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将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制备成福马尔林灭活菌苗(formalin killed V.harveyi,F-VH),苯酚灭活菌苗(phenol killed V.harveyi,P-VH)和热灭活菌苗(heat killed V.harveyi,H-VH),以注射法接种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后,通过测定受免鱼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及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杀菌活性,对用不同方法制备的3种灭活菌苗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同方法制备的V.harveyi菌苗对异育银鲫均显示出较强的免疫原性,其中以F-VH的免疫原性最强,P-VH其次,而H-VH的免疫原性较弱。说明用福尔马林灭活V.Harveyi较用苯酚和热灭活方法更有利于保护V.harveyi菌体的有效抗原。  相似文献   

2.
用灭活哈维弧菌菌苗浸泡免疫大黄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哈维弧菌 (Vibrioharveyi)菌苗对大黄鱼 (Pseudodciaenacrocea)幼鱼进行浸泡免疫接种 ,分别以 1.0× 10 8cells/mL、1.0× 10 7cells/mL和 1.0× 10 6cells/mL的菌液浓度 ,浸泡处理鱼体 1min、10min和 6 0min后 ,放入设置在象山港内的网箱中饲养 ,并且在浸泡免疫接种后的 12 6d内 ,定期检测试验鱼的免疫保护力 (RPS)。结果表明 ,在浸泡免疫接种后的 5 6~ 77d内 ,受免鱼的RPS达到了 95 %~ 10 0 % ,随后RPS稍有下降 ,但是 ,直到免疫浸泡接种后第 112~ 12 6天时 ,供试鱼的RPS仍达到 70 %~ 80 %。从设置在野外的网箱中供试鱼的统计结果看 ,与对照组相比 ,免疫鱼疾病发生较少 ,发病时期推迟 ,病程缩短 ,成活率提高 (80 .0 %~95 .0 % ) ,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不同日龄大黄鱼幼鱼进行浸泡免疫的试验结果表明 ,4 0日龄、75日龄和 10 0日龄的大黄鱼幼鱼均能在免疫接种后获得特异性免疫保护力。在第 1次免疫接种 5 6d后以同样方式加强免疫 ,试验鱼在 112d内保持了很高的RPS水平 ,明显地高于同期的 1次免疫接种鱼体。  相似文献   

3.
哈维氏弧菌粗脂多糖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鱼类致病菌中提取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为免疫原接种供试鱼,能诱导受免鱼产生较强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1-3],这是因为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LPS上存在菌体的有效抗原并具有佐剂性的缘故[4]。研究结果还证明了因致病菌的种类[1.2]、菌株培养时间[5]、菌株的血清  相似文献   

4.
柱状嗜纤维菌的血清型与其菌苗抗原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不同血清型的柱状嗜纤维菌G-4,CTS-5,和M-157等3个菌株,分别制备成福尔马林灭活菌苗(FKC)和热灭活菌苗(HKC),注射接种草鱼4周后,通过测定血清中凝集、交叉凝集抗体效价以及活菌攻毒试验,证明了3个菌株制备的菌苗的抗原性不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5.
从浙江宁波的发病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分离到1株致病性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LY-1。从该菌的DNA样本中成功扩增出大小为873 bp的ToxR基因片段。DNA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已登录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ToxR基因同源性为96.57%,与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鳗弧菌(V.anguilarum)、创伤弧菌(V.vulnificus)、费氏弧菌(V.fisheri)、溶藻胶弧菌(V.alginolyticus)、霍利斯弧菌(V.hollisae)、拟态弧菌(V.mimicus)、河弧菌(V.fluvialis)的ToxR基因相似性为27.62%~72.49%。选择哈维氏弧菌ToxR基因种内保守区段,设计1套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的特异引物,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实验,在65℃孵育45 min的条件下即可完成哈维氏弧菌特异性扩增,成功建立了海水致病菌-哈维氏弧菌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对哈维氏弧菌DNA的最小检出量为1 fg,比PCR法灵敏度高3个数量级。利用LAMP方法快速检测哈维氏弧菌,目前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从大黄鱼致病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GYC1108-1株提取外膜蛋白(OMP)、脂多糖(LPS)和胞外产物(ECP),并进行毒性实验,以研究哈维氏弧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及其特征.结果表明:OMP、LPS致病性较弱,而ECP可导致鱼死亡,初步得出哈维氏弧菌GYC1108-1株的主要致病因子为胞外产物,其对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5 μg·g-1;该蛋白酶与底物偶氮酪蛋白(azocasein)作用的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28℃,对热敏感,分子质量为55 ku;该酶活性被碘乙酸抑制,也被SDS和HgCl2完全抑制,PMSF和ZnCl2能部分抑制该蛋白酶活性,而CuCl2、CaCl2、MgCl2对该酶活性影响不大,2-巯基乙醇、DTT、L-半胱氨酸、EDTA和EGTA对该酶活性有促进作用,表明其为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发现ECP具有酪蛋白酶、明胶蛋白酶、淀粉酶、卵磷脂酶和脂肪酶活性,无脲酶活性;免疫印迹结果发现GYC1108-1的ECP能与大黄鱼抗GYC1108-1血清发生免疫发应,分子质量为55 ku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U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发表的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外膜蛋白OmpU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自哈维氏弧菌致病菌株基因组中扩增获得一段约1 000 bp的序列,构建重组载体pMD18-T-OmpU;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与已发表的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U序列存在98%以上的相似性,该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FJ919231.构建表达质粒pET-30a(+)-OmpU后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在IPTG诱导下实现高效表达,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1 ku,与预期基本相符.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以脲素法得到初步纯化的重组蛋白,以50 μg/mL的剂量注射免疫大黄鱼幼鱼,经间接ELISA法检测了4~8周后特异性抗体的效价,同时检测了注射后4周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4~8周内特异性抗体效价持续升高,达到log2 8.0以上,4周时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85%.试验结果显示了重组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U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存在于海水中的正常菌群,但近几年大密度养殖使它成为海水鱼致病甚至死亡的原因之一。对哈维氏弧菌ZJ0603株中的glyA基因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研制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技术克隆哈维氏弧菌菌株ZJ0603的glyA基因,并对其编码的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erine hydroxylmethyltransferase,SHMT)进行理化性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及高级结构分析。将克隆获得的glyA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glyA,然后构建BL21-pET-28a-glyA重组菌株,测序后选取正确的菌株用IPTG诱导并对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对表达重组菌株BL21-pET-28a-glyA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大量蛋白。【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lyA基因全长为1 296 bp,共编码431个氨基酸,SHMT的理论等电点为6.18,不稳定系数为28.66,总平均亲水性为-0.200,整体表现为亲水且分布在细胞质中,预期蛋白分子量为46.60 ku。成功构建表达重组质粒pET-28a-glyA并转入表达菌株中,经IPTG诱导后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SHMT重组蛋白。【结论】用控制变量法对表达条件优化后发现,IPTG最佳诱导时间、浓度以及温度分别为4 h、0.4 mmol/L和37 ℃。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养殖点带石斑鱼死亡原因,从患病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肝脏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命名为SBY-G.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初步判定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菌株SBY-G与哈维氏弧菌菌株(KU364055.1)相似性最高,g...  相似文献   

10.
豹纹鳃棘鲈致病性哈维氏弧菌的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养殖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因,从患病豹纹鳃棘鲈血液及内脏、体表溃疡处分离到2株优势菌,其中编号为1031的菌株经人工感染证实能够引起被感染鱼的死亡,为引起该豹纹鳃棘鲈溃疡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031与弧菌属的基本特征相符,分别基于16SrDNA序列及热激蛋白60基因(hsp60)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菌株1031与哈维氏弧菌聚为一支,置信度均为97%,以1031为模板特异性扩增哈维氏弧菌toxR基因,也得到了预期382bp的核酸片段。综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此次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原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仅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120μg)、菌必治敏感,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等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创伤弧菌外膜蛋白的分离及其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Sarkosyl和PMSF法分离、提取鳗源创伤弧菌FJ03-X2的外膜蛋白,并应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提取的外膜蛋白的组分和抗原性。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Sarkosyl法分离的主要外膜蛋白分子量集中在14~66 kDa之间;而PMSF法分离的主要外膜蛋白分子量分布在14~92 kDa之间。在两种方法中,分子量38 kDa、36 kDa的外膜蛋白均为高丰度蛋白。两种方法提取的创伤弧菌外膜蛋白经SDS-PAGE后,用兔抗创伤弧菌FJ03-X2血清进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兔抗FJ03-X2高免血清能识别绝大多数外膜蛋白组分,说明FJ03-X2菌株的外膜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其中,分子量分别为66kDa、47 kDa、44 kDa、38 kDa、36 kDa、34 kDa的外膜蛋白呈强阳性反应,是主要的免疫原组分。同时,经比较分析认为PMSF法提取创伤弧菌外膜蛋白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哈维弧菌及其主要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维弧菌作为水产养殖中重要的致病菌,近十多年得到了广泛研究。就哈维弧菌的危害对象和发病症状进行了概述,归纳了该病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哈维弧菌的检测技术和防治方法,以期为哈维弧菌致病机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黄(Rheum officinale)和公丁香(Flos caryophylli对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及其生物膜(Biofilm)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大黄和公丁香对哈氏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大黄和公丁香对哈氏弧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MTT法评价2种中草药液对哈氏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大黄对哈氏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5.31±0.4)mm,MIC和MBC均为7.813 mg/m1;公丁香对哈氏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1.53±0.6)mm,MIC和MBC分别为15.625和62.5 mg/ml;2种中草药液浓度分别在7.81和0.97 mg/ml以上时对生物膜的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大黄和公丁香对哈氏弧菌及其生物膜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大黄的作用比公丁香更强.  相似文献   

14.
从致病性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SF1基因组中扩增获得含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基因的1 133bp目的片段,连接至载体pMD19-T Simple。测序结果表明,目的片段含有960 bp trxR基因阅读框,编码为319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Blast分析结果显示,硫氧还蛋白还原酶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哈维氏弧菌、溶藻胶弧菌、副溶血弧菌、灿烂弧菌、弗氏弧菌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蛋白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9%、98%、96%、94%、92%。构建表达质粒pET-28a(+)/TrxR后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 000。用Ni琼脂糖亲和层析柱分离得到纯化的重组蛋白,将该蛋白以50μg/尾的剂量肌肉注射免疫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用ELISA法检测免疫1~4周内鱼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效价。结果表明,特异性抗体效价持续升高,第2周则达到1∶128。免疫4周后用哈维氏弧菌SF1对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对照组鱼的死亡率为100%,免疫组鱼的死亡率为25%,相对免疫保护力为75%。试验表明,哈维氏弧菌TrxR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潜在的亚单位疫苗用于哈维氏弧菌病的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