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刈割对香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香根草快速生长期间,适时适度的刈割有利于促进香根草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健康、协调地生长。研究了不同频度和不同时间刈割处理,对香根草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刈割可以促进茎叶的伸长,茎叶含水量升高;适当频度的刈割可以有效地控制香根草的高度,茎叶变宽厚,延长香根草绿期,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但过度刈割(处理Ⅰ)会使相应的效应下降;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香根草快速生长期间刈割1次,不但可以明显增加地上部茎叶的产量,促进地上部分蘖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地下部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根茎比,但不刈割(对照处理Ⅷ)、刈割不及时(处理Ⅶ)或频繁刈割均不利于香根草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
籽粒苋是苋的饲粮兼用种,目前常用作青精饲料饲养各类畜禽。间拔:小面积密植可采用此法。即小垅畦作,分期播种,分期间拔利用,间大苗留小苗,间密留稀,逐渐留成单株,后再刈割利用。刈割:当株高60~8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刈割,留茬高度以20厘米为宜,要留有3~4片功能叶以利再生,以后每隔20~30天刈割一次。全年可刈割3~5次,每次刈割后应施加水肥。在鸡日粮饲料中,每日每只蛋鸡添加青茎叶50~100克,肉鸡添加100~150克,苋茎叶喂猪可用1千克干混合料同3~5千克切碎茎叶混拌后稍加沤制,即可饲喂。青贮:籽粒苋比玉米秸秆产量高,营养丰富,饲料质地好。…  相似文献   

3.
一、美国籽粒苋苋科苋属,1年生草本植物,光合作用强,生长迅速,产量和营养价值高,耐热抗旱、耐盐碱瘠薄。生育期110—140天,青草利用期200—250天。株高2.5—3.0米,最高达3.5米。3—7月播种,出苗后30天进入快速生长期,日生长5—10厘米;出苗后60天在水肥充足条件下单株重2.5千克,一次刈割亩收青饲料9680千克。一般播后45天开始刈割,年刈3—4次,亩产青饲料15000千克,高产地达20000千克。茎叶柔嫩多汁,清香可口,营养丰富。据测定开花初期植株风干物中叶部含粗蛋白质28.31%,赖氨酸0.72%,茎秆含粗蛋白质15.57%、赖氨酸0.3%;只用鲜茎叶喂猪日增重0.5千克,配合少量精料日增重0.75千克。用籽粒苋鲜茎叶喂育肥猪,平均每头比对照组节约1/3—1/2精料。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刈割次数对菊芋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以自选品种"青芋1号"、"青芋2号"菊芋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不同刈割次数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的产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无氮浸出物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两个品种的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增加,地下部生物量减少;在苗高170 cm时刈割1次的菊芋秸秆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以及钙磷、总糖含量高于对照及刈割两次的秸秆。为达到生物量最大值,菊芋应该选择在苗高120 cm时留茬30 cm刈割1次,苗子长到120 cm再刈割1次;为了达到最佳营养价值时期刈割则可以选择在苗高170 cm时刈割。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研究马铃薯茎叶在自然萎蔫过程中感官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其制作青贮饲料提供参考。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5个萎蔫时间:刈割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每个处理4个重复。第4天水分达到青贮要求,但叶片有所褐变,第5天有部分霉变;随着萎蔫天数的增加,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下降(P0.05),第4天时分别下降了18.6%、6.9%、21.8%,其他养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以上结果说明,如果以马铃薯茎叶制作青贮饲料,最好在保存条件好的情况下刈割后3天内完成,但需要添加吸收剂以使水分达到青贮要求。  相似文献   

6.
籽粒苋产量高,营养丰富,生育期110—140天,青割利用期200—250天。据测定,开花初期植株风干物中叶部含粗蛋白质15.57%,赖氨酸0.72%;茎叶含粗蛋白质15.57%,赖氨酸0.3%。新金县唐家房镇三八猪场,1990年春天引进美国籽粒苋种子0.75千克,于5月5日播种5亩,7月5日第一茬刈割,经实测平均单株高2.2米,单株重2.25千克,亩产10550千克,于8月2日第二茬刈割,单株重3.4千克,亩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化草原区是半干旱天然打草场的重要分布区,针对该区域的草场现状,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对科尔沁区天然打草场不同刈割频次下的草地植被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频次不同,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刈割2次处理下的羊草生物量在群落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比刈割1次的减少了23.87%;而一年生牧草虎尾草和苣荬菜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生物量比刈割1次的分别增加了14.17%和12.98%;从产草量来看,刈割1次处理下的干草产量略高于刈割2次处理,而鲜草产量是刈割2次处理较高;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是刈割1次处理的净收入高于刈割2次处理,高出403.10元/hm2。由此可以看出,刈割2次处理减少了群落中的多年生牧草数量,促进了一年生牧草的繁殖,并且投入较高,因此,在科尔沁地区的天然打草场,1年刈割1次更有利于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更新和生物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1.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刈割期营养成分的变化,表现与一般牧草和饲料作物相同的趋势,就是消化率,也随成熟期的进展而有所降低。 2.茎叶营养成分的变化,随着生长茎叶中叶的比率逐渐降低,粗蛋白质,粗脂肪的含量通常叶部比茎部高,粗纤维和WSC的含量则相反,通常茎部比叶部高。茎叶比之差以在幼嫩时刈割为小,伴随生育而逐渐增大。二、三次草变化也小。 3.青刈喂给的采食率,未切碎喂给的伴随生育而显著降低。到抽穗期其残食量约达40%。在这种情况下,切碎(2—3厘米长的断段)喂给时,其采食率就提高30%以上。然而,由于切碎而增加劳动消耗的问题,尚需研究解决。 4.御谷的饲料价值,与青刈玉米,青刈高粱一样,伴随生育而降低。因此,为使养分供给达到标准化,宜与其它饲料混合喂给,以调节营养平衡。 5.御谷发芽出苗和初期生育旺盛,鲜草产量高,每公亩9—11吨。由于耐旱和抗倒伏,所以是适合在关东平坦地栽培的草种。三次刈割产量低,以二次刈割,与意大利黑麦草搭配种植为宜。本草夏季生长旺盛,如果适期刈割则再生良好,青刈利用在稍嫩时可刈割三次,青贮利用在稍老时可刈割两次,都能获得很高的产量,饲料价值优良,就是一次刈割供贮藏利用,也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刈割对混播草地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刈割对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 草原3号苜蓿Medicago varia cv.Caoyuan No.3草地组分种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牧草根重和产草量有显著影响;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重下降,刈割3次比刈割1次根重分别下降53.39%和29.88%.在试验组分频率下,播种当年刈割1次,有利于苜蓿生长,翌年草地总产量最高,但降低了无芒雀麦的比例;在苜蓿孕蕾期(无芒雀麦拔节后期)初次刈割,年刈割2次,翌年草地产草量较高,群落稳定性最好;刈割3次,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混播人工草地,探讨了刈割强度与杂草入侵能力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入侵杂草的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与刈割强度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其物种数随刈割强度的增加而呈增—减—增的趋势,密度随刈割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生物量在轻度刈割、中度刈割时降低,重度刈割时增加。从刈割强度对杂草入侵能力变化的幅度来看,刈割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中杂草的入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甜高梁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在青海高原丰产、高产栽培技术,在不同海拔生态区开展了播期、密度、追肥、刈割、地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海拔2100 m生态区甜高粱适宜播种期是4月26日-5月7日;海拔1850m适宜密度为8.25万株·hm-2;生长中期追施1次N肥(尿素)112.5~225.0kg·hm-2,鲜重产量提高13.39%~26.94%,茎秆糖锤度提高3.16%~26.14%;刈割1次比刈割2次总鲜重产量略低,差异不显著,茎秆糖锤度提高17.02%~255.65%;铺地膜比不铺地膜增产5.56%~15.85%,茎秆糖锤度提高5.76%~54.03%,且籽粒能成熟,不铺地膜籽粒不能成熟.海拔2300 m适宜密度为16.50~21.00万株·hm-2;生长中期追施1次N肥增产 1.81%~27.39%,茎秆糖锤度提高2.33%~40.40%;刈割1次比刈割2次的总鲜重产量极显著增加(P<0.01),增产64.46%~155.88%,茎秆糖锤度提高199.52%~288.89%,因此不易刈割.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青贮马铃薯茎叶的适宜刈割时间,实验选择无灌溉条件的旱作农田种植青薯9号、庄薯3号、陇薯7号共3个当地主推马铃薯品种,从9月6日开始每7 d刈割马铃薯茎叶1批次,直至降霜后马铃薯成熟.测定3个品种在2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刈割时期的马铃薯产量、淀粉质量分数以及茎叶产量.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9月20日以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中西部轻度盐碱地,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分别与新麦草、缘毛雀麦、长穗偃麦草不同混播比例(豆禾比1∶1、1∶2、1∶3)建植3年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设3个刈割频率(年刈割1次、年刈割2次、年刈割3次)研究不同刈割频率、混播比例和混播组合对牧草产量以及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频率与混播组合的互作效应对混播草地的牧草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主效应刈割频率对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且以年刈割2次牧草产量表现均为最高。3个混播组合在不同刈割频率下的竞争指数表现一致,均为豆禾相对产量大于1,相对产量总值大于1,苜蓿种间竞争率大于1,禾草种间竞争率小于1。不同混播比例组合在各刈割频率下的相对产量和相对产量总值表现为大于1,在3种刈割频率下苜蓿种间竞争率均随着禾草比例的升高逐渐增大,年刈割3次时禾草种间竞争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且豆禾以1∶2混播时禾草种间竞争率较高。综合考虑,苜蓿与新麦草以1∶2、苜蓿与缘毛雀麦以1∶3、苜蓿与长穗偃麦草以1∶1进行混播建植,且每年刈割2次更有利于维持稳定、高产的混播草地。  相似文献   

14.
施肥水平和不同株高刈割对王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生长第1年不同刈割株高的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typhoideum年产草量随刈割株高增高呈增加趋势,刈割株高220 cm时鲜草、风干草产量最高,产量受施肥影响很大。茎叶比与刈割株高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受施肥影响较小。营养物质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均随刈割株高的增加而降低,粗蛋白含量和刈割株高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钙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则随着刈割株高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与刈割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从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产量角度来评价,生长第1年的王草在株高为100 cm施肥时刈割利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5.
刈割对燕麦产草量及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刚  赵桂琴 《草业科学》2006,23(11):41-45
以燕麦Avena sativa开花期1次刈割为对照,探讨了不同刈割次数对燕麦青草产量、干草产量和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等指标的影响。对4641、4632、巴燕3号、青永久425、青永久31早熟燕麦品种的刈割试验表明,1年内刈割2次比刈割1次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以及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显著的降低,其中巴燕3号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下降幅度最大,分别达67.65%和57.57%;青永久425下降幅度最小,分别为23.64%和21.28%。但刈割2次的牧草品质比刈割1次的好,其茎叶比值较低,粗蛋白、粗灰分含量较高,适口性好。特别是刈割的头茬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二茬草及对照。其中粗蛋白含量增幅最大的是4632,头茬草的含量比对照增加53.68%,增幅最小的为青永久425,比对照增加17.36%;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下降最多的是巴燕3号,头茬草比对照下降11.34%。青永久31的头茬草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正> 研究了刈割后21天鸭茅叶的鲜重量,干物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详细变化,同时亦对磷酸盐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作了部分了解。刈割时每克鲜重含氮和磷分别为5.3和1.06毫克,刈后3天为4.87和1.15毫克,刈后7天为5.31和1.32毫克,刈后12天为6.39和1.42毫克,刈后21天为4.69和1.10毫克。刈割15天后,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的含量由  相似文献   

17.
对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混播人工植被进行模拟采食研究。结果表明:①草地生物量随刈割高度增加而降低,优良牧草生物量比例随刈割高度增加而上升,杂类草生物量比例随刈割高度增加而下降。②刈割时间和频率对草地牧草的再生性能影响极显著,随刈割时间的推移和次数增加,群落优势植物的再生生物量逐渐下降,而早期刈割和适宜的刈割频率下牧草的再生速度和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2012~2015年,在海河平原区以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设置2种刈割制度,每种刈割制度下设置3种刈割次数,从苜蓿各茬次产草量、饲用品质以及农艺性状等方面研究适宜海河平原区苜蓿生产的合理刈割制度。试验结果显示:末次刈割时间确定情况下年刈割5次时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年刈割5次处理时产草量和年刈割4次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年刈割6次处理,而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年刈割4次和年刈割6次处理。两个品种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RFV值)均随着刈割次数增加而逐渐升高,饲用品质更优,表现趋势一致。综合考虑苜蓿产草量、粗蛋白产量和饲用品质,海河平原区苜蓿生产以年刈割5次为宜,建议第1茬草刈割在现蕾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进行,第2茬草刈割间隔为30d,而第3茬、第4茬和第5茬草刈割间隔为40d,此种刈割方式为该地区苜蓿优质高产的合理刈割制度。  相似文献   

19.
红三叶和鸭茅牧草刈割利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三叶和鸭茅是我国南方山区的重要牧草,通过在不同生育期或不同高度刈割的研究,在草群中豆科牧草现蕾后、开花前或植株高度在30cm时刈割,其产草量最高,禾本科牧草产量比重较适宜,植物干鲜比、茎叶比较理想,草质较好。牧草的前几次刈割,对产量形成起决定作用。随刈割次数增加,再生草达同一刈割生育期所需的时间逐渐减少,株高降低。刈割时间、次数、高度会直接影响牧草当年及次年的分枝(蘖)特性,产草量和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不同刈割时期与刈割高度对苜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刈割时期与刈割高度对苜蓿品质的影响,开展不同刈割时期和刈割高度对紫花苜蓿干草质量影响的研究,以1:1比例种植的金皇后(Golden Empress)与三得利(Sanditi)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于不同生育时期与刈割高度进行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与初花期收获的苜蓿相比,苜蓿生长高度80 cm(现蕾期)左右时刈割,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比初花期分别高2510.4 kg·hm-2和807.3 kg·hm-2,粗蛋白(Crude Protein,CP)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值分别高2.45%、1.35,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得出,在赤峰地区,以生长高度为刈割标准,株高在80 cm左右时刈割可以得到质量兼优的苜蓿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