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泵站技术改造通则》指出,“泵站技术改造应充分应用现代先进的机电排灌技术,对现有的泵站进行综合技术改造”。按照这一技术要求,各地在泵站技术改造中,从全局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泵站的装置效率η_装=η_电η_传η_泵η_管,并重点抓住了提高主泵的运行效率(η_泵)和管路效率η_管(尤其对低扬程泵站),而对提高电动机效率(η_电)却不太重  相似文献   

2.
南通地区位于长江下游,东临黄海,南滨长江,耕地约680万亩。五十年代开始发展机电排灌,至今已有机电排灌动力41.6万马力,其中固定泵站动力17.9万马力。为了有利于开展节能、降本为中心的技术改造,一九八二年农灌期间,我们对水泵口径8时以上的固定泵站进行了一次技术性能普查。在普查的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74处电力灌溉站进行了装置效率的测定。普查测试的主要成果见表1至表4。  相似文献   

3.
泵站进出水对装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兰英 《排灌机械》1992,10(4):42-43,53
机电排灌站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排灌区的农业产量,影响经济的发展。而反映机电排灌站效益高低的指标是泵站的综合装置效率。从泵站综合装置效率的计算中可知,泵站的进出水效率(管路效率η_管,水池效率η_池)直接影响泵站的装置效率。如何提高这方面的效率,是我们在泵站建设或技术改造工作中需要作一些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孙兰英 《排灌机械》1993,11(2):18-19
淮安市地处淮河下游,素有洪水走廊之称,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纵横贯穿,低洼圩区较多,涝渍灾害是全市农田水利建设的主攻方向。因此,在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的同时,大力发展了机电排灌事业。至1991年底,全市机电排灌设备保有量已达9849万kW,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机和电,固定和流动,大中小相结合,能灌、能排、能降的机电排灌体系。我市泵站多数建于60年代,当时圬工泵为较多。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陆续进行泵站节能技术改造,并且普遍对泵站实行了目标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机电泵站的管理水平、工程和设备完好率及泵站综合装置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  相似文献   

5.
由于机电排灌的规划设计,选型配套和运行管理等不合理,我市机电排灌泵站效率很低,能源浪费很大。近年来,我们结合机电排灌工程的管理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机电排灌工程效益,节约能源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本文以南通市机电排灌节能工作的实践。谈谈机电排灌的节能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县属太湖湖西平原地区,总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万亩,其中集体耕地132万亩,共131万人口。建国以来,全县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提高了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县机电排灌从解放初的8000多马力,排灌面积28万多亩,发展到8.75万马力,灌排面积132万亩。机电排灌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工副业的发展,加速了农村电气化的建设。我县机电排灌历史早,发展较快,但由于当时生产技术的限制,科学管理水平差,造成泵站设备简陋陈旧、效率低、能耗高。在新的情况下,是采取技术改造挖潜力,降低能耗,充分发挥现有泵站的经济效益?还是靠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阜宁县农村机电排灌站通过调整配套和技术改造,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果——泵站的装置效率由原有的35%提高到40.4%,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29万亩,一年节电200多万度,节油400多吨,水费比原来降低20%以上。阜宁县共有机电排灌站763座,负担6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和排涝。这些站,很大一部分建于六十年代,设备老化,耗油耗电多,灌排费用大,加之配套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武进县地处太湖流域,是我国发展机电灌排历史较早的一个县,境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总耕地面积145万亩,其中97%靠提水灌溉,区后排涝、除渍也全靠机电。为了提高泵站的装置效率,从1981年6月到1982年9月在全县范围内对部分泵站进行了测试,对全县泵站装置效率做了估算,分析了效率低的原因。从动力、水泵、传动、管理、进出水池五个方面做了一些改造,取得了较好效果。并从每提高1%装置效率所化费的单位投资及泵改投资的回收年限两方面初步分析了泵站改造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市现有机电排灌动力70.7万马力,拥有各种型号的轴流泵近3900台,占全市水泵总数的25.5%,据实测资料分析,泵站平均装置效率只有35%左右,造成能源大量浪费。  相似文献   

10.
淮安县地处淮河下游,由于低洼圩区较多,涝渍灾害成为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矛盾。因此,大力发展了机电排灌,兴建了占全县排灌设备保有量67.8%的低扬程泵站。然而,据测试资料分析,这类泵站的装置效率仅有27.4%。中小型泵站,尤其是扬程在2.5米以下的低洼圩区泵站能耗大也是一个普遍的、突出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提高泵站经济效益这个核心,多方  相似文献   

11.
何永海 《排灌机械》1993,11(2):37-38
我县根据水利部提出的现阶段机电排灌泵站的装置效率不应低于54.4%以及提水能源单耗不高于5 kW·h/kt·m的考核指标,从1989年起掀起了全面泵站改造的高潮。为了搞好这一工作,首先进行了泵站普查和泵站装置效率普测,在摸清全县泵站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泵站综合技改试点;然后对各类不同泵站进行因地因站制宜的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止1991年11月底完成泵站改造217处,改造容量10010 kW·h,年可节电96.83万kW·h,效果相当明显。在进行泵站改造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下面几个  相似文献   

12.
一、江苏省现有机电排灌动力六百多万马力,承担全省85%耕地面积的排灌任务。据35个县7200台机组典型测试分析,中小型泵站装置效率一般为40%左右,低的尚不足30%,达到部颁标准的仅10%左右。武进、溧阳两县普测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13.
我市机电排灌事业自建国以来,发展较快,至1990年已拥有固定泵站484座,605台机组,共9.87万kW,因我市机电排灌泵站发展较早,普遍存在工程老化的问题,节能改造的潜力很大。从1983年开始采取“配”、“换”、“改”、“调”等综合技术改造措施,改造了292台机组、共1.1万 kW。  相似文献   

14.
胡克俊 《排灌机械》1992,10(4):40-41
1 概况当前,能源紧张状况已为世界瞩口,机电排灌耗能量约占总耗能的40%,提高泵站装置效率成为每一个机电排灌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市曾于1986年在季桥车路站搞了进水流道试验,用预制块拼装法,改变进水池型式及尺寸,并对每种型式进行了7~9次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并作了误差分析。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泵站与灌区综合技术改造经济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机电排灌事业始于1958年,至1995年已拥有固定泵站1782座、2770台套、4.6万kW。因我市机电排灌事业发展早,普遍存在工程老化的问题,节能技术改造的潜力很大。从1985年开始采取“调”、“’配”、‘“换”、“改”等综合技术改造措施,改造640台机组计1.2万kw,灌区配套建筑物推广使用楔型止水闸门17974套6但是,我市目前所采用的各种泵站与灌区节能技术改造的方法,一般只有一个定性的分析,而对某一种具体改造方案,在某一运行工况下,其经济效益如何,亦即每一次改造的投资与所获效益之间关系是否合理;有时又只偏重于泵站的机组…  相似文献   

16.
蒋凤鸣  侍民 《排灌机械》1991,9(1):61-62
1 概况上海市郊区15个国营农场的机电排灌泵站,是60年代以后相继修建的低扬程固定小型泵站,总计有600余座。泵站灌溉面积24.30万亩,对促进农场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由于设备老化以及管理工作上的一些问题,致使许多机泵完好率低,泵站装置效率不高,能源单耗及灌溉成本增大,严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阜宁县自五十年代中期发展机电排灌以来,目前已拥有机电站850座,总动力10.32万马力,有效排灌面积110万亩。由于大部分泵站使用时间长达10年以上,加之淘汰机型、自制设备比重较大,管理工作没有跟上,致使一半以上的泵站效率低、能耗高,急需更新改造。为了充分挖掘现有泵站的潜力,实现节能扩流,降低排灌成本,减轻农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太原市机电排灌事业发展很快。由于长时期运行和其它原因,不少电灌站工程陈旧,设备老化,导致泵站效率低,能源消耗大,提水成本大大增加,因此,以提高泵站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泵站技术改造,是当前重要的任务。太原市水利局于1984年选择了有改造条件的敦化电灌站一级站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根据敦化电灌站多年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综合性技术措施,使泵站效率由38%提高到56.7%;能源单耗由7千瓦小时/千吨米降低到5千瓦小时/千吨米,达到了部颁的考核标准。一、泵站技术改造前后的基本情况敦化电灌站位于太原市清徐县内,是一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国机电排灌行业正在进行以节能为目的的泵站技术改造,怎样利用系统工程的成果,将涝水优化分配,综合运用排灌区的泵站等排灌设施,达到节能的目的,就是本文力求阐明的。  相似文献   

20.
一、迅速发展的机电排灌事业湖北省机电排灌事业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蒸气机、烘气机、柴油机抽水站到电力排灌泵站,逐步发展起来的。1952年全省机电排灌动力为280台3400马力,灌溉面积不足8万亩。从1956年初全省机电排灌动力320台4200马力发展到1957年底拥有2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