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高山杜鹃优异品种与野生种质进行杂交是培育自主观叶新品种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开展以高山杜鹃‘XXL’(Rhododendron’XXL’)为母本,蓝果杜鹃(R. cyanocarpum)为父本进行杂交授粉,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授粉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过程,调查其子房膨大率和结实率。结果显示,在授粉后1~8 d,蓝果杜鹃的花粉萌发率呈缓慢上升趋势,‘XXL’花粉管在花柱中呈显著伸长趋势,期间无受精情况发生;在授粉后11~17 d,花粉管进入‘XXL’子房并发生受精;在授粉后17 d,其花粉萌发率和受精胚珠数达最大值,分别为(31.67±8.50)%和(13.67±3.79)个。在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在柱头细胞、花粉管、花柱、子房和胚珠等多处出现异常胼胝质沉积反应;其杂交子房膨大率为18.75%,结籽率为零。研究表明,高山杜鹃‘XXL’与蓝果杜鹃的杂交不亲和性明显且可能存在较强的杂交障碍。 相似文献
2.
3.
本试验以不同品种大花萱草为试材,研究了其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和结实状况。结果表明:大花萱草自交亲和性很低,杂交亲和性也普遍偏低。在17个杂交组合中,金娃娃与不同品种的杂交坐果率相对较高,其中金娃娃♀?红运♂坐果率最高,为27.9%;其次是黄绣客,红运最低。不同授粉方法对大花萱草杂交亲和性影响效果为:2g/L赤霉素 > 2g/L NaCl >4g/L赤霉素>切割柱头>蕾期授粉>1g/L赤霉素>常规授粉。大花萱草结实率的高低与父本的花粉活力、母本柱头可授性、花粉管萌发生长状态及胚败育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5.
光壳粳稻与矮杆籼稻杂交亲和性及F1代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壳粳稻与矮杆籼稻杂交亲和性及F_1代杂种优势研究刘建昌,蒋志谦,严宗卜(贵州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直接利用税粳F1代强大的亚种间杂种优势可使水稻单产增加15%-20%,但釉粳交F1的结实率均低于50%,这是直接利用粳籼亚种杂种优势的最大障碍。日本学者地?.. 相似文献
6.
7.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的发展与品种选育进程息息相关.但是远缘杂交不亲和仍是现代杂交育种的首要困难.近年,虽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胚抢救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在远缘杂交中的应用,对克服小麦及其他作物远缘杂交不亲和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选用杂交亲和性高的材料作亲本仍然是克服小麦远缘杂交不亲和、提高远缘杂交成效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杂交不亲和及杂种后代不育是影响远缘杂交的两大因素.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杂交亲和性及其杂种后代的育性存在差异.杂种后代的育性则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Ph基因能够通过影响染色体的部分同源配对而影响杂种后代的育性.我国具有许多高亲和的小麦品种,通过对其杂交亲和性和杂种后代育性的分析鉴定,探明杂交亲和性与杂种后代种子生活力及其育性的关系,并能从中选择具有较高亲和性和较高杂种后代育性的小麦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克服甘薯品种间杂交不亲和性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薯品种中A、B、C三个杂交不孕群的品种进行自交和群内品种间杂交的结实性观察,并用多种途径进行克服不亲和性的研究。其中以NAA,6-BA,2,4-D等生长物质处理,对克服花粉萌发后的障碍,延长花器寿命,和提高结实率有明显的效果。效果大小与植物生长物质种类、浓度、配比有关,也和试验材料有关。所得杂种后代经酯酶同工 相似文献
9.
对原产贵州、四川的15个种、38个居群淫羊藿属植物进行种内杂交、自交结实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属所有的种类自交结实率普遍较低,最低为0%,最高为22.2%,与种内杂交结实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说明大多数淫羊藿种内自交不亲和,是异花授粉植物,有性繁殖方式可能以风媒授粉为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籼粳交F1体细胞愈伤组织的秋水仙素处理和四倍体花药培养,建成了水稻四倍体诱导及双单倍体分解系统。应用这一系统获得了44个籼粳交组合的双单倍体及其自交4后代。对这些双单倍体及其后代的遗传分析表明,籼粳交育性可能受寡基因控制,双单倍体途径通过改变正常的世代交替过程,能部分克服籼粳交的不育性及倾籼或倾粳的偏态分离,并具有比F2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双单倍体一代群体中,育性正常的植株约占40%,这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北京地区海棠品种调查与数量学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棠是重要的温带观赏花木,其品种分类工作还很不完善。基于野外调查,对北京地区海棠品种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类,共记载21个北美引进品种、3个国内栽培种以及1个国内野生种。选取了20个性状,以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利用DPS软件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制定了北京地区观赏海棠品种资源分类检索表。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将25个海棠品种分为红色重瓣品种群、粉色重瓣品种群、深色单瓣品种群、浅色单瓣品种群4个品种群。海棠品种间欧氏距离为2.78~9.67,所有25个品种都能区别开,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该框架既体现了二元分类法的内涵,又符合国际法规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去雄授粉与花粉贮藏条件对朝天椒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授粉天气与不同授粉时间对朝天椒杂交结实情况有较大的影响,晴天在10:00以前和16:00以后进行授粉效果较好,阴天可全天进行杂交授粉,雨天则不宜进行授粉;去雄方法对朝天椒杂交结实情况没有明显影响,几种去雄方法中徒手去雄用工时间最少;不同挂果层与不同挂果枝的杂交结实情况不同,选择主枝第2~7层花进行杂交授粉效果最好;朝天椒花粉的生活力与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贮藏时间密切相关,相对低温高温的环境有利于延长花粉的贮藏时间,并能保持较高的杂交坐果率和结籽率。 相似文献
16.
现代栽培的所有园艺风信子都是由原种风信子(Hyacinth orientalis)培育驯化而来,其遗传基础相对较窄,但经过几个世纪栽培选育,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为研究风信子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利用12条引物对29个风信子品种进行ISSR分子标记研究,扩增获得109条谱带,多态性条带有103条,占条带总数的94.5%,表明风信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9个风信子品种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18 5~0.820 1,平均遗传距离为0.449 8。其中‘Atlantic’与‘Gipsy Queen’遗传距离最大为0.820 1,亲缘关系最远;‘Blue star’与‘Delf Blue’遗传距离最小,两品种之间相似度较大,亲缘关系最近。使用软件NTSYS-pc(2.10e版)获得UPGMA聚类树形图,以相似系数0.635为阈值,29个风信子品种可聚为两大类。聚类分析发现相同色系的品种几乎聚为一类,说明同色系风信子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因此,在杂交育种时可选择不同花色的品种作亲本,进行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原位试验,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避涝作物种植模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该地区低碳作物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利用静态箱法研究水稻-小麦(WRR)、黄心乌-茭白(WZR)、黄心乌-毛豆-荸荠(WECR)、水芹-芹芽-水稻(CCRR)和莲藕(LR)种植模式下农田的N2O、CO2和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N2O、CO2和CH4的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CO2排放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CH4和N2O排放呈现夏季>秋季;WECR、WRR和CCRR种植模式土壤CO2排放量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WZR,LR模式;WRR、CCRR和LR种植模式土壤N2O排放量极显著高于WZR和WECR模式;LR极显著高于CCRR种植模式土壤CH4排放量,而WZR、WECR和WRR极显著低于LR和CCRR。不同种植模式综合温室效应大小WRR>CCRR>WECR>LR>WZR,可见黄心乌-茭白模式综合温室效应最低,是长江中下游易涝区域低碳农业的较佳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
用7个水稻品系分别与籼、粳测验品种测交,配组合60个。结果表明:“11509”与籼型测验品种的杂种F_1结实率均值为77.0%,与粳型测验品种的杂种F_1结实率均值为74.6%,其结实率不受品种的影响,具有广谱广亲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