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池塘水质的判断方法池塘水质的好坏一般采用"肥、活、嫩、爽"四个字来判断。"肥"表示水中有机物较多,浮游生物的种类多、数量大;"活"表示浮游生物繁殖旺盛。池塘水色经常发生变化:"爽"表示水质清爽、透明度适中,水中的含氧量较高;"嫩"表示水色鲜嫩,鱼类易消化的藻类多且细胞未老化。  相似文献   

2.
一、肥水判断 判断鱼池肥水是否适当,主要看水色,水质要符合"肥、活、嫩、爽"的特征."肥"是指水色较浓,透明度30厘米左右,浮游生物量丰富且易消化种类数量多."活"是指水色随光照和时间的不同而常有变化.藻类有趋光性,随光照强度的变化产生垂直或水平游动,日出后渐渐向表层集中,中午前后大部分集中在表层,之后又逐渐下沉分散,...  相似文献   

3.
(续2012年第6期20页) 1.水色水色是指水中的物质,包括天然的金属离子、污泥、腐殖质、微生物、浮游生物、悬浮的残饵、有机质、黏土以及胶状物等,在阳光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培养水色包括培养单细胞藻类和有益微生物优势种群两方面,但组成水色的物质中以浮游植物及底柄生物对水色的影响较大。养鱼先养水,优良水质最基本的判断标准是“肥、活、嫩、爽”,养殖实践中常用水色及其变化加以判定。水色有“优良水色”和“危险水色”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一、高温期要定期调水以防止“倒藻” 养殖户一定要每天仔细观察水色变化,良好的水质是肥、活、嫩、爽,一般为黄绿色或黄褐色(茶色),而不良水色可分为酱油色、黑色、灰白色、墨绿色等,还有分层水色、悬浮颗粒多的水色。  相似文献   

5.
正好水出好鱼,养殖水质应"肥、活、嫩、爽",就是水体中浮游植物以隐藻、硅藻、甲藻、金藻等易消化、个体大、营养价值高的藻类为主,蓝藻少;浮游生物量在20~120毫克/升,细胞处于旺盛的生长期,未老化。但池塘水质容受到鱼类的排泄物和饲料发酵的影响,因溶氧不足、有机物积累过多、营养元素比例不当或缺失、代谢废物特别是氨积累太  相似文献   

6.
塘址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饵源丰富,周边环境安静、无污染源、电力配套、交通便捷并适合鲫鱼养殖的地方。主养鲫鱼的池塘中应具备一定量的浮游生物,水的酸碱度,透明度要适宜鲫鱼生长,池塘水色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的规定。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综合调水,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相似文献   

7.
水是鱼类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水体条件的优劣决定着鱼的生存和正常生长发育。“肥、活、嫩、爽”是池塘养殖理想的水质。经多年来的新技术推广结合生产经验,对池塘养殖水体水质的调控和改善,主要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加强水质管理 到了秋季,池塘载鱼量较大,水体有机质积累较多,水质易变质变坏,因此对池塘水质要特别注意。池塘水位要维持较高,以2—2.5米为宜,水质保持清新优良溶氧丰富,满足“肥、活、嫩、爽”的要求。具体措施有:①定期注换新水,10天左右注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水30厘米左右。②及时清除残饵、污物,鱼类食场的残饵,池塘水面漂浮的污物,池底沉积的剩草,池周附生的杂草等要及时清除干净。  相似文献   

9.
成茹 《新农村》2009,(11):23-23
1.改善养殖环境,建好生态系统 根据养殖对象,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是改善池塘条件。彻底清塘清除含有大量污染物的底泥,杀灭池水中的病原体,减少鱼病发生。二是保持水质清新。生产实践表明,要保持池塘水质肥、活、爽、嫩,就要根据水色进行合理施肥,培养有益藻类,使其成为优势种群,尽量避免单一氮肥,对于老化池水,可以采取“吐故纳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合理施肥,适时注水施肥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长繁殖,给鱼类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和促进光合作用,但施用过量,又会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恶化并污染水体。因此,要合理施肥,掌握好“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并且有机肥一定要先经过发酵。成鱼池要求的肥水,透明度在25厘米~40厘米之间。当池水水色过浓,呈黑褐色,悬浮大量有机物,透明度低于25厘米时,说明水质过肥,不可再施肥,并应及时加注新水改善水质,一般每隔10天~15天换水30厘米左右深,使水质符合“肥、活、嫩、爽”的要求。勤捞残渣,清除淤泥在养殖水体中,…  相似文献   

11.
商艺娟 《新农村》2004,(3):19-19
俗话说:“养鱼贵在养水。”水质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养殖池塘的水质清新,肥瘦适中,透明度达到20~40厘米,无油膜,无腥臭,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鱼生活生长在水中,水体质量差,水质败坏和酸化都会造成病原菌大量繁殖,导致鱼类罹病、浮头、泛池和死亡。因此养鱼,除了合理供给饵料外,还必须有好的水体。1.水体好坏的判断(1)测定 pH 值对鱼类安全的 pH 值范围是6~9,而最适于鱼类生长的 pH 值为7~8.5。如果 pH 值高于9.5或低于4.5,就会引起鱼类死亡。(2)看透明度水的肥瘦表现为水体的透明度,一般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的水为中等肥度水,适于鱼类生活生长;小于20厘米的水表明太肥,大于40厘米的水为瘦水,均不适宜于养鱼。(3)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及其它内容物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池塘水质"肥、活、嫩、爽"的特征,阐述了水质管理的主要措施,以期为精养鱼池的水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武清爽 《新农村》2007,(7):23-23
1.合理施肥 夏季高温季节,施肥应做到少量勤施,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每次施肥100千克左右;水质过肥时。应及时注水,使池塘水质始终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1.对鱼塘水质状况进行定期检测(1)对鱼塘水体颜色的监测。水体出现黄褐色,说明水体中存在较多硅藻与绿藻,该水色是鱼类养殖的上好水色。通过对鱼塘水色的观察,能够大体判断出藻类优势种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状况,从而作为对鱼塘水质检测的指标。(2)对鱼塘水体pH值进行检测。陆地鱼塘养殖对水体的pH值要求一般为  相似文献   

16.
鱼池水质的调节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池水质清淡,水中溶氧较高,鱼类不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水质肥浓,鱼类饵料生物多,长得快,但在夜间常会发生缺氧浮头,甚至有泛池死鱼的危险。因此,要通过人为措施进行调节,培育肥水,调节溶氧。水质优良的标准是:肥、活、嫩、爽。水质调节的措施有二方面。1.施肥有机肥经细菌分解  相似文献   

17.
鱼塘的水色有好有差。一般有经验的渔民都是根据鱼塘水色来判断和调节水质。一般水色呈现茶褐色或绿豆色是好水,说明水中浮游植物种类较多,特别是鱼喜食而易消化的藻类多,浮游动物也多。这种水色中,鱼类饵料生物丰富,说明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8.
EM活性微生物水产专用肥的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池塘养殖中,施用EM活性微生物水产专用肥的试验塘同对照塘相比,单位面积净产量鱼种池提高17.8%,成鱼池提高14.4%,D.O分别提高了23.5%和11.2%,NH4^ -N NH3-N降解效果十分显著,同比分别降低24%和53.8%。从而使养殖水质达到了肥、活、嫩、爽,营养齐全,促进了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增殖,为鱼类健康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养鱼先养水",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水质可促进鱼类生长发育,不良水质则会影响其生长,乃至带来各种疫病。一般来说,良好水质可以概括为"肥、活、嫩、爽"。良好的水质必须定期调控池水的理化因子,加强管理养殖投入品。池水的理化因子是水质变化的内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温、溶氧、二氧化碳、硫化氢、营养盐类、透明度及水色等,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控以实现水质的优化。养殖投入品则是影响水  相似文献   

20.
王春华 《新农村》2020,(3):30-32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养殖方式已达不到人们对水产品种类和品质的需求,从而对池塘养殖水质好坏有着严格要求。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不仅外界因素对池塘养殖水质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还因不合理的养殖方式导致了内在污染,可使水产品质量明显降低。为达到人们对水产品质量与数量要求,必须通过科学方法对池塘养殖水质加以调控与改良,以提升水产品的质量与数量。1.池塘养殖的水质要求水体是鱼贝等水产养殖品种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其效益与成败通常是由池塘水质好坏所决定。养殖生产中,通常用"肥、嫩、活、爽"来形容池塘的水质好坏。近年来,随着养殖品种与模式的不断改变,确定池塘养殖水质的好坏,应控制浮游生物量低于20~100毫克/升,蓝藻较少,鞭毛藻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