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茨城病     
本病在1949~1953年牛的“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时,曾称为“牛咽喉头麻痹”或“异型流行性感冒”(简称异型流感)等。当初认为本病的病原与牛流行热相同,但是  相似文献   

2.
牛的茨城病     
在日本,1949年至1951年曾有牛的流行热大流行,三年时间发病牛约67万头,死亡达1万头。在此次流行的后半期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40~42℃),呼吸急促,流泪,关节痛疼以及肌肉震颤等牛流行热的症状,这些症状大约持续一周后,突然出现咽喉部或食道麻痹,引起吞咽障碍,以至不能饮水和采食。  相似文献   

3.
茨城病(Ibaraki Disea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茨城病(ibaraki disease,IBAD)是一种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茨城病在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都有发现,我国台湾省已明确该病的存在,其他省份也存在抗体阳性牛[1].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中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了解鸡新城疫(ND)、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的生物学和理化特性,做了小白鼠、乳鼠和豚鼠试验;做了氯仿、胰蛋白酶;不同pH值、不同温度、不同冻融次数及紫外线照射等敏感性理化检测试验。  相似文献   

6.
茨城病的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茨城病 ( Ibaraki disease ID)又称类蓝舌病 ,是由茨城病病毒引起的虫媒性传染病 ,该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 ( Reovividae)环状病毒属 ( Orbivirus)的成员。其特征为突发高热、精神沉郁、口鼻黏膜溃疡、吞咽困难、蹄冠肿胀。该病曾在日本多次流行 ,当时误认为流行性感冒。1 961年 Omori首先从茨城的病牛中分离到病毒 ,并命名为茨城病毒。在 1 991年的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上才予以确认。该病在日本的南九州地区、关东地区的茨城县、爱知县和歧阜县等地多次发生。除日本外尚有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有发生本病的…  相似文献   

7.
茨城病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的传染病,其特征是突发高热、咽喉麻痹、关节疼痛性肿胀.本病除在日本最先发生流行外,以后在朝鲜半岛、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也有发生.美国除牛以外,绵羊和鹿也有发生感染.近年来我国各地不同程度的爆发了牛茨城病,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各地牛茨城病的发病特点、流行新情况和防治新技术,作了详细阐述,供临床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麻雀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阳性麻雀体内分离到了一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心ELISA试验和DIG-标记IBDVcDNA探针班点杂交试验证明该病毒为IBDV。病毒可适应于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血清型为I型,病毒代谢抑制试验证明其基因组为RNA,病毒核酸的电泳图谱呈两条特征带。病毒对乙醚不敏感PH2.0不能灭活可使病毒失感染性,56℃作用3小时  相似文献   

12.
赤羽病中山病和茨城病流行病学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引自日本的赤羽病病毒OBE-1株,中山病病毒K47株和茨城病病毒BK13株以及相应的标准阳性血清,建立了这三种病的病毒微量中和试验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诊断方法。应用此方法先后对我国7个省市的牛场进行这三种病的检疫。通过血清检疫、现场临床症状观察和疫病流行规律调查,证实我国目前这三种病都在流行,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6,(9):1494-1500
探讨重组痘苗病毒TTVAC7的理化特性,对重组痘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的规模化生产、保存、运输和净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将重组痘苗病毒TTVAC7和天坛株痘苗病毒VTT经热、酸、碱、乙醚、氯仿、胰蛋白酶、紫外线照射及超声波破碎处理后,接种于BHK-21细胞,通过测定TCID50观察上述理化因子处理前后TTVAC7和VTT毒价的变化,并分析这些理化因子对TTVAC7和VTT的影响。结果显示,TTVAC7经55℃作用15min,VTT经55℃作用30min即可完全被灭活;在pH值3~9的范围内,pH值的变化不会引起TTVAC7和VTT病毒滴度的显著变化;紫外线垂直距离10、30cm照射病毒液60min,不能完全灭活病毒粒子;对氯仿敏感;经1%胰蛋白酶37℃处理60min,TTVAC7和VTT的病毒滴度下降2个滴度以上;对乙醚不敏感;经40、80Hz的非接触式超声处理60min,TTVAC7和VTT的病毒滴度下降低于2个滴度。结果表明,重组痘苗病毒TTVAC7和天坛株痘苗病毒VTT理化性质相似,均不耐高温,耐酸、碱、乙醚、紫外线及超声波,对氯仿和胰蛋白酶敏感。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与症状 2003年9月到11月期间,重庆九龙坡区奶牛散发流行一种以眼结膜红肿、口腔糜烂、咽喉部麻痹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相似文献   

16.
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时血细胞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感染IBDV免疫和未免疫30~59日龄AA雏鸡的外周血细胞动态变化。结果表明:IBDV对红细胞数(RBC)影响各组差异不显著,均随日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从以IBDV攻毒前1d到攻毒后的头5d,3组鸡的白细胞数(WBC)均呈上升趋势,未免疫未攻毒鸡(C组)随后下降,而未免疫攻毒鸡(A组)和免疫攻毒鸡(B组)则持续上升至攻毒后第7d,然后下降;A组在IBDV攻毒后,白细胞分类计数(DC)中的单核细胞和异嗜性粒细胞急剧增加,淋巴细胞第1d虽有减少但随后上升,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第7d出现峰值,以后下降。方差分析显示,A组WBC和DC均高于或显著高于B组和C组,B、C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以茨城病病毒(IBAV)VP7蛋白为诊断抗原的茨城病(IBAD)血清学检测方法,本研究克隆了VP7蛋白抗原性、亲水性较强部分的编码基因,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了可溶性截短VP7蛋白。用截短VP7蛋白建立了IBAV间接ELISA检测方法。确定的阳性血清的判定标准为不低于0.32。特异性试验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IBAV阳性血清。建立的ELISA方法与中和试验结果比较,符合率为77%。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70份来自云南的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IBAV血清阳性率为45.7%。该方法的建立为IBAD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从北京分离的牛流行热病毒的北76AMH毒株(牛源鼠毒适应在BHK21细胞系上的毒株)的主要特性。证明该病毒是RNA型,在宿主细胞质内装配,以出芽方式从细胞中释放并成熟。成熟病毒粒子呈典型弹状,大小为85nm×170nm毒粒。外面有厚11nm的囊膜及囊膜小体,病毒对有机溶剂和胰蛋白酶敏感。能耐受反复多次的冰冻—融化处理而不降低其感染力。初步测定了保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病毒的灭活情况。根据上述特征以及流行病学资料,该病毒与国外报导的牛暂时热病毒是一致的,而与某些在临床症状上相似的牛流行病毒如牛蓝舌样病毒、牛鼻气管炎病毒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却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镜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鉴定了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HS - 1株的理化特性 ,该病毒形态为球形 ,直径为 70~ 80纳米 ,无囊膜 ,对氯仿 ,乙醚不敏感 ,耐酸 ,病毒核酸类型是DNA ,不分节段 ,分子长度测定为 33.6× 10 3 个碱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