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2.
3.
韩国水稻品种与珍汕97不育系测交表明,在密阳系统中要继续筛选象“油优10号“一 样高产,抗病的组合,潜力已经不大,但在水原系统中仍可作为筛选配置三系优势组合的重点,特别是筛选熟期早,而迟播的杂交稻组合应引种育种家的关注。测交结果还表明,利用密阳系统留种配置二系法杂交稻组合也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水稻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动态及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水稻无融合生殖的意义,研究趋向及进展进行了评价。植物无融合生殖是生物学研究的新生长点,具有固定杂种优势,缩短育种周期,给常规育种带来革命等重要意义。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十分重视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成立了国际无融合生殖研究协作网,把作物无融合生殖作为重点之一,但是国外尚未发现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中国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者提出了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的4个基本条件和策略,以多胚水稻为材料进行胚胎学,育种学,  相似文献   

5.
水稻远缘杂交及杂种优势利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世界上水稻育种主要是利用栽培稻同一基因组型(AA)内优良基因的重组以及少数野生稻和禾本科中部分非稻属物种优良基因。充分利用野生稻及远缘物种的杂种优势或有利基因的聚合,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多抗等超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之一。概述了水稻远缘杂交研究现状及其特点、作用、分类以及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为水稻远缘杂交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早在本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水稻遗传育种家们就进行了籼、粳性状与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并企图通过杂交育种途径把其优点结合起来培育成新型的水稻品种。由于籼粳两大亚种间亲缘关系较远,杂种F_1代结实率很低,加之后代性状不易稳定,未能取得成功。直至70年代中期,我国以及南朝鲜才成功地培育出籼粳稻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兼性光敏感核不育无融合生殖水稻可用于固定杂种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基因与兼性无融合生殖基因结合起来,可用于实现水稻杂种优势上条件,兼怀的无融合生殖基因是简单日显性遗传的;无融合生殖的遗传是稳定的,遗传率达45%以上;杂种F1的父母本均为光敏感核不育系。而且不育基因完全垃,光敏感核不育基因受光照控制明显,保证在湖北地区9月上旬杂种的花粉完全正常可育,结实率达80%以上;杂种F1须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从育种的角度,简要回顾了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历史,概述了育种成就、推广应用情况、最新研究进展和趋势,展望了研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水稻远缘杂交种质创制及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利用水稻不育系为受体,通过生物蒙导剂处理柱头后与玉米杂交,有效地将远缘材料(玉米)的遗传物质导入水稻中,创制出一系列具优良特性的超级水稻种质(包括常规稻和新型不育系)。通过这些种质的改良和利用,育成了几个稳定的苗头新品系和不育系,并配组出一批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在生产试验中,这些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和增产潜力,具有广阔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高粱296B固定杂种优势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296B做为一种新的无融合生殖材料在固定杂种优势中的作用,并对其杂交不孕性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296B作母本的不亲和性与R473相似,其杂交不孕性由细胞质控制。296B与R473具极高的亲和力,二者杂交产生的类杂种后代不同于双亲,可能为一种接近专性的无融合生殖新类型。  相似文献   

11.
比较两用核不育系Q226S、Q038S所配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及三系杂交粳稻组合杂种优势的构成后发现,无论哪类组合,其优势构成因素中,每穗总粒数、实粒数一般都具有正向优势,但两系组合穗、粒、重三因素结构更趋合理,这也是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可选性较强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保证一定的单株穗数,并中幅提高每穗结实粒数是当前杂交粳稻组合选育切实可行的路线。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字化考种机并结合人工考察对杂交水稻群体的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考察,构建了一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群体,探讨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F1的杂种优势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表型、亲本的一般配合力、F1的特殊配合力和F1的杂种优势之间均表现出相关性。每个F1的表型值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该F1的特殊配合力均呈正相关,GCA和SCA对不同农艺性状的贡献率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F1的特殊配合力均和特定组合的产量的杂种优势显著正相关,且F1的特殊配合力对杂种优势的贡献更大;亲本一般配合力与F1特殊配合力之间呈负相关或者没有相关性,杂种优势与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杂合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在广东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或新选育的5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亲本所配系列组合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中亲优势的表现,并对中亲优势间的关系、中亲值与中亲优势间的关系,以及中亲优势与组合性状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选育的广恢998所配系列组合和天A所配系列组合的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中亲优势强。对亲本(恢复系和保持系)的选择应选每穗粒数多、结实率相对较低的材料,而对测交后代的选择则重点放在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中亲优势上,这样才能选育出杂种优势强且产量高的组合。  相似文献   

14.
籼型三系杂交晚稻稻米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6个籼型野败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晚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朱军提出的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杂交晚稻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杂交晚稻组合F2代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11项品质性状中普遍存在正向平均优势;除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外,也比较普遍存在正向超亲优势.并提出了在进行三系杂交晚稻组合品质育种时,合理利用有利的正向杂种优势和避免不利的正向杂种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江淮稻区杂交粳稻组合优势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江苏省淮北稻区杂交中粳和常规中粳两年区域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其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结果表明,与常规中粳相比,杂粳组合主要在生物产量和每穗粒数上有竞争优势,其他性状优势不明显,尤其是结实率偏低,是造成供试组合平均产量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供试杂交粳稻组合主要品质性状与常规粳稻相比,整体水平低于常规品种,但有的杂粳组合也达到或超过了国标优质米标准。相关分析表明,杂交中粳产量和其他性状的相关性与常规中粳存在差异,杂交中粳稻产量与株高和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依据以上分析结果,对江淮稻区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禾谷类作物数量性状遗传模型,以6个籼型不同胞质类型的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早籼杂交稻稻米胶稠度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稻米胶稠度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遗传效应控制,恢复系明恢82和明恢89可以极显著或显著地提高杂种胶稠度.杂交早稻组合F2稻米胶稠度的总平均优势和总超亲优势,均受到种子直接基因效应和母体植株基因效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利用2个诱导系与25个单倍体诱导率呈现梯度变化的材料,采用NCII设计,组配了50个杂交组合,并对其诱导率及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诱导性状的杂种优势不显著,F1代诱导率呈现出接近中亲值或略低于中亲值的特点,但F1的农艺性状较双亲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株高、雄穗长度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经筛选评价,2个杂交组合诱导率稳定在8.5%以上,可在今后的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氮钾肥施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设置氮钾肥不同施用量田间试验,观察对杂交水稻生育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茎蘖数、叶面积和叶重随氮钾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加;群体生长率、茎鞘重、穗重、总干物重和稻谷产量,与氮钾肥用量呈显著水平的抛物线型关系。杂交水稻对氮肥较敏感,宜按最高产量目标推荐施氮量,按最佳经济收益推荐施钾量。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 kg稻谷的适宜N、K2O用量分别是1.8 kg和1.6 kg。  相似文献   

19.
特优923是以龙特甫A与自选恢复系福恢92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晚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穗大粒多、生育期适宜、株叶型较理想、中抗稻瘟病、耐寒性中强、较抗倒伏、适应性强等特性,适合在平原、丘陵、山区作中晚稻种植,也可在华南作早稻种植。本文介绍了特优923的选育经过,并探讨了特优923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超级杂交稻杂种优势基因组水平的转录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及亲本(93-11、培矮64S)和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所配的籼粳杂交稻及亲本为材料,采用包含36926个单一基因的的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进行亲本和杂交组合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优培九杂交组合中发现3488个差异表达基因,在Nipponbare/93-11组合中只发现有2416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表现为多基因修饰模式,主要有加性效应,高或低亲本的显性效应,超显性和低显性.两优培九杂交组合中表现为加性效应有2317个主要差异基因,而Nipponbare/93-11组合中只有1055个主要差异基因表现为加性效应.两个杂交组合的差异表达基因的保守功能包括多个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的有关基因.比较亲本同源性基因调控区域发现大量的序列变化,这些变化在差异表达基因中更为丰富.上述发现证明了杂种优势产生的存在较复杂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