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莲藕与草莓大棚无公害水旱轮作模式,能消除由于草莓连年种植所造成的土壤养分失衡、土传病虫害和草害严重等障碍,达到增强土壤有益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潜在养分释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单位面积高产高效等效果。一般莲藕亩产量1000~1500千克,草莓亩产量1500~2000千克,亩总产值3.6万余元,纯收入2万余元。以下将这一轮作  相似文献   

2.
<正>双季稻区采用稻-稻-菜种植模式,每亩可增收1000元以上,复种指数从200%提高到300%,还能起到促进后作增产,实现水旱轮作,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等作用,是农户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但必须合理安排好  相似文献   

3.
在砂培条件下,设置改良3∶1式麦棉套作试验,采用1/2 Hoagland-Aron营养液培养棉苗,溶液法收集根系分泌物.以中性去离子水为对照,将收集到的棉花根系分泌物与不同粒径的土壤混合培养15 d后,测定棉花根系分泌物对不同粒径土壤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改良3∶1式麦棉套作系统中套种行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根系分泌物促进了土壤中磷、钾向有效态的转化,土壤速效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下降,速效磷、钾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2%和34.0%,土壤酶活性比对照提高了12.2%.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比对照高49.8%和52.9%,土壤蔗糖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4.
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玉米秸秆腐解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玉米秸秆腐解、提高土壤肥力,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对照、水、水+N、水+微生物、水+N+微生物共5个处理,研究了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玉米秸秆腐解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和氮肥能促进秸秆腐解,加快土壤中有机态磷的矿化,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补施氮肥一方面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另一方面提供了微生物的氮素营养,提高其活性,促进了秸秆后期养分释放,加速有机态钾矿化分解,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12.62%-28.19%;适宜的水分、氮素和微生物配合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四个月后增加了7.62%-9.45%。综合比较各个处理对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水+N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硼、钼对花生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取广东省花生主产区土壤研究硼、钼对花生氮代谢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施用硼、钼和二者配合施用均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花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促进花生固氮及对氮的利用,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花生氮的积累量,促进氮素从营养器官向籽粒转移,提高花生产量和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并使土壤中有效氮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多功能土壤调理剂在酸性植烟土壤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多功能土壤调理剂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当地推荐调理措施(CT1)和传统石灰调理剂(CT2)为对照,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2种新研制的多功能土壤调理剂(T1、T2)对烤烟农艺性状、产量、产值、烟株发病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T1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能改善烤烟农艺性状,促进烟株生长;烟叶产量分别比CT1处理增加12.31%和6.51%,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4.38%和3.81%(P0.01);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778.58元/hm~2和2129.67元/hm~2。此外,T1和T2处理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烟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多功能土壤调理剂调理效果与传统石灰调理剂(CT2)没有显著差异,但所带入钙含量显著低于石灰。由此可见,多功能土壤调理剂能够显著促进烤烟生长,提高烤烟产量、质量、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配合对烤烟土壤水分供应和烤烟产值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氮肥施用量为60kg/hm2,在烤烟的旺长期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80%的处理在O~60cm的土壤贮水量和各层土壤含水量最高,水氮配合效益最为明显,产值达到2347.19元/667 m2.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菌剂对烤烟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旨在为微生物菌剂在烟草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以‘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为供试材料,采用育苗基质添加微生物菌剂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烤烟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胶质芽孢杆菌促进‘云烟85’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较佳,EM菌剂或胶质芽孢杆菌提高‘红花大金元’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显著;EM菌剂和胶质芽孢杆菌剂混合处理提高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在旺长期和成熟期提高了10.31%和50.26%;与对照相比,添加微生物菌剂,显著降低了‘红花大金元’烤烟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胶质芽孢杆菌剂促进‘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根际土壤脲酶活性,EM菌和胶质芽孢杆菌混合菌剂对提高云烟85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无机肥使用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青皮冬瓜产量和质量,对"一沣"系列生物有机肥在青皮冬瓜生产上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肥料后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和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土壤的速效N、P、K、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都得到提高。青皮冬瓜施用生物肥料后,在茎粗、叶面积、果重、商品率等方面都比施用农家肥和化学肥料有较大幅度提高。试验区施用生物肥料产量比农家肥增加7.9%,比单施化肥增产26.9%;每平方米施用生物肥料比施用农家肥和单质化肥分别增收1.841元和5.985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机械化种植对木薯生长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新选048’、‘华南5号’和‘华南205’ 3个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木薯品种为材料,分别采用机械化种植与传统手工种植2种不同的种植方式,观察测定了不同种植方式木薯的出苗、茎叶生长、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三相比等。结果表明:木薯机械种植不仅能提高木薯发芽率、促进木薯茎叶生长,而且能降低木薯地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通气性。机械化种植比人工种植土壤容重降低0.16 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7.46%,‘新选048’和‘华南205’两个木薯品种种茎发芽率平均提高4.06%。机械化种植是促进木薯生长、改善木薯地土壤理化性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条带深松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新兵  侯海鹏  周宝元  孙雪芳  马玮  赵明 《作物学报》2014,40(12):2136-2148
为探究条带深松耕作(SS)对密植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与容纳量的调节效应,本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4.50万株 hm-2、中密:6.75万株 hm-2、高密:9.00万株 hm-2),以土壤免耕(NT)为对照,利用小立方原位根土取样器,通过“3D monolith”根系空间取样方法,比较研究玉米个体与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对种植密度与土壤耕作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单株根长受种植密度影响显著,在0~50 cm土层中(每10 cm为一土层),高密种植的单株根长较低密种植减少110.31、43.18、15.73、10.49和17.45 m;在高密种植条件下,与土壤免耕比,条带深松耕作增加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层中的单株根长13.32%、19.80%、47.20%;单株根干重与单株根长的变化一致。种植密度对群体总根长的影响不显著,却显著影响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与低密种植比,高密种植的植株中心根长密度在0~10 cm、10~20 cm土层中分别降低3.82 cm cm-3、0.62 cm cm-3,但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1.13 cm cm-3、0.18 cm cm-3、0.06 cm cm-3、0.05 cm cm-3;在高密种植条件下对土壤进行条带深松耕作,与土壤免耕比,植株中心的根长密度在0~10 cm土层中降低16.10%,在10~20 cm、20~30 cm土层中却分别增加47.45%和13.37%,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50.26%、30.72%和106.15%;条带深松耕作显著提高密植玉米群体下层根系的容纳量。高密条件下条带深松耕作增加了群体根干重、深层根系量、植株间根系分布及根表面积,进而增加了地上部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重,最终促进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密植群体通过条带深松耕作改善了群体的根系空间分布,减弱了上层根系的拥挤,通过增加深层土壤根系量及植株之间根系量增加了群体根系容纳量,发挥了密植群体根系功能,实现了密植群体的高产。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东部农田土壤物理质量下降是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种植制度能够改善土壤物理质量。本试验于2016年设置连续夏绿豆-冬小麦(MB-WW,T1)、2年夏玉米-冬小麦+2年夏绿豆-冬小麦(2 a SC-WW+2 a MB-WW,T2)及连续夏休闲-冬小麦(SF-WW,T3) 3种种植制度,分析实施第3和4年的土壤物理质量,以探索潜在的适宜于改善研究区土壤物理质量的种植制度。结果表明:T1处理下冬小麦收获后0~30 cm各土层毛管孔隙度较T2和T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9.20~28.49%和18.86~31.86%。此外T1处理夏播作物收获后,10~2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较T2显著增加了6.37%,20~3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和储水量较T2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7.87%和4.70%。相较于T3,冬小麦和夏播作物收获后T1和T2处理下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偏离值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综上所述,绿豆-冬小麦种植制度对土壤物理质量有一定的改善,采用连续夏绿豆-冬小麦种植制度可能是改善黄土高原东部农田土壤物理质量潜在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根系构型能够促进作物高效获取土壤养分。基于磷肥施用深度的根层调控技术可以优化夏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并促进其与土壤水分、养分供应的空间匹配性,为通过玉米根系挖潜实现节肥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试验以不施磷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距离地表-5 cm (P5)、-10 cm (P10)、-15 cm (P15)和-20 cm (P20)深度施用磷肥处理,分析各处理对夏玉米根系分布、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氮素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适当深施显著促进夏玉米根系生长,根干重、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增加,整体表现为P15>P10>P20>P5>CK。随着磷肥施用深度的增加,深层玉米根系显著增加。P15和P20处理根干重所占比重,在20~40cm土层分别为12.3%和12.1%;在40~60 cm土层分别为6.7%和6.9%。根系分布深度的增加促进了对土壤氮素的吸收,深施磷肥处理各土层中尤其是20cm以下土层土壤氮素含量显著降低。根系分布的优化同时促进了植株氮素积累与转运, P15处理较P5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氮积累量、转运量及氮肥偏生产力2年平均...  相似文献   

14.
氯嘧磺隆降解菌F8土壤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洪雷  陶波 《作物杂志》2012,28(3):71-73
通过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环境条件对氯嘧磺隆降解菌F8的生长量及其降解能力的影响,系统评价其土壤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降解菌F8在5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生长量及降解能力有一定的差异,表现为:白浆土>盐碱土>黑土>草碳土>沙壤土;土壤湿度在20%~80%、温度在20~40℃之间都能生长;土壤湿度在20%~60%、土壤温度在20~35℃之间降解效果理想,降解率达到60%以上;最适土壤湿度在50%,土壤温度在30℃,降解率达到80%以上;降解菌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表现为:真菌>细菌>放线菌。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处理对设施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TY病毒的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品种“粉宴1号” 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源有机物料对设施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 4 个处理,0-20cm土层增施鸡粪作为对照(CK)、0-20cm土层增施蚓粪(V)、0-20cm土层增施生物碳(BC)与20-40cm土层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SBR),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及碳源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V处理增加0-20cm土层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幅为40.74%、53.33%,BC处理增加0-20cm土层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为35.59%、63.93%,SBR处理可增加20-40cm土层磷酸酶、脲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为73.68%、43.75%、73.41%;与CK相比,V处理与BC处理提高0-20cm土层可培养细菌数量25.16%、27.50%,SBR处理提高20-40cm土层可培养细菌数量39.505%,V处理提高0-20cm土层可培养放线菌数量14.13%,SBR处理提高20-40cm土层可培养放线菌数量15.66%~43.13%,BC处理提高高0-20cm土层可培养真菌数量40.78%;与CK相比,SBR处理提高20-40cm土层微生物量碳、氮60.11%、44.13%,V处理提高0-20cm土层微生物量氮36.84%;与CK相比,BC处理显著提高碳水化合物、多聚类和羧酸类碳源的利用,V处理显著提高氨基酸类、胺类和酚类碳源的利用,SBR处理提高提高碳水化合物、多聚类、羧酸类和羧酸类碳源的利用。增施蚓粪、生物碳及秸秆可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碳源利用率,增强土壤肥力,利于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前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土壤湿度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探讨土壤湿度预测方法,根据衡阳2009-2010年土壤湿度资料和相关气象资料,建立了基于前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土壤湿度预测模型,并进行试报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1 mm降水与蒸发的差建立的土壤湿度线性回归模型和基于1 mm降水量和1 mm降水与蒸发的差建立的土壤湿度逐步回归模型试报了2009年8-12月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的土壤湿度,线性回归模型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06%、5.56%、7.14%,逐步回归模型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05%、5.59%、6.85%。2种模型预测的土壤湿度状况基本能反映旱情发展的动态趋势。模型可为准确预测土壤湿度的变化,为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围场地区紫花苜蓿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与根系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相似文献   

18.
松辽平原高产农田土壤孔性对冻结的响应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耕作区高产田(平面型)土壤质量的管理与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并且对黑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为粮食的丰产增收在土壤结构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对黑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为粮食的丰产增收在土壤结构理论方面的探索,以松辽平原玉米带耕作区高产田(波浪型)与低产田(平面型)0~20 cm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季节性冻融过程与室内模拟冻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松辽平原玉米带高产田土壤的结构性对冻结的响应,包括影响范围较深和程度,进一步阐明高产田土壤对冻结的响应机理。采用高产田与低产田对比的方法,在不同的冻结条件下,设置含水量接近5%,10%,15%,20%,25%;设置冻结频率0、2、4、6次进行室内模拟冻结实验。通过对容重、孔隙度、孔隙面积、Feret直径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不同冻结频率不同含水量,对高产田和低产田0~20 cm耕层的土壤孔隙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冻融循环能够显著增加松辽平原玉米带高产田与低产田0~20 cm耕层土壤孔隙的数目,高产田增加百分比为32.58%;低产田增加百分比为17.95%。显著降低了低产田0~20 cm土层范围内Feret直径和土壤的平均孔隙面积以,Feret直径由冻结前的2.31降低到冻结后的1.92,降低百分比为16.88%,低产田土壤的平均孔隙面积由冻结前的8.91降低到冻结后的4.65,降低百分率为47.81%(P<0.05)。除了土壤孔隙的成圆率外,冻融循环对高产田与低产田不同径级团聚体的孔隙数目、平均孔隙面积、平均Feret直径均有不同影响程度的差异(P<0.05)。高产田>5 mm团聚体平均孔隙面积由冻结前的37.08降低到冻结后的23.84,降低百分比为38.40%,变化差异显著(P<0.05),这是高产田与低产田相比特有的变化规律。而高产田其他粒级团聚体和低产田所有粒级团聚体的平均孔隙面积对冻结的响应不明显。高产田与低产田都有>5 mm团聚体的孔隙成圆率变化显著,高产田由冻结前的0.36降低到0.27,变化百分比为25%;低产田由冻结前的0.25增加到冻结后的0.34,变化百分比为36%,差异显著(P<0.05),这两者的变化规律截然相反,也体现高产田大粒径团聚体孔隙成圆率对冻结的响应规律有别于低产田的特殊性,以上研究结论对系统研究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耕作区高产田(平面型)土壤质量的管理与评价提供理论支持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有机培肥与轮耕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氮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明不同轮耕和有机培肥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氮及其酶活性的影响,对提升农田土壤肥力及促进玉米高产具有重要意义。设秸秆(P)与牛粪(F)两种有机培肥方式和小麦季旋耕-玉米季深松(RS)、小麦季深松-玉米季免耕(SN)、小麦季翻耕-玉米季免耕(CN) 3种轮耕方式,共6个处理,于2015—2016和2016—2017玉米收获期采样测定,研究了不同有机培肥和轮耕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其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耕方式、有机肥及其交互效应对土壤肥力有显著影响。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与轮耕方式CN相比, RS和SN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在轮耕方式RS中,与施用牛粪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10~20 cm、20~30 cm和3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0~2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在轮耕方式SN中,与秸秆还田相比,施用牛粪显著提高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增加了各土层脲酶活性。与秸秆还田+翻耕-免耕(PCN)相比,秸秆还田+旋耕-深松(PRS)和施用牛粪+深松-免耕(FSN)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各处理中以FSN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蔗糖酶、脲酶活性最为明显。轮耕方式、有机肥及其交互效应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轮耕方式RS和SN的产量较CN分别显著提高了1.89%~10.49%、5.44%~11.99%。在轮耕方式RS中,产量表现为秸秆还田较施用牛粪显著提高了2.91%~3.11%;而在轮耕方式SN中,则表现为秸秆还田较施用牛粪显著降低了5.02%~9.07%。两年玉米产量均表现为FSNPRSFRSPSNFCNPCN。综上所述,在6种处理中,处理FSN在提高土壤肥力和产量方面最为显著,可以作为试验及周边地区适宜的轮耕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探寻肥料的合理施用方法,并对有机替代的可行性提供佐证,运用大田定位试验方法,研究连续3季有机肥部分替代无机肥料对土壤养分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及在各养分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连续3季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后,各处理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有效磷主要积累在0~20 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添加20%干猪粪的处理前期效果不显著,后期养分含量显著增加。20%M处理(20%减量施肥+商品有机肥)在0~20、20~40 cm土层各养分含量都高于NPK处理(农民习惯),全氮、全磷、有效磷、有机质能发生明显迁移,在20~40 cm土层固定累积向下淋溶损失小。结果表明,化肥减量添加商品有机肥能平衡养分分布,提升土壤综合肥力,具有培肥地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