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油松枯萎损失的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枯萎是 90年代以来在辽东、辽南和辽北等地区普遍发生的病害 ,目前 ,全省发生面积已接近 5~ 6万hm2 。文章采用树干解析方法 ,计算出单位面积上 0~Ⅳ级病木生长损失量 ,通过推算 ,计算出全省各地区因油松枯萎所造成的材积损失及经济损失 ,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辽宁东部山区油松枯死原因及研究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枯萎病是全球性普遍发生的病害,其原因可归纳为6个方面:①大气污染因素;②病原线虫;③环境气候因素;④病害因素;⑤虫害因素;⑥土壤因素。油松作为辽宁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发生大面积枯萎死亡现象,其原因不外乎以上6方面,但对辽东山区油松的枯萎死亡原因,至今尚未有明确结论。本文在综述引起油松枯萎死亡原因的同时,也对其研究趋势及突破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油松落针病在天水市秦州区人工油松幼林集中区发生面积较大,这不仅对幼树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会成为该病害扩展蔓延的中心。为了控制该病发生,提高幼树成活率,2005年~2006年,我们在皂郊镇蒿背山造林区对幼龄油松落针病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物种适生分布区的预测是指导引种和栽培的有效途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种植范围广泛,对于水土保持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黄河流域一级支流伊洛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MaxEnt模型,依据76个油松有效地理分布样本点和筛选出的相关性低的10个环境特征变量,随机选择75%的油松分布点进行建模,25%的油松分布点进行模型验证,利用GIS空间技术平台,预测伊洛河流域油松的适生区域。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训练数据集工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为0.957,测试数据的面积集为0.935;(2)年平均降水量是影响伊洛河流域油松适生分布区最重要的变量,其次是土壤类型、海拔、降水季节性变化、温度季节性变化,其贡献率分别为35%、24.8%、19.9%、9.2%和7.1%。油松适生降水量季节性变化范围为70~74 mm,平均年降水量为710~850 mm,气温季节变化范围在7.8~8.5℃,海拔范围在1 156 m以上;(3)油松在伊洛河流域东北部分布较少,中部和南部是主要的油松适生分布区,油松适生分布区面积为9074.84km2  相似文献   

5.
3种生物制剂喷烟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是我国北方森林危害最严重的食叶害虫,分布范围广,发生面积大,危害造成的损失严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和四川省。甘肃省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成县和西和县,发生面积3000hm^2。油松毛虫大发生时,大面积油松针叶被吃光,影响油松生长,连年危害造成油松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6.
一、分布及危害特点松毛虫分布在通辽市的奈曼旗、科左后旗、库伦旗,主要危害油松、樟子松和红松人工林。据调查,近5年内通辽市平均每年发生松毛虫面积达24万亩左右,重度发生达8—10万余亩。该虫大发生时可把全株针叶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导致树木生长衰弱,幼树连年遭受严重为害时,常引起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7.
根据虫口密度预测油松毛虫成灾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多年的调查、统计、分析,建立了油松单株蓄叶量估计模型和油松针叶损失率估计模型,将虫口密度和松毛虫单虫食叶量代入模型便可计算出是否达到成灾指标,不仅能及时掌握虫灾发生程度,而且对评估树木经济、生态效益的发挥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和接种试验对辽宁地区油松枯萎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枯萎油松上收集到3种症状不同的病害,其发生分布和危害程度有明显区别;3种病原菌分别为针叶树散斑壳菌、枯斑盘多毛孢菌、松球壳孢菌;室内用3种病原进行油松幼苗接种试验,均表现有明显致病性,在接种染病针叶上分离到与自然界完全相同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9.
《山西林业》2003,(1):13-13
2003年全省森林病虫鼠害总发生面积与2002年相比基本持平,并略有下降。总的发生情况是:除红脂大小蠹发生处于下降趋势外,众多食叶害虫呈上升趋势,预测总发生面积约36.00万hm2。红脂大小蠹主要分布在太原、阳泉、晋中、临汾、吕梁、长治、晋城、太行、太岳、黑茶等8个市(地)和7个省直林区,预测发生面积约为15.33万hm2。与2002年相比,发生危害呈下降趋势。但一些新的疫点、疫区,尤其是新砍伐和抚育的油松林地危害仍较为严重。杨树蛀干害虫包括光肩星天牛、桑天牛、杨干透翅蛾等,主要分布在平川区,尤以大…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入夏以来,河北省太行山区的邢台、石家庄、保定三市大面积油松遭受油松梢小蠹(CryphalustabulaformisTsaietLi)的严重危害。截止到目前,发生面积达到6000hm2。致死面积约2000hm2,对邢台县的浆水乡大戈了村和内邱县獐狐镇的中栗峪村的松林调查,死树率约占10%~15%,严...  相似文献   

11.
防治强大小蠹的方针与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以来 ,太行、吕梁山区的油松林木大面积暴发了山西历史上最严重的森林虫害—强大小蠹危害 ,其来势凶猛 ,蔓延迅速 ,危害极大。据最新调查统计 ,全省发生面积已达 2 4 .8万 hm2 ,死亡油松 34 2 .6万株 ,损失十分惨重。强大小蠹主要危害健康油松 ,小至胸径3cm,大至上百年的古树均有侵害。沁源县树龄已近60 0年的油松王九杆旗 ,树干上虫孔累累 ,满目疮痍 ,就连佛教圣地五台山寺庙内的参天古松也未能幸免于难。据初步估计 ,强大小蠹已给山西林业造成了上亿元的经济损失。油松是山西的主要树种 ,在保持水土、含养水源、美化环境、防止土壤…  相似文献   

12.
油松种子园种子的优良特性和造林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种子园种子的优良特性和造林成效汪民(河北林业学校)油松是我省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每年造林的用种量在45万公斤左右。为了实现油松的良种造林,全省现已建立部省联营油松良种基地3个,建成种子园140hm2。遵化市东陵林场起步最早,有油松种子园46.16...  相似文献   

13.
辽宁地区油松落针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地区发生落针病的油松林分内开展林间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营林措施防治可明显减轻油松枯萎发生程度,林中Ⅳ、Ⅴ级病株明显减少;林间小区试验筛选出硫磺烟剂22.5 kg/hm2和多菌灵液剂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分别可达81.25%、70.66%;林间小面积试验证明硫磺烟剂22.5 kg/hm2和多菌灵5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0.60%、70.95%;用修枝抚育和硫磺烟剂22.5 kg/hm2防治结合或修枝抚育和多菌灵 500倍液防治结合,效果比单纯使用药剂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油松枯萎病的发生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枯萎病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本溪、丹东、抚顺、辽阳、鞍山、营口、大连、铁岭和沈阳9个地区内,在24.92万hm^2的油松林分中,有7.49万hm^2发生了枯萎病,占这些地区油松林总面积的30.1%,平均发病指数为16。重度发病区集中在本溪、抚顺和辽阳地区,发病率均超过40%以上。油松枯萎病的发生与树种组成、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关系密切。油松枯萎病对林木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解析木的解析估算,10a间全省损失人民币11.3亿元。  相似文献   

15.
油松飞播造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是我国北方天然分布最广的针叶树种,由于其材质优良、速生,适应性强,成为北方主要的飞播造林树种。从70年代起,油松在我国许多地区大面积飞播,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1 我国油松飞播造林分布及成效油松在我国飞播面积达133万公顷以上,成苗面积率为23%。油松飞播的最北部在吉林龙井县长白山区海拔200~650m 处,属于试验阶段,尚无大面积飞播,取得初步成  相似文献   

16.
油松优良家系的再选择翁殿伊(河北省林业科学院石家庄050061)朱桂林(遵化市东陵林场)王忠民(平泉县七沟林场)河北省油松的系统改良开始于70年代中期。据统计,全省迄今已在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中依据表现型选出优树341株,建立油松初级种子园137.7h...  相似文献   

17.
以关帝山林区9块油松天然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具有生物学意义理论生长方程,构建包含立地条件、年龄及竞争指标的油松单木断面积基础模型,将间伐强度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比较模型拟合效果的差异。结果显示:单木断面积基础模型决定系数R~2为0.46~0.52,P值为0.89~0.92,含间伐强度哑变量的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R~2和P值均有显著提高,分别为0.51~0.61和0.95~0.99;含间伐强度哑变量的Weibull方程拟合效果最优,其模型R~2为0.606 1,P值为0.991 2。含哑变量的油松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可以有效解决间伐类型差异对断面积预估的影响,提高建模精度与模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1 目的意义落叶松枯梢病Ghignarolia laricina(Sawada)Yamanoto et K. It是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落叶松人工林中一种危险性真菌病害。据1978年普查,辽宁全省已发生26万亩,至1981年已扩展到50万亩左右。全省有落叶松林277万亩,发病面积占总面积的20%。林木患病后枝梢枯萎,严重者枯枝成丛,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全省每年因该病的危害,损失木材近15万m~3。  相似文献   

19.
油松松叶蜂生物学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山西省太岳山区沁源县境内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遭受一种叶蜂Diprion sp.为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虫灾十分严重,通过观察和研究,本文记述了该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马栏林场位于乔山林区南端,属于残败的天然林区,次生着山杨、栎类、桦木、油松等树种。油松在这里生长历史悠久,已成为当前和今后造林的主要先锋树种。由于是天然林区,所以害虫区系比较复杂。在某种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一些害虫会猖獗起来。例如1982年以建庄油松梢小蠹为主的蛀干害虫突然大发生,面积达6.4万多亩,占油松林面积的50.5%,其中人工林发生面积4.2万多亩,占1956年建场以来营造油松林保存面积7.4万多亩的56.7%,使木材蓄积损失约4万米~3。小蠹虫在该林区为油松人工幼林的主要虫种,为了给综合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在马栏林区进行了建庄油松梢小蠹等蛀干害虫生活史与习性的观察。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