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确在山东省聊城市白三叶草上发现的一种叶斑病的病原菌,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2019年采集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具有叶斑病的白三叶叶片,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依据柯赫式法则验证致病性.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从发病叶片中分离得到病原菌(标记为SY1)...  相似文献   

2.
初加工葡萄贮藏期间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过热处理初加工葡萄果粒为样品,对其在贮藏期间发生腐烂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调查,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确定了腐烂病害的病原茵分别为青霉、链格孢、镰刀茵和葡萄孢,而且确定了病害为混合侵染.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引起黄晶果采后腐烂的主要致病菌,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从采后贮藏期自然发病的黄晶果果实上分离病原菌,利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和联合基因(ITS和TUB2)系统进化树分析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从黄晶果果实上分离得到的5株疑似病原菌,回接发病症状与自然贮藏发病症状一致,确定其为黄晶果的病原菌;5株病原菌分别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蔷薇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rosae)、间座壳真菌(Diaporthe pseudo-mangiferae)、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inus).该研究通过对黄晶果采后贮藏期间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为黄晶果采后病害的有效防控及延长其采后贮藏时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患病的亚麻根部获得分离物,经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经过完整的柯赫证病过程证实,引起亚麻萎蔫病的致病菌主要是尖镰孢菌,发病率达61%,其次为立枯丝核菌,发病率达21.2%,拟枝孢镰孢菌,发病率达17.8%。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引起四川省广汉市鱼腥草新型叶斑及茎斑类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采自广汉市的鱼腥草病茎叶通过组织消毒分离、离体接种、形态学观察与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延长因子(tef1)、钙调蛋白(cal)和组蛋白(his3)基因的分子鉴定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呈灰白色到浅褐色,其分生孢子器可产生纺锤形到椭圆形的α型分生孢子以及丝状或钩状β型分生孢子。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病原菌在大豆间座壳(Diaporthe sojae)和菜豆间座壳(D. phaseolorum)分枝外单独聚为一枝,并且3枝一起聚为一个大枝,因此建议成立一个新种—鱼腥草间座壳(D. houttuynia)来容纳此类病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将引起广汉市鱼腥草新型叶斑及茎斑类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鱼腥草间座壳(D. houttuynia)。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宁夏盐池县甘草种植园发生一种危害严重的甘草黑斑病。为了解甘草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本研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基于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抗原相关蛋白(Alt)、延申因子(EF1-α)基因为目的片段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黑斑病病原菌种属进行确定。结果表明:致病性分离物具有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显著形态特征。其分别以分生孢子短链和分生孢子长链着生,对应分生孢子横隔处具不溢缩或略溢缩和明显溢缩的差别,同时细极链格孢分生孢子可见明显加厚而呈褐色的横隔。多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与NCBI数据库中的交链格孢、细极链格孢多条序列比对结果在99%以上。综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结果,将甘草叶部黑斑病明确为交链格孢、细极链格孢。研究结果对了解甘草叶斑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甘蔗赤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ITS序列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蔗赤腐病病原菌分离纯化得到5株病原真菌(CF-1、CF-2、CF-3、CF-4、CF-5),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F-1和CF-4均能引起与田间病害一致的症状,通过ITS1和ITS4对致病菌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结果显示,菌株CF-1与KU933924.1相似性达到99.00%,CF-4与MH854879.1相似性达到99.42%。综合病害症状观察、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结果,将甘蔗赤腐病病原菌CF-1鉴定为镰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将CF-4鉴定为球黑孢菌[Nigrospora sphaerica (Sacc.) E.W. Mason.]。  相似文献   

8.
旨在明确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甜菜立枯病的病原菌种类,为科学防治该病提供理论参考。以采自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的甜菜立枯病植株为试材,用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依据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从发病甜菜幼苗根部上分离出的菌株L1,菌丝呈白色。大型分生孢子为镰刀型,有隔膜,小型分生孢子多为单细胞少数有隔膜。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在基于ITS和tef1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与腐皮镰孢菌类群处同一分支。根据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引起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甜菜立枯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相似文献   

9.
黄瓜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瓜枯萎病致病菌经作者鉴定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erinum).在防治上,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经过1988~1989年多点试验,防治效果达93.10~94.76%,增产28.57~30.73%.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酥梨贮藏后期腐烂严重的病因,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腐烂果实进行病原菌纯化分离,得到7种不同病原菌株。在PDA平板培养基上观察各菌株形态特征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和孢子形态。在健康梨果实上重新接种单菌株,观察其发病特征,并应用ITS通用引物对病原菌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测序,用MEGA 6.0软件构建其中6种不同病原菌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它们分别属于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和扩展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其中扩展青霉菌是生长最快和传染性较强的致病菌;选取4株致病性较强菌株侵染果实,然后使用不同浓度ClO2溶液处理,发现ClO2对各个菌株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0 mg·L-1的ClO2能基本消除镰刀菌属(Fusarium)和扩展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对果实表面损伤的侵染。  相似文献   

11.
花叶毛白杨叶片致黄因子的病毒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花叶毛白杨的花叶形成因子,以花叶毛白杨为研究材料,采用接种鉴定、ELISA测定法、病毒双链RNA检测及RT-PCR检测4种方法对花叶毛白杨的致黄因子进行病毒学鉴定。结果表明:(1)花叶毛白杨花叶样品过滤液经对指示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um)、大豆(Glycine max)及北京杨幼苗(Populus beijingensis)摩擦接种或注射接种后,未出现皱折、局部失绿等症状。(2)花叶毛白杨花叶样品过滤液选用24种抗血清进行酶联免疫检测,均未得到阳性结果。(3)花叶毛白杨花叶样品dsRNA电泳图未出现明亮条带。(4)RT-PCR未得到扩增产物。花叶毛白杨的叶片致黄因子不是由植物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12.
黄瓜根腐病致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天津市及周边地区采集病株进行组织分离,同时分离到两类病原菌,经初步的生物学特性鉴定表明,引起黄瓜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甜瓜疫霉、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经接种试验,认为甜瓜疫霉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3.
秦艽斑枯病的发生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31号信箱中药学专业。  相似文献   

14.
杨梅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梅叶枯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经鉴定,杨梅叶枯病菌为Phomopsis myricina Y.J.Huang et P.K.Chi。室内20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多菌灵、菌克星、退菌特、新万生、代森锰锌、福镁砷、甲基硫菌灵、炭必灵和波尔多液;湘研植病灵和红杀能有效地抑制菌丝生长而不能抑制孢子萌发;相反,疫霜锰锌、大菌丹和石硫合剂能有效地抑制孢子萌发,但不能抑制菌丝生长。其他杀菌剂效果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毛白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PtoMnSOD在植物抗逆中的功能。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获取毛白杨PtoMnSOD基因序列,并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toMnSOD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699 bp,编码232个氨基酸,具有PF00081和PF02777两个保守结构域,属于MnSOD亚家族。其编码的蛋白含有20个磷酸化位点,是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且定位于线粒体的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同源序列比对显示,不同物种的MnSOD氨基酸序列具有很强的保守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毛白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PtoMnSOD的功能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病害分级调查的方法对番茄百利品种上灰叶斑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并对病情指数、发病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中部种植的春播百利番茄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的发病初期为4月上旬,此时旬平均温度为12.6℃,平均相对湿度为59.20%,这段时期是控制番茄灰叶斑病的关键时期;该病扩展速度很快,在5月中旬发病达到高峰,此时旬平均温度为18.67℃,平均相对湿度为71.00%。当3月中下旬温度超过10℃相对湿度在50%以上时,应对此病进行及时预防。  相似文献   

17.
为克隆得到毛白杨CPR基因、成功在体外表达可溶性蛋白并通过构建GFP偶联载体观察其亚细胞定位,本研究通过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了毛白杨CPR基因,登录号为MK575137。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毛白杨CPR与毛果杨CPR同源性最高,均有着典型的细胞色素C还原酶结构域。随后在酵母表达体系中表达该蛋白,验证了该蛋白不能被分泌表达,表明CPR蛋白为膜蛋白。进一步的亚细胞定位实验表明,CPR蛋白定位于内质网。CPR蛋白是P450单加氧化酶催化木质素合成的相关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酶,该研究可为今后体外验证毛白杨P450单加氧化酶在木质素合成的相关过程中的酶活活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毛白杨12种microRNAs的低温胁迫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microRNAs (miRNAs)在杨树低温胁迫不同时间段的差异表达规律,初步鉴定参与杨树低温胁迫响应的miRNAs,以重要乡土树种毛白杨为材料,进行不同时间段(0、8、14、20 h)的低温胁迫(4℃)处理,分别提取小片段RNAs (<200 nt),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毛白杨在低温胁迫后12种miRNAs的差异表达规律。结果显示,miRNAs的表达在低温胁迫下有显著变化,且呈现动态反应。在低温胁迫下,大部分miRNAs的表达受到抑制。miR168a、miR169ac、miR394a-3p、miR530a的表达量在各个时间段显著下调。该研究初步表明,miRNAs在调控毛白杨对低温胁迫的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选择最适栽培品种及栽培措施,通过毛白杨无性系区域化密度栽培试验(以4个无性系和7种栽植密度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河北威县营造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揭示密度对无性系生长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从造林当年开始,树高、胸径在无性系间就具有显著差异,S86和BT17无性系明显优于1316和B331无性系;密度对胸径生长的显著影响在造林后2年出现,且显著程度随林龄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在造林后2~3年差异最大;密度×无性系互作对4年生林分胸径、树高的影响不显著;833株/hm2是4个无性系密植的最小底线,高于该密度无性系对胸径的影响,随林龄和密度增大而减小,低于该密度随林龄增大而增大、随密度减小而降低;高密度下无性系对树高的影响随林龄增大或密度减小呈先降低后增大趋势,低密度下随林龄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无性系对胸径遗传变异系数的影响在密度间差异不大,无性系×区组互作变异系数及基因型内株间变异系数2年生前在密度间差异较大;无性系×区组互作对树高遗传变异系数的影响随年龄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而树高在株间的变异系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以无性系均值计算的树高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不显著,以单株值计算的树高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差异显著,而2种方式计算的胸径广义遗传力在密度间差异均极显著,在年龄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