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肥结构对旱地红壤有机质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旱地红壤有机质和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部分年份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某些程度的波动,但总体上随施肥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与对照处理相比,有机肥能够显著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本田还田是该地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佳方法。有机肥施用均可显著地降低红壤旱地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但不同的种类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即秸秆和本田还田的效果优于厩肥和绿肥的。与化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显著地促进了土壤中>1mm和1~0.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厩肥和绿肥处理中>1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也显著高于秸秆及本田还田处理的。各种有机肥之间及其与对照相比0.5~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机肥的施用不仅显著地提高了0.25~0.05mm微团聚体含量,而且显著地降低了0.05~0.002mm微团聚体含量。除本田还田处理外,其它处理的<0.002mm微团聚体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3.
退化红壤的有机质状况及施肥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忠佩  程励励  林心雄 《土壤》1994,26(2):70-76
对比研究了我国南方主要类型经红壤的有机质含量状况及腐殖质的组成特征,并定位观测了施肥对退化红壤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有机质和CaCO3对发育于花岗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上的红壤的交换性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H2O2去除土壤中的有机质后,交换性铝的含量随有机质的降低而降低,但降低的速度不均匀,由慢到快似有一个“突跃”。而在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质的研究结果则表明,交换性铝的含量随有机质的增加而增加,在增加的过程中由快到慢,达到极点后,有机质含量再增加,交换性铝反而下降。在相同的土壤环境中,由于作物品种不同,施用  相似文献   

5.
VA菌根真菌对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磷酸盐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32P示踪法研究了VA菌根真菌对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磷酸盐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VA菌很真菌显著增加了玉米吸收肥料和土壤的磷量。菌根植物和非菌根植物都可不同程度地吸收利用土壤中的Ca2-P、Ca8-P、Fe-P和Al-P,VA菌根真菌增加了玉米对它们的吸收。试验结果还表明,施Ca10-P时接种VA菌很真菌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比施用其它磷酸盐明显,但Ca10-P不能直接被玉米植株所利用。说明VA菌根真菌能提高土壤中的有效性磷(Ca2-P和Al-P)和缓效性磷(Ca8-P和Fe-P)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土壤通报》2019,(5):1245-1252
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了磷酸盐配合石灰或膨润土对铅冶炼污染石灰性土壤(全铅和全镉含量分别为497和5.22 mg kg-1)中铅、镉等重金属的稳定效果。石灰和膨润土均可使土壤pH明显上升,而磷酸盐使土壤pH下降。各处理措施均使土壤EC上升。膨润土、石灰有利于土壤磷有效性下降。稳定剂施用后30 d时,与对照相比,磷酸盐单独施用、石灰单独施用、膨润土单独施用、磷酸盐配合膨润土施用处理土壤DTPA-Pb含量分别下降了5.92%、16.7%、9.24%和17.9%;培养60 d时,以上处理DTPA-Pb含量与对照相比下降比例分别为6.15%、17.6%、14.5%和16.4%,而磷酸盐施用30 d后再施用一半石灰的处理DTPA-Pb含量下降14.2%。与铅相比,稳定措施对镉的有效性影响较小,仅有石灰单独施用和磷酸盐施用30 d后再施用一半石灰处理DTPA-C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 0.05),降低比例分别为2.54%和5.51%。以上结果表明,对于铅冶炼污染石灰性土壤,磷酸盐配合膨润土施用、磷酸盐施用后一段时间再施用石灰均可促进镉、铅的稳定,磷酸盐配合石灰施用可降低土壤磷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红壤中铝的形态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改进的连续分级提取方法,用1mol/L,KCl,0.2mol/L,HCl,0.1mol/L Na4P2O7(pH8.5),DCB溶液,0.33mol/L,柠檬酸钠和0.5mol/L NaOH为提取剂,把红壤中可提取的非晶态铝区分为交换态铝,肿附态无机羟基铝,有机配合态铝,氧化铁结合态铝,层间铝和非晶态铝硅酸盐。  相似文献   

8.
红壤上施石灰对硼的有效性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俊祥  徐永福  唐永良 《土壤》1995,27(1):38-42
研究了两种盆栽红壤不同石灰和硼水平下,对土壤有效硼和油菜生长的影响,并探讨了石灰对油菜钙,硼平衡和钼营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几种侵蚀红壤中有机质和团聚体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3种侵蚀红壤(轻度、中度、严重)为供试材料,利用干湿筛法获得其不同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4 mm,2~4 mm,1~2 mm,0.5~1 mm,0.25~0.5 mm),分析团聚体中有机质的分布。结果显示,随着侵蚀程度的增强,〉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团聚体的分散度却依次升高;无论何种侵蚀程度,湿筛后团聚体的组成均以小粒径团聚体(〈0.25 mm)占优势。轻度和中度侵蚀的红壤,其有机质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严重侵蚀的则相反;侵蚀红壤有机质含量和〉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呈显著正相关,3种侵蚀红壤团聚体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严重侵蚀。  相似文献   

10.
施用石灰对酸性土壤中氧化亚氮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封克  汤炎 《土壤与环境》1999,8(3):198-202
对酸性红壤施用石灰和N2O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好气条件下,石灰伯施用与NH^+4氧化过程中N2O的产生量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但随着石灰 用量的增加,厌气条件下NO3^-3还原过程中N2O的积累量明显增加了。  相似文献   

11.
12.
模拟酸雨对红壤铝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动态淋洗试验,研究了不同pH的模拟酸雨对红壤中铝形态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淋洗引起红壤中盐基离子的淋失和土壤铝的溶出。随着酸雨溶液,PH的降低,盐基淋失量和铝溶出量增加,酸雨淋洗影响土壤铝形态的转化,使红壤中交换态铝上升,吸附态羟基铝有所下降。这说明在酸雨长期作用下,羟基铝溶解,并转化为交换态铝和引起铝的溶出,使铝进入环境,危害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有机质对红壤烤烟氮素累积分配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有机质含量对红壤烤烟氮累积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烤烟氮素累积时期延长,且累积量增加。烤烟后期吸收的氮素,在低有机质含量红壤上来自土壤供氮,中有机质含量来自肥料供氮,高有机质含量来自肥料供氮与土壤供氮。烤烟吸收总氮量中29.07%~40.26%来自肥料供氮,59.74% ~70.93%来自土壤供氮,表明烤烟吸收氮素大部分来自土壤供氮。氮素在烟株不同部位分配量表现为:烟叶烟茎烟根;烟叶各部位中的分配量为:在低有机质含量的红壤,下、中、上3个部位分配量相等,中有机质含量和高有机质含量上则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有机质含量对下部叶氮素分配量影响不大,其它部位均表现为有机质含量越高,氮素分配量越大。烤烟不同部位中肥料氮比例表现为下部叶中部叶烟根烟茎上部叶,土壤氮比例表现为上部叶烟茎烟根中部叶下部叶;并且土壤有机含量越高,各部位中土壤氮的比例越高,肥料氮的比例越低,上部叶受土壤供氮影响最大。红壤上烤烟氮肥利用率在25.42%~30.61%之间,低有机质含量土壤氮肥利用率较低,中、高有机质含量利用率相对较高。在施肥过程中,低有机质红壤上应在N 90 kg/hm2基础上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中等有机质含量上保持不变,高有机质含量上应适当降低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4.
作物残体还田对赤红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玲 《土壤学报》1999,36(1):137-142
闽东南沿海丘陵地上的赤红壤旱地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是农业生态环境较恶劣,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相当低,土壤肥力性状很差,这也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保持和提高土壤库中物质和能量的贮量水平,提高土壤肥力[1-3],首先必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这是土壤肥力的稳定指标.因此本试验试图寻找适合在沿海赤红壤上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几种途径,以便推广应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轻组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亚热带山地丘陵红壤区植被受人为严重破坏后,表土易遭侵蚀,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严重侵蚀区,并形成了大面积的侵蚀退化生态系统。该区先后对此类退化系统生态进行了许多恢复与重建工作,植被覆盖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在植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水源涵养、营养元素循环、能量流动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与探索[1~6],但目前有关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尤其是轻组有机质影响的研究比较缺乏。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质量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对维持土壤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7]。利用密度分组技术可将土壤有机质分成轻组(Light fraction,LF)和重组(Heavy fraction,HF),轻组有机质主要由部分分解的植物残体  相似文献   

16.
无机肥连施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中亚热带红壤区,将侵蚀经济林(油茶)改造成人工草地(人工植草)、封山育林(自然恢复)进行生态恢复,11a后,分析A-C层土壤的常规理化性质、土壤复合量、原土复合度、腐殖质结合形态用以评价土壤肥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各指标有明显差异,其中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土壤复合量表现为A层B层C层,原土复合度则表现为C层B层A层。土壤腐殖质在C层呈松结合态向紧结合态转变的趋势,其中在自然恢复区B、C层土壤的松/紧比值较A层分别下降0.149,0.458个单位,人工植草区C层土壤的松/紧比值较A层下降0.292个单位,松结合态向紧结合态转变速度较自然恢复区有所减缓。人工植草区A层土壤的有机质及有机碳总量虽低于自然恢复区,但重组有机碳含量相近,其它测定指标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红壤旱地有机质的积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孔宏敏  何园球 《土壤》2003,35(5):401-407
长期(13年)定位试验表明:3种类型有机肥(厩肥、绿肥和秸秆)都能增加红壤旱地有机质的积累,但速度不同。在当地习惯用量的条件下,有机质的年增长量以厩肥最快、其次是绿肥、再次是秸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肥料用量间的关系服从规律:Y(有机质的积累量)=AebX (X为有机肥用量)。影响土壤有机质积累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肥用量和它们的C/N。而有机肥的C/N则影响不同有机肥的有机质积累系数(单位肥料用量的有机质积累量)。 在生产实践上通过施用有机肥提高红壤(特别是红壤丘陵区)有机质水平要解决两个问题:肥源和运输,否则难以实行。本试验结果表明:本田秸秆就地还田也能增加红壤有机质的积累,但是速度较慢。秸秆就地还田不仅使作物吸收的大部分(>60%)K素重新还回土壤,而且解决了红壤旱地有机肥施用的肥源和运输问题,从而使这一措施在生产上实际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磷酸盐和石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效果,采用铅冶炼污染石灰性土壤(镉、铜、铅和锌全量分别为4.12、81.0、455和115 mg·kg-1)、设置磷酸盐和3个不同石灰用量及磷酸盐和石灰同时施用及间隔15 d施用的处理,培养后测定土壤性质。结果表明,两种添加剂间隔15 d施用且石灰用量为250和500 mg·kg-1时,土壤pH和磷有效性均高于同时施用处理。两种添加剂间隔15 d施用时,土壤镉有效性显著低于二者同时施用时(P<0.05,低6.63%~11.82%)、土壤锌有效性显著高于同时加入的处理(P<0.05,高17.64%~28.39%)。两种添加剂的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铅和铜的有效性影响较小。石灰用量为1000 mg·kg-1且两种添加剂间隔15 d施用时,土壤镉和铅有效性最低。以上说明,对于石灰性镉污染土壤,磷酸盐和石灰的施用方式对土壤镉的稳定效果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稻作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比较3种稻作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总量、有机无机复合状况、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光学性质和总酸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泡制度比水旱轮作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总量、重组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量和胡敏酸/富啡酸,而水旱轮作比冬泡制度有利于提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松结合态腐殖质/紧结合态腐殖质、胡敏酸E4值和总酸度。由此说明,冬泡制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总量和胡敏酸的累积,但不利于胡敏酸分子的增长,腐殖质品质较差。而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质活性增加,胡敏酸分子结构趋于复杂,其氧化度和芳香度增加。因此,通过周期性的水旱轮作换茬,可使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和矿质化过程比例协调,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