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51.4%,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38.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4.2%~13.0%.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实现枣粮间作,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黑龙江省平原地区主要县份的杨树农田防护林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测定,并采用Photoshop软件计算了杨树林带的疏透度,通过分析对现有的杨树防护林带的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并对现有退化杨树农田防护林提出了修复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民勤绿洲防护林带作用下作物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 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 :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 51 4% ,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 38 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 4 2 %~ 13 0 %。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 ,实现枣粮间作 ,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磴口绿洲11条农田防护林带结构参数调查和防护效益观测,得出不同林带结构模式下的防护效益。并指出树高与胁地影响关系最为密切,其回归方程为T=3.3434HG0.7669。又以主要造林树种新疆杨、二白杨为例,建立了单树冠不同径级的蓄积量和树高的增长模式,结合木材市场和实地调查得到木材价格与农作物产值,在保证防护效益的基础上,进行林带木材经济效益与胁地负效益综合评价,为防护林林带结构设计、防护林效益综合评价、林权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对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风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对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宽宽、全叶期、无叶期、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以及林带与主风交角等项因子专门报道甚少。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带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构不合理或者林带过宽,不仅费工费时且占地多,防护效益并不明显,太窄又起不到保护农田的作用,探讨合适的结构与带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确保农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持续不断连年稳产高产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平原地区杨树防护林带更新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农田防护林的目的在于通过林带的生物学作用和改变气流的物理作用,来改善自然环境,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和水文等生态条件,保证农业高产稳产,并为人类提供多种效益。农田防护林的采伐更新不以获得木材为主要目...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标尺法对杨树和樟子松农田防护林网内不同水平距离地表风蚀状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网对于表层土壤具有保育作用。这2种农田防护林网在防护距离、防护效能上有一定差别,樟子松农田防护林网内表层土壤风蚀量小于杨树农田防护林网,杨树防护林网内风蚀最严重点出现在林带南侧20 m处,风蚀深度3.1m;樟子松防护林网内风蚀严重点出现在林带南侧100 m处,风蚀深度为4.17 m。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设计选择,林带走向、间距,防护林树种选择、整地、造林方法及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科尔沁沙地这一地区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9.
影响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的几项主要因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对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风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对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带宽、全叶期、无叶期、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以及林带与主风交角等项因子专门报道甚少。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带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构不合理或者林带过宽,不仅费工费时且占地多,防护效益并不明显,太窄又起不到保护农田的作用。探讨合适的结构与带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确保农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持续不断连年稳产高产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0.
营造农田防护林带,是风沙地区确保农业稳产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解放以来,风沙地区广大人民,遵照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教导,与风沙灾害展开了斗争,大面积营造了农田防护林。目前,部分林带已郁闭成林,对防风固沙,保田增产,已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有些地区,由于受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的“重造轻护”、“毁林开荒”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林带没有成型。还有不少风沙干旱地区没有营造防护林带。为了正确认识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和为今后新设林带提供一定依据,将我们几年来对农田防护林带效益观测和调查材料加以整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天然林分生长模型在小班数据更新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当小班调查得到各组成树种的平均高,平均直径以及小班的年龄,每公顷株数,郁闭度,散生木蓄积等因子后,应用天然林分生长模型可以实现无人为干预小班数据的全面更新和连续预测。这些模型应用于小班数据更新时的特点是分别组成树种,以地位级指数评价立地质量,以预估间隔期代替年龄,更适用于天然混交异龄林小班数据的更新。通过吉林省汪清林业局108块复位样地的验证,表明天然林分生长模型的预估结果优于目前生产单位所用的生  相似文献   

12.
枫香子代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 2 0世纪 40年代以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注重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培育 (方乐金 ,2 0 0 0 )。由于阔叶树的生产效益及产量不及针叶树 ,故许多国家在人工林发展初期 ,均把针叶树作为发展重点 ,中国亦不例外 ,如南方杉木、马尾松等一些针叶树种占总造林面积的 80 %以上 (方乐金 ,2 0 0 0 )。大规模的针叶树替代了物种丰富的天然林群落 ,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衡 ,物种多样性降低 ,森林病虫害频频发生 ,人工更新难度加大等问题日益显露。同时 ,针叶树林产品相对过剩与阔叶树林产品不足 ,严重制约了林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方乐金 ,2 0 0 0 ;施季森等 ,1…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北坡椴树阔叶红松林群落主要树种的年龄结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长白山林区椴树阔叶红松林伐根的大量调查 ,认为红松种群是由不同年龄阶段的群团状斑块组成 ,以多世代群居 ,优势世代之间没有一定的严格间隔期 ,在年龄结构图上往往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峰。阔叶树在天然红松林中的分布呈群团状或散生 ,阔叶树的年龄也为异龄性 ,也为多世代共居。红松与阔叶树之间存在明显的动态消长关系 ,同龄伴生 ,异龄混生 ,形成复层异龄的针阔混交林 ,年龄结构与年生长关系的数学模型表明年生长量与年龄有正相关趋势 ,但林木年龄达到老龄时 ,生长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4.
安徽亳县泡桐立地质量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林木直径和树高的相关性的基础上,结合平原农区地形地貌特征,以林分内最大径阶木的平均胸高直径代替优势木的平均树高作因变量,以林分平均林龄和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地下水位、株距等定性因子作为自变量,分别编制出安徽省亳县泡桐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和数量化地位指数表,并在此基础上将泡桐人工林划分为14个立地类型。该项研究对于探讨平原农区主要树种有关经营数表的编制方法、立地类型划分和林木生长预估等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5.
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社会及综合效益最高 ,2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第二 ,而 3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方式 ,其经济效益最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 ,林带间伐后林下更新方式 ,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 ,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间伐调整 ,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 ,可使其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鹅掌楸主要木材性状早期选择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邻近江西分宜种源试验林 ,选择一片完整的鹅掌楸 (Liriodendronchinense)近成熟人工林 (1981年栽植 ) ,抽取 33棵样本株 ,分年轮测定了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鹅掌楸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变异模式呈“V”曲线 ,纤维长度径向变异遵从指数曲线模式 ,研究结果与Harold和Taylor等人关于北美鹅掌楸木材性状径向变异的描述基本一致。幼成龄年 -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当大于等于 5个胸高处年轮时 (约相当于树龄 7a生 ) ,两性状幼成龄材相关均显著。利用鹅掌楸 15个 7a生种源材性数据平均值与 17a生人工林材性数据的前 5个年轮段数据 ,进行比较与拟合 ,2组数据在共有时段内成线性关系 ,且回归系数B1 均接近于 1,变化趋势基本平行 ,分析结果表明鹅掌楸幼成龄变异规律从整体上来说存在可比性 ,其材性早期选择是可行的。探讨了平均龄龄相关系数 (MACC)随年龄间隔 (AI)的变异趋势 :两性状MACC与年龄间隔成反比 ,即年龄间隔越大MACC越小 ,这可能源于基因表达的时间控制理论 ,这种变化关系在其他的树种研究中也被提到过。该分析结果从另一侧面阐明了鹅掌楸主要木材性状的早期选择是可行的 ,但选择年龄不宜小于 7a生  相似文献   

17.
杨树无性系生长和材性的遗传变异及多性状选择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王克胜  任建中 《林业科学》1996,32(2):111-117
以7年生25个杨树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生长和材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性状之间的相关.6个性状纤维长、纤维宽、长宽比、木材密度、树高、胸径在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生长和材质性状受中等更强度的遗传控制.6个性状的重复力分别为81.9%,73.3%,70.52%。64.3%.68.8%,70.54%.胸径和树高之间、纤维长度与纤维长宽比、胸径之间、木材密度与胸径之间都呈现出较高的遗传正相关.宜接选择效果优于间接选择,指数选择优于直接选择。由4性状树高、胸径、纤维长度与基本密度配合的选择指数对本实验群体比较合适。利用选择指数评选出4个生长和材质兼优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7年卫星片并结合实地调查,在对平顺县林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既往组合立地划分级立地质量调查成果,确定了平顺县防护林体系各林种组成类型及适宜立地类型,采用图表作业法,按全县4273个小班的海拔、坡向、土层厚度三个主导立地因子,确定各小班适宜林种树种,以此为依据确定各林种面积及其比例。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龄构树皮的纤维、化学特性与制浆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年龄构树皮的化学、纤维特性与制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皮纤维长、木素含量低,纤维素含量高,纤维形态好,易于成浆.随着年龄的增大,低龄构皮化学组分稍有增大,但至6-7 a,灰分和木素含量增大,纤维素和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明显下降,不利于成浆;1%Na0H抽提物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第6-7年达到最高;构皮纤维长度、长宽比及长纤维比例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5 a增至最大,第6年后呈快速下降趋势.2-4年生构皮手抄片有较高的结合强度和耐折度,5-7 a后趋于稳定.因此,优质构皮纤维原料最佳收获期为2-5 a,综合经济效益考虑,纤维原料人工林培育最佳周期为2-3 a.  相似文献   

20.
林木营养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相关值法、DRIS法和临界值法,对丰产林主要用材树尾叶桉,湿地松进行营养诊断,春结果表明,相关值法能全面准确诊断出两树种在不同林龄的林木生长各养分的需求状况和需肥顺序,并与两种权种肥效应试验结果,及林地养分库存量下降变化的结果相符,更能反映林分的吸收生长和变化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