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枣树发展很快,仅建平县就拥有枣园面积500公顷,枣树已成为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树种。然而多数枣园平均产量仅在5-8千克左右.为标准丰产园产量的25%-30%。鉴于此,建平县成立了辽西半干旱地区枣高产优质高效开发课题组。自2009年至2011年.找出了该区枣低产的成因。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一整套枣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平均株产提高10千克左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柳让  马桂珍 《现代农业》2009,(12):35-36
辽宁省建平县充分利用西辽河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支持,大力发展具有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特色的林下经济,在10000亩幼龄南果梨行间间作马铃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践证明,幼龄南果梨间作马铃薯是辽西半干旱低山丘陵区一种效益显著且切实可行的间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位于辽宁西部地区的建平县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有效积温高,为大面积开发南果梨奠定了基础。1998年建平县利用国家西辽河开发和退耕还林项目有利契机,大力开发南果梨产业,现已拥有南果梨3500hm^2、23万株,并已陆续进入结果期,南果梨总产量逐年上升,但南果梨质量却有所下降,主要表现是果个小、果形不正、着色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周雪营 《现代农业》2011,(11):30-31
花生是辽西地区重要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达几百万亩。近几年随花生价格的升高效益提高,有扩大的趋势,同时由于老花生产区农户连年种植,重茬地块增多,致使病虫害发生危害严重,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部分地块减产50%以上.因此应采用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创造有利于花生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以达到花生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1增加单果重1.1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每年8~9月份,通过深翻改土,配施优质有机肥,结果南果梨树每株施有机肥150~200公斤。按氮∶磷∶钾为2∶1∶1的比例追施梨树专用肥,追肥量以每生产100公斤南果梨追纯氮0.75公斤、纯磷0.38公斤、纯钾0.38公斤。叶面喷肥,可于南果梨展叶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位于辽西北低山丘陵区建平县的主要种植作物,全县年种植总面积达到25万亩左右,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5~1/4。马铃薯开发已初具规模,研究与总结马铃薯提产増质扩效栽培技术,对于整体提高辽西北地区低山丘陵区马铃薯的产业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位于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建平县,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及相关政策配套的优势,大力发展南果梨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至2010年末,南果梨栽培面积达到3500hm2,许多乡村都有南果梨园,南果梨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树,南果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辽西地区是辽宁省大枣主要栽培区。根据辽西的自然特点,提出辽西地区绿色优质高产大枣的建园技术,并对枣园建成后的肥水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大枣品质和产量,促进辽西地区林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1 辽西北寒冷半干旱地区梨品种发展现状 辽西北寒冷半干旱地区梨品种从1970~1990年的大规模发展苹果梨、秋白梨为主,花盖梨、安梨为辅,1991~2000年发展基本停滞,到2001年至今再度大规模发展南果梨为主,锦丰、花盖、苹果梨为辅3个阶段,纵观辽西北寒冷半干旱地区梨的发展现状,当前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①晚熟品种栽培规模萎缩,早熟品种栽培规模单一过多,丰产优质的秋白梨、苹果梨等晚熟品种大幅度减少,而在该区表现丰产优质的南果梨集中大幅度增加,形成了早熟南果梨单一过多,晚熟品种缺乏的、不合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天幕毛虫是我国北方果树、园林、森林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曾多次暴发成灾,给果农和国家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60年代初辽西地区暴发天幕毛虫灾害,受害株树几乎达100%,大批果树叶片被吃光。2003年东北林区暴发天幕毛虫灾害,受灾最为严重的黑龙江省,受灾面积高达2000万亩,  相似文献   

11.
图片     
《新农业》2014,(12):17-17
<正>截至6月2日,河南省已收割小麦269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机收面积2633万亩,机收率达97.6%。图为原阳县桥北乡正在收割小麦。许润枕老人家里有一簇牡丹是清道光年间许氏家族获得的皇宫赏赐,在1844年从河南洛阳移植到辽西地区的朝阳。图为许润枕老人向游人介绍这株170岁的牡丹花。  相似文献   

12.
大扁杏既是辽西地区林农致富的主要树种,也是辽宁发展千万亩经济林项目的当家树种之一。基于此,阐述了整地、栽植密度、覆膜与定干办法,总结出辽西地区大扁杏优良品种及栽植技术,为辽西地区发展大扁杏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辽西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年提高。仅建平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年总产鲜薯47.6万吨,商品薯的窖藏数量也明显增多。由于在生产、收获、运输、贮藏期间的粗放管理,导致大量马铃薯在贮藏期间腐烂,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据调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位于辽西走廊,全区粮食作物耕地面积约4.3万hm2,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万hm2,年产玉米约22万t,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60%以上,所以,提高玉米产量,是直接提高全区粮食产量的关键。针对连山地区的气候特点,从2000年在全区试验推广常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同时,重点推广了"抢墒播种、适时早播"的增产技术。试验证明,玉米适时早播,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是一项不需要增加成本、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在辽西地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苹果梨优质丰产综合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梨优质丰产综合技术开发”,是1986年列入国家和吉林省“星火计划”暨投标项目。开发示范面积为一万亩(实际668.35公顷)、119.182株,带动面积为四万亩,均处于27~30年盛果期树木。要求在三年内,示范园单产达1万公斤/公顷,一、二等果率70%,好果率90%,三年累积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6.
辽西地区是全国闻名的马铃薯之乡,马铃薯种植面积达总种植面积的13%左右,仅建平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就达30万亩,近几年来,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和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在辽西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种植户对怎样选择和使用马铃薯收获机还不尽了解,阻碍了马铃署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下面就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作下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南果梨幼树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老哈河地区栽植,表现品质好、含糖量高、果实着色浓、经济效益好。但其幼树生长偏旺等不良特点,是制约其早结果、早丰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位于辽宁西北部半干旱地区的朝阳市通过参观考察学习、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了以山葡萄为主的酿酒葡萄主导产业开发,计划在“十一五”期末使全市酿酒葡萄栽培面积达到15万亩。建设具有辽西北特色的山葡萄生产基地。为加速山葡萄栽培技术的开发推广,现将适宜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栽培的优良山葡萄品种及其早期丰产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资》2013,(26):22
<正>目前,辽宁省的葫芦岛、锦州、阜新、朝阳市、绥中县2012年节水滴灌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控制面积达112.22万亩,涉及23个县(市、区)。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恰逢我省降雨偏少,气温偏高,辽西地区农作物遭受春旱。在这关键时  相似文献   

20.
孙永平  张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59-17760,17762
通过对辽西地区古生物化石资源现状的说明,分析了辽西地区开发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优势,提出了辽西地区应如何利用古生物化石资源来进行旅游深度开发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