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天蓝苜蓿单倍体再生植株,本研究以野生天蓝苜蓿花药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L16(44)筛选适宜天蓝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比较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组合筛选适宜的分化培养基,并用1/3MS、1/2MS和MS添加不同浓度的NAA研究不定生根.结果表明:天蓝苜蓿现蕾15~25 d的花药其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高达6...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添加不同浓度铬的模拟试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土壤中可浸提态的亚铁和Cr(VI)浓度的变化,探讨了不同Cr(VI)浓度对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微生物铁还原的影响及Fe(III)和Cr(VI)还原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以一定浓度值为界限,在此浓度之下,铬参与水稻土中铁的微生物还原过程,可显著降低土壤中Cr(VI)浓度;在此浓度之上,铬对于土壤中的铁还原微生物是有毒害作用的,而导致铁的微生物还原不能发生,使土壤中Cr(VI)不被还原。  相似文献   

3.
旱作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是西部黄土高原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该区苜蓿(Medicago sativa L.)分布也非常广泛。持续的作物连作和多年苜蓿种植系统都存在很多问题。雨养农业系统发展的关键是最佳水分利用策略的应用。发展合理的苜蓿-小麦轮作系统对该区农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苜蓿终止时间严重影响土壤水分,所以在适宜的时间终止苜蓿就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关于苜蓿-小麦轮作中老苜蓿在一年中适宜终止时间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利用黄土高原西部典型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30年老苜蓿布设田间试验,旨在探索老苜蓿地土壤水分状况、苜蓿终止时间和少量氮肥施用对系统生产力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种植苜蓿后0~3 m土壤水分很少,即便遇到丰水年(2003年),3年的时间都不足以恢复土壤水分。30年苜蓿在一年中春季还是秋季终止对土壤水分状况无显著影响。种植苜蓿30年后杂草竞争力增强,苜蓿干物质和产量水平都相当低,且对1 kg hm-2的氮肥使用无明显响应。由于土壤水分含量太低,后茬春小麦对1 kg hm-2的氮肥使用和苜蓿终止时间也无明显响应。因此,苜蓿持续种植时间太长会耗竭土壤水分,使后茬春小麦对苜蓿在一年中的终止时间及少量的氮肥使用无响应,需要3年以上时间才有可能恢复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苜蓿现蕾期叶面积及比叶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叶面积扫描仪测定苜蓿叶面积,在105℃下杀青,65℃下烘干24h,称取苜蓿叶干重,计算比叶重(SLW)。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3年生紫花苜蓿叶面积、叶干重及比叶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肥对苜蓿现蕾期叶面积和叶干重都有一定的影响。K40P20配施不仅有利于扩大苜蓿光合叶面积,而且有利于苜蓿叶干重增加。②施肥,尤其是施氮提高了苜蓿现蕾期的比叶重,以K40P20N10配施效果最好,有助于苜蓿提高其光合速率,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5.
大豆玉米持续轮作免耕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免耕减产、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试验通过设置免耕和传统垄作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2013年到2016年连续4年大豆玉米轮作免耕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免耕技术推广及黑龙江省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保障。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持续轮作免耕条件下0-7.5 cm、7.5-15 cm、15-22.5 cm、22.5-30 cm土壤养分指标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垄作处理,且耕作对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影响显著;耕作对土壤容重影响显著,免耕处理各层土壤容重高于垄作处理,免耕处理15-22.5 cm与22.5-30 cm土层之间容重差异不显著,而垄作处理各层土壤容重差异显著;与垄作相比,2013年和2015年免耕大豆增产率分别为16.37%和25.33%,2014年和2016年免耕玉米产量增产率分别为0.88%和9.50%。大豆玉米轮作免耕较垄作平均节约成本640元/hm2,平均增收2220元/hm2。  相似文献   

6.
苜蓿菌根对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及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进一步揭示丛枝菌根(AM)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机理,建立了新型T型培养体系,并以阿特拉津敏感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形成的共生体系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苜蓿菌根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效率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当阿特拉津胁迫浓度为 20 mg/kg时,苜蓿菌根侵染率在25天时高达85.70%,阿特拉津降解率为70.22%,其中菌根贡献度为77.28%,表明苜蓿菌根对阿特拉津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与此同时,添加阿特拉津能够提高菌根根际土壤中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在接种G. mosseae和添加阿特拉津的双重作用下,4种土壤酶活性进一步增强。总之,本研究结果为应用AM真菌修复农药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pH值土壤浸提液对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10个不同pH值土壤浸提液处理下,研究了对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低pH值或高pH值浸提液处理下,各品种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受到显著抑制;pH值为6.17、8.76、9.20时,虽抑制苜蓿种子发芽,但能够促进已发芽苜蓿种子的生长;发芽率、幼根长度与幼苗高度的比适宜用作鉴定苜蓿耐酸碱性的指标;pH值在5.81~8.44时,各苜蓿品种的平均发芽率都在60%以上,能够正常生长;根据回归方程得,苜蓿生长的临界pH为5.06或9.17,极限pH为2.71或10.26;耐酸碱性强的苜蓿品种有中苜1号、公农2号和霍普兰德。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外源激素对苜蓿种子产量及种子特性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合理利用外源激素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Xinmu No.4’)为材料,在苜蓿花期喷施外源激素IAA、GA3、NAA,通过测量花部特征、结荚率、种子产量和种子特性等指标,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苜蓿开花结实的影响。试验表明,外源激素对苜蓿的花部特征、结荚率及种子特性影响较大。其中,IAA使苜蓿小花数、荚果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但是合理浓度的IAA能够提高苜蓿结荚率、增加单荚种子数,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高浓度的GA3能够增加花粉重量,并提高花粉活力,但结荚率、千粒重、种子产量等均低于对照;NAA能够降低花粉活力,种子产量、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株高均低于对照。综合分析认为,外源激素IAA能够提高苜蓿结荚率、增加种子产量,而GA3和NAA使苜蓿结荚率和种子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盆栽条件下,通过保持水层、土壤最大持水量的100%、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5%、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5%4个处理,分别对水晶3号的光合指标及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光合特性方面各处理水稻的光合速率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上升,在品质上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5%的加工品质与外观品质上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说明品质形成的最佳水分是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5%。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小豆喷施外源脱落酸(ABA)的作用,以龙小豆4号为试验材料,在三叶期和始花期叶片喷施浓度为50mg/L ABA,并连续、多次取样测定碳代谢、内源激素及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喷施外源ABA后,龙小豆4号叶片果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及蔗糖转化酶、蔗糖合成酶活性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酶活性降低;茎部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内源ABA含量减少;底荚高度和第1节间长度减小,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总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11.
采用蛭石栽培,以菜用大豆为试材,研究外源壳聚糖对NaCl胁迫下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体活性氧(ROS)代谢的影响,以期探明NaCl胁迫下壳聚糖调控菜用大豆光合作用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NaCl胁迫下,外源壳聚糖通过诱导非气孔因素显著缓解了菜用大豆在胁迫中期(第6~12天)净光合速率(Pn)的下降;外源壳聚糖显著抑制了叶绿体O-·2的产生速率及H2O2含量的上升,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在胁迫中期(第6~12天)的活性。无盐条件下,外源壳聚糖在处理早期对上述各指标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后期该作用消失。上述结果表明:外源壳聚糖在NaCl胁迫下对菜用大豆的作用与无盐条件下不同;NaCl胁迫下,壳聚糖可诱导菜用大豆叶绿体保护酶活性及As A-GSH循环的运转速率,及时清除过量ROS,以抑制盐胁迫对光合膜的伤害,这可能是壳聚糖缓解Pn下降,进而缓解菜用大豆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外源壳聚糖的作用具有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土壤盐碱胁迫是限制作物生产力的世界性问题。很多研究关注盐分胁迫或者碱胁迫单因子对作物的影响,盐碱混合胁迫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按照研究区自然土壤盐碱主要成分和组成比例(NaCl、Na2SO4、Na2CO3质量混合比例为1∶0.5∶0.5),设置了不同浓度的盐碱处理(0,100,200,400 mmol/L),模拟无胁迫、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试验材料为2个葡萄品种克瑞生和摩尔多瓦的3年生实生苗。研究结果表明,轻度盐碱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2个品种的光合能力。高浓度盐碱胁迫条件下,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数值均比对照提高,光合-光响应曲线趋势表现一致。对于克瑞生,光合速率的提高得益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提高,但是较低的PSⅡ光化学效率降低了这种惠益。对于摩尔多瓦,较高的PSⅡ光化学效率帮助了其保持较为稳定的净光合速率。2个品种显示了对盐碱胁迫的不同适应性机制。  相似文献   

13.
探究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结缕草幼苗生长与生理代谢的影响,为莠去津污染土壤中种植草坪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结缕草幼苗为材料,将幼苗分为PGPR(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接种和未接种两组,进行莠去津处理(浓度梯度为0、3、15、75 mg/kg),并测定不...  相似文献   

14.
酸碱度调节剂对稻田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胜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0):97-102
为弄清不同酸碱度调节剂对稻田土壤中有效态Cd的动态影响差异,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通过对1、5、10、20 mg/kg外源Cd浓度污染麻砂泥土壤添加4种酸碱度调节剂处理,探讨在第15天和45天其对Cd的有效性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加酸碱度调节剂的对照对比,添加SH1.5、SH3、GG1.5和GG3调节剂可在一定程度增加土壤pH,从而降低土壤中Cd的有效态含量。4种外源Cd浓度污染土壤中,用TCLP和CaCl_2提取的有效态镉含量与土壤pH均成负相关关系。培养过程中,TCLP提取态和CaCl_2交换态Cd含量分别下降17.41%~48.02%、30.95%~87.89%,同时SH3修复效果表现突出。研究结果可为Cd超标稻田的安全生产及阻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明晰不同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为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提供理论依据。2018—2019年在川中丘陵区石灰性紫色土上进行大田试验,设置无物料还田(CK)、蚕豆秸秆还田(faba bean straw, FS)、油菜秸秆还田(rape straw, RS)、猪粪还田(pig manure, PM) 4个处理,研究不同物料还田下夏玉米产量、叶片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有机物料还田第2年FS处理的玉米籽粒增产效果最佳,比CK显著增加24.85%。(2)各物料还田处理的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叶面积积累速率、群体光合势和光合色素含量,随生育期推进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CK比, FS、PM处理提高叶面积指数、叶面积积累速率和群体光合势,但RS处理有降低效果;夏玉米六叶期光合色素含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吐丝期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是RS处理比CK显著增加,但吐丝后20d时FS处理的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比RS处理显著增加34.67%、42.08%、36.24%。(3)有机物料还田显著增加夏玉米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各还田处理的营养器官氮素积累与...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和密度对直播油菜冠层结构及群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华油杂62为材料,10月5日机械直播,在中氮(180 kg N hm–2)和高氮(270 kg N hm–2)2个水平下设置5个密度(15×104、30×104、45×104、60×104和75×104株hm–2)处理的裂区试验,研究产量、冠层结构、农艺和光合特征等指标。结果表明,2个氮水平下,分枝起点高度和冠层倒伏角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根颈粗和冠层高度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在45×104株hm–2密度范围内,低效分枝比例随密度增加而减少。中氮水平下,45×104株hm–2和60×104株hm–2处理产量较高,在2921.2~3109.8 kg hm–2之间。高氮水平下,30×104株hm–2和45×104株hm–2处理产量较高,在3607.2~3772.4 kg hm–2之间,与其对应的初花期叶面积指数和结实期角果皮面积指数分别为3.72~3.94和4.21~4.34;初花期和结实期的透光率分别为6.1%~7.4%和16.4%~18.1%;群体有效角果数为65.5×106~68.7×106 hm–2。与传统的移栽油菜相比,直播油菜通过"减氮增密"栽培措施,在纯氮用量270 kg hm–2条件下,2种密度(30×104和45×104株hm–2)均可获得3600 kg hm–2以上产量,且适度密植可降低根颈粗,冠层相对集中,利于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外源NO供体(硝普钠, SNP)对水分亏缺下玉米叶片碳同化关键酶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在20% PEG-6000模拟水分亏缺胁迫下, 研究了SNP对玉米品种驻玉309幼苗叶片光合碳同化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和Rubisco活化酶(RCA)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水分亏缺胁迫下, SNP显著上调玉米叶片rbc L、rbc S、rca β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尤其是叶片rbc 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增加1.86倍, 叶片Rubisco、RCA活性分别提高32.7%和14.67%; 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其同工酶谱带的宽度和亮度显著增强, 而ROS积累量明显降低。说明在PEG水分亏缺胁迫下, SNP能显著提升玉米幼苗叶片光合碳同化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 降低ROS积累及其对细胞膜造成的损伤, 提高玉米的抗干旱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转Cp TI基因苹果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分别提取8年生转基因嘎拉苹果植株根际土、根围土和表层土的DNA,PCR扩增检测土样中的外源Cp TI基因。结果显示:采集的转基因苹果根围土和根际土中均检测到外源Cp TI基因,两个株系的表层土检测到了外源Cp TI基因;含有外源基因的土壤分离培养的微生物中未检测到Cp TI基因,表明外源Cp TI基因在苹果种植地有残留,但在本研究条件下未发生向根系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水平转移。进一步利用灭菌基质均匀喷洒微生物菌剂后移栽嘎拉、富士、王林转基因苹果植株的方法,研究转基因植株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苹果对根际土中的放线菌无明显影响;移栽30~60 d根际土中的细菌和真菌数量显著多于对照;随着移栽时间延长,差异程度减小,移栽90 d时,3个品种转化植株与对照根际土细菌含量以及转基因嘎拉和王林根际土真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转基因苹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9.
几种有机肥对玉米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研究有机肥、化肥对玉米生产能力的影响,为北方黑土地区有机肥与化肥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大田条件下对玉米施用4种有机肥和传统化肥,测定玉米产量、叶片光合特性、土壤酶活性以及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超效有机肥(T4)处理下的玉米产量为9800kg/hm2,相比于传统化肥(CK)增产11.53%...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壤目标含水量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防雨设施研究了不同土壤目标含水量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产量密切相关,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为田间持水量的45%左右,最佳产量形成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为80%,50%左右是夏玉米出苗的土壤水分临界值,70%左右是最佳出苗率的土壤水分临界值,土壤干旱及过湿均使光合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强度及光合速率下降,导致大幅度减产,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有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