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石蜡切片法确定温州蜜柑花芽形态分化集中在3月初到4月中旬.同时分析了8年生和2年生温州蜜柑树体秋春季叶片核酸含量,结果表明:结果树叶片RNA含量较高,在核酸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花原基分化初期,RNA含量和核酸总量均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花芽形成期DNA含量较低,形态分化期下降.束结果树叶片DNA含量高于成年树,且在核酸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花原基分化初期,结果树叶片RNA/DNA比值出现峰值,未结果树叶片RNA/DNA比值有相似变化,但峰值较小.核酸总量(包括RNA含量)及RNA/DNA比值结果树大于未结果树.  相似文献   

2.
以细叶百合为试材,通过冷藏(5℃)解除鳞茎休眠,研究了细叶百合鳞茎解除休眠过程中核酸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藏过程中顶芽与鳞茎盘中核酸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顶芽中DNA、RNA含量及RNA/DNA比值在鳞茎冷藏36 d时变化最为明显,贮藏36 d是内外鳞片DNA及核酸总含量的转折点;顶芽和鳞茎盘冷藏0~36 d内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升高,鳞茎不同部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冷藏48 d后迅速降低也是鳞茎开始解除休眠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柑橘花芽分化期结果和未结果树核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石蜡切片法确定温州蜜柑花芽形态分化集中在3月初到4月中旬.同时分析了8年生和2年生温州蜜柑树体秋春季叶片核酸含量,结果表明:结果树叶片RNA含量较高,在核酸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花原基分化初期,RNA含量和核酸总量均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花芽形成期DNA含量较低,形态分化期下降.未结果树叶片DNA含量高于成年树,且在核酸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花原基分化初期,结果树叶片RNA/DNA比值出现峰值,未结果树叶片RNA/DNA比值有相似变化,但峰值较小.核酸总量(包括RNA含量)及RNA/DNA比值结果树大于未结果树.  相似文献   

4.
钠盐胁迫对小麦叶片核酸损伤和多胺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室内培养、测定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和Na2CO3胁迫对小麦(Triticumaestvum)叶片H2O2、核酸代谢和多胺影响。结果表明,在钠盐胁迫下H2O2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a2CO3胁迫下H2O2含量增加最显著。核酸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且RNA含量变化明显大于DNA,而核酸酶的活性在低浓度胁迫下升高,高浓度胁迫下降低,证实钠盐胁迫主要影响核酸的合成,其中对小麦叶片RNA的影响明显大于对DNA的影响。多胺亦随之积累,Na2CO3胁迫下多胺积累最显著,且变化量为腐胺(Put)>精胺(Spm)>亚精胺(Spd);高钠盐胁迫下多胺积累不明显,其中腐胺在200mmol·L-1下反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油茶新梢生长过程中蛋白质、核酸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油茶新梢生长过程中茎尖、叶片的蛋白质、核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新梢茎尖的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RN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叶片的核酸含量和生长之间呈现平行性,随着叶片的生长而下降,核酸含量高的幼叶生长最快。并讨论了RNA含量的变化与蛋白质的合成和新梢生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研究——RuBP羧化酶与蛋白酶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安吉白茶(Camellia sinensis)是具有阶段性返白现象的温敏突变体。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返白和复绿过程中各阶段叶片可溶性蛋白组分,尤其是RuBP羧化酶大、小亚基的变化,并利用同位素法测定了此过程中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利用内源基质法测定了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了其变化与蛋白质源库代谢、叶绿素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安吉白茶在返白与复绿过程中叶片可溶性蛋白的主要变化是RuBP羧化酶大、小亚基含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与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是相一致的。同时返白阶段蛋白酶活性较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是造成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积累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苹果二倍体品种富士(Malus pumila cv.Fuji,2n)、三倍体品种乔纳金(Malus pumila cv.Jonagold,3n)和四倍体品种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 Cheng et Jiang,4n)为试材,对不同倍性苹果花芽分化过程花芽中核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倍体与二倍体花芽中DNA、RNA和总核酸含量及DNA/RNA值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同一分化期,多倍体花芽中DNA、RNA和总核酸的含量比二倍体明显增加;但对花芽中RNA/DNA值的研究表明,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花芽的RNA/DNA值增高,但增高幅度不大,四倍体花芽的RNA/DNA值却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对枣苗抗氧化物酶活性及其核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水分胁迫对木枣、狗头枣、骏枣3种枣苗叶片中抗氧化物酶活性及其核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的加重,3种枣苗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狗头枣上升幅度较大,骏枣次之,木枣最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始终呈上升趋势,木枣变化幅度最大。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狗头枣上升幅度最小。遗传物质核酸含量在各品种中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DNA含量均大于RNA含量。3种枣苗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狗头枣>骏枣>木枣。  相似文献   

9.
与对照矮变1号相比,返白过程中返白系叶片内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o)含量降低,复绿过程中,两种色素的含量都升高,但在整个返白阶段中,返白系Chl/Caro比值始终低于对照矮变1号,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降低不是造成叶片变白的原因。对叶绿素生物合成中的两个关键中间产物δ-氨基乙酰丙酸(ALA)和原叶绿素(酸酯)[Pchl(ide)]的分析发现,在返白过程中,ALA相对积累,而Pchl(ide)含量降低,推测在返白过程中叶绿素合成受阻,这可能是返白系叶色在返白过程中褪绿变白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10.
苹果梨花芽分化期核酸代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化测定的方法对苹果梨花芽分化的核酸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芽生理分化期核酸总量高,RNA高于DNA,RNA/DNA比值高,其核酸代谢模式为:RNA双峰,第1峰大于第2峰,DNA单峰,在RNA双峰之间,RNA/DNA呈双峰,蜂值出现时间与RNA双峰相同,第1峰远大于第2峰;花芽形态分化过程中,RNA和DNA变化动态相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呈增加趋势,RNA高于DNA,雄蕊和紫蕊分化期含量最高,形态分化结束时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1.
小麦返白系在返白期间,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降低幅度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半展叶的翻译和转录活性大于卷叶,并且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小麦突变体返白系返白阶段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取返白系返白前期(全绿苗)、返白中期(全白苗)和复绿苗5个不同叶龄叶片,通过电镜系统观察了各叶龄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返白过程中,返白系幼叶中的幼龄质体发育停滞于前质体阶段,随着叶龄增加,已发育的质体体积虽有一定程度增大,但质体内部结构不能形成甚至退化;复绿过程中,幼叶中的质体恢复发育,叶龄较大的叶片中(如全卷叶)存在着发育程度不同的质体,小的质体可能恢复发育,最终导致叶片复绿,而较大的质体则空化。说明返白过程中幼龄质体发育停滞,或已发育的部分质体内部结构退化是叶片白化的原因,停滞发育的前质体恢复发育是复绿的主要细胞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返白系小麦叶色由绿变白的过程中,叶绿体结构发生退化。返白初期,出现大量的嗜饿小滴,基粒排列混乱,垛叠层数异常增多或减少,并且发现类囊体有肿大量的嗜胀现象,粒消失。返白中期,叶绿体中呈现空化现象,内部结构逐渐解体。到叶片继而,基全白时期,整个叶绿体变为低电子密度的囊泡状结构。在叶片由自复绿的过程中,叶绿体的这些变化又可逆转,内部结构又重现,基粒迅速形成,排列也较规则,整个叶绿体结构很快恢复正常。在整个返白阶段中,叶细胞中的其它内部结构如中央大液泡等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返白过程中,近白系叶片蛋白氮含量降低,蛋白酶活性升高,总游离氨基酸积累,各游离氨基酸组分变化幅度不同。变化最大的丝氨酸在全白叶片中可占总游离氨基酸量的50%。认为蛋白质含量下降,游离氨基酸增多与蛋白酶活性升高有关。SDS-PAGE分析发现,叶蛋白质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各组分的含量均有下降。Rubisco减少最多,全白叶中几乎见不到它的条带。复绿过程中以上各变化均逆转回复。  相似文献   

15.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吉白茶春季返白过程中保护性酶活力及其生化成分的变化作了检测,结果表明,安吉白茶 芽梢在早春返白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 力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叶绿素(CH)、儿茶素、咖啡因等含量则下降,芽梢复绿后,POD 活力降低,CAT,SOD 活力回升;叶绿素,MDA,儿茶素和咖啡固含量也上升。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返白系返白基因表达与否取决于环境温度,而与光照变化无关。诱导近白基因表达的临界低温值大抵在旬均气温5℃左右,而诱导部位是处于低温临界内的新生叶片的生长部位。  相似文献   

17.
文心兰花芽分化的形态解剖特征及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心兰‘百万金币’Oncidium‘ Milliongolds’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学特征,比较了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核酸质量分数的变化.研究表明:文心兰花芽的分化进程可以分为未分化期、花蕾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合蕊柱及花粉块分化期6个时期;花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在新芽初生期质量分数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在花芽分化完成时达到另一峰值;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蛋白质在新芽初生期质量分数最高;总核酸质量分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促进切花菊‘神马’(Chrysanthemum morifolium‘Jinba’)开花的最佳亚精胺(Spermidine,Spd)溶液浓度,采用整株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0 mmol/L)的Spd对成花诱导期间顶芽和叶片多胺(Polyamines,PAs)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处理提高了成花诱导前期和中期顶芽内Spd的含量,提高了中期时顶芽内精胺(Spermine,Spm)的含量,降低了前期叶片内Spd的含量。1.0 mmol/L处理区成花诱导中期顶芽内Sp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但是在后期顶芽和叶片内腐胺(Putrescine,Put)含量都突然升高;0.01mmol/L处理变化与对照相差不大。虽然0.1 mmol/L和1.0 mmol/L处理均增加菊花的舌状花数,但前者可以提前2 d开花,延长盛花期天数,而后者则延迟2 d开花,并缩短盛花期天数3 d。结果显示,Spd与小花原基分化有密切关系,0.1 mmol/L Spd促进菊花开花,1.0 mmol/L Spd则抑制开花。  相似文献   

19.
以切花菊品种‘秀芳白’为试材,在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同时期喷施营养液后,测定了扦插生根指标和插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喷施营养液的插穗生根数、生根率以及插穗鲜重和干重与未喷施营养液的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喷施营养液和未喷施营养液的对照插穗叶片叶绿素含量早期(0~5 d)均出现下降趋势,扦插后期(20~25 d)与对照相比明显增加。喷施营养液的插穗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扦插中期(10~20 d)和后期高于对照,而且第1 d开始喷施营养液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第5 d开始喷施营养液的处理。扦插过程中所有处理的核酸含量均出现上升趋势,而喷施营养液的核酸含量在扦插后期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这说明扦插时外源喷施营养液可促进菊花插穗叶片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促进生根和提高扦插苗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