料饲育条件下柞蚕(Antheraea pernyi)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的变化情况,采用新鲜柞叶育(DJY)和人工饲料育(DJS)2种模式饲育柞蚕1~2龄幼虫,收集柞蚕3龄幼虫中肠样品,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人工饲料育与鲜柞叶育柞蚕幼虫肠道优势菌组成相似,均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但占比不同,DJS组柞蚕中肠内三者占比分别为83.55%、5.90%和4.77%,DJY组柞蚕中肠内则为90.96%、1.48%和2.04%;在属水平上,二者共同的优势菌以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主,DJS组柞蚕中肠内其他优势菌属按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红细菌属(Mangrovibacter)、贝氏谷氨酸杆菌属(Glutamicibacter)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DJY组柞蚕中肠中则为泛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  相似文献   

10.
柞蚕场蒙古栎冠层结构与光合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思河  王昌杰 《蚕业科学》1992,18(2):113-117
柞蚕场的树冠类型和冠层结构是影响蚕场光合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测定现有三种树冠型的叶面积指数、叶量分布、光能分布等冠层结构特点,表明中干型结构优于无干型,“阶梯”树型优于中干型,表现出更合理的叶量和光能分布格局,具有最大的叶面积指数和较大的光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罗玉功 《蚕业科学》1994,20(3):191-191
柞蚕幼虫不同体色杂交分离试验罗玉功(陕西省蚕桑研究所)陕西省的柞蚕生产历史悠久,但品种比较混杂,在生产中往往发现体色不一致。为此笔者作了体色绿与体色黄杂交,观察子代体色分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从辽宁引进绿色幼虫一化性柞蚕品种四青,设其幼虫体...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寄生线虫对柞蚕幼虫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可以从生理生化角度揭示柞蚕寄生线虫的致病机制,明确线虫在柞蚕体内完成寄生生活史的生理生化调控机制。检测柞蚕5龄幼虫被线虫寄生后其生长发育速度、血淋巴营养物质含量和中肠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柞蚕幼虫被线虫寄生6~11 d,其摄食量和体质量变化不明显,血淋巴总糖、海藻糖含量短暂性升高,随后便急剧下降,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酯酶活性升高,甘油酯含量降低,中肠蛋白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被寄生12~15 d,柞蚕摄食量升高、体质量增加,中肠蛋白酶活性升高,而血淋巴中总糖含量、海藻糖含量、海藻糖酶活性、甘油酯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此时是线虫迅速生长的时期,蚕体营养物质被线虫大量消耗;被寄生15 d后摄食量急剧下降,血淋巴中能源物质含量极显著降低,中肠蛋白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线虫寄生柞蚕幼虫后与寄主形成营养竞争关系,造成蚕体营养物质严重缺乏、消化能力减弱、生长发育迟缓。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线虫对柞蚕的致病机制以及利用索科线虫进行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优质、高产、蛹丝兼用的柞蚕新品种,以四川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川06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经25年25代系统选育,育成了优良柞蚕新品种川柞2号。川柞2号属一化性黄蚕血统,4眠5龄,全龄经过51 d,单蛾产卵量238粒,收蚁结茧率57.46%,千粒茧质量9.50 kg,千粒蛹质量8.31 kg,其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提高了13.58%。在农村多点生产鉴定试验中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和目前四川省主推品种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7.13%和2.69%,千克卵产茧量比川06和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8.73%和3.21%。川柞2号鲜蛹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4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77%,氨基酸质量分数为9.72%,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3.9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新品种川柞2号具有茧型大、产量高、抗逆性强、蚕蛹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结构合理等特点,适合在四川、河南和湖北等一化性柞蚕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牡丹江市柞林资源丰富,柞蚕产品是绿色有机食品。对牡丹江市柞蚕产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抢抓机遇,推进柞蚕产业精品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柞蚕幼虫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ICR小鼠和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对以柞蚕5龄末幼虫制备的柞蚕幼虫粉进行毒理学检测试验,为柞蚕幼虫作为昆虫食品资源开发利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分别以10.0、7.5、5.0 g/(kg·d)剂量添食柞蚕幼虫粉30 d的大鼠,其进食量、食物利用率和生长发育正常,脏器(脾、胃、肝、肾、十二指肠、卵巢、睾丸)系数、血液学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含量等)、血液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尿素氮含量等)均未见异常;分别以10.0、5.0、2.5 g/(kg·d)3种剂量灌胃柞蚕幼虫粉的雄性小鼠,其精子未出现畸形,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呈阴性,未导致突变;Ames遗传毒性试验也呈现阴性。依据上述试验结果综合评价柞蚕幼虫粉属无毒物质,对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无影响,亦无致畸和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6.
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具有高效、持久的杀虫活性,对天敌昆虫及哺乳动物安全,在农作物害虫防治中被广泛应用。为明确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在柞园及柞园周边农田使用对柞蚕生产的影响,采用喷施法测定2种杀虫剂对柞蚕的急性毒性、熏蒸毒性和残毒期。结果表明,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柞蚕3龄幼虫的72 h LC_(50)分别为0.465×10~(-3)、15.567×10~(-3) mg/L,属于剧毒级;熏蒸毒性极低,全茧量和茧层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种药剂残毒期极长,均超过30 d。鉴于2种药剂对柞蚕具有很强的急性毒性和极长的残毒期,应当禁止在柞园内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我国柞蚕场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利用效率,从分析柞叶中纤维素的含量、柞蚕消化系统的特点和酶的种类,以及本领域转基因研究的进展情况,探讨转基因技术在促进柞蚕转化吸收纤维素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自有柞蚕放养史以来,人类在利用柞树养蚕的过程中, 基本是无回报性的.而且长期以来"重养蚕,轻养树"的结果造成了蚕场退化、生物生产力降低,严重影响柞蚕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广大科技人员曾开展过许多研究, 也取得过诸如"中刈树型"、"阶梯树型"、"固定保苗场"蚕场砂化成因及预防措施" 等成果,对蚕场的建设与保护起到一定作用,但这些成果最终体现的还是对柞树的如何利用 .虽有人研究出一些追施肥料,种植豆科植物,增加植被和回氮等措施,也未能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也有人提出"停蚕还林"作法,恰恰又与当前生产距离太大.所以,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柞树利用与回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四川柞蚕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发挥我省柞林及柞蚕品种资源优势,发展柞蚕产业,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我们对川东北的柞林资源及柞蚕生产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巴中、广元一带属秦巴贫困山区,也是革命老区,柞林资源丰富,有优良的柞蚕品种和成熟的生产技术。目前,柞蚕市场需求旺盛,生产效益好,发展潜力大,通过努力柞蚕可以发展成为我省秦巴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1四川柞蚕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柞蚕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不占耕地、经济效益高,但柞蚕养殖受柞林资源及柞园面积的限制,难以继续扩大产业规模。总结了目前柞林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规模,用于柞蚕饲养的栎属植物的主要树种及其优缺点,其他代用饲料树种的主要种类及使用特点。其中,蒿柳是东北地区常见的本土树种,因其繁殖快速,叶可养殖柞蚕,一直作为柞蚕的代用饲料。详细论述了蒿柳的种类、利用历史、扦插方法及养蚕模式,旨在了解各类饲料植物的基础上,利用好现有资源并为扩大柞蚕养殖规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