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郊经济不断发展,河北省保护地韭菜面积迅速扩大,约达20万亩左右,由于保护地的特殊环境,韭菜灰霉病已上升为重要病害,一般年份每亩韭菜因灰霉病损失产值600~800元,对保护地韭菜生产威胁很大,迫切需要予以解决。为此,我省于1988~1990年对韭菜灰霉病发生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与为害日趋严重,成为番茄、黄瓜、甜椒、韭菜等保护地蔬菜的主要病害,给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为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有一些科研及教学单位对番茄、韭菜等灰霉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了研究。1989年全国植保总站组织部分省(市、自治区)植保站,进一步开展蔬菜灰霉病发生为害的调查及防治技术的研  相似文献   

3.
潘云平 《广西植保》2000,13(1):18-18
韭菜是潍坊市主栽蔬菜之一 ,种植面积达 30 hm2 。近年来 ,随着保护地面积的不断扩大 ,灰霉病已成为为害韭菜的主要病害 ,造成韭菜品质下降 ,商品性差 ,严重影响了韭菜的优质高产和经济效益。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当地主要有干尖型和湿腐型 2种。初期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白色或浅灰褐色小斑点 ,由叶尖向下发展 ,病斑梭形或椭圆形 ,有时汇合成斑块 ,致半叶或全叶枯焦。病株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 ,初呈水浸状 ,后变淡绿色 ,有褐色轮纹 ,病斑扩散后 ,多呈半圆形或“V”字形 ,可向下延伸 2~ 3cm,呈黄褐色。湿度大时 ,发生湿腐型 ,枯叶表面密…  相似文献   

4.
 韭菜为抗寒性较强的蔬菜,易于保护地栽培.河北省约有近两万亩保护地韭菜,但灰霉病发生严重,中度流行年每亩减少产值约800元,重则毁棚绝产.  相似文献   

5.
韭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郭超,董孝立,宋忠献,李敬(河南省汝州市农技中心,467500)近年来,我市农户种韭菜积极性较高,发展较快,有的乡村已形成规模种植。但保护地及露地韭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是灰霉病,最近到七里、上河、程楼等村部分农户棚室调查,因近期多...  相似文献   

6.
韭菜灰霉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韭菜灰霉病又称白色斑点病,是我国冬春扣塑料膜韭菜的主要病害。就作者所见,在北京(1981)、大连(1983)、无锡(1984)等市均有发生,轻则叶片生斑,严重时全叶枯死,产量明显下降。病叶往往伴有霉味,使品质、口味都受到明显的影响。过去有的菜农把这一现象误认为蓟蚂为害或冻害。经我们鉴定,是一种国内尚未报导过的韭菜灰霉病。  相似文献   

7.
丰硕 《植物医生》2002,15(1):19-19
蔬菜灰霉病是保护地栽培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 ,棚栽黄瓜、番茄、茄子和韭菜等 ,容易发病 ,轻者减产20 %~30 % ,重者损失50 %以上。因此 ,棚室蔬菜必须抓好灰霉病的防治。1发病症状1.1黄瓜灰霉病的识别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花、瓜条、叶片、茎蔓 ,多从凋谢的雌花侵入 ,引起花腐烂 ,长出灰褐色霉层。病害向幼瓜扩散 ,使小瓜条变软、腐烂和萎缩 ,病部先发黄 ,后长出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 ,病瓜生长停止 ,最后腐烂脱落。叶片上多形成直径为20~25mm的大型枯斑 ,边缘明显 ,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茎蔓发病后 ,瓜蔓折断 ,引起…  相似文献   

8.
丰硕 《湖北植保》2002,(3):15-16
蔬菜灰霉病是保护地栽培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 ,棚栽黄瓜、番茄、茄子和韭菜等 ,容易发病 ,轻者减产 2 0 %~ 30 % ,重者损失 5 0 %以上。因此 ,棚室蔬菜必须抓好灰霉病的防治。1 发病症状1 1 黄瓜灰霉病的识别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花、瓜条、叶片、茎蔓 ,多从凋谢的雌花侵入 ,引起花腐烂 ,长出灰褐色霉层。病害向幼瓜扩散 ,使小瓜条变软、腐烂和萎缩 ,病部先发黄 ,后长出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 ,病瓜生长停止 ,最后腐烂脱落。叶片上多形成直径为 2 0~ 2 5mm的大型枯斑 ,边缘明显 ,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茎蔓发病后 ,瓜蔓折断 ,引起…  相似文献   

9.
草莓灰霉病是露地和保护地草莓栽培的最主要的病害。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郊农村草莓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仅宜昌市郊就达133hm2以上。1998年,湖北省宜昌地区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的草莓灰霉病大发生,发病率 35%~  相似文献   

10.
大棚韭菜灰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韭菜灰霉病 ,俗称白点病或腐烂病 ,是近年保护地韭菜的常发病和主要病害 ,常导致叶片大量腐烂 ,降低品质 ,减产 2 0 %~ 30 %。1 症状灰霉病病原属于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葱鳞葡萄孢菌BotrytissquamosaWalker。发病后在叶片上的症状表现可分为白点、干尖和湿腐 3种类型。白点和干尖型病初在叶片正反两面均产生灰白色或浅灰褐色的棱形或椭圆形小斑点并由叶尖向下扩展。许多个小斑点汇聚形成斑块 ,致叶片焦枯 ,高湿条件下枯叶表面长出稀疏的霉层。湿腐型发病后在高湿环境下 ,叶片上无白点 ,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绿色绒毛…  相似文献   

11.
韭菜灰霉病又叫韭菜白斑叶枯病 ,是冬季棚室韭菜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 ,分为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三种。①白点型和干尖型最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白色或浅灰褐色小斑点 ,由叶尖向下发展 ,病斑菱形或椭圆形 ,有时相互交汇成斑块 ,致半叶或全叶枯焦 ,湿度大时 ,枯叶表面生稀疏的霉层。②湿腐型发生在湿度大时 ,叶上不产生白点 ,枯叶表面密生灰至绿色绒毛状霉 ,伴有霉味。③干尖型由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 ,初呈水浸状后变淡绿色 ,有褐色轮纹 ,病斑扩散后多呈半圆形或“V”字形 ,并可向下延伸 2~ 3cm ,呈黄褐色 ,湿度大时 ,表面生灰褐或灰…  相似文献   

12.
灰霉病是危害蔬菜、果树及花卉等多种植物的重要病害,在保护地果蔬生产中尤为突出。1998年印度的向日葵发生灰霉病害,致使向日葵减产,世界各地也有葡萄、草莓等遭受灰霉病侵害的报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果蔬设施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而大棚内小气候环境十分有利于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灰霉病等次要病害已上升为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3.
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霉病是一类为害性很大的蔬菜病害。尽管这种病菌早在1801年即已定名,但在我国长期以来仅偶尔在窖藏蔬菜上见到。但是自1980年笔者报道了灰霉病在保护地番茄上发生以来,近二十多年发展很快,不仅对番茄的为害越来越重,而且,目前已成为番茄、黄瓜、茄子、西葫芦、菜豆、莴笋、生菜、韭菜等蔬菜的主要病害,在有些蔬菜上已成为首要病害。1症状蔬菜灰霉病有多种,不同种类在不同蔬菜上引发的症状不尽相同。为了叙述方便,这里将蔬菜灰霉病划分为3类进行叙述:1.1多寄主灰霉病(指由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1)幼苗期发病。一…  相似文献   

14.
罗林钟 《植物医生》2003,16(2):38-39
在采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等保护地栽培蔬菜的条件下 ,由于其高温、高湿、封闭的环境 ,加之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如 :黄瓜、番茄、辣椒等长年单一种植 ,不进行轮作 ,因而病害越来越重 ,特别是灰霉病近几年来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严重影响到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以往保护地蔬菜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 ,靠频繁施药来控制其危害 ,不仅成本高 ,费工费时 ,而且蔬菜中农药残留量高 ,对人体有害 ,影响蔬菜的出口创汇。因此保护地蔬菜灰霉病的防治不能一味依赖化防 ,而应从改善保护地的生态条件入手 ,围绕降温进行综合治理。1 生态控病1…  相似文献   

15.
灰霉病是发生在保护地(日光温室和大棚蔬菜上的一种特有病害,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危害黄瓜、西葫芦、番茄、茄子、辣椒和韭菜等蔬菜)。一旦发病,轻者减产30%左右,重者可损失90%以上。该病目前已成为我县危害保护地蔬菜的最主要病害之一。 低温(15℃~20℃)  相似文献   

16.
席敦芹 《植物医生》2010,23(5):11-12
<正>韭菜生长过程中,常发生的病害有韭菜灰霉病、韭菜疫病、韭菜菌核病、韭菜白绢病、韭菜锈病、韭菜软腐病和韭菜病毒病等,常发生的害虫有韭蛆、葱蓟马等。笔者现介绍韭菜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合制备安全、高效防治韭菜上灰霉病烟剂的杀菌剂品种,从原药抑菌活性、烟雾毒力作用、成烟率、安全性和田间防效5个方面,对9种常用杀菌剂制备成韭菜灰霉病防治烟剂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胺、咯菌腈和啶菌噁唑抑制韭菜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13、0.05和0.12 mg/L;吡唑萘菌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氟啶脲在韭菜(露天)和韭菜(保护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本方法的回收率为77.5%~107.8%,相对标准偏差为12.0%~13.6%,样品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01mg/kg。结果表明:氟啶脲在韭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6.1d(露天)和20.6d(保护地)。所测得的韭菜样品中氟啶脲的最终残留量的最大值为0.071mg/kg(保护地)和0.57mg/kg(露天)。  相似文献   

19.
吡虫啉在韭菜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吡虫啉在韭菜(露天)和韭菜(保护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本方法的回收率为90.6%~103.7%,相对标准偏差为1.7%~3.3%,样品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01mg/kg。结果表明:吡虫啉在韭菜上残留量随时间的变化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t=Co×e-kt。吡虫啉在韭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11.5d(露天)和10.9d(保护地)。所测得的韭菜样品中吡虫啉的最终残留量的最大值为0.34mg/kg(保护地)和0.19mg/kg(露天),均低于我国规定的吡虫啉在韭菜上的残留限量值1mg/kg。  相似文献   

20.
通过保护地番茄上灰霉病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基本探明了本地灰霉病发生的条件和时期,有利于在生产上指导大面积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