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从消费入手,探讨紫砂壶在晚明出现的社会意义。据对明代墓葬出土的紫砂壶和它们的拥有者分析,紫砂壶的消费者身份呈现出多元化。但紫砂壶对于不同身份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意义。对这一意义的考察需置于紫砂壶的使用脉络之下。因文本史料的局限性,对紫砂壶意义的考察更多地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的行为实践及视角。借助于文本史料,我们可以发现紫砂壶在晚明的使用大多与茶组合在一起。由于茶在采摘时间、制作方式、形态及冲泡方式不同于其他品种的茶叶,其"特殊性"被用来表达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2.
"传说"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涵义有二:"一是辗转述说;二是人民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鲁班的传说(1)."探究紫砂文化及其紫砂茶具的传说,应是"传说"涵义中的后者.笔者尽力收集了关于紫砂陶及其紫砂壶方面的传说.研究这些传说故事,不难发现这些传说都从多个方面展现了紫砂壶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紫砂壶杂谭     
在中国茶文化中,对饮具也十分讲究,而为众人熟知的茶壶,则为必备之物。茶壶种类甚多,当推宜兴紫砂壶为上品,朱郁华先生撰写了“典雅的紫砂壶”一文,对宜兴紫砂壶的方方面面作了简述、谈来颇多雅兴,故摘之。 宜兴紫砂茶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如今不少内外有识之士对宜兴紫砂壶进行了研究,古老的紫砂壶工艺的勃兴,导致沉寂已久的中国茶具文化的复苏。 据考证,紫砂壶制作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如明代周高起《阳羡名壶录》载:宜兴(古称“阳羡”)陶茶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茶色澄洁,茶味清醇,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  相似文献   

4.
一、解题中华文明起源问题,至今仍是考古学和先秦史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经过多年讨论已经取得了进展,主要是在两个问题上取得了共识。一是把文化起源和文明起源的概念分清楚了。二是文明起源还是在黄河流域。但对文明起源的时间,分歧仍然不小。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于研究者在理论和方法上还有缺陷。理论上的缺陷,是对文明社会的出现,只从文化表现上,如文字、殿堂、城市、财产分化等现  相似文献   

5.
"曼生壶"是中国紫砂壶艺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它从清朝乾隆时期出现,至今影响深远,其中的数款经典壶型被众多紫砂壶艺家认为是紫砂壶中的"巅峰之作",不断被后人仿制,其主要创制者——陈鸿寿也被誉为"中国紫砂历史上四大高峰时期的领军人"。"情味"一词最先应用于对抒情文学的评价,后来被文艺批评家阐释为一个美学范畴,是对抒情文学审美价值的一种高度概括。本文主要从"曼生壶"的壶型、题材和创作意旨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炼"曼生壶"审美中的情味要素,并总结出"曼生壶"之情味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初,我应广东东莞文化讲坛的邀请进行一次"壶茶共赏、风雅紫砂"文化周末活动.汪寅仙、史俊棠等紫砂工艺名人携带明清及现代名家的紫砂壶160余件,进行为期15天的展示,以推动城市文明的建设和进一步弘扬茶与紫砂文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八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挖掘"八景"自身存在却又被忽视的文化底蕴及特点,总结了"八景"在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中对现代园林的影响,指出了重新审视"八景"文化对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钱大宇 《农业考古》2002,(2):154-156
紫砂壶由日用陶转化为一种欣赏价值很高的艺术品后 ,便寓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并使珍藏和审美价值同时并存 ,人们称之为紫砂文化 ,因此紫砂壶与书画一样受人青睐 ,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作为珍贵文物传世毕竟是稀有的 ,非人人所拥有 ,但作为具有文化意义的紫砂壶它还有另一种方式与人们接近 ,与人们文化交流 ,从而激起人们的喜爱和珍藏。这种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与人们的文化艺术哲学和审美情趣也十分融合 ,并具有更广泛的弘扬、传播作用和较大的群众基础。这主要有这样两个领域 :一是作为一种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实体纪念作品 ;一是一种非实…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给传统文化与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网络"恶搞"应时应势而生。对"恶搞"的起源、发展阶段、特点进行分析,指出"恶搞"的优势和缺陷,分析现代网络恶搞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而提出对网络恶搞应保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从"天人合一"的起源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揭示古典园林所包含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对现代园林的指导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朱郁华 《农业考古》2003,(2):114-118
文人与紫砂壶在门类众多的茶具中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内涵的莫过于宜兴紫砂茗壶。它不仅具有泡茶的特殊功能 ,更重要的还在于有一定的文化品味 ,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饮茶工具。紫砂茗壶在其制作和发展过程中 ,不断受到同时代文人茶客的干预 ,吐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并以它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茶人、文人艺术家、收藏家的殊爱和青睐。紫砂茗壶不轻浮、不媚俗、不眩耀 ,它的气质与文人追求“天然去雕饰”极为相近 ,体现出紫砂壶的冰肌玉骨与文人的默契。反过来 ,文人茶客古雅精致的品味也影响了紫砂壶的艺术风格 ,他们的审美导向促使制造者不断创…  相似文献   

12.
胡付照 《农业考古》2012,(2):191-195
紫砂壶的诞生,是为茶而生。从北宋初创之大壶煮水、盛水之用,发展到明清时案头泡茶瀹茶之小壶,随着饮茶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中华茶文化内涵丰富,其与儒释道密不可分,紫砂壶作为茶具中的一份子,其文化内涵丰厚,与佛教缘分甚深。  相似文献   

13.
郑毅 《农业考古》2012,(5):81-83
紫砂,最初是因茶而诞生的。文人墨客在浅饮轻酌之中不仅成就了紫砂的精魂,而且也成就了紫砂壶在历史舞台上的流光溢彩;同时,文人的参与也洗却了紫砂的缸瓦土气。从明、清到当代,紫砂与艺人的合作佳话,以及文人在紫砂大师的作品上挥毫泼墨、精雕细琢,不仅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品位,而且还传播了中华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健  相似文献   

14.
正自远古以来,麋鹿就被华夏祖先视为吉祥兽、图腾,它能知物候、报时节。麋鹿有着神秘的起源和传奇的经历。人类文明社会的进程是生态文明的升华,也是麋鹿文化形成与传承的过程。麋鹿文化的起源较早,最初源于"麋"字。早在5000~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将麋鹿骨骼、骨质角制成生活用具,并在上面刻有字符,创立了骨刻文,后又逐步发展形成了商朝晚期的甲骨文。从麋鹿的"麋"字的演替过程可以看出麋鹿文化的形成与历史发展时期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一把紫砂壶,一听"明前茶",一枚精致茶盏,就是爱茶人清雅闲适的茶生活标志。知茶、懂茶、习茶的"发烧友"们,大都推崇饮茶之器则以宜兴砂壶为好,既不夺香,又无土气,更多的是珍藏着一份陶瓷的记忆。单说一把紫砂壶捧在手上,清醇的茶气在流动,犹如浸泡着天地的灵气,让我欲罢不能,这种散漫的思绪确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嘴上道不出啊!生于农家子弟的我,少时家贫,哪能知道紫砂壶是何物?长大懂事后,从电影书刊中看到,在茶馆中手捧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哲学思维是我国农业文化条件下的精粹,它提倡的人与自然统一思想影响深远,至今我国农业结构仍然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治理理念。探究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论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对促进农业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于萌 《农业考古》2015,(2):185-187
茶,作为古老而文明的饮品,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当前已成为世界闻名胡三大无酒精之一。禅宗(即汉族佛教)的发展的风盛正是唐朝茶叶兴盛的基础,而禅茶文化正是在河北"大兴"。本文通过对禅茶文化起源发展的论述,阐释禅茶文化所带来的茶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25~26日,澧县"城头山特种稻栽培研讨会"在城头山文化遗址管理处举办,会议对稻耕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与前景进行了专题探讨。湖南澧县城头山在史学界有着"华夏第一城"的美誉。作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城头山将中华文明的历史向前推动了一千  相似文献   

19.
再论中国农业起源与传播北京农业大学王在德,陈庆辉中国农业起源是国内外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农业科学家广泛关心的问题。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发达,原始农业延续时间长,传统农业经验丰富。特别是近40年来史前考古学迅速发展,吸引着国内外人类学家、考古学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是一个宗法农业社会,农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柢、中国社会发展的契机。中国古代社会的盛衰可以在中国古代的农业中找到原因。1.早熟、先进的农业技术与中国文化的持久不衰我们说中国农业的早熟性不是说它起源早,而是说它在起源之后很快达到成熟的阶段。在西亚从农业发生到进入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拖了很长的时间,中国在农业起源阶段停留的时间较短。从考古学来看,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有较高水平的农业,例如半坡时期已进入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仰韶文化以前似乎缺少一些中间环节。如果不用考古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