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浪 《农技服务》2010,27(4):445-447
进行了玉米不同直播模式与播期的对比试验。玉米直播试验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平作的产量、经济性状水平都高于直播+平作和直播+垄作,直播+垄作又高于直播+平作;玉米直播播期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播期宜早不宜迟。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适合册亨县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开展了玉米直播试验,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平作的产量和净产值明显高于直播+平作、直播+垄作,直播+平作的产量和净产值略高于直播+垄作。在劳动力比较富集的地区,玉米种植建议采取育苗移栽+平作的方式;在劳动力相对欠缺的地区,建议采取直播+平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邹城市现有耕地95万亩,常年种植小麦50余万亩。为了调整本市小麦产区种植业结构,同步实现粮食增产、品质提高和粮农增收,解决平原高产麦田旺长、冻害、病害、倒伏和早衰等五大问题,克服平作直播夏玉米易受“芽涝”的影响,2004年我们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引进了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小麦玉米双垄作栽培模式。2004~2005年度在郭里镇示范1000亩,2005~2006年度扩大到1.6万亩。经调查统计,垄作小麦平均亩产482.8kg,较平作亩增产55.1kg,增长12.8%;直播垄作玉米平均亩产600.6kg,较平作亩增产40.1kg,增产7.6%。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适合册亨县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开展了玉米直播试验,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平作的产量和净产值明显高于直播+平作、直播+垄作,直播+平作的产量和净产值略高于直播+垄作。在劳动力比较富集的地区,玉米种植建议采取育苗移栽+平作的方式;在劳动力相对欠缺的地区,建议采取直播+平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方式和播期对直播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不同种植方式和播期对直播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粪团育苗移栽+平作产量最高,产量为8287.5kg/hm2,玉米直播+平作产量次之,玉米直播+垄作产量最低,但从经济效益来看,净产值最高的是直播+平作,育苗移栽+平作与直播+垄作之间无太大差异,又都明显低于直播+平作;直播方面,4月6日播种的产量和效益低于4月11日,但高于4月16日、21日、26日;4月11日播种的产量和效益高于4月16日、21日、26日。因此,在劳动力比较富积的地区,玉米种植建议采用育苗移栽+平作的方式;在外出务工人口多、农村劳动力相对欠缺的地区,玉米种植建议采用直播+平作的方式;建议该地玉米的最佳播期为4月11日。  相似文献   

6.
马晓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08-108,113
鲜食玉米套作春小麦,下茬复种秋白菜生产,属于高效种植模式。在单位面积中,鲜食玉米与小麦形成0.8m∶1m占地套作。玉米种植为垄作,小麦为畦作,玉米、小麦收获后及时整地,下茬复种秋白菜。改传统农业1茬种植为3茬种植,实现在单位面积耕地上集约经营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模式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复种玉米模式在晋南麦区乃至黄淮麦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小麦复种玉米两撒直播与常规栽培模式产量的差异 ,分析了两撒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在目前生产水平下 ,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简化、高效、满负荷栽培 ,而且是一种高效、稳定的物质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8.
贺德军  田维军  李骏 《农技服务》2011,28(12):1669-1670
在镇远县实施了玉米垄作覆膜沟灌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直播+垄作+全田覆膜产量最高、直播+垄作+垄上覆膜产量次之、直播+垄作(不覆膜)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9.
玉米“四两”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旨在鄂西北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带进行熟制改革,改旱地两熟制(小麦—玉米)为三熟制(小麦—春玉米—夏玉米)。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在三熟制中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采用掖单12号,6月底露天营养钵育苗(或7月初直播),密度7万株·hm-2,定产定肥,在大旱之年平均单产6502kg·hm-2,利润2202元·hm-2;比CK(原两熟制麦茬玉米)增产1倍,增利2.2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套种与直播对周年小麦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提高周年种植小麦和玉米的经济效益,本试验选用近几年推广面积较大的冬小麦品种烟农5158,玉米品种登海3622和金海5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套种改为直播的种植方式,虽然玉米产量有所降低,但降幅较小,尤其是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较重,套种玉米增产优势被削弱,综合全年产量,直播方式优于套种方式,但产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小麦秸秆直接还田玉米免耕直播项目的实施,探索出了小麦联合收获、秸秆切碎还田、接茬夏玉米免耕作业等一整套适合沿淮淮北平原小麦秸秆直接还田玉米免耕直播技术规程,同时对作业质量的要求、机具配备、操作规程、检测方法,以及玉米田间管理等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玉米作为主要农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迅猛扩大,尤其是密植品种麦后直播和玉米“一增四改”的技术运用,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及肥料利用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病虫草害得到统防统治,减轻了体力劳动,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保证群体密度和整齐度,进一步提升播种、施肥、收获等田间作业质量,是一项增产增效突出、操作简便,且仍有很大推广潜力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生态生理效应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省内不同生态类型区多点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相比,小麦垄作栽培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节水40%,孔隙度提高,根际土壤容重降低;垄作栽培将土壤表面由平面型转变为波浪型,增加了土壤表面积和光的截获量,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植株的个体发育,增强其抗病及抗倒性能;垄作栽培有利于充分发挥小麦的边行优势,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千粒重增加2g以上,增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14.
垄作覆膜栽培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了垄作覆膜栽培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在垄作覆膜栽培条件下,表现均比对照增产,尤以直播+垄作+垄上覆膜模式产量表现最高,为8 728.5 kg/hm2,比对照增产12.3%,直播+垄作+全田覆膜模式表现次之,为8 200.5 kg/hm2,比对照增产5.5%,直播+垄作+垄沟上覆膜产量与对照相当。在生育期表现上,垄作覆膜栽培均比对照短3~7 d。  相似文献   

15.
采用垄作小麦收获后在垄上直播夏玉米的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播期对间作菜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越早菜豆的营养体越大,结荚数越多,产量越高,以夏玉米播后10 d播种菜豆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6.
在前茬作物小麦、马铃薯等收完后播种的玉米,称夏直播玉米,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玉米垄作覆膜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该项技术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使地面蒸发降到最低,实现了集雨、保墒、增产。近年来贵州省平坝县夏季旱情较为严重,为探索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措施,特实施玉米垄作覆膜沟灌技术试验,通过试验探索出处理B即"直播+垄作+全田覆膜"栽培模式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免耕直播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或粳稻收获前)未对土壤进行耕整的条件下,直接进行麦种播撒的一种田间作业方式。目前该类作业方式在全国各麦区多有采用。固始县属豫南稻麦两熟区,随着土地流转加快和水稻籼改粳面积加大,小麦免耕直播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固始县从2009年至今在郭陆滩等乡镇致力于小麦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农民乐于接受,社会效益良好。一、免耕直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市不少农户利用玉米棵脚插种大豆,改玉米、大豆纯作为间、套种,改直播为两苗同钵育苗移栽,利用玉米苗床一钵育两苗,无需多制钵、多用工、多用膜,提高了膜钵利用率。大豆改直播为育苗移栽,争得壮苗早发,青豆荚可提早上市,禾本科和豆科、高秆和矮秆作物复合间作,共生互利,相得益彰。在不影响玉米高产的情况下,一般每亩可增收大豆30-40kg,增加经济产值100元左右,玉米、大豆双丰收,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上,育苗移栽+平作处理的产量最高,直播+平作与直播+垄作2个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明显;经济效益上,直播+平作处理的净产值最高。因此,在劳动力比较富积的地区,玉米种植建议采用育苗移栽+平作的方式;在外出务工人口多、农村劳动力相对欠缺的地区,玉米种植建议采用直播+平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