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3,(4):262-265
宋代十来种茶书中,《大观茶论》占有重要地位。有关《大观茶论》的作者,在茶叶学界历来认定为宋徽宗赵佶所著。如新近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的介绍是:“《大观茶论》,原名《茶论》,又称《圣宋茶论》,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年(1107)。  相似文献   

2.
明清中国皇室的饮茶生活——明清中国茶文化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06,(5):54-61,65
中国宫廷文化在唐代即已达到很高水平,陕西西安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即是最好的说明;此外还有史料和诗歌记载有关唐代宫廷茶宴、皇帝的赐茶、皇妃们的饮茶等。宋代宫廷茶文化的水平则以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为最好代表。元代皇室传承了从宋代形成的饮茶嗜好。明清时期,饮茶  相似文献   

3.
安吉竹乡以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了惊世骇俗的安吉白茶树以及安吉白茶。宋徽宗赵佶在茶书《大观茶论》中提及安吉白茶,将安吉白茶钦赐为第一御茶。那么安吉白茶根据现代的分类标准是否真正属于白茶呢?本文将从性状及工艺两部分揭开谜底。  相似文献   

4.
《大观茶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由皇帝御笔亲撰的全面反映和总结宋代茶事的书,在中国茶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宋代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在对《大观茶论》成书年代、真伪、版本进行考证的基础上,重点对《大观茶论》中有关白茶记载相关内容进行考释,以供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品茶读画(续)《深圳商报》侯军刘松年的传世茶画宋代在南渡以后,建都临安(今杭州)。虽是偏安一隅,但画事依旧繁盛。南宋的皇帝们个个皆得宋徽宗的遗风,重文轻武,雅好书画,致使南宋的画坛群星灿烂,高手如林。刘松年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据《画史会要》记载:“刘松...  相似文献   

6.
陆羽的一桩茶事冤案──对《新唐书·陆羽传》“更著毁茶论”一说的质疑中华茶人联谊会王郁风“复著毁茶论”──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约作于八世纪末)①。“更著毁茶论”──北宋·宋祁撰《新唐书·隐逸列传·陆羽传》(1044—1060年)②。所谓陆羽“著毁茶...  相似文献   

7.
宋代皇帝常赐给大臣一些名茶,其中有种“七宝茶”特别珍贵,它是由7种甘香的原料配合细嫩茶芽制成的,专门进贡给皇宫享用。《广群芳谱·茶谱》引《甲申杂记》:“宋仁宗朝(公元1023——1063年),春试进士集英殿,后妃御太清楼观之,慈圣光献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可见七宝茶之珍贵。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曾写有“七宝茶”诗: 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于霞。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  相似文献   

8.
林蔚文 《农业考古》2002,(2):129-134
福建种茶、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光阴了。从现有的古籍文献记载看 ,唐宋时期福州的方山和闽北的武夷山即已名闻中外。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已经分别提到福州的方山之茶和建州的武夷之茶 ,称之为“其味极佳”。宋代在建州北苑建立御茶园 ,其茶列为贡品 ,于是武夷之茶名声大振于天下 ,上至宋徽宗 ,下至一些文人墨客 ,无不对其称赞有加。如苏东坡喝武夷茶后有“两腋清风起 ,我欲上蓬莱”之吟 ,范仲淹则以“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自古载”的诗句赞誉武夷茶为仙品。此外 ,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与茶     
中国人喝茶的习惯大概是由蜀地人率先兴起来的。唐朝时,茶已成为四川重要的农产品了。到宋代,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据宋人笔记《萍州可谈》里记载:“此俗遍天下”。当时,茶已和柴米油盐并列,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有道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茶在宋代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改革家,即便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与茶这种普通的生活资料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王安石的政绩与茶据马端临《文献通考》《户口》及《宋史》《地理志序》载,宋代的人口比汉唐增加了一倍多,北宋户口的最高额为宋徽宗大观四年,共二千零八十多万户,而唐天宝十年最殷盛时的户数才九百六十多万户,北宋的疆域比汉唐小得多,人口却多出一倍多。宋代的国家收入也比汉唐有所  相似文献   

10.
郑立盛 《农业考古》2003,(2):286-289
北苑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东面 (宋属建安县 ) ,北苑茶产生于闽龙启元年 (933年 ) ,作为贡茶持续了四个朝代 4 5 8年 ,上贡时间之长、影响之大为我国茶叶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特别是在宋代 ,北苑贡茶的精工制作 ,把我国团茶加工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天下之茶建之为最 ,建之北苑又为最” ,( 1) 翻开宋代茶书 ,北苑之名随处可见 ,关于北苑茶的专著最为丰富和系统 ,由皇帝为北苑而作的茶的专著《大观茶论》也是史无前例的。朱自振教授曾两次专程到北苑考察 ,指出 :“建安不但形成为宋朝茶和茶学的中心 ,而且宋朝茶书大多以建安贡茶为内容” ,进…  相似文献   

11.
冯文开 《农业考古》2004,(2):231-234
北宋时期茶文化相当繁荣,不仅士人茶文化和宫廷茶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市民茶文化也逐渐兴起。他们对茶的使用价值以及审美意识的差异,形成了五彩绚丽的茶文化,而其中文人阶层的茶诗和饮茶最能体现宋代的茶文化精神。他们以茶入诗打破了唐代诗人以自然意象为题材的圈囿,在此基础上咏茶诗大量  相似文献   

12.
巩志 《农业考古》2003,(4):307-308
清朝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是继宋徽宗赵佶以后的又一位嗜茶、爱茶、咏茶的皇帝 ,他写了 30 0多首茶诗 ,收集在《御制诗》初集———五集里 ,仅《中国茶文化经典》就收集了近2 0 0首。嘉庆元年 ( 1 796 ) ,弘历禅位给皇太子禺页琰 (仁宗 ) ,自称太上皇。他的禅位意愿在朝堂提出 ,有的老臣进谏 :“国不可一日无君”。弘历戏答曰 :“君不可一日无茶。”虽是随口戏言 ,足见他是一个真正的有茶癖的茶瘾君王。乾隆在位期间 ,曾七次下江南 ,写有《焙茶坞》诗和题唐伯虎《品茶图》、文征明《茶具图》等诗 ,对古代茶事无不涉及。到过杭州狮峰…  相似文献   

13.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2,(5):266-274
《茶经》、《大观茶论》和《茶疏》分别为唐代陆羽、北宋赵佶和明朝许次纾所著,这三大茶书对我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开创、传承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茶经》——世界最早的茶书《茶经》由陆羽于公元780年完成著述,是中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为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分别为:一之源,谈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的  相似文献   

14.
品茗赏联味亦奇江西省遂川县刘志桂江西省遂川县自古出好茶,北宋文豪苏东坡曾在遂川“茶烹石鼎”,一杯玉露给这位旅途过客极大的快慰。遂川人好喝茶,日常生活中以茶遣兴,以茶会友,有极讲究的茶礼。遂川县的每个圩场都有许多茶店,有的平淡朴实;有的是带骑楼的旧茶铺...  相似文献   

15.
58集电视剧《汉武大帝》,围绕汉武帝的艺术形象,展现的历史故事情节,不时地把人们带进他们中间,与其同呼吸共命运。然而,看惯了太监们端着“万寿无疆”的黄色马蹄盖碗,忙前忙后地不断地将茶端给皇帝喝的清宫历史剧,总觉得《汉武大帝》里的汉武帝的身上还缺了点什么?太监春陀以及后来的苏文始终不离汉武帝左右,可他们比清宫太监清闲多了?从来不端茶给汉武帝喝。我想不可能汉代的皇帝和清代的皇帝的生理需要不一样吧?看着剧中汉武帝从不喝茶的样子,就显得是那样的没有文化品味?本来汉武帝的“卓然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倡导文学,使汉赋全盛和乐府时代开始。他写的《秋风辞》、《悼李夫人辞》等,被鲁迅推崇为“实为独绝”、“亦入文学堂奥”。在文治上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当然这与“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的说法无关。是不是汉代的宫中无茶呢?如果还原历史,汉武帝应该是个有茶可喝的皇帝。  相似文献   

16.
"茶禅一味"四字,最早出自北宋圆悟克勤禅师。千百年来,茶人和禅人各自领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形成了"茶禅一味"的四重境界,即:以茶助禅的物境,以茶入禅的意境,茶即禅禅即茶的悟境和无我无茶无禅的化境。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茶已成为居家必备之物,茶饮之风广泛流行。茶与社会生活有着诸多联系,出现了不少与茶相关的社会现象和习俗。宋人留下的众多茶诗,是我们了解宋人茶俗的重要窗口。苏轼的茶诗,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以茶赐臣、以茶为乐等宋代茶俗茶情。挖掘苏轼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蕴涵的文化意蕴,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民俗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8.
闫茂华 《农业考古》2019,(2):137-142
北宋文学家苏轼宦海沉浮、命运多舛,颠沛流离中留下海量文献。挖掘梳理其茶诗词资源不难发现,苏轼一生与茶为伴,对茶有着独特体悟,以茶安命,是他的生存智慧。他品茶、种茶、斗茶、写茶,表现非凡茶意人生,是中国茶艺术之魂和中国茶文化推动者。  相似文献   

19.
朱熹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前后做过五任地方小吏和四十六天的皇帝侍讲,总共为官不过九年,而私人讲学著述却长达四十多年,为封建社会培养造就了不少人才。他的统治思想和学说对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和教育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称“朱夫子”。朱熹不论在为官从政之时还是办学著述之余,都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他为官五处和讲学一生,多数是在产茶区域,对茶史、茶事有着深刻的了解,对茶农的生活有着深层的体验,如福建的建阳、尤溪、崇安、漳州,江西…  相似文献   

20.
茶,钟山川之灵禀,集天地之风露,含华咀华,吐香韫玉.宋徽宗《大观茶论》"夫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为草木之灵芽,本是大自然之杰作,天赋予人类的最佳饮料.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中国茶学史上,一般认为在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茶"写成"荼"读作"tu".据查荼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邶风·谷风》中记载着:"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但对《诗经》中荼,有人认为指的是茶,有人认为指的是苦菜,至今看法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