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亦称作传染性囊病、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法氏囊一旦受损,将引起鸡的免疫抑制或免疫失败,导致鸡群出现多种病原合并感染,增加了病死淘汰率,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1 发病的原因 1.1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 免疫抑制性疾病,常见的有马立克氏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网状内皮增生性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呼肠弧病毒、病毒性关节炎和鸡白血病病毒等.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其核酸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贫血 (CIA)是鸡的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之一 ,以引起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IAV)主要引起鸡骨髓成红细胞和胸腺皮质的成淋巴细胞溶细胞感染 ,继而导致贫血和免疫抑制。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是养鸡业潜藏的巨大威胁。文章从 CIA的危害、基本控制方法、病原的基因组及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疾病的诊断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重点介绍了病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核酸检测技术 ,并对 CIAV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鸡贫血病毒不仅可引起鸡的传染性贫血,而且也是引起鸡免疫抑制病的主要病原。鸡传染性贫血是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是导致许多疫苗免疫失败以及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鸡贫血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是养鸡业潜藏的巨大威胁。本文主要阐述了该病毒的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实验室检测方法,旨在为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24年第一季度实验室共接收家禽临床送检样品1 480份,利用PCR或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家禽主要疫病病原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鸡病原以呼吸道疾病病原和免疫抑制性病原占绝对优势,其中位居前三位的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9)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13%、22.92%和21.88%。鸭病原中鸭圆环病毒1型(DCV-1)占首位,阳性检出率为21.43%,其次为鸭新型呼肠孤病毒(D-REOV)和鸭肠炎病毒(D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05%和16.67%。鹅病原中番鸭呼肠孤病毒(MD-REOV)占居首位,阳性检出率为34.62%,其次为鹅星状病毒(GastV)、细小病毒(GPV)和鸭圆环病毒1型(DCV-1),阳性检出率均为15.38%。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7.
鸡贫血病毒(CAV)是免疫抑制性疾病——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的主要病原,其不但引起骨髓等造血组织萎缩,导致严重贫血甚至死亡,而且引起胸腺等淋巴组织萎缩,导致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主要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导致雏鸡的生长发育不良、渗出性皮炎和死亡,又称为蓝翅病、出血性综合征和贫血性皮炎综合征等,其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常常导致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感染,常常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当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全球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毒力表1为全球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毒力情况。2感染日龄与免疫抑制2周龄内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会导致永久的免疫抑制,2周龄后感染多导致暂时的免疫抑制(持续10~14 d)。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此病作为危害养鸡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易感,引起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1病原学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IBDV病毒粒子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球…  相似文献   

1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病、甘布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3~6周龄的鸡发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常常对养鸡业造成重大损失[2]。病毒感染幼鸡后,往往破坏宿主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体液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使鸡的抵抗力以及疫苗免疫效果下降,导致多种病原的继发感染,是一种最常见的免疫抑制病[3]。2015年7月广东茂名某阉鸡群暴发传染性  相似文献   

13.
1从鸡病发生发展的角度看,混合感染逐渐增多,免疫抑制成为主导因素之一。分清主次,找出元凶,是临床兽医首要的工作。肉鸡疾病的防治要注意混合感染。过去多见的单一病原因素导致的疾病,临床上相对较少出现,经常可见有些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在先,这些病毒包括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传染性贫血病毒等等;在“元凶”病毒打开“突破口”以后,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病原常常乘虚而入,在体内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病原性概述张存,范坤晓,陈如玉,刘蔓雯(浙江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31002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率和死亡率及免疫抑制程度与鸡的品种、日龄和病毒株的病原性密切相关。IBD病毒株间病原性差异很大,有的毒株可致易感鸡100...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禽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病毒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丧失.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仅是导致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宜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引起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近几年来,虽然饲养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治措施也有所加强,但该病仍然时有发生,给养鸡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土杂鸡呼吸系统疫病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云南省土杂鸡呼吸系统疫病病因,分别在云南省楚雄、安宁和石林等地采集出现呼吸系统疫病土杂鸡的喉气管、肺脏、脾脏等组织样品57份,采用RT-PCR或PCR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鼻气管鸟杆菌、副鸡嗜血杆菌和支原体等传染性疫病病原核酸检测。结果表明:有3份样品检测显示新城疫病毒核酸呈阳性,阳性率为5.26%;4份样品检测显示禽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阳性率为7.02%;1份样品检测显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酸呈阳性,阳性率为1.75%;11份样品检测显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核酸呈阳性,阳性率为19.30%;19份样品检测显示鼻气管鸟杆菌核酸呈阳性,阳性率为33.33%;28份样品检测显示副鸡嗜血杆菌核酸呈阳性,阳性率为49.12%;48份样品检测显示支原体核酸呈阳性,阳性率为84.21%;9份样品未检测到上述病原核酸,占检测总数的15.79%。说明云南省土杂鸡呼吸系统疫病由多种病原引起,其中以支原体和副鸡嗜血杆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鸡贫血病毒(CIAV)引起雏鸡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以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1病原是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病毒存在于被感染鸡的多种组织内,以胸腺和肝脏含病毒量最高,脑和肠内容物中病毒维持时间最长。2流行特点鸡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所有日龄的鸡均易  相似文献   

18.
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五种 :传染性因素、药物因素、营养因素、毒物因素、应激因素。1 传染性因素1 1 鸡马立克氏病 (MD) 马立克病毒 (MDV)主要侵害机体免疫器官的T、B淋巴细胞 ,导致法氏囊和胸腺严重萎缩 ,从而抑制体液和细胞介导免疫 ,因此 ,MDV感染可造成机体免疫抑制 ,使多种疫苗(如鸡新城疫等 )的免疫失败。1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IBDV)主要侵害法氏囊造成法氏囊永久性损伤 ,从而降低机体体液免疫应答 ,降低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1 3 鸡传染性贫血因子 (CIA) 鸡传染性贫血因子病毒 …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该病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氏病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  相似文献   

20.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以破坏法氏囊和淋巴组织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鸡感染后发生免疫抑制,明显影响其免疫应答能力,免疫力下降,可诱发多种疾病. 1病原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是环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这种病毒的抵抗力较强,耐热,56℃ 5h、60℃ 90min都不能灭活,并可耐受光和紫外线的照射.在鸡舍内能存活122d,被污染的鸡舍长期保持着有传染性的病毒.对酸性环境有抵抗力,在氢离子浓度10mmol/L(pH2)的酸性溶液中60min不被杀死,但在氢离子浓度0.001nmol/L(pH12)的碱性环境中30min可使此病毒灭活.来苏儿、新洁尔灭不能杀灭本病毒,但对福尔马林、漂白粉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