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目的1.1 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机械化旱作农业的必由之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是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通过机械化和半机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就是一切有利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地力常新的耕作技术和方法的总和.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因为保护性耕作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在满足作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田间作业,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残茬覆盖率应不小于30%,采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措施保证播种质量.其技术实质是通过残茬覆盖地表和简化耕作,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保护环境和资源.  相似文献   

3.
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本文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农业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通过机械化手段,保证免耕播种质量。实施保护性耕作,一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二能够减少地表沙尘漂移;三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四可有效地减少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实施以残茬覆盖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实现保土、保水、保肥和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旱作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期陆续学习了一些有关保护性耕作的文章,介绍各地开展保护性耕作示范的情况和经验,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根据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参考资料,在总结昔阳县实施保护性耕作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下面对保护性耕作谈一些认识。1.保护性耕作要求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保护性耕作的通俗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除草剂来控制杂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中的“覆盖”和“大量”是两个关键词。关于“覆盖”,保护性耕作强调的是将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其目的是加强对土壤地表的保护和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是相对传统铧式犁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能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能减少地表沙尘漂移,是根治沙尘暴的治本措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能有效减少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实施以残茬覆盖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实现保水、保土、保肥和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旱作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1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取消了铧式犁的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是机械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是治理环境,减少污染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是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少…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免耕)配套机械化技术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保护性耕作(免耕)技术增产机理因素是:土壤水分增加和土壤肥力提高。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的“黑风暴”,引起了人们对改革传统耕作方法的重视,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铧式犁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通过机械化手段,保证免耕播种质量。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一是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二是能够减少地表沙尘漂移;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依托机械将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实施硬茬播种和施肥的耕作技术,其技术实质是依靠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少耕免耕,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风蚀和地表水分蒸发,减少劳动力、机械设备和能源投入,充分利用天然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20世纪3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耕作模式,其核心是少耕、免耕、秸秆覆盖,目的是保水、保土、保肥,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通过有效的机械化手段,以达到保证作业质量、增产增效和保护耕地的作用。实行保护性耕作,第一,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第二,能够减少地表沙尘飘移,保护生态;第三,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能力;第四,可有效地减少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可获得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保护性耕作是依托机械将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实施硬茬播种和施肥的耕作技术。其技术实质是依靠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少耕免耕,保持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风蚀和地表水分蒸发,减少劳动力、机械设备和能源的投入,充分利用天然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一、推广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一)保护性耕作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保护土壤,培肥地力,不断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传统的耕翻作业  相似文献   

13.
沧州市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经验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技术内容: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免耕播种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深松技术。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符合科学发...  相似文献   

14.
利用作物残茬覆盖地表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环节,是使用机械的方式对地表覆盖的作物残茬进行处理,从而使地表覆盖物既达到满足地表覆盖的目的,又能满足后期播种的要求,为保护性耕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是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壤的耕作和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播种的地表残茬覆盖率不小于30%,减少土壤水蚀、风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它的内容之一就是合理深松.适时推广机械深松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通过运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是一种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起源及我国的推广状况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人少地多,机械化投入大,生态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 二、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旱区保水保土,增产增收和保护环境。主要内容是用秸秆残茬保护土地、减少耕作、免耕播种、化学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传统翻耕、裸露休闲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人畜力的保护性耕作而言的,其主要作业如免耕播种、秸秆处理、深松等使用机器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施以残茬覆盖和免耕、少耕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避免土壤流失,降低土壤风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耕地肥力及理化性状,是实现保土、保水、保肥和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旱作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这项技术主要通过机械免少耕播种、化学除草、作物残茬处理、深松、表土耕作等技术的应用,尽可能多地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和地表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达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