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些年,我国广东、江苏和山东等主要养鹅地区雏鹅群暴发了以关节和内脏器官尿酸盐沉积为特征的雏鹅痛风,死亡率高达50%,给我国养鹅业造成较大损失。相关研究表明引起此次雏鹅痛风的相关病原是一种新型鹅星状病毒(GoAstV),且GoAstV在我国鹅群广泛流行。本文将从雏鹅痛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以及综合防控对雏鹅痛风进行阐述,以期为雏鹅痛风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30日龄以内雏鹅的一种以小肠出血性、纤维素性渗出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其病原已被鉴定为一种雏鹅新的腺病毒。国内学者已对该病进行了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观察、病原特性分析、人丁感染病例的病理形态学发展规律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对该病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2006年5-6月份.在辽宁省辽阳县鹅群中发生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现将本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4月,盘锦某鹅场孵化的鹅胚、雏鹅种鹅出现死亡;出雏率较低,约为60%。为了弄清该场未出壳雏鹅和刚出壳雏鹅死亡的病原,对死亡的雏鹅肝脏、心脏进行了细菌分离,并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力测定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对河北省张家口赤城县某肉鹅养殖场的雏鹅死亡病原进行检测,剖检雏鹅进行初步诊断后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细菌病原,并对分离菌进行鉴定试验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表明,分离菌经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对雏鹅具有较强致病性,分离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大观霉素等8种抗生素表现耐药,仅对阿莫西林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5.
2017年起,我国主要养鹅地区雏鹅群暴发了以关节和内脏器官尿酸盐沉积为特征的雏鹅痛风,相关研究表明引起此次雏鹅痛风的病原是一种新型鹅星状病毒(GoAstV).近年来,GoAstV在我国雏鹅群广泛流行,给我国养鹅业造成极大损失.本文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疫苗研究进展以及综合防控措施对雏鹅痛风进行...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病,是4~30日龄雏鹅易发的一种急性亚急性败血症性传染病,病原为鹅细小病毒,主要病理变化为渗出性肠炎,主要感染4~30日龄雏鹅,由于该病病程短、传播快、死亡率高,对养鹅业造成的危害严重,是养鹅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春夏时节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繁殖旺盛,由于雏鹅自身生长发育还不完善,对外界的病原微生物抵抗力差,容易发生细菌性传染病。而这些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传染速度快、覆盖面广及死亡率高,如不及时预防治疗,将给养鹅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1绿脓杆菌病该病是由绿脓杆菌引起雏鹅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雏鹅,多数是由创伤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在5%~10%,多发于春末夏初。患病雏鹅症  相似文献   

8.
小鹅瘟(GP)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病原为小鹅瘟病毒,其病理变化特征为渗出性肠炎,主要危害4—20日龄雏鹅,传染快死亡率高。某种鹅场引进650羽雏鹅1—18日龄死亡、淘汰19羽,19日龄发现病雏鹅,3日内死亡111羽,据流行病学,临床症候,剖检特征性病变,诊断为小鹅瘟。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是雏鹅易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日龄越小的雏鹅死亡率越高,其病原为小鹅瘟病毒。本文从小鹅瘟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并提出了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和加强饲养管理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鹅副黏病毒病是由鹅副黏病毒引起的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症状以及肠道黏膜出现结痂样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对鹅危害大,常引起大批死亡,尤其是雏鹅死亡率可达95%以上。给养鹅业带来巨大损失。一、病原与流行病学本病病原为鹅副黏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病毒广泛存在于病鹅的脾脏、肝脏、肠管等内脏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排泄  相似文献   

11.
2017年10月—2019年5月,本实验室从广东、四川、河北、山东、安徽、辽宁等广大养鹅地区采集了67份典型雏鹅痛风样品进行了实验室检测以及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了鹅星状病毒,并且约有94.03%的样品为两个不同种的鹅星状病毒混合感染。病原分离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FLX株的变异株病毒(命名为SCCD)可以在鹅胚上稳定增殖,并且能稳定致死10日龄鹅胚,致病力较鹅星状病毒FLX增强;新型鹅星状病毒株(命名为SDPD)不能在鹅胚和SPF鸡胚上稳定增殖。病毒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FLX株与鹅星状病毒FLX的变异株病毒SCCD株、新型鹅星状病毒SDPD株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89.7%、58.1%,ORF1b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4%、61.0%,ORF2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1.0%、42.5%。将新分离的鹅星状病毒株接种1日龄健康雏鹅,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SCCD株和鹅星状病毒SDPD株虽然能使雏鹅发生死亡,引起肝炎、肾肿胀和增重减少等变化,但雏鹅均无典型痛风(脏器尿酸盐沉积)表现,而两种鹅星状病毒株混合攻毒能使44%的雏鹅发生典型痛风,并与临床发病症状一致。因此,临床上引起雏鹅痛风的病原可能是两种鹅星状病毒,即新型鹅星状病毒和鹅星状病毒FLX的变异株病毒。  相似文献   

12.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病,是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传染快且病死率高,给水禽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鹅场雏鹅发病原因,本试验对鹅场疑似感染鹅星状病毒(GoAstV)的雏鹅进行剖检,采集具有典型痛风症状病死鹅的肝脏、脾脏和肾脏,进行病原分离、PCR扩增、基因序列分析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将分离得到的病原接种鹅胚后,72~168 h死亡率约为90%;剖检死亡鹅胚可见尿囊膜水肿并有尿酸盐沉积、胚体严重充血水肿呈潮红色。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与近年来报道的引起禽类痛风的新型GoAstV毒株HNSQ-6、HNKF-1、HNNY0620和XT1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达99.58%~99.72%。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后雏鹅的临床症状与自然感染雏鹅的发病症状一致;攻毒后雏鹅死亡率约70%,未死亡鹅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剖检死亡雏鹅可见心脏、肝脏和肾脏表面出现明显的尿酸盐沉着,部分死亡雏鹅关节腔内有尿酸盐沉积。结果表明,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某鹅场病死雏鹅中分离的致病原为GoAstV。  相似文献   

14.
雏鹅痛风是近几年在肉鹅养殖业引起雏鹅死亡率较高的因素之一,雏鹅痛风的原因包括饲养过程中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过高、饲料保存不当、饲养密度过大、饲养环境阴冷潮湿、雏鹅缺乏运动等,鹅星状病毒(GAstV)是引起新型雏鹅痛风病的病原。该病给我国肉鹅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目前尚无针对雏鹅痛风的特异性药物和疫苗,且现有治疗手段效果不显著。因此本文将从雏鹅痛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讨论,为今后饲养雏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小鹅瘟病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病原为小鹅瘟病毒(小鹅细小病毒),主要侵害出壳后4~20d的雏鹅,传染快,病死率高。防止小鹅瘟病的发生对养鹅的成败至关重要。防治小鹅瘟病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适时免疫1.1种鹅的免疫在该病严重流行的地区,利用种鹅用弱毒苗甚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主要传染对象是 2 0日龄以下的雏鹅 ,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 ,是目前危害养鹅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其临床症状以食欲废绝、精神委靡、严重腹泻和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特征。1 病原该病的病原是小鹅瘟病毒 ,属细小病毒属。病毒为球形 ,无囊膜 ,单股DNA ,呈六角形 ,病毒普遍存在于病雏的肝、脾、肾、肠、脑及血液中。该病毒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加热 56℃ ,3h不死 ,- 2 0℃能存活 3年 ,对乙醚和氯仿等消毒剂均具有一定的抵抗力。2 流行病学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雏鹅 …  相似文献   

17.
雏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病原主要侵害2~7周龄的鹅、鸭,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该病连年来在本地区时有发生,常会引起大批雏鹅发病、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危害养鹅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现将笔者对雏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病原为鹅呼肠孤病毒,该病常发生于1周龄至10周龄的雏鹅和仔鹅,最早发生于10日龄左右雏鹅,最晚发生于10周龄仔鹅,多发生于2~4周龄雏鹅,一般表现为运动失调、跛行和体重下降等症状。笔者曾经采用自家组织灭活苗治疗该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导致雏鹅痛风新型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7年2-12月,我国山东、安徽、江苏、辽宁、河南及广东等地雏鹅群暴发了一种以痛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5~20日龄的雏鹅,病鹅内脏器官及关节腔发生严重的尿酸盐沉积,死亡率最高可达50%,给养鹅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确定引起该病的病原,本试验对在全国各地采集的143份样品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及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结果显示,禽星状病毒阳性检出率达96.5%(138/143)。对山东平原分离株(SDPY株)ORF1b基因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已报道的鸡源、火鸡源、鸭源及鹅源星状病毒亲缘关系较远,核苷酸同源性仅为49.5%~67.7%。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1日龄健康雏鹅于接种SDPY株24h后陆续死亡,剖检表现为心脏、肝脏、肺脏、肾脏等内脏器官及关节腔的尿酸盐沉积与肾脏的出血肿大,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由此确定,导致雏鹅痛风病的病原为新型鹅星状病毒。  相似文献   

20.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病原为鹅呼肠孤病毒,常发生于1-10周龄的雏鹅和仔鹅,最早发生于约10日龄雏鹅,最晚发生于10周龄仔鹅,2—4周龄雏鹅多发。一般多表现为运动失调、跛行和体重下降等症状。笔者采用自家组织灭活苗治疗该病,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