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畜牧业的发展需要优质牧草,农区和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种草养畜,建立高产优质稳产的草业基地。种草养殖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效养殖的重要措施。现就有关牧草种植作以简介:1不同畜禽适宜不同牧草品种牛羊喜食禾本科牧草,高秆类植物,其次为豆科牧草,灌木嫩叶等。兔鹅主要喜食豆科牧草,其次为禾本科牧草。猪喜食菊科、旋花科等多汁饲草,其次为豆科和禾本科牧草。2适宜水肥条件较好地区的优质牧草墨西哥玉米饲料玉米由墨西哥引进,一年生禾本科草。株高3米,一株可分蘖60株以上,株高1米左右刈割。年刈割4~6次,年亩…  相似文献   

2.
牧草在收割后需干燥、贮藏。牧草收割时期是较关键的一个环节 ,这不仅是关系到当年收获营养体的数量与质量 ,同时也间接地影响到第 2年 ,甚至第 3年割草场的生产力[1] 。一般饲草刈青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 适时刈割不同生育时期的牧草质量不同 ,干物质产量也有很大差别。越是幼嫩的牧草营养价值越高 ,但干物质产量则越低 ;越是接近成熟阶段 ,营养价值越低 ,而干物质产量则越高。必须在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和干物质产量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此时牧草的营养物质总产量最高 ,可作为刈割适期。禾本科牧草刈割适期 ,应是抽穗至开花期 ,而豆科牧草则…  相似文献   

3.
豆禾牧草刈割期茎秆抗弯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北方多年生豆科牧草甘农3号、匍匐型小冠花、直立型小冠花和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扁穗冰草刈割期茎秆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刈割期的豆禾牧草底部茎秆进行弯曲试验,获得最大抗弯强度、弹性模量等机械物理特性参数,并且,分析牧草茎秆弯曲过程中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刈割期茎秆的弯曲弹性模量平均值分别为57.914,20.550,25.612,31.474,60.880 MPa,牧草的形态学性状与其抗弯特性紧密相关。此研究为牧草的机械化收获选择切割方式和切割刀具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同时对牧草优种筛选和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一)牧草收获牧草刈割时期是否得当,留茬高度是否合适,对牧草的再生和产量产生直接影响。适时的刈割时期可兼顾牧草产量、质量和饲喂牲畜的采食。一般来说,禾本科牧草适宜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刈割,豆科牧草适宜  相似文献   

5.
随着草食畜牧业的发展,需草量随之增加,饲草问题亟需解决.紫花苜蓿、沙打旺和沙蒿3种牧草不仅产草量高,而且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多次刈割,鲜草产量平均达60.03 kg/m2,最高的可达73.38 kg/hm2.本试验利用紫花苜蓿、沙打旺和沙蒿的青干草经粉碎后组合饲喂羊,观察效果很好,羊生产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豆科牧草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均为营养较丰富的豆科牧草,其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矿物质元素丰富,氨基酸平衡,是草食动物(特别是牛羊)的保健饲料。豆科牧草一般在盛花期刈割营养价值较高,但在晒制干草时需要一定面积的场地,且遇到阴雨天气易发酶变质,或在晒制时易大量落叶,营养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北地区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调查了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栽培牧草包括豆科、禾本科、藜科、菊科、苋科、紫草科、十字花科、鸢尾科等9科36属53种。其中:豆科牧草13属21种;禾本科牧草16属25种;其它科牧草7属7种。该区栽培牧草总面积约为150万hm^2,其中主要豆科牧草占71%,主要禾本科牧草占10.5%。主要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箭舌豌豆、红豆草、柠条和小冠花。主要禾本科牧草为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自然干燥过程中,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饲料作物的水分散失规律。刈割后测定各类牧草的鲜草重(第0天重量),然后将各类牧草样品分别放置在烘箱内,75℃高温烘干24 h至恒重(烘干重);将各类牧草平铺在地面上进行晾晒、干燥,分别于刈割后第0.5、1.0、2.0、3.0、4.0、5.0、6.0天对牧草和饲料作物进行称重,并做记录;利用公式计算各类牧草在刈割后不同干燥时间的含水量。结果表明,刈割后经历不同干燥时间的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饲料作物含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似:随干燥时间的延长,各类牧草的含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刈割后干燥的初期阶段(第0~1天)含水量下降幅度较大,后期阶段(第2~4天及第5~6天)含水量下降幅度逐渐减小。研究结果为优质牧草干草调制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草种的选择     
种草的草种和品种应按利用形式(刈剂、放牧或刈割与放牧结合)来选定。刈割利用时,牧草的产量是最重要的。为此,要选高大直立型的和营养价值随时间变化小、收获适期长的草种,放牧利用时,应选定再生能力强、耐家畜践踏、适口性强的草种。一般地说,寒地型禾本科疏从性草(鸡脚草、(?)状羊茅等)适于刈割放牧,匐匍型草种(草地早熟禾,小糠草等)适于放牧;豆科的红三叶、苜蓿适于刈割;白三叶适于刈割、放牧;高燕麦草适于调制干草。暖地型的牧草适于刈割的有:象草、无芒虎尾草等;放牧用的有巴哈雀稗、毛花雀稗。  相似文献   

10.
人工种植牧草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全国各地得到大面积推广。笔者现将人工种植牧草的刈割与调制做一简单介绍,供参考。   一、牧草的刈割   (一 )牧草的适宜刈割期:牧草的刈割时期是影响牧草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应确定在单位面积营养物质总收获量最高时期进行刈割。禾本科牧草宜在抽穗到开花期刈割,豆科牧草宜在现蕾或初花期刈割。   (二 )刈割高度:刈割过高,会降低疸;刈割过低,会影响牧草割后再生,甚至影响以后各年的产量。一般上繁草刈割可高些,留茬 5~ 6厘米;下繁草应低些, 4~ 5厘米。土壤、…  相似文献   

11.
矿区排土场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及入渗特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政  王冬  刘玉  朱元骏  武高林 《草业学报》2015,24(12):29-37
本研究以露天煤矿排土场新土体上建植的不同人工草地为对象,分析了不同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及土壤入渗性能。结果表明,不同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灌木和草灌混播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比单一草种草地高,冰草+沙蒿和沙打旺+沙蒿草地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单一种植冰草和沙打旺的草地高40.84%~47.88%和27.31%~53.49%;不同人工草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20~30 cm层土壤含水量花棒草地最高;不同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和土壤水分的累加值呈负相关关系;草灌混播草地的平均土壤初始入渗速率比单一草种草地高44.2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区排土场新土体改良和植被恢复建设中应以草灌混播人工草地为主,可有效提高草地生产力,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和入渗性能,利于植被生长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草类种子包衣技术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包衣是草种改良的重要途径,通过丸粒化可增加种子的流动性,提高机械化播种性能;包衣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可提高种子活力,促进发芽和提高成苗整齐度;添加杀虫杀菌剂,可防治苗期病虫害,提高幼苗存活率;保水剂及其他活性物质可提高包衣种子抗逆性。本文简述了种子常用的包衣材料,并对禾本科、豆科和菊科共20多种草类种子包衣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昭苏县域内沙尔套山分布的12种主要牧草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物质和瘤胃体外消化率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各牧草营养物质和消化率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率特征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通过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综合营养物质(干物质、粗蛋白、中/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和瘤胃体外消化率特征(有机物消化率、代谢能)的8项指标进行综合营养价值评价,主要结论为:1)研究区放牧草地12种主要牧草中针茅、芨芨草、紫花鸢尾综合营养价值最佳季节在春季营养生长期(6月),其余牧草均为夏季开花期(7月)。2)春季营养生长期(6月)和秋季果后营养期(9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均为鸭茅;夏季开花期(7月),综合价值最好的牧草为西伯利亚羽衣草;秋季结实期(8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牧草为红花车轴草;冬季停止生长(10月)和枯草期(11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分别为针茅和紫花鸢尾。  相似文献   

14.
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对甘肃省景泰县北部沙生植被主要植物种在不同恢复方式下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计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恢复沙地灌木层中,沙蒿的生态位宽度最大,BL值为0.966,其次是驴驴蒿,BL值为0.935。人工+自然恢复沙地灌木层中,仍是沙蒿的生态位宽度最大,BL值为0.962,其次是花棒和沙拐枣,BL值分别为0.900和0.897;在自然恢复沙地草被层中,禾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五星蒿,BL值分别是0.989、0.959。人工+自然恢复沙地草本中,五星蒿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刺蓬,BL值分别是0.952、0.942;自然恢复沙地灌木种群间生态位重叠最大的是荒漠锦鸡儿与白沙蒿,NO值为1。人工+自然恢复沙地灌木种群间生态位重叠最大的是柠条与沙拐枣,NO值为0.980;具有较宽生态位的五星蒿、刺蓬、禾草、沙米等草本间均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之间不是直接的线形关系。  相似文献   

15.
温度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和出苗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研究植物种子萌发对温度的响应,对确定物种的适宜播种时期和预测田间出苗率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以10种荒漠植物:沙冬青、白沙蒿、沙打旺、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无芒隐子草、梭梭、杨柴、花棒和霸王种子为材料,在5~40 ℃范围设置了8个温度条件,测定种子萌发的动态变化,通过积温模型分析了供试植物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萌发的基础温度(Tb)、适宜温度(To)、最高温度(Tc)以及萌发的温度时间值(θT)。结果表明:在参试物种阈值中,To以无芒隐子草最高,为33.7 ℃,其次是沙冬青为28.3 ℃,其他物种在17.4~24.9 ℃;Tb以沙打旺最低,为0.3 ℃,其次是梭梭为1.9 ℃,其他物种介于6.7~15.0 ℃;Tc以梭梭最高,为45.3 ℃,其次是无芒隐子草为43.9 ℃、沙打旺43.3 ℃、沙冬青39.7 ℃,其余物种在25.0~34.2 ℃;梭梭萌发温度范围最大,为1.9~45.3 ℃,而霸王最小,为15.0~30.0 ℃。供试物种在亚适温条件下,种子萌发的温度时间值从小到大依次为:沙冬青(79 ℃·d)、梭梭(94 ℃·d)、白沙蒿(114 ℃·d)、杨柴(127 ℃·d)、霸王(132 ℃·d)、花棒(177 ℃·d)、沙打旺(184 ℃·d)、中间锦鸡儿(217 ℃·d)、柠条锦鸡儿(302 ℃·d)、无芒隐子草(334 ℃·d)。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安徽省芭茅草野外自然生长的性能及营养价值。[方法]试验2020年4—10月在安庆太湖地区,每隔30 d左右刈割1次,对试验地芭茅草的产量、生长速度和常规营养价值进行测定和检测。[结果]结果表明,野生芭茅草株高152.80~174.80 cm, 1年刈割1次即可,鲜草产量24.68~28.22 t/hm2,干草产量6.85~11.10 t/hm2,4—7月生长速度快,6—7月最快可达5.15 cm/d,含水率55.20%~80.54%,以干物质为基础的粗蛋白含量(CP)7.50%~10.76%,粗纤维(CF)31.50%~42.90%,中性洗涤纤维(NDF)63.00%~74.40%,酸性洗涤纤维(ADF)35.40%~44.60%,粗灰分(Ash)6.40%~11.20%,粗脂肪(EE)、Ca、P含量低。[结论]芭茅草产量丰富,营养价值高于一般农作物秸秆,说明芭茅草可作为肉牛粗饲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和盆栽幼苗培育法,在NaCl和Na2SO4复盐溶液7个盐浓度梯度下(0.4%~1.6%),比较分析了5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胚根胚芽比、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在NaCl和Na2SO4复盐溶液5个盐浓度梯度下(0.3%~1.5%),比较分析了5种禾本科牧草幼苗的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运用隶属函数评价、分析盐胁迫对不同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为牧草耐盐性鉴定、耐盐育种和盐碱地牧草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5种禾本科牧草在萌发期和苗期耐盐能力排序依次为:垂穗披碱草细茎冰草、老芒麦扁穗冰草无芒雀麦。  相似文献   

18.
沙化草地改良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沙化草地,对花棒Hedgsarum scoparium、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等7个品种不施肥、不灌溉进行引种试验。生育期、株高、产草量、返青率、成活率、夏季生长状况等指标表明,白沙蒿、驼绒藜C.latens、柠条、花棒4个品种是改良沙化草地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西藏自治区岗巴县高寒草原天然牧草养分含量及消化率季节变化规律,选取垫型蒿、高原鸢尾、藏羊茅、藏西嵩草和线叶嵩草5种牧草,分别分析8月、10月和12月各种牧草的粗蛋白质、脂肪、灰分、钙、磷和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干物质和纤维组分体外消化率.结果 表明:5种牧草中垫型蒿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17.28%)、线叶嵩草次之...  相似文献   

20.
牧草种群生长对家畜践踏的短期响应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牧草种群生长对家畜践踏的短期响应,试验于2004年6月下旬在甘肃环县温带典型草原区进行.践踏强度分别为:0,40,80,120 次/m2,4次重复.践踏后1个月,观测试验各小区主要牧草种的株高、株基直径、盖度和实生苗密度,并建立了综合响应指数,分析了植物对践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植物对践踏的响应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长芒草、达乌里胡枝子和沙打旺的随践踏强度呈凸抛物线变化;苜蓿、阿尔泰狗娃花和二裂委陵菜随践踏增强而下降;茵陈蒿的综合响应指数随践踏呈现无规律变化.同时,根据植物生长对践踏的响应模式,可以将7种植物分为纵向敏感型,沙打旺和达乌里胡枝子;横向敏感型,长芒草和阿尔泰狗娃花;横向-纵向敏感型,苜蓿和茵陈蒿.因此,适度践踏促进一些植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