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兴海县高寒草地产草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61—2009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1999—2009年高寒草地牧草产量和牧草生长季旬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数据,对青海省兴海县近50年气候变化和牧草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兴海高寒草地气温显著上升,气候倾向率为0.34℃/10年,49年累计升温1.65℃。牧草生长季4—8月气候倾向率在0.16~0.28℃/10年,6月的倾向率最大,8月最小,7月、6月的上升趋势显著。降水量呈不显著微弱增加趋势,降水变率大,倾向率为10.1 mm/10年,49年间累计增加49.4 mm。牧草生长季,7、6月降水量增加较多,5月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近50年来呈显著减少趋势,倾向率为-42.5 h/10年,49年间累计减少208.3 h。牧草生长季各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牧草产量呈波动中显著增加趋势,每年增加146.8kg。牧草生育期内4月上旬、4月中旬至5月中旬旬平均气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分别对应最大正效应和负效应。降水量以4月中旬至5月中旬的正效应最大,负效应中以4月上旬为最大。5月上旬至6月中旬、8月上中旬2个时段日照时数增加是正效应,4月各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下旬3个时段是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1990—2017年内蒙古草甸草原羊草生长高度与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内蒙古草甸草原气候特点,选取呼伦贝尔市牧业气象试验站1990—2017年历年5月1日—8月31日各旬降水、温度、日照时数及其相应累加值等6个水热环境参数变量,以及同期同地区羊草生长高度监测数据,建立羊草生长高度与主要气象因子关系模型,对羊草高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羊草生长高度与返青日期呈负相关,与5月中旬降水量、6月中旬日照时数、5月1日—6月20日降水总量呈正相关;5月1日—6月20日降水总量可以影响到7月中旬羊草高度,是影响羊草高度年内最高值的重要气象因子;以旬为单位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各旬羊草生长高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为该地区草地植物生长动态变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朝阳市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辽宁省朝阳市的气候变化特征,为该地区的气候资源利用、防灾减灾和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该市国家基准气候站1953—2013年的气象资料,包括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年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该地区近61年的气温、降水、风速及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朝阳市1953—2013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该市近61年的年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和年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气温的升高和降水的减少,提示辽宁省朝阳市的暖、干气候在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玉树地区1971~2014年6个气象站月日照时数气象资料,并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以及滑动t检验和m^k检验法对该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树地区的年日照时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46.84h/10a;四季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冬季的减少幅度最小,夏季的减少幅度最大,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174、-18.601h/10a;70~8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80年代后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的减少可能受降水量和云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曲麻莱气象站1982~2013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曲麻莱地区牧草观测资料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资料等,分析了曲麻莱地区气候和植被多年变化特征,并对气候条件与植被覆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13年曲麻莱地区年平均气温急剧上升,平均每10a上升0.69℃,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a增多24.01mm;(2)1982年以来曲麻莱地区牧草生长状况趋好,草层高度、牧草覆盖度和生物量平均每10a分别增加3.44cm、23.34%、467.23kg/hm~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平均每10a增加18.85。(3)净初级生产力NPP值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较好,但与气温和日照时数相关性较差;(4)当年降水量分别增加10%、30%和50%时,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分别增加8.96%、26.87%和44.79%。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反映在高度、产量和综合指标NPP等要素上,近35a年来,曲麻莱地区的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基本不变,气候条件有利于NPP值的增加,草地生态状况趋于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共和盆地天然草场连续16年的牧草产量统计以及同期气候资料,在此基础上应用积分回归模型计算,得出4月上旬至9月上旬各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系数,分析了牧草生育期4月上旬至9月上旬旬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对共和盆地高寒干旱草原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草生育期4月上旬至9月上旬旬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季节分配直接导致了干旱草原的天然牧草产量波动;4月上旬至5月上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均具有正效应,是牧草对水分需求的3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利用青海省河南县1981~2022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2003~2022年天然草地产草量资料,分析了河南县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对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县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温趋势,降水量呈弱增多趋势,日照时数呈弱减少趋势;河南县年产草量呈增多趋势,但增多特征不明显;月产草量与相应生长时段内的气温、降水量之间存在正相关,与日照时数之间存在负相关;一年之中,8月产草量最高。分析结果对了解和掌握该地区气候变化对产草量的影响状况,建立产草量的气候预测模型,开展以草定畜,持续高效发展有机畜牧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玛曲县1981~2010年气候变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河曲马场地面气象站提供的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观测数据,对玛曲县1981~2010年的温度、降水量及日照时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年间年平均温度为1.7℃,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1998年和1999年温度上升剧烈,增温异常;同一年内1~12月平均温度接近于正态分布。年际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同一年内最高气温与最高降水量均出现在7月,雨热同期。平均日照时数为2 594h,呈缓慢上升趋势。降水量与日照时数负相关,月平均温度与降水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风沙半干旱地区合理选择和利用优良肉羊品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连续3年对该地区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这些气候因子对无角道赛特羊产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角道赛特羊产羔率随着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而变化,即降水量与无角道赛特羊产羔率呈正相关,日照时数与无角道赛特羊产羔率呈负相关;无角道赛特羊在该地区经过11年的适应性繁育,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内蒙古通辽地区8个气象站53年(1961-2013年)的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对日照时数的变化倾向率以及各年代、各季节和各月份的平均值,运用气候趋势分析、各要素对比分析等方法,比较其变化特征,分析日照时数的历史演变,年代际、月、季节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地处中部干旱带地区的同心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属中温带干旱地区,气候类型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数2 000~3 300 h,年均气温5.0~9.0 ℃,年均降水量274.2 mm,年蒸发量2200 mm,年均无霜期150 d,气候特点有: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  相似文献   

12.
环青海湖北岸草甸化草原植物群落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青海湖北岸草甸化草原植物群落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揭示了影响该地区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关键气候因子,为当地合理利用草地和提高单位面积产草量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的逐年变暖,青海湖北岸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也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同时,伴随着蒸发量的增大和日照时数的减少,牧草的一些生物学特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表现在牧草返青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种子成熟期逐年提前,而牧草黄枯期却逐年延迟,牧草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对牧草来说,年均蒸发量主要影响牧草的高度,而年降水量则更大程度上影响着牧草的产量,生长期长短则主要与日照时数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三江源区兴海县牧业气象站1999~2007年的牧草生长期各时段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天然牧草产草量观测资料,应用积分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段不同气候因素对天然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牧草的返青—展叶(4月中旬~5月下旬)时期,温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呈负效应,降水量呈正效应,而日照从负效应到正效应变化。6月份温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呈正效应,7月份呈负效应,而降水量和日照对牧草产量的影响一直呈正效应。8月中旬至9月上旬,此时温度、光照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呈正效应,温度的正效应9月上旬达到最大,降水量8月中下旬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西部地区位于松嫩平原,辖白城、松原两个地级市的十个县(市、区),幅员面积是4.67万km2。气候为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4.8℃,年降水量380~480mm,干燥度为1.0~1.49,无霜期130~150d,属半干旱农牧交错区。气候特征:日照时数与太阳年幅射量较高、光能利用率低;风  相似文献   

15.
共和盆地是黄河上游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区。以克氏针茅、紫花针茅、青海固沙草、岌岌草为优势植被的温性草原是共和盆地典型植被类型,由于自然环境变迁,草原植被退化十分明显,严重荒漠化面积以年均0.12万hm2的速度扩展,草原退化、牧草产量下降已经成为共和盆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问题。选取青海共和盆地从1985—2006年共22年的年降水量、≥0℃年积温、年均温、年日照时数、3-8月≥0℃积温、3-8月日照时数、3—8月均温、3—8月降水量8个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借用功效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构建了评价模型,研究了它们与牧草生长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6.
1 广东蚕桑优越地理环境及其特点广东蚕区位于北回归线,大部分地区属于华南热带亚热带气候,高温多湿,光、热、水资源充足,常年高于10℃、积温6,500℃以上,无霜期超过320天,年降水量高于1,200mm,年日照时数超过1,500h。广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  相似文献   

17.
根据青海省三江源区同德县1999-2011年天然牧草数据和气候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区同德县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探讨了降水量、热量因子对同德县牧草发育期、高度、覆盖度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同德县牧草返青期与日均气温≥5℃的初日相一致,黄枯期与日均气温≤0℃的终日相吻合,牧草返青期与黄枯期均提前,而且黄枯期的提前程度大于返青期;覆盖度每年以0.47个百分点的倾向率减少,而牧草高度则以每年0.78em的线性趋势上升;对13年的牧草产量与同期降水和热量因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降水、热量因子对高寒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牧草产量与生育期内4、6、7、8月份日照时数和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7月份日照时数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21;与4月份平均气温、4月份降水量、4—9月生育期内总降水量以及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93、0.6471、0.5560,而牧草产量与5月份、9月份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940、0.2063。对牧草产量与生育期内降水、热量各因子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降水因子的4月份、7月份、4.9月份的降水量对牧草产量起正向的促进作用,热量因子的7月份的日照时数和9月份的平均气温对牧草产量起负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河西地区光照资源的空间分布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河西20个气象站点的光照气候资料,建立河西地区光照的空间分布模式。该模式可以推算出河西地区无资料地区各点的日照时数,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河西无资料地区的光照时间分布规律。该模式为农业合理布局和建立合理的农业种植制度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连续10 a观测的高寒地区天然草地牧草生育期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天然草地牧草各生育期与气温、降水量、累计日照时数、≥5℃积温等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诱导牧草生育期及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青海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影响因子:年降水量、≥0℃年积温、年均温、年日照时数、3~8月≥0℃积温、3~8月日照时数、3~8月均温、3~8月降水量22年资料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最主要综合指标的第一主成分中的≥0℃年积温、3~8月≥0℃积温、3~8月均温的影响,贡献率是59.16798%,第二主成分中的年均温、年降水量和3~8月均温的作用,贡献率为25.51548%,第三主成分中的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3~8月降水量、3~8月日照时数因素,贡献率为9.301132%。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形成是众多自然因子综合作用下相协调的产物,其中热量因子是牧草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