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库都尔林业局的干旱阳坡,大约有5万市亩,大部分是光山禿岭,缺乏森林覆盖,水土流失严重,草木植物稀少,土层瘠薄,坡度较大。这样大面积的干旱阳坡如能及时恢复森林,对社会主义建设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向干旱阳坡要森林要木材,是林业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从1961年开始搞干旱阳坡造林,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现在全局约有15000市亩干旱阳坡恢复了森林。  相似文献   

2.
汇集径流造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地球陆地约有66%属于干旱、半干旱或水分不足的地区。在亚热带的巴基斯坦80%以上的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1860年以来,移民大面积地垦植干旱荒地,采用灌溉,但仍有3,000万公顷的荒地除了一些灌木外没有生产任何物质。这些地区的特点是少雨和夏热。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沙地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树种,具有抗寒、耐干旱、抗风沙、耐瘠薄等优良特性,其防风固沙作用尤为显著,是干旱、半干旱风沙区营造防风固沙林、草牧场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树种,同时也是四旁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化的常用树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沙丘"双眉式"麦草方格沙障和丘间低地上分别进行梭梭、沙拐枣裸根苗浸根法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造林能够稳定提高造林成活率,也可以提高植物体自身抗性,控制水分丧失,维持植物体水分平衡,延缓植物生命周期,抑制林木生长状态,延长生长期,降低造林成本,促进梭梭、沙拐枣等苗木生长发育。抗旱造林粉是干旱、半干旱沙区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山杏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杏属蔷薇科李属,具有耐旱、耐寒的特性,是高海拔干旱山区的先锋造林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在干旱山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山杏以其适应性强、易栽培、投资少、见效快,深受果  相似文献   

6.
岷江干旱河谷区长期处于缺水的自然环境之下,在岷江干旱河谷造林树种选择上,一般选用耐旱树种,节水造林。由于岷江干旱河谷的降水量小,植物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这样的生长环境导致了植物生长缓慢。目前,水分子成为限制岷江干旱河谷造林的关键因素。由此,展开对岷江干旱河谷造林树种耗水性的研究,也是研究岷江干旱河谷造林树种选择的关键所在,该篇致力于协调造林植被与河谷水资源的关系,主要以辐射松、油松、榆树、岷江柏和侧柏五个树种为研究对象,展开岷江干旱河谷造林树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对于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这些年困扰达茂旗林业生态建设的难题是由干旱引起的造林成活率低,干旱缺水已成为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在城乡同林绿化,荒山、荒滩造林中,水分是树木成活的关键,干旱多风已严重影响着树木的成活和生长,因此,造林中采取抗旱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提高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来对怀安县干旱阳坡的造林结果观察表明,对石质山地干旱阳坡造林采取抗旱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唯一途经。抗旱措施除选择耐干旱瘠薄树种外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容器苗造林及高吸水性保水剂等都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呼盟干旱阳坡造林技术要点刘大中干旱阳坡是呼盟大兴安岭的一个特殊立地条件类型,绝大部分属于原生地带。此外,历史上的森林火灾和掠夺性采伐,也造成了较大面积的荒芜干旱阳坡。干旱阳坡土壤干燥瘠薄,更新造林困难。随着林业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干旱阳坡造林己成为林...  相似文献   

10.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光照充足、降水分配不均且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造成春季严重干旱,给林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因素。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水资源,解决春季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摆在了林业工作者的面前。固体水是采用高新技术将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成为不流动、无蒸发、不渗漏、可长期保存使用的束缚水。如遇降水可迅速吸收水分,当土壤缺水时又缓慢释放水分以供植物利用。特别适合于生态治理和植树造林。为了验证固体水在干旱、…  相似文献   

11.
干旱土石山区造林困难的原因是缺水,必须采取抗旱造林技术。介绍了平遥县在干旱土石山区造林的主要经验:一是选用耐旱树种;二是整地集流;三是采用容器苗造林技术;四是保水剂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区两大沙漠,均属干旱类型,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天然降水很少,一般又无灌溉条件。在这样严酷的生境条件下,固沙造林绿化沙漠,选择耐干旱的旱生树种,是重要措施之一。 我区耐干旱的树种有梭梭、沙拐枣、红柳、红砂、老鼠瓜、三芒草、白蒿等。但真正生长在流动沙地上,依赖湿沙层微薄的水分,生长发育,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是一个干旱少雨的省份,绝大多数造林属干旱地造林,因此干旱是影响其造林成活率的最主要因素。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这类物质含有大量结构特异的强吸水基团,它的最大吸水力高达每平方厘米13~14公斤,可吸收自身重量的数百倍至上千倍的纯水,并且这些被吸收的水分不能用一般的物理方法排挤出来,所以它又具有很强的保水性。它适合在降水稀少、雨水分布不均匀的地区以及缺少灌溉水源的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是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树种,具有抗寒、耐干旱、抗风沙、耐瘠薄等优良特性,其防风固沙作用尤为显著,是干旱、半干旱风沙区营造防风固沙林、草牧场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树种,同时也是“四旁”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化的常用树种。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造林工艺不够科学,导致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刘书斌  付先伟  杨传林 《林业科技》2002,27(4):20-21,26
1 干旱发生的基本情况从 1 997年至 2 0 0 0年 ,绥阳林业局连续4年春、夏季气候异常 ,降雨少 ,蒸发量大 ,大风天气多 ,连续不降雨日数长 ,造成大面积人工幼林苗木死亡 ,甚至个别 1 0年生落叶松也因干旱死亡。特别是 1 997年的干旱最为严重 ,据二道岗森林物候气象站观测记载 ,1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解决干旱山区造林保存率低下的问题 ,在兰州市北山干旱山区的徐家山试验基地相同立地条件下 ,以侧柏作为试验树种进行卡氏、干旱造林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卡氏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高于干旱造林 ,3年生卡氏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 93%以上 ;采用卡氏造林的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发枝数、新梢生长量均明显高于干旱造林 ,二者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17.
雨季造林     
我区夏季降水充沛,气温高,这种水熱同时出现的气象条件,给植物生产发育创造了一种十分有利的生态环境,也为我们开展雨季造林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自治区地处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带,全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除阿拉善盟外一般在200~450毫米之间。但在夏季,太平洋高压气流向大陆移动,  相似文献   

18.
油松虽然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低温等特性,但这些特性是在油松成林之后才会逐渐表现出来,刚从苗圃地栽植到造林地的松苗,根系尚未愈合,对水肥要求比较敏感,处于娇嫩阶段,还不具备较强的抗逆性。特别是在干旱山地造林,立地条件本来就很恶劣,如果在造林前不采取相直的技术措施,油松幼苗很难成活。干旱山地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19.
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梭梭造林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通过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沙丘"双眉式"麦草方格沙障上进行梭梭裸根苗浸根法造林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抗旱造林粉在民勤干旱沙区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可以提高植物体自身抗性,控制水分丧失,维持植物体水分平衡,延缓植物生命周期,抑制林木生长状态,降低造林成本,促进梭梭生长发育.因此,抗旱造林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已成...  相似文献   

20.
干旱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孙海鹏樟子松虽然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低温等特性,但这些特性是在樟子松成林后才逐渐表现出来的。刚从苗圃地栽植到造林地的樟子松幼苗,根尖伤口尚未愈合,对水、肥要求比较敏感,处于娇嫩阶段,还不具备较强的抗逆性。特别是在干旱沙地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