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地自古山水秀丽,人文荟萃,区域经济繁荣,氤氲千年文脉延绵不绝,独特的山水与地域文化形成特有的联动关系。越茶作为越地山水和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经济作物,不但经济效益明显,对越地产业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融通也产生重要影响,在茶历史、制茶技术和茶品类等方面同样开创了地区甚至是中华茶史的新篇章;越茶与越地经济、文化和社会之间特殊的关系为越地历史问题和文化现象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3.
中国虫茶资源及其保健功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虫茶是昆虫食叶后排泄的虫粪粒泡制供茶食疗的奇特饮料,喝入口中顿觉清香凉爽、余味怡思、润喉益腑、其味甚佳,具有保健功能,颇有特色食疗作用,成为闻名国内外的特种饮用佳茶.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茶蛀虫:此装茶笼内蛀虫也,取其屎用.蛀屑(主治)聤耳出汁…….清代(城步县乡土志>卷五:亦有茶虽粗恶,置之旧笼一、二年或数年,茶悉化为虫,余名‘虫茶’. 相似文献
4.
感悟中国文人--中国茶诗词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远在上古时期中国人就善于用诗歌表达情感,那爱的、恨的、欢乐的、忧郁的、幸福的或愤怒的,在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中都能找到。而两千多年前,楚国屈原的《离骚》、《天问》等诗篇,以其巨大的震憾力,至今读来荡气回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再至元曲和明清诗歌,中国人是那样善于用诗歌表达情感,不仅留下的诗篇多,还留下了不少传诵广泛和悠久的名篇。 相似文献
5.
云南思茅别称“茶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清代时为普洱府的思茅厅 ,早已是普洱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个中心城市。清雍正七年 (172 9)设思茅通判 ,并设思茅总茶店 ,茶叶归官府收售 ,雍正十三年设思茅厅 ,将攸乐同知移住思茅 ,改为思茅同知 ,呈送清皇朝的普洱贡茶由思茅同知采办。思茅厅辖车里、六顺、倚邦、易武、勐腊、勐遮、勐阿、勐笼、橄揽坝九土司及攸乐土目共八勐地方。随着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 ,边疆开拓 ,商业兴盛 ,那时 ,省外江西、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诸省 ,以及省内石屏、建水、通海、河西、玉溪等县商人 ,络绎而来 ,经营茶… 相似文献
6.
卢仝是唐代著名诗人,他所以能被尊为仅次于荼圣陆羽的“亚圣”,除了《七碗茶歌》的艺术造诣和审美观照横绝一时而几乎无人超越外,还在于被历代文人拿来为我所用,为我化用.卢仝的名字与其诗中内容能被如此众多后人拿来重复加引,并频频出现于众文人诗作里,实在难能可贵,完全可以称得上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7.
茶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民俗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江西茶俗文化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就其旅游应用构想,尤其是注重推出一批特色系列茶产品,提高茶叶生产的附加值,为江西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亮点提出了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局部领域,未形成全局性、颠覆性的危机,因而其家元共同体及统治行政尚且足以应对。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环境事务所呈现出来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日益激增,使基于族阈共同体的管理行政捉襟见肘,治理危机频现。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社会持续生存与繁衍的最为紧迫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治理系统的封闭性与集中性趋向,唯通过对工业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反思,在后工业社会的视野下方能寻找到合适的治理方略。因此,打碎封闭性、强化开放性的合作共同体将成为后工业社会服务行政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9.
茶最早叫荼、茗、葭萌等。位于淮河上游的信阳是茶的故乡,也是中国最北的产茶区。这里有着适合绿茶生长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自从2300年前开始种茶至今,信阳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在漫长的茶叶种植过程中,信阳茶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在茶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11.
陆羽《茶经》挖掘和推广了茶这种资源植物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物种,使全世界1/3的人口受益。推动茶文化发展超越了民族与宗教界限,发展"茶"成为"万病之药"。现阶段,更需要在高效综合利用、发展多样化茶品、提高茶叶质量等方面发展茶产业与《茶经》。 相似文献
12.
13.
14.
对农业土壤造成危害的主要污染源有:来自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白色污染,农药化肥的过量与不合理使用,下水道污染物和工业废水不适当之排放以及大气中有毒雨水和气体溶胶的侵蚀,此外,还有来自废电池等的重金属污染。其后果是导致土壤板结、盐碱化、养分流失,严重影响农业土壤的生产力,使农作物产量与品质下降。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后,也对人体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5.
16.
吕云涛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7(2):30-32
中国乡村治理结构历经传统社会的"县政绅治"模式、新中国成立初的"乡(村)政权"模式、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模式和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模式等阶段的历史变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中国乡村治理结构将迎来一次全新的嬗变,由"单中心治理"模式走向"多中心治理"模式,以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17.
18.
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和发祥地在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 ,普洱茶及茶文化是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 ,特别是 1 993年以来至今 ,思茅地区举办了五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届茶叶交易会 ,对思茅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弘扬普洱茶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普洱茶及茶文化对建设中国茶城 (思茅市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一、普洱茶的历史地位普洱茶的种植历史和原生历史 ,源远流长。思茅地区澜沧邦崴周围发现的新石器即是… 相似文献
19.
茶黄螨又名茶跗线螨、茶半跗线螨、茶黄蜘蛛、茶壁虱、茶嫩叶螨、侧多食跗线螨,属蜱螨目,跗线螨科。茶黄螨由于螨体极小,肉眼难以观察识别,在青椒(甜椒、灯笼椒、柿椒、大椒、辣椒)上为害特征常被误认为生理病害或病毒病害,因而延误防治适期。近年来经实践调查、观察,现将其发生为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