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地区梨瘿蚊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梨瘿蚊(DiplosisSP.)属双翅目瘿蚊科,俗称“梨芽蛆”。国内分布于河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等省。仅为害梨,长江流域高温高湿,适宜其生长发育,发生程度重,武汉地区梨瘿蚊已成为梨园主要虫害。现报道如下。1 为害特点以幼虫为害梨芽、叶,幼虫在未展开的嫩叶边缘刮吸汁液,使叶面皱缩、畸形,成肿瘤状,叶缘正面相对纵卷。为害轻的幼叶长大后边缘不开展,凹凸不平,卷曲叶缘发黑皱缩;为害重的幼叶完全不开展,成筒状,变黑枯死而脱落。一片叶中常有几个至20多个幼虫为害。武汉地区春梢为害盛期为4月上中旬,夏梢为5月中旬,秋梢为9月初,以夏梢叶…  相似文献   

2.
梨瘿蚊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梨瘿蚊是为害梨树芽、叶的重要害虫。为此,对梨瘿蚊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黄明  梁泽陆 《植物医生》2006,19(3):17-17
梨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在国内属新记录害虫。幼虫浅红色、蛆状,潜食于卷叶中,俗称梨红沙虫、梨叶蛆。  相似文献   

4.
天幕毛虫在本地又名卷叶虫,是柞树上的常发性主要害虫之一,以取食柞芽、柞叶、缀叶结茧等方式危害柞树,影响柞叶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在贵州遵义市柞蚕饲育林区发生较重,部分柞林虫株率为100%,虫梢率为70%~100%。一、发生条件及规律1.品种:柞树品种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鹰潭鹰市梨树普遍发生了梨缩叶壁虱和梨瘿蚊两种新害虫、据调查:梨缩叶壁虱在鹰潭农校和搭桥国艺埸的为害株率分别达到90%,桑瘿蚊达50%左右。梨缩叶壁虱Eriophyespyripagen梨缩叶壁虱,属蛛形纲,蟀螨目,瘿螨科。(一)为害状:经成螨、若螨为害梨嫩叶,被害叶片初期先在叶缘出现肥厚、叶背肿胀皱缩,叶缘向上纵卷,受害叶片向内扭曲,似它蚜为害状。老叶受害仅叶缘卷曲。受害严重者易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树势。(二)形态特征:成体长约0.13mm,体前端粗,向后渐细,稍弯曲,似胡萝卜形,油黄色半透明。体两侧各有4根刚毛,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桑瘿蚊在贵州省江口县由次要的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据 2 0 0 2年 5月对全县部份桑园调查结果看 ,桑瘿蚊的危害率达 30 .6 %。如不及时防治 ,即能迅速蔓延 ,造成大面积的桑树受害成灾。为了寻求对桑瘿蚊害虫的防治方法 ,我们对该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 :1 为害症状桑瘿蚊主要危害芽叶 ,初孵化的幼虫多在桑枝顶芽未开叶片内侧中部和基部 ,用口器刺伤嫩芽组织 ,吮吸汁液致使桑树顶芽弯垂卷缩 ,甚至枯死。被害部位生长停滞、芽形弯曲、芽色黄褐 ,最后变黑倒挂 ,直到脱落 ,造成条梢封顶 ,致使桑树短矮杂乱 ,层层交叉 …  相似文献   

7.
枣叶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是新疆枣树上一种重要害虫。明确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与空间分布,将为科学防控枣园枣叶瘿蚊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采用水盘诱捕法和目测法分别调查了枣园枣叶瘿蚊成虫、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情况。同时,比较了枣叶瘿蚊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不同方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枣叶瘿蚊主要发生在5、6月,种群发生存在2个明显高峰期;成虫发生1周后幼虫开始为害,2~3周后下一代成虫羽化。枣园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和草蛉,种群数量较低。每年5、6月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为害严重,嫩叶受害率为6.2%~17.8%,枣吊受害率为11.0%~33.8%。枣叶瘿蚊幼虫的种群密度、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之间无明显差异;枣树叶片受害程度与枣叶瘿蚊幼虫的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明确了南疆阿克苏地区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规律,为枣叶瘿蚊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梨瘿蚊已成为江西省梨树主要害虫,分析梨瘿蚊的发生特点,重点对梨瘿蚊应采取选用的抗虫品种、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较为详尽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为保护利用天敌对梨瘿蚊进行生态控制,在田间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湖北梨园梨瘿蚊及天敌的种群动态和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梨瘿蚊在老河口地区砂梨园中1年有3次为害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旬、5月下旬和6月中旬。梨瘿蚊时间生态位宽度小,空间生态位宽度大,说明其种群发生的高峰期明显,并在全株嫩叶为害。主要捕食性天敌对梨瘿蚊有一定的跟随效应。其中,中华草蛉、异色瓢虫和黑带食蚜蝇与梨瘿蚊的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度最大,龟纹瓢虫分布最广与梨瘿蚊种群数量灰色关联度最大,对梨瘿蚊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因此,要充分利用不同天敌种群时间和空间上的互补作用,提高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梨卷叶瘿蚊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调研,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梨花瘿蚊化学防治适期,筛选出合适的化学药剂,分别在梨树花苞露白前期、梨树花苞露白期、梨树花苞即将开放期,采用3%甲维盐WG、2%阿维菌素EC、77.5%敌敌畏EC对梨花瘿蚊进行防治.结果表明,防治梨花瘿蚊适期以梨花苞露白期喷药为宜,保花率在59.67%~88.92%,农药以77.5%敌敌畏最为理想,保花率达88.92%.  相似文献   

12.
柽柳柽瘿蚊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在新疆柽柳上造成虫瘿的齿腿柽瘿蚊、毛尾柽瘿蚊、土库曼柽瘿蚊和害柽瘿蚊。对4种柽瘿蚊分布、寄主植物、生活史、行为及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4种瘿蚊造成柽柳枝条形成性状各异的虫瘿,多一室一虫。齿腿柽瘿蚊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年4代,毛尾柽瘿蚊在新疆阜康一年1代,均以老熟幼虫在虫瘿中越冬;在室内养虫盒和罩笼中,齿腿柽瘿蚊平均产卵42粒,害柽瘿蚊平均产卵56粒,卵多单产。寄生齿腿柽瘿蚊、毛尾柽瘿蚊的寄生蜂均分别有姬小蜂科和金小蜂科各1种。寄生蜂对齿腿柽瘿蚊越冬代的寄生率为38.5%,第1代蛹末期为58.0%,第2代蛹末期为91.3%,第3代蛹末期为3.6%;对毛尾柽瘿蚊蛹期寄生率为58.8%。接种卵试验表明,齿腿柽瘿蚊可以在采自美国的盆栽多枝柽柳上成功地取食、造成虫瘿,但不能在盆栽杨树和柳树上取食、存活。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以土壤越冬的梨象虫(梨虎)、梨实蜂、梨卷叶瘿蚊3种虫的为害逐年加重,稍有不慎,会使全园梨果绝收。1危害特点1.1梨象虫以成虫潜伏在土壤中6cm深处越冬,翌年4月至5月中旬出土,危害一周后,即开始交尾产卵,此时梨果约大拇指大小。产卵时先将果柄基部咬伤,再转到果实上咬一小孔,产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异色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潜在防控能力,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异色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寻找效应、种内干扰反应及对不同猎物的捕食偏好。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幼虫和成虫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其中以成虫捕食量最大,24 h理论最大捕食量75.19头。异色瓢虫各龄幼虫、成虫对梨瘿蚊幼虫的寻找效应均随梨瘿蚊数量的增加而减小。梨瘿蚊幼虫数量固定时,随着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异色瓢虫日平均捕食量逐渐降低。异色瓢虫对梨瘿蚊幼虫有较强捕食偏好,存在梨瘿蚊与梨木虱两种捕食对象的情况下,异色瓢虫倾向于选择捕食梨瘿蚊,Cain指数D值均大于1。综合分析捕食功能和捕食偏好性,表明异色瓢虫对梨瘿蚊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对梨瘿蚊Dasineura pyri (Bouche)幼虫的控害效能,在室内进行了龟纹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能力及捕食偏好性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各龄期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II模型,龟纹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梨瘿蚊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9.58、17.42、44.96、51.71和100.56头。在不同猎物密度设置下,各龄期龟纹瓢虫对猎物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升高而下降。相同猎物密度设置下,随着龟纹瓢虫成虫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龟纹瓢虫成虫日均捕食量逐渐降低。当梨瘿蚊与梨二叉蚜两种猎物共存时,龟纹瓢虫偏食梨二叉蚜。综合比较各龄期龟纹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相关捕食功能反应参数,成虫态龟纹瓢虫在各个方面能力均较1~4龄幼虫表现好,说明龟纹瓢虫成虫能够对梨瘿蚊幼虫发挥较好的控害作用。本研究可为龟纹瓢虫防控梨瘿蚊技术在田间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对梨瘿蚊幼虫具有高毒性并对天敌异色瓢虫安全的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梨瘿蚊幼虫的毒力;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天敌异色瓢虫1龄幼虫和成虫的毒力,并评价这些药剂对异色瓢虫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药剂处理48 h后对梨瘿蚊幼虫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5.540 mg/L)>5%氯虫苯甲酰胺SC(10.015 mg/L)>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33.224 mg/L)>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14.644 mg/L)>45%毒死蜱EC(231.876 mg/L)>150 g/L茚虫威EC(401.490 mg/L)>10%虫螨腈SC(404.147 mg/L)。药剂处理24 h后,7种杀虫剂对天敌异色瓢虫1龄幼虫和成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基本一致,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5%高效氯氟氰菊EW和45%毒死蜱EC的毒力均高于其他4种杀虫剂。结合益害毒性比和安全系数,5%氯虫苯甲酰胺SC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对梨瘿蚊毒力高而对异色瓢虫毒力低,适合应用于梨瘿蚊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成都地区梨树新害虫——梨叶瘿蚊严重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5月成都地区梨树上普遍发生一种本省从未发生过的害虫梨叶瘿蚊。据现场调查及各地的虫情报告 ,成都地区 10多个县 1 3万hm2 梨树不同程度遭该虫危害 ,被害株率一般为 5 0 %~ 80 % ,重者达 10 0 %。此虫主要危害梨树嫩梢、嫩叶 ,被害叶纵卷呈双筒状。被害卷叶内均能找到瘿蚊幼虫 (蛆 ) ,一般有 10头左右 ,多者 30头以上 ,最多达 80头以上。被害叶卷曲、变褐、干枯 ,甚至整个春梢嫩枝干枯死亡。严重时 ,树冠顶部 5 0 %以上叶片脱落 ,留下秃枝 ,严重影响树势和树体的生长发育。春梢被害率约达 80 % ,严重的 10 0 %被害。春梢、夏梢被…  相似文献   

18.
)为预报因子,提出桑瘿蚊发生预测指标(见表2)。根据当年的长期气象预测,在5月中旬即可获得6-8月的温度和雨量趋势,从而可提前2到3个月对桑瘿蚊发生趋势作出预测,为基层搞好宣传发动及防治准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2.2气象因子的曲线回归式建立将原始资料进行逐步回归筛选,选相关性较好的7月下至8月中旬日照(r=-0.6850)和6-8月温水系数(r=0.8506)为预报因子,组建多元回归预测式:Y=3.7285-0.01976X1+0.1819X2±0.5980经计算R=0.9379>R0.01=0.886,说明回归关系可靠,预测式成立。拟合率测验:将历年资料代入预测式回测检验,结果8年资料的历史拟合率为100%,可作为桑瘿蚊发生程度的中、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荔枝新害虫—荔枝叶瘿蚊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等平  曾美玲 《昆虫天敌》1992,14(1):42-46,29
本文首次报道荔枝叶片上发生的瘤状虫瘿,经初步鉴定,属双翅目、瘿蚊科、叶瘿蚊属Dasineura sp.。研究了此虫在广东荔枝主产区的发生为害情况及生物学特性,并据此提出防治建议,进行了初步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20.
杨少波 《广西植保》2000,13(4):23-24
沙田柚桔实雷瘿蚊 (Resseliella citri-f rugis Jiang)是近年发生的一种造成沙田柚严重落果的危险性害虫。 1 995年以来 ,广西百色市六沙园艺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1 998年大发生 ,据笔者当年 5月初调查 ,该场 1 .4hm2沙田柚 30 0多株挂果果树每株都有该虫危害 ,虫果率达 2 0 %~ 30 % ,严重的植株虫果率达 5 0 % ,损失达 70 %~ 80 % ,严重威胁该场沙田柚的生产 ,经对该虫成灾原因作的调查分析和防治 ,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据 1 999年仓库贮藏果的调查 ,桔实雷瘿蚊的虫害率仅为 0 .2 % ,控制了该虫为害。现介绍如下 ,供各地参考。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