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山西省荞麦种质资源含硒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省甜荞75份,硒含量平均值为0.136μg/g,最高值0.738μg/g,众数为0.080μg/g:苦荞56份,硒含量平均值为0.254μg/g,最低值0.013uμ/g,最高值0.500μg/g,众数为0.287μg/g。山西荞麦含硒量远高于外省荞麦的含硒量,可能与山西省部分地区土壤的含硒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茶多糖对小鼠血糖、血脂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周杰  丁建平 《茶叶科学》1997,17(1):75-79
研究了从粗老茶中提取的茶多糖对小鼠血糖、血脂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腹腔注射50mg/kg·bw茶多糖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P<0.01);对血清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影响不大,但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效果;每天连续口服25mg/kg·bw茶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急性毒性试验表明,24h内腹腔注射总量1.0g/kg·bw,未发现小鼠对茶多糖有中毒反应  相似文献   

3.
碟脉灵注射液对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小鼠心肌摄取^86Rb能力为指标,观察碟脉灵注射液对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碟脉灵注射液1、2、4g/kg均可明显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P〈0.05,P〈0.01或P〈0.001),其作用强度优于等剂量下的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4.
钱晓薇  朱小春 《茶叶》1998,24(2):76-77
本次遗传毒理实验以绿茶为材料,以环磷酰胺为诱变剂,以小白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PCE)作为DNA损伤的指标,结果:含10%绿茶的饲料使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率从15.5±3.33‰降至9.17±1.83%(P〈0.01)。表明绿茶可修复环磷酰胺诱发DNA损伤,提示绿茶具有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优质食用稻硫镁钙吸收运转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 年,在长沙县基点利用多品种进行了优质稻硫镁钙的吸收运转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生产 62~80 t 优质稻谷,需吸收 S 141~189 kg, M g 18.0~28.1 kg, Ca24.3~35.4 kg;生产100 kg 稻谷的 S, Mg, Ca 吸收量优质晚稻高于普通晚稻,更高于优质早稻。稻株最高含 S量在分蘖期,成熟期最低; M g, Ca 则与 S相反。吸 S高峰2 个,主峰在孕穗至齐穗(030~031 kg/hm 2·d); M g, Ca 吸收高峰分别在孕穗前后(059~063 kg/hm 2·d)和穗分化至孕穗间(074~093 kg/hm 2·d)。向谷粒中的运转率为 S> Mg> Ca,优质稻低于普通稻;表观运转率优质稻亦低于普通稻。  相似文献   

6.
高产夏直播花生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形成规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系统研究了麦收后夏直播地膜覆盖花生在30万株/hm2密度下6000kg/hm2产量水平的植株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规律。植株干物重和荚果干重动态可拟合成Logistic方程。植株干物重最快增长期为出苗后43~51d,最大生长速率0.768g/(株·d),最终生物量40.86g/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结荚期占64.6%,饱果成熟期占12%。荚果干重最快增长期是出苗后72~81d,幼果形成后36~45d,最大增长速率0.867g/(株·d)。荚果干重增长量,结荚期占66.4%,饱果成熟期占33.4%。经济系数0.6。分配系数结荚期0.625,饱果成熟期1.707,产量形成期平均0.795。与春花生相比,生育前期叶面积发展快,干物质积累速度高。生育后期分配系数显著高于春花生。干物质和荚果产量主要在结荚期形成。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在固定P、K肥下,研究有无农家肥[F1(1500kg/亩),F0(0kg/亩)]下不同施N量(0,2.5,5.0,7.5kg/亩)对马铃薯(品种疫不加)生长发育、矿物质营养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N量增加,叶面积、茎叶生长量、净同化率及块茎膨大速率也增加,N7.5处理明显优于N2.5及N0处理。施N增加了N的吸收,特别是N7.5处理,对P、K的影响不大,同时,也增加了N、P、K的转运率。有农家肥时增强了上述作用。最高产量施N为7.5kg/亩。N7.5F0处理鲜产为1604.98kg/亩,N7.5F1处理为1613kg/亩。F0时N肥的产量效应方程为Y=1290.14+74.3X,F1时效应方程为Y=2619.870+76.234X-2.40X2(X从0→7.5kg/亩)。且随施N增加,淀粉含量有下降趋势,而淀粉产量逐渐增加,N5.0F1处理的淀粉产量为178.51kg/亩。  相似文献   

8.
木薯渣固态发酵植酸酶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薯渣粗蛋白及无机盐含量较低,与麸皮、米糠混合或同时添加无机氮源及无机盐,可作为发酵培养基合成植酸酶。高浓度的磷抑制植酸酶的合成。最佳发酵条件为:木薯渣为唯一碳原,添加 2% NH4NO3, 0.01% K2HPO4, 0.05% MgSO4·7H2O, 0.05% KCI, 0.01% FeS-O4· 7H2O, 0.9% SDS,培养基水分含量 60%~65%, 10g木薯渣/25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2mL菌悬液(2.8×10个孢子/mL),自然 pH值,培养温度 28~31℃,第8d达产酶高峰,高峰期产酶量为 6730 U/g干曲。   相似文献   

9.
在温室内将提纯的TMV和PVX病毒,通过摩擦接种在普通烟(Nicotiana tabacumL.)上做为繁毒植物。通过PEG沉淀和差速离心,获得提纯病毒。病毒含量分别为21.42mg/100g鲜重和24.50mg/100g鲜重。在紫外分光灯下测定OD值,分别在248nm(TMV)和246nm(PVX)为最低,260nm为最高。消光系数OD260/280分别为1.20和1.22。提纯抗原进行回接试验,指示植物产生明显症状,用Freund佐剂分三次肌肉免疫家兔,所得抗血清效价为1:2048,然后利用(NH_4)_2SO_4提取球蛋白,并利用HRP进行酶标记,制备出的抗血清现已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0.
)(Wamous等,1991)。进行持绿分级方差分析,以便检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用费雪氏(Fisher)最小和显著差数测验法进行成对均数比较(Steel等,1980)。用t测验比较每一种环境的F_1均值和中亲值。采用卡平方分析法检验遗传模型适合度。结果和讨论经检验两种环境中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表1)。由于水分胁迫程度的不同,在防雨棚内的胁迫较在田间的严重,各基因型在防雨棚内的叶片和植株枯死程度总是比在田间的高。B35和TX7000的平均数与其对应的A系、A35和A_3Tx7000的平均数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不育胞质对持绿性反应没有影响。F_1平均值相互无显著差异表明对持绿性反应没有交互作用。两种环境条件下,F_1平均值与B35和Tx7000的平均数明显不同(P<0.05,表2)。在田间F_1平均值与中亲值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防雨棚内却无区别。这些结果表明控制持绿性的基因是加性的,或依特殊环境而定的部分显性。在防雨棚内BC_1P_1的叶片和植株枯死平均数居F_1杂交种和B35平均数之间,但与F_1或持绿亲本B35都无显著差异(P>0.05);在田间BC_1P_1的叶片和植株枯死平均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报告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报道了采用昆明种小白鼠,用茶汤灌胃法对三个云南产不同年份的普洱茶产品和云南大叶烘青绿茶的急性毒性对比研究结果,三个普洱茶样品的LD50分别为:9.7 g/kg、11.2 g/kg、12.2 g/kg,而测得烘青绿茶的LD50为7.5 g/kg。并发现四个样品的一次灌胃量在5 g/kg以下时喂养观察十四天没有动物死亡,1/2LD50以下的灌胃量灌胃后多数动物表现出神经兴奋症状;随着灌胃剂量加大,动物在10 min后出现神经抑制症状。三个普洱茶样的急性致死时间只有一个高峰期,而烘青绿茶则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死亡原因是由过高浓度的咖啡碱和茶多酚有关,从LD50来看,两类茶叶的食用安全性都很高,但科学的饮茶法是饮茶健身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绿茶及茶多酚抗人轮状病毒的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国营  何丽娜 《茶叶科学》1994,14(2):155-158
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引起人感染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毒。用绿茶及茶多酚对人轮状病毒进行了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绿茶和茶多酚稀释浓度分别在1:100(每毫升细胞培养液含200μg绿茶)和1:8(每毫升细胞培养液含6.25μg茶多酚)时,表现对该病毒的完全抑制作用,使正常细胞不受病毒侵袭。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与茶汤浓度和茶多酚的浓度成正相关。试验结果还表明,绿茶茶汤在高浓度时具有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反射X-射线荧光法分析茶叶中的矿质元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全反射X -射线荧光法 (TXRF)分析了江西婺绿和宁红茶的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所测茶叶中P、S、K、Ca的含量在 2 4 70~ 30 70 0 μg/g ;Mn、Fe在 2 0 6~ 10 70 μg/g ;Ti、Ni、Cu、Zn、Rb、Sr、Ba在 5 5~ 12 2 μg/g ;Pb含量均小于 4 0 μg/g (干基 )。宁红还表现出 ,品质越好 ,P、Ni、Zn含量越高 ,而K、Ca、Mn、Sr、Ba含量则相反。茶汤中K、Rb、Ni的浸出率为 30 5%~ 86 4% ;P、S、Mn、Cu、Zn、Sr为 11 6 %~ 4 2 4% ;Ca为 7 2 %~ 12 6 % ;Fe为 1 1% -2 6 %。茶汤中Ti、Ba、Pb的含量均低于TXRF法的检测限。宁红茶汤还表现出 ,品质越好 ,K、Ca、Mn、Zn、Rb、Sr的浸出率越高。但红茶汤中的K、Zn、Rb、Ni浸出率明显低于绿茶  相似文献   

14.
对湖南、四川、浙江、福建、安徽和台湾选育的23个茶树品种在湖南长沙的成活率、物候期、抗寒性、生化成分、制绿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芽一叶期有4个品种达到特早生种水平,12个品种达到早生种水平;春季氨基酸含量3.67%~6.23%,6个品种春季氨基酸含量达到5%以上;茶多酚含量17.23%~26.23%;咖啡碱含量3.36%~4.87%;酚氨比<7;10个品种制绿茶品质比较突出,本省品种较省外品种更有优势;8个品种抗寒性比对照强.  相似文献   

15.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6.
湘、鄂砖茶主产区茶园土壤氟含量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湖南、湖北砖茶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55个茶园165个土样进行了水溶性氟、全氟及pH、有机质和交换性阳离子的测定。同时也测定了上述茶园的茶样水溶性氟。结果表明,湖南、湖北砖茶主产区土壤全氟含量略低于全国水平(440 μg/g),但明显高于世界水平(200 μg/g)。从土层来看,土壤氟含量0~5 cm土层最高,0~20 cm土层次之,20~40 cm土层较低。氟在茶树体内具有较强的累积作用,且茶叶中氟含量与叶子的成熟度有密切关系,茶叶成熟度越高,氟含量越高。土壤中水溶性氟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极  相似文献   

17.
膜系统加工冷溶型去苦味速溶绿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证实速溶绿茶中简单儿茶素与酯型儿茶素的比值为0.5以上时可达到去苦味特性的基础上,试验采用中试设备,对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超滤蒸青绿茶微滤液的超滤效果和不同浓缩方法的浓缩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35℃、1.74Mpa条件下,采用3500Da膜超滤绿茶微滤液,且在滤液重量接近粗滤液重80%时,以10%粗滤液重纯净水透析两次,滤析混合液中的简单儿茶素与酯型儿茶素的比值可达0.53,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EGCG、总儿茶素的得率分别达到57.00%、20.00%、20.00%、30.00%,含量分别达到14.47%、12.78%、8.34%、26.32%,产品呈现无苦味特性。在35℃、2.4Mpa条件下,采用300Da纳滤膜对超滤滤析混合液进行浓缩,工效高,产品0.45g兑140ml4℃冷水,20s内溶解,且品质成分损失很少。  相似文献   

18.
喷施亚硒酸钠对茶叶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低硒茶园茶叶含硒量、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新梢生长过程中,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以显著提高茶叶的含硒量,其提高幅度与亚硒酸钠的喷施浓度成线性正相关。喷后第6天新梢含硒量达到最大值,以后以8%─10%的日速率递减;至第10天,新梢中的有机硒含量达到85%,即从喷后第10天─第18天内可采摘富硒茶。每公顷喷施亚硒酸钠0.10kg─0.40kg时,对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茶类多糖对实验型糖尿病小鼠治疗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比较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茶多糖(TPS)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模型的降血糖效果。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低、中、高剂量(200 mg/kg.d、400 mg/kg.d、800 mg/kg.d)下,各种茶叶TPS对DM小鼠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降血糖效果,其中绿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而其它茶类量效关系不明显。在低、中剂量下,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TPS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优于绿茶TPS,但在高剂量下差异不明显。TPS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的降血糖效果优于未经水解的TPS ,灌胃酶解TPS的DM小鼠  相似文献   

20.
钾、镁营养供应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阮建云  吴洵 《茶叶科学》2003,23(Z1):21-26
本文总结了茶园钾、镁肥使用效果及施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我国主要产茶省份红黄壤茶园土壤分析表明,茶园土壤有效钾、镁含量较低。施用钾、镁肥一方面显著增加茶叶产量,另一方面明显提高茶叶的品质,绿茶游离氨基酸含量、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和红茶的茶红素与茶黄素等品质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用钾肥还能提高茶树抗旱和抗病能力。适当施用氯化钾具有与硫酸钾类似的增产提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包含钾、镁肥的平衡施肥是提高我国茶叶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初步提出了根据茶园土壤有效钾、镁含量的推荐施肥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