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发生危害情况调查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黑龙江省每年因稻瘟病的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黑龙江省水稻总产量的5%左右,且导致稻谷品质降低。近年稻瘟病发生呈加重趋势。为了了解生产上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减少稻瘟病的发生危害,2005年对黑龙江省重点稻区稻瘟病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以往稻瘟病的流行情况及原因分析我国稻谷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南的东南部地区,约占全国水稻面积的90%。水稻病害中,稻瘟病是影响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广大丘陵山区稻瘟病的危害更加突出,常常关系到亿万山区人民的吃饭问题。50—60年代,稻瘟病的危害一般较轻,70年代起流行频率增多,危害损失加重。尤其进入80年代以来,每年都有不少地方稻瘟病大流行。1980年,浙江省仅稻瘟病造成的损失就占该年病虫总损失的一半。同年上海市稻瘟病的损失更多,占病虫总损失的62%.1981年南方早稻稻瘟病大流行,仅福建、广东、江西省约损失稻谷10亿斤。1983年的太湖稻区,1984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水稻病害的发生形势,为我国水稻病害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10—2020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重点分析了我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对水稻五大产区间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是我国水稻的三大病害,广泛发生于我国水稻主产区。我国水稻五大产区病害发生为害情况不同,华中稻区和华南稻区以水稻纹枯病为害最重,造成产量损失占病害造成总损失的比例高达73.13%和69.26%,西南稻区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接近,东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高于水稻纹枯病,华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低于水稻纹枯病。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不同年份间的防控产量损失挽回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而水稻病毒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产量损失挽回率在不同年份间展现出一定波动。其中,水稻白叶枯病是挽回损失率最低的病害。  相似文献   

4.
日本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栽培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2%(1983年)。水稻病虫害以稻瘟病危害损失最重。据1982年调查,在水稻常规生产栽培条件下,日本如果不使用农药,因病虫造成产量损失占总产量的比例:虫害为10%,病害为25%,而仅稻瘟病一项就占15%,每年损失稻谷180万吨,合5400亿日元,稻瘟病常年防治费用约500亿日元,经济效益比为  相似文献   

5.
房县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稻稻瘟病在房县呈偏重到大发生的趋势,常年造成产量损失在8%以上,特别是二高山稻区年年造成局部成灾甚至绝收。因此,研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摸清其流行规律,对完善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随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属丘陵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粮食比重较大,常年种植水稻11.33万hm2。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其发生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以2014年发生最为严重。现就随州市2014年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1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1发生面积大、损失重统计显示今年我市稻瘟病的发生面积为3.05万hm2,全市各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威胁极大的流行性病害,其发展速度快、危害重、损失大。近年来该病在昭平县一些品种组合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叶瘟、穗颈瘟的大流行,发生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4.00%~48.41%,造成了水稻产量局部严重损失,由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全县的产量损失总体上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以下,稻瘟病的综合防控在实践上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研究总结稻瘟病暴发成灾的原因,掌握稻瘟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建立相关应对机制,采用积极有效的预防和防治措施,对水稻安全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日本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栽培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1~45%。在水稻生产上,1976~1985年十年中,因病虫为害每公顷平均每年所造成的损失,虫害为14公斤,病害为270公斤,稻瘟病为346公斤。病害为害损失重于虫害,病害中发生为害最重的是稻瘟病,一般发病年损失稻谷20万吨,重发病年损失超过50万吨。流行因素及其特点稻瘟病在日本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过去每隔数年流行一次,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品种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发生面积仅次于水稻纹枯病,常年发生3—4千万亩,重病年发生近亿亩,以南方早中稻区流行频率最高,危害最重。自1984—1985年大发生以后,一直处于回落和比较平稳的阶段,但从去年开始又明显回升,今年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可能超过去年。1988年稻瘟病回落到最低年份,全国发生面积仅为3221.67万亩,防治面积为5 586万亩次,经防治后实际损失只有19.23万吨。去年发生面积上升到  相似文献   

10.
对2014—2016年东北三省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特征、危害损失、变化趋势以及防控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负泥虫和稻秆潜蝇是目前东北地区最主要的病虫害。2014—2016年该地区水稻病虫草害的年均发生面积和防治面积分别是696.49万hm~2次和1 319.07万hm~2次,水稻病虫草害3年累计造成实际损失157.83万t,年均实际损失率是1.58%,防治后累计挽回损失911.13万t。目前主要的防治措施仍是化学防控,绿色防控还处于较薄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6-2015年,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严重发生状态,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4.603 5亿~5.075 3亿hm2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9 684.68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7.35%;年均实际损失粮食1 965.49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53%。五大粮食作物中每年通过防治挽回损失的比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分别占55.18%、21.29%、18.97%、1.88%和2.68%,实际造成损失的比例分别占33.67%、23.31%、35.13%、2.11%和5.79%。影响全国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10种(类)病虫害依次为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蚜虫、二化螟、稻瘟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某一个病虫暴发危害时最高可实际造成2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总损失可达2 200万t,占某类粮食总产的12%左右,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巨大。最具暴发和流行危害特点的种类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和黏虫等6种。本文运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损失和暴发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不同品种对稻瘟病抗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瘟病是危害南漳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产量损失在10%以上。近几年来呈暴发上升趋势,个别年份造成局部成灾甚至绝收的情况,对我县(特别是山区)水稻生产已构成了巨大威胁。通过不同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比较,筛选出抗性较好且适合我县山区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西水稻年种植面积约3300万亩,近年水稻病虫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态势,年发生面积达9000万亩次,总体发生程度达4(5)级,尤其是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给水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稻瘟病是广西水稻上发生为害仅次于水稻纹枯病的病害,全区总体发生程度一般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近几年年发生面积在800多万亩次左右,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4多。其发生特点是:(1)以历史病区和种植感病品种的稻区,特别是桂东北、桂东南及沿海地区局部稻田发生较重;(2)个别感病的优质稻、常规稻发病后,往往易造成落窝,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4.
杨珊  聂祖平 《植物医生》2009,22(1):38-39
水稻是平塘县重要的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75%,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影响。水稻生长期高温高湿,穗期易受阴雨、低温、秋风危害,稻瘟病发生面积大,突发性强,来势猛。危害大,常年发生面积667hm^2,给水稻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为了控制和减轻稻瘟病的危害,探索稻瘟病综合防治新措施。笔者在2007年进行了水稻多品种混播栽植抗稻瘟病试验。  相似文献   

15.
<正>稻瘟病是贵州省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常年发生面积为26.7万hm2次,造成稻谷损失5.5万余t,直接威胁着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为摸清杂糯间栽技术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上高县2014年早稻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这几类水稻主要病虫害在防治与不防治条件下进行了田间试验对比,对不同处理病虫情况及产量情况进行调查,对防治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完全不防治产量损失最大,单一病虫害中纹枯病损失最大,其次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瘟病;完全不防治的效益损失最大,单一病虫害中纹枯病损失效益最大,其次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瘟病。2014年上半年雨水多,湿度大,造成纹枯病重发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中等发生,二化螟和稻瘟病轻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来凤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稻瘟病是水稻上主要的病害,在20世纪80~90年代初期,常年发生程度在中等以上,后推广杂交抗病品种Ⅱ优品系和福优品系,稻瘟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2007年在杂交水稻上大发生,其发生、危害程度及产量损失是近1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穗颈瘟的大流行,造成了水稻严重减产,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和经济收入。全县8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穗颈瘟发生,涉及到20多个品种,一般田块病穗率10%-50%,严重的达100%,产量损失在20%~80%,最严重的颗粒无收。现将其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宜宾市水稻稻瘟病流行规律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市地处川南盆缘 ,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稻瘟病发生流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稻瘟病已发展成为水稻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害 ,在重发年份、重发区域常造成毁灭性损失 ,严重制约着当地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1发生历史与流行规律宜宾市近20年间 ,水稻稻瘟病曾出现两个明显的流行周期。流行周期的产生和流行时期的长短与品种的抗病性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第1流行周期出现在1984年至1986年。宜宾市从1976年开始试种杂交稻 ,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推广。1985年至1986年杂交稻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4.3%~45…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是咸宁市水稻上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咸宁地处鄂南,属山区丘陵地带,年降雨量1500mm左右,降雨充沛,露雾重,非常有利稻瘟病的发生。近年来,稻瘟病年发生面积2.59万hm2~6.06万hm2次,自然损失3 765.5t~10 510.4t,其中穗颈稻瘟病发生面积1.11万hm2~2.68万hm2次,自然损失2452.6t~5855.6t。为抓好稻瘟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王辉 《湖北植保》2007,(4):10-10,46
水稻稻瘟病是武陵山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作物病害之一,重病发生的年份多,损失大,随着耕作制度、栽培技术、水稻品种的变革,该病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浅析如下。1发生特点穗颈稻瘟发生与前期叶瘟发生程度相关不明显,是我县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