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我们协同有关农科组织,在夏大豆花期用不同浓度的氮、磷、钾和钼、锰、镁混合肥进行叶面喷施,获得了增产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成本低,效果好,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一、增产效果据1977—1978连续两年在全县6个点试验结果:在大豆花期喷施1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64斤,比对照(喷清水,下同)平均亩产236斤,亩增28斤,增产11.8%;喷施叶肥2次的平均亩产273.5斤,比对照增产18.2%;喷3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94.3斤,比对照增产24.9%(见表1).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我国各地推广杂交水稻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一成以上,有的增产几成,但也有减产的。我们1977年与濉溪县雷山大队协作、栽麦茬杂交水稻威优3号、南优3号、威优6号、汕优6号等组合5亩,平均亩产1,358斤,最高亩产1,462斤,比南京11号增产20%以上;次年在宿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我们作了小麦分层施用磷肥的试验,试验分100斤过磷酸钙撒垡头、掩底,70斤掩底和30斤撒垡头三种方法,与不施磷肥作对照。得到的平均试验结果是:30斤撒垡头和70斤掩底的产量最高、单产560.8斤,比对照不施磷亩产320.8斤增产74.8%;比100斤撒垡头亩产448.4斤增产25%;比100斤掩底亩产484.2斤增产15.8%,通过磷肥分层施用,增加了产量,提高肥效,100斤磷肥分30斤  相似文献   

4.
<正> 一、引种试验示范结果跃进五号大豆,是山东省荷泽地区农科所用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的良种.原系号为69-19-1.1974年我所引入,参加所内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0.9斤,居第一位,比对照平均(早丰一号)增产48.7%.1975至1977年经全区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平均亩产300斤以上,比早丰一号增产20.0%左右.1978-1979两年在全省多点示范试验,证明跃进五号大豆良种适合我省推广种植,平均亩产250斤以上,比早丰一号增产  相似文献   

5.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徒稻4号A×反五-2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课题组于1979年选育的杂交晚粳新组合。1980-1982年在南方稻区(苏、皖、沪、湘、鄂五省市六个点) 单季杂交粳稻区试中,连续三年亩产量居供试组合的第一位,其中1980年亩产972.5斤比对照“鄂宜105”增产12.9%;1981年亩产854.7斤比对照“南粳34”增产22.9%;1982年亩产1037.8斤,  相似文献   

7.
气候条件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国以来,浙江省的油荣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产量最高的1979年,其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1951年增长1.78倍和1.2倍。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面积推广甘兰型油菜新品种,增施肥料和改进栽培技术,油菜产量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七十年代的平均亩产为124斤,比六十年代平均亩产84斤,增产47.62%,比五十年代平均亩产68斤,增产82.35%。杭州市郊七十年代平均亩产141斤,比六十年代增产25.89%,比五十年代增产80.77%。但是,年度之间的产量波动仍然很大。例如,1973和1975年,  相似文献   

8.
早丰22是我们1978年育成的一个早籼优良品种,目前除我省外,湘、赣、皖诸省有大面积引种。1977——1978该种曾在我院进行二年品系比较试验,比早籼广陆矮四号平均增产7%。1982年扩大试验,分别在本省黄岗、通山等十一个点进行,仍以广陆矮四号作对照,结果居首位的是九个点,亩产810.00——1307.40斤,平均单产999.94斤;而广陆矮四号亩产为720.00—1275.90斤,平均单产942.63斤。早丰22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增稻谷52.36斤。  相似文献   

9.
位于太行山麓的山西省壶关县晋庄大队,在1965年大旱年份,又获得了第三个谷子丰收年。全大队共种谷子503.3亩,平均亩产643.5斤(包括间作14.1斤),比丰收的1964年增产8.9%。比1963年增产26.9%,比常年1962年增产65.4%。并出现了700斤以上的地块178.5亩,其中有6.91亩谷田平均亩产920.3斤,特别是有0.85亩谷田,平均亩产达到954斤,创造了当地谷田最高丰产新记录,为谷田大面积丰产树立了样板地块。  相似文献   

10.
单季杂交粳稻新组合联品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参试新组合22个,以甬优9号、嘉优5号作为对照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新组合平均亩产706.7 kg/亩,产量幅度526.7~766.7 kg/亩,亩产量和日产均超过2个对照品种的有江浙优1513、春优37、安粳优16、甬优1559、3684A/G3720、甬优7859、甬优1972、长两优405、江浙优1511等9个组合。其中江浙优1511、江浙优1513、春优37、长两优405、安粳优16、3684A/G3720、甬优1972等7个组合亩产比对照CK1均增2.91%,比CK2均增4.17%;比两个对照品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日亩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的依次为江浙优1513、春优37、安粳优16、浙优426、甬优1559等5个组合,日产比对照CK1均增4.3%,比CK2均增3.97%。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地瓜单位面积产量,探索地膜对地瓜生长发育的作用,从1981年开始进行试验。三年来主要进行了覆膜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地瓜的生长发育、地瓜对 N、P、K 吸收规律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并且在试验示范基础上,1983年开始推广,取得较好效果。一、覆膜地瓜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1981年试验0.04亩,折亩产5400斤,比对照增产55.4%;1982年示范2.18亩,平均亩产6228.2斤,比对照增产65.4%。两年试验结果,地瓜覆膜平均亩产5610.6斤,比不覆膜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参试新组合23个,以甬优9号、甬优1540作为对照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新组合亩产幅度在520~760 kg/亩之间,平均亩产666.5 kg/亩,比对照品种甬优9号(CK2)高1%,比对照品种甬优1540(CK1)低9.3%,有11个新组合比甬优9号增产且均达极显著水平,参试23个组合平均日亩产4.209 kg,有4个组合比两对照均增产。  相似文献   

13.
由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育成的苏玉1号玉米良种,在各地试种表现适应性广、早熟、高产稳产、抗大小斑病、品质优良,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春、夏、秋播,黄淮平原夏播,东北地区南部和山西雁北地区作春播栽培.综合1981~1983年各类各级试验资料,其中87个点次平均亩产815.2斤,比鲁原单4号增产24.76%;32个点次平均亩产808.8斤,比丹玉6号亩产719斤增产12.49%;54个点次平均比津夏1号增产11.54%.  相似文献   

14.
旱地小苗条寄秧分二段育成,先在旱地密播(播量800~1000斤/亩)薄膜平盖育小苗,二叶一心时再条寄到寄秧田育壮秧.据1982和1983年我所在10个试点30组对比试验结果,旱地小苗条寄秧比常规秧(对照)平均亩增稻谷56.3斤,增产7.7%.其中前季稻增8.3%,后季稻增7.4%,单季稻增4.3%.并且省工省种,经济效益较高.1983年在苏州、无锡两市的后季稻上推广了10多万亩,获得了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共种矮脚南特二百六十四点四六亩(占早稻面积的22.1%),总产十九万四千八百零六斤,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六点六斤,居全大队七个早稻品种产量的第一位。与几个良种比较:亩产比有芒早粳增产18.5%,比陆財号增产18%,比南特十六号也增产10.9%。其中十二亩,亩产超过千斤;一百二十亩,亩产超过八百斤。但也有少数田,由于栽培技术不当,亩产只有五、六百斤。現将一年来矮脚南特的  相似文献   

16.
自1977年从辽宁引入粳稻杂交组合黎明 A×C_(57)、丰锦 A×C_(57)在北京郊区连续试种三年,均获得成功。1979年试种10400亩,一般增产20~30%。1979年北京市郊区气温较低,但杂交稻仍显著增产。据对69个点5660亩统计,杂交稻平均亩产839.9斤,对照平均为604.1斤,每亩增产235.8斤,增产幅度39%。黎明 A×C_(57)在北京郊区生育期145天,可做冬小麦下茬,5月中旬播种,6月下旬  相似文献   

17.
1973年以中棉所7号为母本,徐州142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1976年自杂种三代选株,1979年育成.1982年3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命名为徐棉6号.一、产量表现经多点鉴定,1979年7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137.2斤,较对照徐州142每亩增收皮棉18.7斤,增产15.8%.1980年6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205.1斤,较对照鲁棉1号原种每亩增收皮棉15斤,增产8.9%.1980年首次参加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全省12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皮棉123.9斤,较对  相似文献   

18.
20285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从复虹3号×(辛尼斯×南粳15)的配组中选育出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练湖农场1980年引进品比试种,1981年扩种繁殖.(一)产量表现1980年在本场的省区试中折合亩产1130斤,占第一位,比对照筑紫晴1020斤增产10.8%.在省组织的16个优良品系联合鉴定试点中,实收亩产1114斤,居首位.1981年在本场的省区试点中,实收亩产1071.6斤,比对照筑紫晴756.7斤增产29.4%.在本场组织的新品系产量鉴定中,实收亩产1057斤,比对照复虹糯增产18.78%,两个试验产量都名列第一,均达到极显著增产标准.1981年我站示范繁殖21.1亩,实收亩产982斤,比筑紫晴增产20.6%.两年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友谊大队广大干部群众,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获得了稻麦连年增产.1973年稻麦亩产超“双纲”,1974年稻麦亩产超吨粮,1975年,在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情况下,特别是后季稻遇到稻飞虱严重发生,仍然获得了超历史的大丰收.全大队889.28亩三麦,平均亩产626斤,比1974年亩产增22.8斤;1138.45亩前季稻,平均亩产1059.8斤,比1974年亩产增152.3斤;  相似文献   

20.
光矮6号系我所1969年从珍珠矮11号复壮田里选出的一个变异单系,经培育而成。通过多年试验和示范表现了高产(禾文)产。1972年亩产916斤,比珍珠矮11号增产3.25%;1973年在全县重点社队进行试验,据6个公社9个品比试点结果,除一个点的产量与对照种珍珠矮11号平产外,其余8个点的产量均居第一、二位,折合亩产为782.9——1015.5斤,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0.68—15.41%;1974年参加我所区域试验,亩产达到1265斤,居十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4.11%,在确山县水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