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20世纪影响全球农业的主要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全球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了4种主要思潮:农业现代化思潮、自然农业思潮、可持续农业思湖、绿色革命思潮。 相似文献
2.
发展生态农业和开发绿色食品是二十一世纪国际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一大趋势。江西农业要再创辉煌,解决农产品卖难,就必须建立走生态农业道路。开发绿色食品的战略,以加快江西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代东北农业史研究异军突起,并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崭露头角,研究队伍建设和史料编纂工作取得显著进步,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相对集中在农业近代化、农作物发展变迁、土地屯垦、农田水利、近代移民、农产品商品化等领域。同时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可研究的空间和领域。近代东北农业史下一步的发展应当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史料的整理编纂工作;二是创新研究领域,大胆尝试新的研究方法;三是农史的研究要与现阶段农业发展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于1955年7月,是国内唯一的由政府直接设立的农史研究机构。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积极营造了中国近代以来少有的自觉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氛围,为成立专门的农史研究机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从学术史上看, 1924至1937年,万国鼎等学者在原金陵大学大规模收集整理中国农业史资料,以及此后万国鼎个人长期坚持的学术积累,为农遗室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和文献基础。1954年夏秋,万国鼎先生对整理祖国农业遗产的工作内容、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1955年春夏,南京农学院金善宝院长与农业部就开展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磋商。金善宝院长和万国鼎先生从行政与学术两方面共同促成了这一国家级农史研究机构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论“三高”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三高”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基本特点及其关系,并以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为例,分析总结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成绩,经验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6.
以高产优质为内容,精耕细作为手段,高效持续为目的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继承我国农业的优良传统,推动农业发展的正确途径。文章介绍了吉林省推行“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实践经验,为农业现代化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集约经营”是我国农业的优良传统,现已逐步形成“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特点、生态环境状况和对农产品的需求,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既符合国情又适应经济状况,也易于为广大农民所接受,是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正确道路。建设“现代集约持续农业”要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生产目标,探索新的“农业生产体系”,不断总结和完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黑龙江》及有关资料,探讨了20世纪20年代黑龙江地区农业生产、粮食消费和贸易的情况。认为黑龙江地区人均耕地多,产量低,但人均粮食多。粮食主要消费为居民食用、畜牧饲用和加工,并有大量粮食可以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农业经济陷入困境当中,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中共中央一方面从农村政策改革入手,另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资,重点扶持农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农业各项统计数据得到恢复或超过历史水平。解析中共中央当时调整农业的政策,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20世纪30~40年代保定农村土地分散趋势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农业发生的最大变化,实际上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即外国列强入侵引发的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和中国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也引发了中国农业土地经营由过去封建社会的集中化转为分散化的趋势。但是,土地分散化趋势虽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衰落,但并不意味着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业经营规模趋向分散,并非是由于小规模经营优于大规模经营,而是由于中国广大的农民处于人口和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尽管经营条件不利,他们还得接受这种不利于经营条件而继续维持生产,走投无路,不生产就得挨饿。小经营在市场面前,还缺少随市场涨落而调节其生产的机动能力,这并不是他们不知趋利避害,认识上迟钝麻木,而是由于极端贫困所致。这种家庭经营表面上的牢固稳定,掩盖了这种经济实质上的贫弱性。从而使人们忽略了近代农村经济的贫困化与小农经济反而有所发展这两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1961-1965年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也自然成为这次调整的重点之一。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调整农业经济,通过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终于使农业经济在几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解析中共中央当时调整农业的政策,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会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2):94-96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上充满了论争,但那些看似自由的论争因为大众传媒的介入依旧不能自由地展开。本文仅以当年的“马桥论争”为例,从策划的噱头、失真的陷阱和仓促的表演三个层面,分析大众传媒对文学论争的规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张远向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4,(2):1-8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世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也具有适合中国国情、凸显中国农情、彰显中国智慧的鲜明特色: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厚根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道路将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模式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良开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在这一过程中颇具典型意义。本文拟通过对这一时期河北农村农具使用状况的分析与梳理,力求揭示出当时河北省农村农具使用的状况、改良的过程及其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7.
陈晓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93-97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译介外国儿童文学再一次形成热潮,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我国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做了系统的研究,重点考察了图书的译介数量、种类和出版情况,勾勒出90年代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概况,并剖析了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译介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在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下,聚集在《独立评论》周围的自由派学人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广大农村,在分析农村破产原因的基础上,他们对国民政府倡行的农村复兴计划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提出了解决农村困境的措施和建议,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村救济思想。虽然该思想并未为国民政府所采纳,但其作为自由派学人笔墨报国的重要体现,不仅对当时的乡村建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可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引进波尔山羊(原产南非),在江苏、陕西、四川等地推广。1998年山东从新西兰引进波尔山羊150多只,在菏泽、滨州地区推广。波尔山羊体格大,发育良好,体躯早熟,易育肥,产羔率达193%~225%,泌乳力强,每天可产奶2.5kg。1986年从意大利引进皮埃蒙特肉牛良种,已在河南、北京、山东等地繁育推广,用来杂交改良中国黄牛,杂交种生长发育快,肌肉丰满,屠宰和净肉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