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评价了不同类型的套袋对苦瓜上瓜实蝇和南瓜实蝇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实蝇对果长为3~4cm的苦瓜为害率最低,约为3%;套袋显著影响苦瓜的好瓜率,果长为3~4cm的苦瓜套袋后好瓜率显著高于果长为7~8cm苦瓜套袋后的好瓜率,且前者经高密度聚乙烯袋、无纺布袋和牛皮纸袋套袋后好瓜率均≥90%;套袋也显著影响苦瓜的发育和色泽,与未套袋的苦瓜相比,经塑料袋和无纺布套袋后苦瓜果长、横径和单瓜重显著增加,颜色之间并无差异。结合本研究,建议苦瓜套袋防治瓜实蝇和南瓜实蝇的适宜时期为苦瓜发育至果长3~4cm时,适合的果袋为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和无纺布袋。  相似文献   

2.
方形西瓜除了形状别具一格外 ,还具有好堆放、耐贮运、易管理、销路畅、口味佳、产量高等优点 ,少数地方已有种植 ,适宜有籽、无籽及各种西瓜栽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供瓜农生产时参考。1 栽培方式生产方形西瓜一般采用地爬式嫁接 ,不整枝 ,不打杈 ,每株结瓜 4~ 5个 ,6 6 7m2 栽 2 0 0多株 ,定向打顶栽培。每株保留枝蔓 2 0~ 30条 ,坐瓜 7~ 8个 ,定瓜 4~ 5个。为保证瓜形圆正 ,受光均匀 ,可按照生产无公害产品的要求安排生产。2 模具制作模具要求透光、通气、漏水、耐胀。生产上一般采用 3种模具 :一是由玻璃厂按规格直接注塑…  相似文献   

3.
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 (Coquillett))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也是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危害苦瓜等葫芦科作物。该虫目前局部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其适生区北界已至北京北部及河北中北部,但潜在经济损失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瓜实蝇发生为害特点、田间防治情况以及苦瓜产销信息,构建了防治与不防治两种场景下瓜实蝇的潜在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并采用@RISK软件和随机模拟方法,预测了瓜实蝇可能给我国苦瓜产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显示,在不防治和防治的场景下,瓜实蝇每年可能给我国苦瓜产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总值分别为440 757.51~2 348 173.45万元和133 742.41~1 416 106.91万元;在投入防治时,每年可以挽回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23 259.26~1 067 075.85万元之间。因此,建议我国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针对瓜实蝇的进境检疫、国内发生区瓜果调运管理以及田间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哈密瓜汁多味甜 ,清凉爽口 ,深受消费者喜爱 ,经济效益高 ,且又是理想的前茬作物 ,有利于后茬作物的增产 ,可实行粮、棉、油行间套作 ,农民种瓜的积极性很高。巴盟从 1991年左右开始从新疆引种种植哈密瓜 ,到 2 0 0 0年种植 1 3~ 2 0万hm2 ,每年种植的品种有 4 0~ 50个。主要品种有 :抗病皇后、早皇后、新皇后、新太后、860 1、86 1、甘密宝、西域 3号、西域1号和杂交皇后。 1996年发现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 ,近几年发生严重。巴盟地区 5月上旬播种哈密瓜 ,6月上旬见斑点病病斑 ,7月份严重。小瓜表面见不到病斑 ,大瓜上病斑清楚可见。病…  相似文献   

5.
1999年 9~ 1 0月 ,粘虫在榕江县晚稻上大面积发生 ,发生面积 80 0hm2 ,占全县晚稻种植面积的 92 .2 %。9月 1 5日调查时零星发现幼虫。 9月 2 4~ 2 5日低龄幼虫高峰期调查 ,一般田块虫量为 6万~ 8万头 /667m2 ,严重田块高达 1 7万头 /667m2 。 9月 2 8日至 1 0月 3日 ,幼虫进入暴食期 ,一般田块虫量为 8万~ 1 0万头667m2 ,严重田块高达 2 4万头 / 667m2 ,是有记载以来粘虫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在平江乡有 1hm2 的水稻在9月 2 7~ 2 9日 3d被吃去 90 %以上 ,甚至田埂上的杂草也被吃光 ,平均 667m2 产量只有 4 6.6kg。这次粘虫…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我市棉花种植面积 4 33万hm2 ,较2 0 0 0年增 0 13万hm2 ,棉铃虫发生为大发生 ,而且发生程度逐代加重 ,是继近几年偏重发生之后的又一大发生年。全市棉铃虫各代累计发生面积9 97万hm2 。全市累计综合防治面积 2 3 2 5万hm2次。1 棉铃虫发生特点(1)发生期提前。据调查 ,全市 2代棉铃虫在6月 6日前后陆续在棉田见卵。 3、 4代发生期较常年提前 5d左右。据统计 ,2至 4代卵高峰期分别出现在 6月 12~ 18日、 7月 10~ 2 0日、 8月 8~19日 ,较 1999年和 1998年提前 3~ 5d左右 ,与20 0 0年相近。(2 )发生面广。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7.
瓜绢螟 [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别名瓜螟、瓜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它是丝瓜、冬瓜、苦瓜、黄瓜、南瓜等作物上主要害虫之一.安庆郊区每年种植的瓜类蔬菜品种较多,由于菜农对该虫的发生规律不甚了解,常抓不住防治适期. 2003年瓜绢螟在本地区重发,不仅为害叶片,而且为害瓜果. 7月 29日调查 3代瓜绢螟,苦瓜百叶有虫 182头,瓜果被害率 31.5%,瓜藤被害率 5.1%,重于 2002、2004年同期调查,其百叶虫口数分别为 57、83头,瓜果被害率分别为 0及 1.2%,无瓜藤被害.严重影响了瓜果的产量和质量. 2002~2004年我们对该虫在本地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观赏南瓜是指用于观赏用的小型南瓜 ,一般单瓜重 2 0 0~ 5 0 0 g ,观赏期可达 1年以上。1 品种选择温室栽培中一般选用生长势强、抗病强的品种。目前主要品种有金童、玉女、龙凤瓢、子孙满堂、钟乳石等近 10 0个品种。2 育苗技术观赏南瓜采用 10cm× 8cm的营养钵育苗 ,南瓜种子用 5 5℃温水浸泡 2h捞出 ,用湿布包起放在30℃~ 32℃条件下催芽 ,到胚根长到 0 5~ 1cm时 ,胚根向下播种在浇足底水的营养钵中 ,上盖 2cm覆土 ,白天 2 8℃~ 30℃ ,夜间 18℃~ 2 0℃。待出苗后 ,及时“脱帽” ,白天 2 0℃~ 2 5℃ ,夜间 14℃~ 16…  相似文献   

9.
经研究 ,稻曲病病菌以菌核在土中及厚垣孢子附在种子上越冬。翌年 7~ 8月份萌发 ,菌核抽生子座 ,产生子囊孢子。厚垣孢子 ,产生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 ,在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单季稻开花时萌发 ,菌丝侵入子房和柱头 ,并深入胚乳中迅速生长形成孢子座。供试药剂均采取 3种施药方法 ,第一种只在水稻破口前 5d施药一次 ,第二种在破口前 5d和隔 7d二次施药 ,第三种只在水稻刚破口时施药一次。试验结果表明 ,每 667m2 施用 1 5.5%保穗宁WP 80g、4 0 %禾枯灵WP 75g、4 0 %纹霉星WP 4 0g、5%井冈霉素AS 2 50ml、…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常州市水稻稻曲病偏重流行 ,全市调查1 3 2块未防治稻田 ,平均病穗率 2 4 .2 7%,病粒率0 .64 %。为了明确稻曲病曲果的发生规律 ,我们从水稻破口抽穗期至成熟期进行定点系统观察。水稻品种为 95~ 1 6(未审定 ) ,每隔 2d观察 1次 ,定 3 0 0穗 ,当出现病穗时 ,挂牌跟踪观察稻曲病曲果的形成过程。现介绍如下 :在 8月 2 3日前后 ,被观察水稻品种开始抽穗 ,8月2 7日左右齐穗 ,此间未见病穗初期症状。当齐穗时已有少数穗扬花 ,扬花结束后 1~ 2d ,就可见稻曲病曲果的初期症状 ,病粒颖壳接缝处出现条状乳白色黏稠物 ,宽度约 0 .2mm ,长…  相似文献   

11.
瓜实蝇犤Dacus(Zeugodacus)cucurbitaeCoquillett犦属双翅目实蝇科,别名黄蜂子、针蜂。主要以幼虫为害冬瓜、南瓜、苦瓜、丝瓜、黄瓜,称为瓜蛆。湖南省会同县历来发生为害很轻。而2003年5月中旬至7月,本县藕塘蔬菜基地100hm2南瓜、苦瓜、丝瓜发生严重,平均瓜被害率达69.5%,特别是老熟的商品南瓜和留种用的丝瓜受害最重,被害率达93%,实属罕见。受害瓜先从产卵孔变黄、变软,最后整瓜腐烂脱落;不腐烂的产卵孔,其周围组织也呈畸形下陷,果皮变硬,瓜瓤、籽粒有臭味,失去食用价值;瓜内常有幼虫几条至几十条,在幼虫弹跳离瓜后瓜便腐烂。分析瓜实蝇…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使用产卵驱避剂防治苦瓜上瓜实蝇的可行性,本研究于室内测定了13种杀虫剂对瓜实蝇的产卵驱避作用,并对印楝素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3种杀虫剂对瓜实蝇均具有产卵驱避作用,其中印楝素的驱避效果最好,以有效成分12.5mg/L的剂量喷雾处理苦瓜果实24h后,产卵驱避率达100%;进一步试验表明,印楝素对瓜实蝇的产卵驱避作用具有较长的持效期,以9.375g/ha的剂量喷雾处理苦瓜果实后,至第5天时仍有80%以上的产卵驱避率;田间试验表明,印楝素对苦瓜果实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以9.375g/ha的剂量喷雾3次后,保果率为93.33%。因此,印楝素可作为防治苦瓜瓜实蝇的药剂。  相似文献   

13.
瓜类蔬菜实蝇重发原因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炎陵县为害瓜类蔬菜的实蝇发生较为严重。主要种类有具条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scutellata(Hendel)]、南瓜实蝇[B.(Zeugoda-cus)tau(Walker)]、瓜实蝇[B.(Zeugodacus)cucurbita(Coquillett)],3种实蝇混合发生。受害最重的是苦瓜、丝瓜、南瓜。严重时被害率高达82.5%。实蝇已成为本地瓜类蔬菜的重要害虫。1发生为害情况据调查,3种实蝇均为害苦瓜、丝瓜、西葫芦、南瓜、黄瓜、冬瓜、节瓜、西瓜,尤以为害苦瓜、丝瓜最为严重。成虫产卵于幼瓜表皮内,孵化后的幼虫群集于瓜中吸食瓜肉,使被害瓜干枯、畸形或腐烂。主要为害状为受…  相似文献   

14.
48 %地乐胺乳油是瓜菜田常用的除草剂 ,如露地栽培的胡萝卜、芹菜、菜豆、大白菜、黄瓜、育苗韭菜等可作为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剂 ,在播种后出苗前 ,每 6 6 7m2 用 4 8%乳油 2 0 0~ 2 5 0ml对水地面喷雾即可。近几年 ,瓜菜覆膜栽培在我市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生产方式。覆膜方法主要有地面覆膜式、小控棚式、小控棚 地面覆膜式等。生产中 ,凡用地乐胺除草剂的多发生药害。究其原因 ,主要是覆膜栽培在早春进行 ,气温比较低 ,瓜菜幼苗期处在封闭的薄膜中 ;地乐胺有较强的挥发性 ,放出的气体在密封的薄膜中不能散失 ,对瓜菜幼苗产生药害 ,使之逐…  相似文献   

15.
瓜实蝇为害对苦瓜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棚笼罩,人工接虫试验,确定了瓜实蝇种群发生密度对苦瓜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瓜实蝇为害对苦瓜平均单果长度和平均最粗处周长无影响,而与苦瓜数量和产量显著相关.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苦瓜数量和重量显著下降.在研究产量损失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产量水平下苦瓜的经济允许损害水平和瓜实蝇防治的经济阈值.当产量为1 500 kg/667m2时,苦瓜的经济允许损害水平为13.07%,瓜实蝇防治的经济阈值为2对成虫.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文摘     
晚稻移栽田稻思达瓶甩法除草试验 /颜国平… (绍兴市农技推广总站  3 1 2 0 0 1 )∥浙江农业科学 .-1 999,( 6) .-2 74~ 2 79稻思达为新型二唑酮类芽前选择性除草剂 ,有80 %水分散粒剂、80 %可湿性粉剂、4 0 %稻思达悬浮剂3种剂型。水稻于 8月 3日移栽 ,秧龄 3 0d。瓶甩法施药 ,先将药剂溶于适量水中 ( 50 0ml/667m2 ) ,甩施前振荡药瓶 ,使药剂充分溶解 ,然后均匀甩施于稻田中 ;毒土法施药 ,药剂加适量黄沙拌匀 ,均匀撒施在稻田中 ,施药时保持水层 3~ 5cm ,药后保水 5d。各处理中 ,以移栽后 5d每 667m2 稻思达 4 0 %悬浮剂 1 0…  相似文献   

17.
顺庆区地处川东北 ,嘉陵江中游 ,全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 80 0 0hm2 ,2 0 0 2年小麦条锈病在本区流行发生 ,发病面积 6 5 33hm2 ,造成小麦产量损失 3430t,个别严重田块几乎绝收。1 发生特点1.1 发病始见期早2 0 0 2年小麦条锈病发病始见期为 2 0 0 1年 12月 5日 ,比大发生年的 1999年提早 2 2d ,比常年提早 4 9d。1.2 秋苗发病点多面广2 0 0 1年 12月 1日至 12月 15日 ,在全区 2 5个乡镇普查 ,其中有 12个乡镇发生小麦条锈病 ,病田率为 9% ,病田病点平均 5 .4个 / 6 6 7m2 ,有中心病团的病田率为 2 2 %。1.3 传播蔓延快条锈病由 2…  相似文献   

18.
蚊虫携带病菌 ,危害人类健康 ,其生活周期短(致倦库蚊在 2 5℃恒温下幼虫期共 4龄仅 5~ 7d) ,繁殖能力强 (每个卵块约 10 0~ 15 0个卵 ) ,如何有效而安全地作好灭蚊工作 ,是各级爱卫办创卫工作的一件大事。因此 ,选择卫生、高效的防治药剂尤为重要。在防治过程中 ,需要了解蚊虫对各种药剂的抗药性 ,有针对性的合理用药。为了指导重庆市的灭蚊工作 ,有的放矢选择灭蚊剂 ,我们在北碚区进行了蚊虫抗药性的测定研究 ,分别于 2 0 0 0年 9~ 10月和2 0 0 1年 6~ 7月测定了致倦库蚊对常用的有机磷 (敌敌畏 )和拟除虫菊酯类 (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  相似文献   

19.
石榴常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堂 《植物医生》2003,16(2):25-26
为害石榴的害虫种类较多 ,我国有 2 0 0多种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日本龟蜡蚧俗称蚧壳虫 ,属同翅目蜡蚧科 ,以若虫固着在叶片或新梢上吸食汁液 ,并分泌粘液 ,诱发煤污病 ,影响光合作用 ,使树势衰弱 ,引起大量落叶、落果 ,严重时可致绝产甚至全树枯死。1.1 防治方法1.1.1 药剂防治 若虫孵化后至蜡壳形成前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 ;生产上 ,可在若虫孵化期用 2 5 %亚胺硫磷 80 0~ 10 0 0倍液、5 0 %马拉硫磷 10 0 0~15 0 0倍液、5 0 %西维因可湿性粉剂 4 0 0~ 5 0 0倍液或5 0 %敌敌畏乳油 80 0~ 10 0 0倍液 ,每隔 7~ 10d喷 1次 ,连喷…  相似文献   

20.
诱蝇酮[4-(对-乙酰氧基苯基)-2-丁酮]是引诱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Diptera,Tephritidae)]的类信息素(para-pheromone.又称cuelure).我国一些检疫单位目前都从国外进口该产品.本研究利用比较易得且价格低廉的覆盆子酮作为原材料,经过乙酰酯化得到引诱瓜实蝇的类信息素诱蝇酮.田间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与美国Bedoukian公司生产的诱蝇酮引诱活性无显著差异.在田间1g剂量的诱蝇酮诱捕活性持效期可以维持1个月以上,对瓜实蝇日诱捕高峰时问在6:30~14:30;在2m高的苦瓜棚架下,设置在1.5m高度(即苦瓜的高度)的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高于苦瓜架子时,诱虫量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