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水稻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建国以来辽宁省水稻品种的系谱分析研究表明,在辽宁省常规水稻育种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亲本是丰锦、辽粳5号、辽粳326、辽粳294、辽粳454等。并提出水稻育种应以理想株型与有利优势利用相结合、优化性状组配为指导,以半直立穗型为选育新品种的形态指标,坚持以籼粳杂交后代的理想株型材料为桥梁种质,当地主栽品种为骨干亲本,采用多元复合杂交技术和多点生态选择的育种路线。  相似文献   

2.
对2001-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及其产量、米质等性状进行了介绍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8年河南省通过审定品种132个,其中籼型水稻77个、占比58.33%,粳型水稻54个、占比40.91%,籼粳杂交稻1个、占比0.76%;育种单位涉及科研、教学及推广单位、种业企业等,种业企业选育或参与选育的品种比例正逐渐增加;审定品种年度间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以粳型杂交稻和籼型两系杂交稻产量最高;46.21%的水稻品种达到国标优质稻谷等级,粳型水稻优质达标率高于籼型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限制河南稻米品质等级的主要因素,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甬优4550在漳州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甬优4550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感温型籼粳交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在漳州市种植,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较好,适于闽南地区作早、晚稻种植。总结了甬优4550在漳州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水稻品种的粒重及其与主要性状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十五”期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的946个(次)参试品种的千粒重分析表明,华南早籼中大粒、中粒、中小粒品种各占30%左右;华南晚籼以中小粒、中粒品种为主;长江流域早籼、中籼分别是中粒、中大粒品种占绝大多数,晚籼和晚粳均以中大粒、中粒品种为主。相关分析表明,华南早、晚籼品种的千粒重与产量相关不显著,但长江流域各类型品种的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水稻品种的千粒重与稻瘟病抗性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内在相关性。长江流域中籼和晚粳品种的千粒重与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不存在显著相关,其它各类型品种的千粒重与垩白粒率及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提出了今后高产育种、品质育种中各类型品种的理想千粒重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水稻籼粳交后代产量较高稳定品系为试材,研究2010~2011两年上述材料产量性状及构成因素,探讨籼粳交育种后代产量因素特点。结果表明,株高方面:高产品系达到110 cm左右;产量结构方面: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方面分别达到每穴12穗、成粒140粒、26 g,其产量将达到550~650 kg/667 m2;与粳粳交育种高产稳定材料相比:籼粳交后代高产材料株高增高,分蘖减少,穗粒数增加;其产量优势主要体现于穗粒数及千粒重方面。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九稻15(原品系代号九7002),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以(陆奥小町/下北)F3为母本.以籼粳交后代材料中作75为父本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1992年疆过北方区域试验.1994年结束吉林省联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995年1月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7.
中国杂交水稻与常规稻产量和稻谷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激 《杂交水稻》2008,23(2):1-4
以2001—2002年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38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杂交水稻和常规稻在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和主要稻谷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籼稻平均产量为7.720 t/hm^2,比常规籼稻高11.72%,达极显著水平;杂交粳稻平均产量为8.991 t/hm^2,比常规粳稻高6.91%,达显著水平。籼、粳杂交稻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达标率均高于常规稻,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质达标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籼、粳杂交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其中杂交籼稻还应加强胶稠度的改良;垩白度、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为籼、粳常规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其中常规籼稻还应注重直链淀粉含量的改良。  相似文献   

8.
<正> 水稻新品种——沈农8801 沈农8801是以籼粳杂交后半矮秆直立穗品种沈农91为母本,优质米材料S22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采用早代鉴定、人工选择和计算机决策相结合等方法经5代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种。199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9.
《北方水稻》2009,(5):I0004-I0004
品种来源: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盐丰47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1991年利用比8005为亲本转育而成的十余个不育系为母本,以丰锦、秋光等品种及一些籼粳中间材料为父本进行混合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1995年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吉粳515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新品种吉粳515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吉粳88号/吉粳101"的后代材料中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2 a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7.2%。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5.3%。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四平、长春、延边、辽源等中晚熟稻区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选育为省重点科研项目。为加速水稻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在选育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的同时,开展了水稻理想株形超高产新品种选育的探索研究。以高产、稳产为育种目标,仙粳复合杂交为导向,从塑造理想株形出发,以基因分离重组为主要依据,坚持理想株形与杂交优势利用相结合和舢粳杂交系统为主并与其它方法相配合,扩大和丰富遗传背景,扩大变异范围,提高后代结实率,提高选择效率,在适当保持半矮秆和丛生快发等综合优良性状,特别是具有较多穗数的前提下主攻大穗、多粒、高结实率和饱满的充实度,高指标地提…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母本,具有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的日本粳稻品种关东194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与Stv-bi基因共分离的SCAR标记及与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紧密连锁的CAPS功能标记对其分离世代进行标记位点的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和籽粒胚乳外观鉴定,将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同时转育到高产品种中,筛选、培育出优质、抗病、高产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系宁9108。利用与水稻优质及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不仅初步建立了优质、抗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也为水稻优质、抗病、高产育种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和重要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3.
1988年9月4~11日,作者应邀考察了日本农业科研和水稻超高产育种。日本水稻面积232万公顷,占水田面积78%。由于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水稻产量逐年上升,平均单产糙米由1961年的3.8吨/公顷提高到1985年的4.81吨/公顷,最高年份达5.17吨/公顷。日本水稻育种分三部分:一是食用水稻品种改良,即常规粳稻优质米育种,现推广的新品种如绢光和秋力,表现优质高产;二是超高产育种,其主要途径是籼粳杂交育种,向大穗大粒型发展,如北陆129、北陆130,亩产可达706公斤;三是杂交水稻选育,主要应用BT型粳三系配组杂交粳稻,有北陆交1号进入小面积示范。现已找到光敏核不育材料,并加强两系法籼粳交杂种的研究利用。在成果推广上面向农民和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14.
滇型籼粳杂交水稻育种实践与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籼、粳亚种杂交,杂种优势强。为了选育出竞争优势很强的籼粳杂交稻,首先应用籼、粳亚种的品种或材料进行杂交,以选育出籼粳交的保持系、恢复系或材料;其次用籼粳交的保持系或材料转育成不育系或材料;第三用籼、粳稻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交的恢复系或材料测交;第四用籼粳交的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稻品种或材料测交;第五用籼粳交的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交的恢复系或材料进行广泛测交,再从中选出竞争优势强的籼粳杂交组合;第六,经过试种、鉴定,选出竞争优势极强的籼粳杂交稻。  相似文献   

15.
段传嘉 《作物研究》1991,5(2):45-45
“七五”期间,湖南“常规水稻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取得重大进展。五年间共育成水稻新品种27个,其中早籼14个,他们是:湘早籼4号、湘早籼5号、湘早籼7号、HA79137-4、卡青90、早香17、衡早籼2号、衡早籼3号、郴早籼7号、岳早籼3号、邵早籼1号、娄早籼1号、娄早糯1号、益早香1号;中籼2个:湘中籼2号、湘州号;晚籼8个;湘晚籼1号、余红1号、84-177、衡晚籼1号、岳晚籼2号、益晚籼1号、娄晚籼1号、212;晚粳3个:桂武糯、益晚粳1号、娄玉稻。这些新品种,“七五”期间累计推广1944万亩,增产稻谷4.5亿kg,创经济效益3亿多元。另外,还培育出了一批有苗头的后备品种。  相似文献   

16.
许雷 《中国稻米》1999,(6):41-42
一、育种目标的确定育种目标,是每个育种者最先确定的,是选择杂交亲本、杂交后代及优良株系的依据。水稻生产要想高产高效,优良品种占主要份额。优良的水稻品种必须具有“优质、高产、多抗、适种区域广”,才能增产增效。优质能提高效益,高产能稳定效益,多抗能保证效益,适种区域广能提高总体效益。多年来,我一直遵循这个原则来确定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目标,具体指标如下:1.米质:米质80%以上的指标必须达到国家部颁优质粳米一级标准,20%以下的指标须达到国家部颁优质粳米二级标准。2.产量:试验产量必须比生产应用的主栽品种增产…  相似文献   

17.
吉粳555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从杂交组合"吉粳801/平粳6号"的后代材料中选育出的细长粒型水稻新品种.2 a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8.2%,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8.0%.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中熟稻区,辽宁东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及内蒙古赤峰、通辽南部,甘肃中北部及河西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优质、高产、多抗、早晚两季兼用水稻良种七山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室用早籼七桂早和晚籼桂山早为亲本,通过早晚稻不同生态类型品种间杂交育成的早、中、晚季兼用型品种,已成为广东省主栽品种。1989~1993年累计面积达800万亩。  相似文献   

19.
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及其在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桂权  卢永根 《杂交水稻》1999,14(6):3-5,11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利用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作为超高产杂交水稻的强优恢复系,粳型亲灿系的育种目标是:1)对籼稻具有很高的亲和性;2)基因组属于粳型或偏粳型;3)与籼稻具有遗传协调性;4)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5)带有一些重要基因,对通过利用粳型亲灿系建立超高产要交水稻的育种体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李琦  李珣  李继开 《北方水稻》2010,40(1):71-74
辽宁省水稻育种经历了三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水稻籼粳杂交与理想株型育种,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辽宁省便开始了籼粳杂交育种研究,并相继开展了水陆稻杂交、地理远缘杂交研究,70~80年代成功选育出"千重浪"、"辽粳5号"、"黎优57"等品种,1978年提出理想株型育种模式;第二次是粳型杂交水稻育种,通过包台(BT)型和滇型不育系和籼粳架桥选育恢复系选育成功,1976年辽宁杂交粳稻配套成功;第三次是水稻群体育种,水稻群体育种充分利用核质互作型不育系和生态型不育系的雄性不育特性与混合父本(多品种混合播种)在田间自由授粉实现品种间或亚种间的杂交,将水稻常规育种技术与杂交稻育种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