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蚕血液型脓病是对桑蚕生产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此病的传染力、耐药性、致病力都特强。传染途径除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之外,也可与很多种类昆虫交叉感染发病。对该病要以防为主,做到养前、养中、养后彻底消毒,杜绝病原。在幼虫期可采用蚕用脓病灵预防,取药10 mL兑水1 000 mL稀释后,均匀喷洒在10 kg桑叶上,叶表稍干无水迹后喂蚕。4龄起蚕1次,5龄起蚕后隔日1次;采用含有效氯0.3%~0.5%的漂白粉澄清液、1%的新鲜石灰澄清液、消特灵1代主剂125 g,加水5 kg,浸渍桑叶或喷洒桑叶进行消毒,叶表稍干无水迹后喂蚕,可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趋势,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型脓病在中、晚秋蚕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是桑蚕生产中最主要的致命病害之一。蚕患病到发病后期都表现出体色乳白、体躯肿胀、狂躁爬行、体壁易破及流脓汁等典型症状,常爬行到蚕匾边缘,坠地后流出乳白色脓汁而死。在眠前发病多呈不眠蚕,体壁紧张发亮,在蚕匾中来回爬动,4—5龄发病多为高节腹足乳白、中间环节肿胀拱起、血乳白。本病的病原是细胞核多角体病毒,以食下传染为主,但创伤传染发病率极高。 相似文献
6.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在贵州凤冈县农村环境下的家蚕新品种农村饲养试验中,对饲养环境等开展蚕病防治的具体实施情况,介绍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机理、发病特征,并提出家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福尔马林液配焦糠防治蚕血液型脓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型脓病多见于蚕3龄后,特别是在5龄中期至上蔟前后发生较多。蚕感染该病后会给养蚕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我乡从1992年起,连续8年试验使用福尔马林配焦糠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防治蚕血液型脓病,效果较好。主要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9.
10.
12.
2004年楚雄市东瓜镇春蚕期普遍发生家蚕血液型脓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损失率高达44.6%.为此,笔者分析了该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规律,并从消毒、品种、饲养、桑园防虫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漂白粉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漂白粉是广谱消毒剂,对家蚕病毒、细菌和真菌都有消毒作用。添食与喷雾漂白粉溶液后,既能防止家蚕“病从口入”、减少蚕座感染病菌的机会,同时能减少蚕儿体内病毒的增殖,增强蚕儿的抵抗力,从而降低发病率。1添食添食饲喂3~4龄蚕,可用漂白粉含有效氯0.3%和0.5%的药液喷洒桑叶。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分析了丘陵老蚕区秋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蚕农做好秋蚕控病、防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屏边县新现乡养蚕张数出现大幅下滑,经调查,养蚕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蚕农饲养家蚕在上蔟前血液型脓病大量爆发,蚕茧产量较低,平均每张蚕种产茧量只有30kg左右,茧质较差,黄斑茧、柴印茧较多,死笼率较高,造成蚕农收入大幅下降所导致。为弄清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规律,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洗马塘村、底咪村的养蚕过程进行调查,经调查,发现血液型脓病的爆发是由于小蚕饲养密度过大、小蚕温湿度控制不过关、蚕室蚕具消毒不过关、大蚕蚕座消毒、蚕室通风不良所造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