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栎霖  毛凯  李西  刘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23-2024,2032
综述了国内外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高速公路生态防护技术措施,并针对目前高速公路生态边坡防护在技术模式、植物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生态防护角度出发建立不同路域的生态公路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常卫民  杨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391-12392
[目的]研究风化岩路基边坡不同植物群落的生长动态变化,为类似立地条件下边坡生态防护及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区组设计法建立24个试验小区,对不同植物群落覆盖度、地上生物量、灌木生长速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人工植物群落覆盖度明显大于对照,后期基本达到70%以上,其中,“狗牙根+高羊茅”群落、“紫穗槐+狗牙根+高羊茅”群落、“狗牙根+高羊茅+白三叶”群落的覆盖度较大,防护效果较好。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8月中下旬达到峰值,其与时间的动态函数关系与“s”形曲线较为吻合。供试灌木的生长速率在7、8月份达到峰值,生长速率曲线方程可用二次函数表示。[结论]根据植物群落生长动态变化规律选择适于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所需植物材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边坡植被护坡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宝汉高速(宝鸡至汉中)从生态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采用了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并在生态防护的基础上,兼顾良好景观的形成。根据目前国内外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运用植物学、水土保持工程、风景园林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介绍了宝汉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探索了一条成本低、效果好、适合宝汉高速公路边坡实际情况的生物复合护坡十大理想模式,使生态防护既能满足护坡固坡、防止冲刷的工程要求,又能因地制宜。该技术与周围生态景观有机地相结合,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防护工程对高速公路边坡土壤保持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郑州市西南绕城高速公路边坡发生土壤流失的规律及不同生态防护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度相同时(90%,70%,50%,30%,10%),不同生态防护工程(小拱架,方形网,无生态防护)下的边坡土壤流失量和流失速率各不相同。提出了土壤保持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建立了3种类型边坡土壤流失量与降雨量,土壤流失速率与降雨强度关系模型,得出3种边坡防护类型土壤流失量与降雨量,土壤流失速率与降雨强度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当植被覆盖度为50%~55%时,小拱架、方形网生态防护工程土壤保持效率达到最大值,小拱架生态防护土壤保持效率平均为方形网的1.28倍。  相似文献   

5.
主动柔性垂直绿化在高速公路岩石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振华  颜水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43-5444,5451
该研究介绍了柔性垂直绿化在高速公路岩石边坡垂直绿化生态防护的模式及施工工艺,并分析了垂直绿化中攀缘植物的选择原则和适宜品种,总结出其防护功能及特点。笔者认为将柔性防护网和攀缘植物结合应用于柔性垂直绿化技术中,可为高速公路岩石边坡垂直绿化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基础建设的支柱是公路的施工建设,各级政府部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用于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使高速公路发展异常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质量问题,特别是高速公路边坡的防护工作未能落实,为公路的后期使用带来了风险。基于此,本研究从高速公路的边坡防护入手,深入分析各生态恢复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护设计原则及后期的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边坡的植物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大多提倡生态理念,采用植物防护为主,但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的理想化有一定差距,且其防护效果有待时间检验。结合河南省境内高速公路边坡的植物防护现状,对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有较大共同点,同时对出现的问题给予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艺过程中植物群落与地下生境的特征,以济南市植生袋、生态袋、挂网喷播、植生袋+挂网喷播模式、格构+生态袋+挂网喷播模式5种工艺的典型边坡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地下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修复工艺固持水土的能力是重塑边坡生境条件的核心,基质的厚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种类与生长状况;2)植物群落演化的趋势为人工栽植种向本地种或混合方向演化,复合模式下的植物种类最多,覆盖度达90%,景观修复效果最好。挂网喷播覆盖度最低,为10%~30%;3)生境条件与修复年限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不同修复工艺的植物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挂网喷播植生袋、生态袋复合工艺模式,而Patrick丰富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复合工艺模式与挂网喷播模式较高。完成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后的初始几年内植物群落变化最大,植物的多样性随修复年限逐渐升高。该研究可为济南市乃至华北地区的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袒露坡面,合理选择及搭配植物种类,可以培育稳定的植物群落,实现良好的、长期的道路绿化生态效果。本文在介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常用方法、常用植物种类的基础上,以大广高速某段为研究对象,将银合欢、多花木兰、狗牙根、猪屎豆、紫花苜蓿等喷播到坡面上,观察其发芽时间和后期生长状况,研究在坡面绿化上的合理搭配方式,以期营造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稳定的灌草群落。  相似文献   

10.
喷射生态护坡技术作为一种机械化高、生产能力大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边坡的生态修复工程中。在充分对比分析湿式和干式喷射生态护坡技术的基础上,依托穿越青藏高原仙米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高速公路项目,对公路沿线3#取土场开展了生态修复研究。具体技术参数为:选择湿式喷射生态护坡技术,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选取10 g·m-2披碱草、7 g·m-2冷地早熟禾、4 g·m-2星星草和3 g·m-2豌豆的种子。施工后1 a的恢复效果表明,恢复效果因取土场坡度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坡度<1∶0.75的区域植被覆盖率、植物生长高度及植物多样性指标明显高于坡度>1∶0.75的区域,且植物群落逐渐向自然边坡演替。表明湿式喷射生态护坡技术适用于坡度<1∶0.75的边坡,坡度>1∶0.75的边坡可考虑采用干式喷射生态护坡技术。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速公路是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高速公路边坡陡峭,土壤贫瘠,小气候复杂,造成护坡困难.随着高速公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边坡生物防护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并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高速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的实施和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孔洞型护坡砌块属于一种生态防护技术,其既有抗冲刷的功能又有一定的绿化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边坡防护技术。文章通过综合考虑不同防护形式、不同坡度、不同降雨强度等因素的室内抗冲刷模型试验对比研究得出:同等条件下,采用抗冲刷型护坡砌块防护的边坡比采用传统孔洞型护坡砌块防护的边坡具有更好的抗冲刷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分析城市岩质边坡工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优缺点,针对城市岩质边坡的工程特点及出现的新问题,对城市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南方城市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技术与方法,并对防护结构的受力机理等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探讨了土工格室与岩质边坡相互作用的受力特性和稳定机理.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城市岩质边坡土工格室生态防护技术规程,并将其应用于某城市岩质边坡生态防护工程,获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自然因素及基础工程建设形成了各种类型的边坡,因地制宜地选择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开展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边坡生态防护建设是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边坡生态防护主要考虑选择低价、亲和、针对性强、实施方便的材料和技术模式,最终不仅要实现稳固坡体的作用,同时也要使坡面景观与当地自然环境相融合,这是目前边坡防护工程需要突破的技术难题。本文通过长期工程实践总结及文献查阅,总结出了各类边坡生态技术的基本原则、适应性及限制因素,对各类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展望了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指导坡面工程建设实现生态防护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赵俊喜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174-175,214
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对保护和美化环境有重要的作用。以海南省中线琼中至五指山至乐东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实践为例,调查分析了山毛豆做为乡土植物进行边坡绿化的效果及可行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山毛豆作为边坡防护植物的方案,防治效果、绿化效果比较明显,可广泛应用于当地边坡防护。  相似文献   

16.
边坡生态防护主要包括建立边坡防护和恢复生态两仓方面的内容。铜川在边坡的生态防护方面做得还不到位,本文根据铜川的现状,针对边坡生态防护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铜川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简要阐述工程施工形成的边坡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根据边坡防护原则,列举说明了不同类型边坡的水土保持植物防护措施,总结了植物措施并非是只是绿化更应该是一种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8.
张丹娜  周小洁  周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45-7146
从浙江省高速公路石质边坡复绿植物配置现状出发,介绍了杭徽高速公路石质边坡复绿配置设计原则和方案,指出应用草、灌、藤本植物种类,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植物配置形式,可营建生态系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石质边坡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9.
宁杭高速公路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宁杭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重要性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从道路功能、生态防护和景观效益等角度出发,对宁杭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进行了功能定位,提出了中央分隔带、边坡、互通立交区和服务区的树种选择和具体的栽培模式,为宁杭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规划及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宁杭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及防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准确地评价高速公路边坡5种常用灌木的生态防护效果,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绿化现状的调查,把试验取样地点设置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边坡,通过挖掘法挖取植物根系,观察根系的构型;使用根系分析仪测定根系的形态学指标(根长、根体积);通过简易的设备和直剪仪测定根系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综合分析根系的形态学指标和力学指标,测得5种灌木对于生态边坡的防护效果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夹竹桃(Nerium indicum)、伞房决明(Cassia corymbosa)、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