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域富营养化的原因及生物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养殖技术顾问》2010,(11):164-164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库、湖泊、河口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富营养化水体的特征十分明显,通常水体中的藻类以硅藻和绿藻为主,  相似文献   

2.
<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环境中广泛且持久存在,对水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危害。浮游生物处于水生态系统的最底端,被浮游生物富集及传递是POPs进入高等食物网的基础。了解POPs在浮游生物中的富集及传递是掌握其生态风险的关键。以往在高纬度贫营养深水海洋及湖泊中的研究表明营养水平是驱动POPs在浮游生物网中富集及传递的驱动因子,但对POPs在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水体浮游生物网  相似文献   

3.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饲料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江、河和湖泊中浮游生物由于分布广、繁殖快、适口性好和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鱼、虾和蟹类的苗种生产,成为不可替代的生物开口饵料。研究洪泽湖中浮游生物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洪泽湖中浮游生物不仅富含畜禽动物生长必需的蛋白质,还富含脂肪、钙、磷和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使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蛋白质资源应用在畜禽养殖业中,可促进畜禽的快速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四座水库春季浮游生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亚吉,石门,欢欣岭,五一四水库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各水库浮游生物量为:亚吉水库12.3828mg/L;欢欣岭水库10.0352mg/L;五一水库6.5286mg/L;石门水库0.9403mg/L。  相似文献   

5.
试验表明,88-C微生物促进浮游生物生长,增加浮游生物量,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试验池比对照池分别提高47.4%(p<0.01)和135.1%(p<0.01)。出池鱼苗体重增加17.6%,体长增加17.1%,成活率提高19.6%。  相似文献   

6.
(一)看水施肥鲢、鳙以浮游生物为食,应通过施吧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如果鲢、鳙饲料充足,性腺发育就好.因此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特别是在入冬前加强施肥(一般每周每0.067公顷500千克左右),使水色转浓,同时入冬后还应少量补充施肥,施肥应遵循"次多量少,不断补充"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用88—c微生物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COD(化学耗氧量)去除率达50%以上,降解效果显著。处理鱼池,可使鱼池水质明显改善,DO(溶解氧)和浮游生物量增加,氨氮含量降低,促进鱼苗生长,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快速培养鱼饵的装置一家日本公司研制成一种可以大量、快速培养鱼饵的装置———植物浮游生物培养系统。采用这种系统,可在10天内使植物浮游生物增加6倍左右。培养装置由1个容积为100升的水槽、加热系统、冷却系统、搅拌机和水泵等组成。在水中放入一定量的浮游生物,加入培养液,再输入空气,控制一定的温度,并加以搅拌,经10天左右培养的饵料即可供养1.5万尾鱼苗。这种装置既适用于海水养殖,也适用于淡水养殖。利用太阳能养猪利用太阳能养猪是建造一个太阳能猪圈,大小根据养猪数量而定。猪圈北墙封严,南墙装大玻璃窗,圈…  相似文献   

9.
1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鲢鱼和鳙鱼的主要食物。其中白鲢以食浮游植物为主,鳙鱼以食浮游动物为主。此外,鲫鱼和罗非鱼也能滤食部分浮游动物和植物。浮游植物也是浮游动物和大多数鱼类仔、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类芽孢杆菌净化水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产养殖中,饲料的投喂量通常都会超过所蓄养水产动物的实际需要量,同时,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效率也不可能达到完全消化,这就造成了养殖水体中会存在一定量的饲料及饲料残渣的剩余。与此同时,浮游生物的繁殖和死亡,以及一定量的养殖动  相似文献   

11.
池水透明度是指光线透入池水的程度。测定透明度一般是将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黑白两色圆盘沉入水中,肉眼刚好看不见圆盘平面时的距离就被称为所测池水的透明度。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取决于池水的浑浊度(指水中混有各种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浑浊程度)和色度(县浮生物和溶解有机物造成的颜色)。在正常天气条件下,精养鱼池池水泥沙含量少,其透明度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浮游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多少。因此,透明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和水平变化。夏秋季节,池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含量多,透明度小;冬季水温低,池水中浮游生物含量少,…  相似文献   

12.
青草直接喂鱼,其利用率低,如果将青草先打成草浆然后再喂鱼,其营养利用率可提高50%以上,而且还可起到投饵和施肥双重作用。其原因是:草浆中有很多与浮游生物大小相同的颗粒,可供滤食和杂食性鱼类利用。而较大的碎片,则被草鱼、鳊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摄食。未被鱼类摄食的草浆颗粒及浆汁,除被大型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利用外,还能在细菌作用下转化为浮游生物的营养元素,促进浮游生物的增殖,从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相似文献   

13.
夏季把青草打成草浆喂鱼,其营养利用率可提高50%以上,而且还可起到投饵和施肥的双重作用.其原因是:草浆中有很多与浮游生物大小相同的颗粒,可供滤食和杂食性鱼类利用;而较大的碎片,则可被草鱼、鳊、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摄食.凡未被鱼类摄食的草浆颗粒及浆汁,除被大型浮游动物和水栖动物利用外,还能在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浮游生物的营养元素,促进浮游生物的增殖,从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自然环境洪河自然保护区是一片广袤的沼泽湿地,位于三江平原的东北边缘,地理座标东经133°34′38″,北纬47°42′18″.境内有浓江河、沃绿兰河贯穿,交汇处位于保护区的核心区内,最后注入乌苏里江.河流迂回曲折、水流平缓,低洼地沼泽发育良好,沼泽和草甸连片,岛状林主要位于保护区公路两侧和核心区一带.人为干扰极少,为东方白鹳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环境.植被类型以湿生、湿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多数为禾本科和沙草科植物.在常年积水地方,一般水深1m左右,湖泊水深可达到2m以上,渔业资源及浮游生物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一)生物增氧 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是越冬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每0.067公顷各施0.5~1公  相似文献   

16.
1适时加注新水早春和晚秋每半个月加水1次;6~9月,水温高,又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每7~10d需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量20cm左右(视水的肥量、鱼群浮头和池塘渗漏等灵活掌握)。发生泛塘或坏水时,紧急大量注水或换水能迅速改善水质。新水能带进氧气和老水中缺乏的某些营养盐,冲淡水中有机质浓度(包括生物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消除组成坏水的浮游生物种群及其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用青草直接喂鱼,其营养利用率低。如果把草打成草浆再喂鱼,其营养利用率可提高50%以上,常用还可起到投饵和施肥的双重作用。其原因是:草浆中有很多与浮游生物大小相同的颗粒,可供滤食和杂食性鱼类利用,而较大的碎片,则被草鱼、鳊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摄食。未被鱼类摄食的草浆颗粒及浆汁,除被大型浮游动物利用外,还能在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浮游生物的营养元素,促进浮游生物的增殖,从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草浆喂鱼效果好@吴启良  相似文献   

18.
青虾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淡水虾,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药用价值,倍受人们青睐。 一、青虾的习性。青虾广泛地生活在湖泊、沟河之中,最喜栖息于多水草的浅水水域,它属杂食性动物,幼体以浮游生物为主,成虾食以水生植物腐败茎叶为主。青虾一般在7~9月间交配产卵,每次产卵800~1200粒。由于受精卵得到母体良好保护,天然孵化率在92%以上。幼体经过3~4次脱皮,即变成幼虾。幼虾只需2~3个月时间,即可成熟产卵。青虾繁殖力较强,雌虾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一家公司研制成一种可以大量而快速培养鱼饵的装置———植物浮游生物培养系统。采用这种系统,可在10d内使植物浮游生物增加约6倍。该装置体积小,生产成本低,而且不会影响水质,对鱼苗养殖能起到很大作用。培养装置由一个容积100L的水槽、加热系统、冷却系统、搅拌机和水泵等组成。在水中放入一定量的植物浮游生物,加入培养液,再输入空气,控制一定的温度,并加以搅拌,经过10d左右就使植物浮游生物的数量增加约6倍。100L的水槽可以培养出供1.5万尾鱼苗吃的鱼饵。这种装置既适用于海水养鱼,也适用于淡水养鱼。…  相似文献   

20.
(一)看水施肥鲢、鳙以浮游生物为食,应通过施肥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如果鲢、鳙饲料充足,性腺发育就好。因此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特别是在入冬前加强施肥(一般每周每0.067公顷500千克左右),使水色转浓,同时入冬后还应少量补充施肥,施肥应遵循“次多量少,不断补充”的原则。在施肥过程中,一定要用熟肥,最好用堆肥沤水,并且还应注意在秋季下雷阵雨和天气闷热、气压低时,要严格控制施肥数量,以免造成亲鱼泛池。总之,在秋冬季应力使亲鱼积蓄充足营养,保证开春时亲鱼卵巢的正常发育,促使卵子顺利成熟。另外,鲢、鳙亲鱼培育主要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