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探索大球盖菇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不同栽培料(秸秆)处理对大球盖菇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比较试验,同时分析了大球盖菇栽培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熟料栽培(处理3)下的大球盖菇单位面积平均产量、生物转化率最高,其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与生料栽培(处理1)和发酵料栽培(处理2)相比分别提高214.3%和60.2%,其生物转化率分别提高了78.62、43.29个百分点;且利用秸秆作为栽培料栽培大球盖菇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酸碱性等。  相似文献   

2.
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ume)DC.]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方式在《水生蔬菜答农民问》之40,41及42[1?3]中进行了介绍。水芹不仅栽培模式丰富,栽培方式多样,而且栽培技术也极具地区特色。其中,基本的栽培方式为无性繁殖种苗露地水田土壤越冬青芹栽培,在此基础上演化出其他栽培方式,如有性繁殖种苗栽培、设施栽培、越夏栽培、湿润栽培(旱地栽培)、浮水栽培、软化栽培、人工培植基质栽培及水培等。这里主要介绍无性繁殖种苗露地水田土壤越冬青芹栽培基础内容及常见的重栽(深栽)软化栽培。同时,为了促进有性繁殖技术在水芹生产中的应用,对有性种子育苗和有性种子留种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亦予以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以羊肚菌栽培地内土壤为试材,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方法,研究了羊肚菌在进行栽培时翻地处理前后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以期为羊肚菌栽培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组土壤样品的真菌群落在门分类水平结构分析中共有优势菌门3种,分别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鞭毛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属分类水平结构分析中仅有优势菌属2种,分别为Mortierella属和Tetracladium属。通过差异分析,发现翻地处理前后,不同土壤深度下真菌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甜查理'和'红颜'2个设施主栽草莓品种为试材,采用黄沙起垄栽培模式,以传统土壤起垄栽培为对照,建立设施草莓黄沙基质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研究设施黄沙基质栽培对草莓植株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土壤连年重茬种植、土传性病害多发引起的连作障碍、草莓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以黄沙为栽培基质结合水肥一体化设备栽培草莓,整个生育期内草莓长势良好.在成熟期,2个草莓品种在黄沙栽培条件下的叶片数、叶柄长、地上地下部干鲜质量显著高于土壤栽培;'甜查理'和'红颜'草莓叶片的SPAD值均在开花坐果期达到峰值,且黄沙栽培显著高于土壤栽培5.91%和6.83%,在开花坐果期,黄沙栽培的'甜查理'和'红颜'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高于土壤栽培8.33%、56.52%、5.91%、17.50%和8.490%、54.55%、5.350、20.62%;从产量品质来看,黄沙栽培的'甜查理'和'红颜'草莓果实横径、产量、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分别较土壤栽培显著增加了28.29%、26.69%、29.82%和26.18%、20.79%、26.02%.综合得出,设施草莓黄沙起垄栽培模式可就地利用黄沙作为栽培基质种植草莓,是一种能够促进草莓植株生长、增产效果较好的设施无土栽培模式,适宜在河西戈壁沙漠区设施草莓高产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甜瓜进行了无土栽培(沼液和基质培)与土壤栽培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甜瓜定植60 d后,沼液培和基质培的甜瓜株高、开展度、根颈粗均高于土壤栽培,产量分别比土壤栽培增加87.1%和64.5%,单果质量也较大.无土栽培(沼液和基质培)能有效地避免甜瓜土传病害枯萎病的发生,蔓枯病、白粉病和病毒病发病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薄皮甜瓜为试材,采用常规和改良秸秆生物反应堆2种栽培方式,以常规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秸秆处理方式对薄皮甜瓜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薄皮甜瓜,在8:00气温、8:00 20cm处地温、茎粗、产量、糖度、净光合速率方面虽然略低于常规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但差异不显著,且都明显强于常规土壤栽培,操作相对常规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简单易行,成本降低,增温均衡,8:00气温比常规土壤栽培高0.8~1.9℃,8:00 20cm处地温比常规土壤栽培高1.2~2.9℃,补气(CO2)持续,8:30CO2浓度比常规土壤栽培高2倍多且生长前期CO2浓度略高于常规秸秆生物反应堆栽培,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产生近年来 ,我国蔬菜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总面积已突破 10 0万公顷。由于人们在设施栽培管理中 ,未考虑设施栽培的特殊性 ,将露地栽培技术生搬硬套到设施栽培中 ,从而导致土壤连作障碍 ,使土壤出现盐渍化、土传病虫害加重、有害物质积累等问题 ,给设施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威胁。要想恢复原有土壤的地力 ,需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经多年努力才能实现。为此 ,人们开始寻找不用土壤种植作物的方法。早在 185 9~ 186 5年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 (Sachs)和克诺普 (Knop) ,首创植物生长不用土壤的水培法。美国…  相似文献   

8.
我们以绿叶、紫叶和花叶3个叶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常规(土壤含水量60%~70%)和湿润(土壤含水量90%以上)两种栽培方式对叶用甘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湿润栽培的绿叶、紫叶和花叶3个叶用甘薯品种的产量均高于常规栽培(ck),分别增产98.8%、37.3%和66.7%,且口感和品质均高于常规栽培(ck)。  相似文献   

9.
以3年生华红/GM256/山定子苹果为试材,采用槽栽限根栽培,研究了不同栽培基质(草炭+炉渣、稻壳、稻壳+草炭、稻壳+炉渣)对3种类型果园土壤(山坡地风化型园土、河岸沙地型园土、壤土型园土)的改良效应及其对树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栽培基质可显著改善土壤性状,同种栽培基质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改良效应存在差异,此外不同栽培基质对于同种果园土壤的改良效应也有所不同;草炭+炉渣处理对果园土壤肥力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单施稻壳在增肥效应上效果不显著,但能明显增大风化土土壤酶活性。因此,不同类型土壤应该有目的地采用适宜的改良基质,生产中可采用草炭、炉渣混合或者草炭、稻壳混合施用来改善3种类型果园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生草对南疆枣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及其演变特征,为极端干旱区改进果园土壤管理措施与推广生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南疆枣园为研究对象,在枣树行间间作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早熟禾(Poa annua L.),以清耕为对照(CK),于种植后第3年分别测定0~60 cm土壤容重、颗粒组成、持水量、贮水量、渗透速率与有机质、速效养分等性状,分析生草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1)生草栽培降低土壤容重,改变颗粒组成,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孔隙度与通气度,明显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2)生草栽培提高土壤持水量和贮水量,降低最佳含水量下限和灌溉定额,土壤持水贮水性能及有效性水分供给、涵养水源功能得到显著提升。生草区最大、毛管、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吸持、滞留、饱和贮水量分别较清耕高4.02%、3.54%、3.49%和8.42mm、0.96 mm、9.42 mm,最佳含水量下限、灌溉定额则分别降低2.37 mm、3.84 mm。(3)生草栽培提高枣园土壤入渗性能,水分快速入渗转化为土壤水、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生草区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系数分别较清耕高0.73、0.29、0.32、0.10 mm·min~(-1)。(4)生草栽培提高枣园土壤品质,生草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清耕高4.10 g·kg~(-1)、18.48 mg·kg~(-1)、49.58 mg·kg~(-1)、61.12 mg·kg~(-1)。(5)早熟禾对0~20 cm土壤改良效应大于三叶草,其他层次三叶草优于早熟禾,种植三叶草更佳。【结论】人工生草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入渗性能和有机质、养分含量,提升土壤品质。南疆枣园以种植三叶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3年生华红/GM256/山定子苹果为试材,采用槽栽限根栽培,研究了不同栽培基质(草炭+炉渣、稻壳、稻壳+草炭、稻壳+炉渣)对3种类型果园土壤(山坡地风化型园土、河岸沙地型园土、壤土型园土)的改良效应及其对树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栽培基质可显著改善土壤性状,同种栽培基质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改良效应存在差异,此外不同栽培基质对于同种果园土壤的改良效应也有所不同;草炭+炉渣处理对果园土壤肥力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单施稻壳在增肥效应上效果不显著,但能明显增大风化土土壤酶活性。因此,不同类型土壤应该有目的地采用适宜的改良基质,生产中可采用草炭、炉渣混合或者草炭、稻壳混合施用来改善3种类型果园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12.
温室番茄生产者一直在寻求一种代替土壤蒸汽消毒,减少能源消耗,防止土传病害的栽培方法.水培(NFT)、砾培(gravel culture)、砂培(sand culture)等栽培体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近年来,一种新的栽培体系——袋培(bag culture)已在欧、美一些国家受到重视并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加拿大哥伦比亚省  相似文献   

13.
1剪蔓再生栽培条件 (1)土壤:西瓜剪蔓再生栽培对土壤要求较严,以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团粒结构良好的沙壤土为宜.  相似文献   

14.
张树华  周园园 《北方园艺》2015,(10):198-199
为改善苏南地区设施栽培土壤障碍问题,昆山市农技人员通过茬口安排,空心菜及迷你南瓜的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措施,开发竹叶空心菜(水)-迷你南瓜(旱)水旱轮作栽培模式,以期达到改善土壤和增加种植户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宝敬  周庆强 《中国蔬菜》2020,1(7):109-110
正利用冰菜可吸收土壤盐分的特性,在山东半岛滨海区开展盐碱地冰菜栽培,连续栽培4 a(年)后,试种地块的土壤含盐量由5.3‰降至0.8‰~1.0‰。冰菜为番杏科日中花属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干旱地区,耐旱、耐盐碱,甚至可在全海水浇灌环境中生长,最适宜生长的盐分条件为海水浓度的20%,相当于土壤含盐量6‰~7‰(徐微风等,2017)。冰菜在生长过程中,可从土壤中吸收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限人参根际土壤酶活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靛酚蓝比色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及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了5、7、9月人参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3种酶的活性,研究不同栽培年限对人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的活性在不同年限人参根际土壤各土层中的分布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土壤脲酶除了15~25cm土层R2(2年生人参根际土)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在5、7、9月呈现下降趋势之外,均在7月份脲酶活性最高。R1(1年生人参根际土)土壤中蔗糖酶的活性在3个月份基本呈上升趋势,而R2、R3(3年生人参根际土)土壤的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不同土层具有不同的动态变化,与人参不同生长发育的时期对养分的吸收不同有关。因此,根据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在人参的不同发育时期,应该采用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以满足人参对养分的吸收,为栽培人参的高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用土壤的岩棉栽培,作为蔬菜栽培的一项新技术,已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岩棉栽培的特点是:(1)能控制养分供给,可均匀施肥。(2)生育提前,便于选择耕作体系。(3)在连作地块不需要进行土壤消毒。(4)容易实现栽培技术标准化。另外,还可提高劳动效率,便于扩大规模,能进行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8.
淹水栽培时间对土壤盐分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 R.Br.)为试验材料,以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封底栽培桶中淹水栽培豆瓣菜,以研究淹水栽培时间对设施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在豆瓣菜的4个采收期,以10cm为单位分4层分别取土,测定0~40cm各土层的土壤EC值、NO3--N、速效P、速效K及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随淹水时间延长,0~20cm土层土壤EC值、NO3--N、速效P及速效K含量均有所下降,且土壤EC值、NO3--N含量降幅明显;而20~40cm土层NO3--N、速效P及速效K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且变幅均较小。0~10、20~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淹水时间延长先大幅下降后小幅上升,而10~20、3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淹水时间逐渐下降。说明长时间淹水栽培能够降低设施土壤盐分及速效养分含量,增加土壤表层(0~10cm)及主要根系吸收层(20~30cm)的有机质含量,对于改善高盐分含量和养分富集的设施土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为试材,采用覆土栽培方式修复韶关市某重金属污染区农田土壤,研究平菇、榆黄菇覆土栽培对土壤中重金属镉(Cd)、铜(Cu)、锌(Zn)污染的吸收积累特性以及修复效应,以期为后续食用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平菇与榆黄菇的子实体和菌糠对污染土中的Cd、Cu、Zn均具有富集能力,其中2种食用菌对Cd、Zn的修复效果最优,均能使土壤中的Cd、Zn含量降至污染风险筛选值以下,但土壤中Cu含量仍处于污染风险筛选值以上。因此,平菇与榆黄菇均对土壤Cd、Zn重金属复合污染具有较高的修复潜力,可用作修复Cd、Zn农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20.
果树进行设施栽培(大棚和温室),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棚室内土壤盐渍化的程度会不断加重。就一般土壤类型(除盐碱地外)而言,其土壤溶液浓度在露天自然条件下一般为300毫克/升左右,而在保护地的塑料棚室中则可高达7000~8000毫克/升,严重的可达10000~20000毫克/升。土壤盐渍化不仅降低了土壤的肥力、缓冲能力和有效微生物的比例,而且会对果树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降低果树的产量和品质,严重者会造成果树死亡。因此,在设施果树生产中应重视土壤盐渍化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1.果树设施栽培土壤盐渍化的原因 根据各地多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