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沟埂工程系统在红壤旱地上植柏,增温保墒,抗旱的效应十分显著。沟埂比对照平均土壤含水量增加10.48%,20cm株高处的最低气温高出3.4℃,最高气温低0.2℃,早晨相对湿度低5%,中午高出1%;50cm株高处的最低气温高出3.6℃,最高气温低1.6℃,早晨相对湿度低4%,中午高2%。0~10cm平均土温晴无比对照低0.8℃,阴天高0.8℃。在沟埂调控下,棉株平均株高比对用高3.4cm,单株成铃数多1.7个,百铃重0.1kg,每公顷皮相比对照增产18.9%。  相似文献   

2.
烤烟双棚育苗和大田覆膜增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双棚比单棚的气温增加2.6-4.8℃.5cm地温增加0.8-2.1℃,10cm地温增加1.8-3.6℃,双棚比单棚的气温和地温提早20d达到烟苗适宜生长的温度,在双棚内可提早20d播种;提前17d移栽;大田覆一膜比不覆地膜5cm和10cm的地温提早10d达到烟苗适宜生长的温度,成活率达98.9%,双棚育苗和大田覆地膜的增温保显效应促进了烟株生长发育过程。表现在株高90cm,单  相似文献   

3.
流体播种技术在油菜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水剂流体播种技术,解决了油菜适播期干旱不能一播全苗的问题,保证了油菜壮苗越冬。越冬至初花期单株叶片比对照多3.4~8.2片,茎粗比对照增加0.54~0.63cm,根条数增加2.5~2.87条,根干重增加65%~79.2%,终花期根伤流量增加1390%~149.4%,且病害轻,三年平均增产28.7%。生育期对5~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测定,平均比对照提高10%左右,保证了油菜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遮阳网在鹤望兰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测资料说明:遮阳网使棚内0.5m及以下气层降温,0.5m气温平均降低0.3℃,0.1m平均降低0.9℃,0cm,5cm,10cm土温平均降低5.0℃,3.1℃和2.6℃。相对浊度基本为适宜生长范围。而网外及棚内叶面喷水使生态环境更佳。  相似文献   

5.
旱塬地膜冬小麦增产机理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年型地膜冬小麦增产内在机制的研究表明,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覆膜穴播具有:(1)明显的抗旱、保水及增效果,将旱年及旱年最大增产率分别达157.65%和62.85%,WUE提高47.5%-137.8%和36.2%-60.4%;(2)植株个体、1群体发育良好,蒸腾速率增大,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合成源扩大;(3)有利于提高地温,全生育期0-5cm土层≥0℃地温较露地(2056.1℃)提高10.4%,1m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地膜覆盖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时间,对限制地膜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问题-合理群体铁建成从栽培措施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宁夏灌区生产条件下,地膜小麦最适宜的播种期不应晚于3月3日,最迟不晚于3月17日;播种深度与密度是调控地膜小麦群体的有效措施,适宜播种深度为5.0cm,每穴播种粒数为20粒;在灌水上,应早灌头水,适控第二水,兼顾玉米灌第三水,3水灌溉时间以4月25日,5月10日,6月15日为宜。  相似文献   

7.
通过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双棚比单棚的气温增加2.6~4.8℃;5cm地温增加0.8~2.1℃,10cm地温增加1.8~3.6℃,双棚比单棚的气温和地温提早20d达到烟苗适宜生长的温度,在双棚内可提早20d(即3月5日~10日)播种;提前17d(即5月10日)移栽;大田覆地膜比不覆地膜5cm和10cm的地温提早10d达到烟苗适宜生长的温度,成活率达98.9%,双棚育苗和大田覆地膜的增温保湿效应促进了烟株生长发育过程,表现在株高90cm,单株根干重达31.8g,单株茎于重达60g,叶面积系数2.68~3.11,单株叶千重为150g,单叶干重达9.2g,烟叶每公顷产2388kg,均表现最大值,提前20d成熟和烘烤。总之,双棚育苗后,大田覆地膜栽培烤烟的增温效应,促进了烤烟优质适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监测红壤旱地剖面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研究了根系生长与利用深层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作物在不同土层出现凋萎含水量的时间为:耕层0-20cm7天;中层20-40cm17g天,下层40-60cm40天;旱地底土经施用复合肥,栏肥、钾肥、硼砂和石灰石粉,棉花单株根长比不施肥处理增长。根系干重增加12.3-21.9%,20cm以下测根数增加28.7-38.1%;在边疆干旱20天中增加吸取30-5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苎麻生长发迹了5~20cm土层的温度状况,缩小了不同季节的最高与最低温度值的变幅。苎麻地在9月至次年3月的早晨8:00,5~20cm土层均具有升温效应,10月升温最高1.10℃;7~8月则有较强的降温效应,8月10cm土层隆温最多,为1.61℃。在下午14:00,4~9月苎麻地小区5~20cm土层表现显著的降温效应,高温的8月10cm土层的降温值平均高达3.19℃。苎麻地具有减少一年中土壤高于30℃和低于5℃温度的天数和累积量。  相似文献   

10.
旱地小麦高留茬少耕全程覆盖高产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多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陕西旱地小麦高产的第一限制因子,。高留茬少耕全程覆盖,0-20cm土层含水率平均提高2.58个百分点,0-200cm土层含水率平均提高1.97个百分点;土层含水率平均提高1.97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提高0.1%,全N1全P、全K分别提高0.0093、0.024和0.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红壤旱地地膜和稻草覆盖试验表明;覆盖能提高冬春期间的土壤温度0.4-2.6℃,增加土壤绝对含水量0.5-3.3%;降低伏秋期间的土壤温度6.9-8.4℃,增加土壤含水量1.7-2.5%,覆盖协调了土壤中水热间的矛盾,促进了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进程能防御10-12天的季节性干旱,使作物物增产率达10.6-17.0%,降水利用率提高到7.80-8.25kg/mm.ha。  相似文献   

12.
在呼市郊区黄土丘陵区坡耕地上,采用蓄水覆盖丰产沟可将十年一遇暴雨全部拦蓄,可达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防御标准,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春季土温提高4℃左右,5~1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高77.8%,容重减小0.4g/cm^2,肥力提高2倍,可抵御32d高温无雨的干旱灾害,作物的单产大幅度提高,玉米平均单产7170kg/hm^2,增产2.59倍,西瓜单产56300kg/hm^2直接经济效益可观,水土保  相似文献   

13.
陇东旱塬区地膜冬小麦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揭示了陇东旱塬地区地膜穴播冬小麦的增产机理,结果表明,覆膜可显提高0 ̄30cm土层的温度,明显改善0 ̄200cm土层土壤水分条件,使冬小麦田水分利用率提高21.29%,还可提高冬小麦光合速率,改善冬小麦个体发育性状,使冬小麦增产17.28%。  相似文献   

14.
窿缘桉防护林小气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广西北热带山口林场2 种林龄窿缘桉防护林内及空旷地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定位对比观测。结果表明: 15 年生和45 年生窿缘桉林内的平均太阳辐射日总量分别为246 ×103 k J·m - 2 和202 ×103 k J·m - 2 , 分别比空旷地(543 ×103 k J·m - 2)减少547 % 和628 % ; 平均气温分别低02 ℃和07 ℃; 0 ~20 cm 土层的平均温度分别低13 ℃和18 ℃; 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高1 % 和3 % ; 45 年生林内的平均风速降低824 % 。表1 参9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在平凉,临夏等地对玉米进行稀土,硫酸锌配施试验结果表明:稀土,硫酸锌配施能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使其生育期缩短2d,株高增加6.6cm,穗长增加3.2cm,穗粒数增加96.2粒、百粒重增加5.0g,最终收获产量较对照增加1431.10kg/hm^2,增产率为14.20%。  相似文献   

16.
板栗于1-2月播种育砧,当年夏季(5-7月)砧木地径达0.4cm以上,嫁接部位(离地面5.0cm)直径0.3cm以上时,采用硬枝贴接技术嫁接。11月调查结果表明,成活率在85%以上,嫁接苗地径在0.6cm以上。苗木高度与品种和嫁接时期相关;长枝型如魁栗生长量大,嫁接可在7月20日以前;短枝型如短刺毛板红生长量少,嫁接应在6月20日之前。当年嫁苗平均高生长量为71.8cm,达到出国要求。  相似文献   

17.
1988~1993年的定位试验表明,对灌淤土连续6年施用氯化铵的肥效与等N量尿素和硝酸铵的肥效相同或略有提高。在每hm ̄2施用150Kg的条件下,每公斤氯化铵N平均增产小麦11.5Kg,尿素与硝酸铵N分别增产9.7和10.2Kg。氯化铵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产品质量均无不良影响。6年中随氯化铵进入土壤中的C1 ̄-,有9.9%~15.1%被作物带走,38.3%~68.2%被淋洗至150cm以下,0~150cm土层残留16.7%~51.8%。但耕作层(0~20cm)残留很少。仅0.35%~1.1%,因此不会对春小麦的种子萌发、出苗和生长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8.
由酒泉地区农科所无礼能的春小麦新品系8737-9-4-9(A12)具有大穗大粒,多花多实,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等特点,平均穗长11.9cm稀播时可达15cm,小穗15.0~20.4个,穗粒数平均为50.4粒,稀播时可达100粒,千粒重平均为47.7g粗蛋白质含量15.06%,精氨酸含量0.46%,在1994~1996年酒泉地区春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6781.5kg/hm^2,较对照品种甘麦11增产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贵德县麦田灌溉后0-20cm土壤温度7天内平均降温1.15-3.24℃,1-4天土壤降温最为显著,从第4天起开始回升。土壤降温幅度从表层往下逐渐缩小(3.41-0.89℃)。随月份的推移,降幅呈加大趋势(1.72-3.38℃)。水温对灌后土壤温度变化没有影响,而气温与灌后土壤温度有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γ=0.657-0.939。灌溉总量5511m^3/hm^2。2叶1心时灌苗水,能提高穗数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辽西半干旱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成活率与质量,进行了工程整地措施试验。认为,造林前一年采取工程整地措施,能拦截坡面径、拦蓄泥土、积存枯草落叶。较荒坡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层厚0-15cm为4.2%-7.5%,15-30cm为4.6%-8.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3%-1.37%;全氮增加8.24mg/100g土。土机械组成较粗沙比例降低;粘粒比例增高,物理性沙粒比例减少,物理性粘粒比例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