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全国各芋麻育种单位先后推出了很多苧麻优良新品种(系)。为了探讨一些优良品种(系)在我市种植的产量、质量及栽培特点,筛选出适合我市栽培的高产优质新品种,我们从1987年开始,设计了苧麻新品种(系)品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鉴定全国近年来选育的红麻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范围及抗病性,为生产上推广良种提供科学依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持下,1985—1987年在全国9省14点的四大麻区进行了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鉴定近年来全国各育种单位新选育的黄麻长果种新品种的生产潜力、品种特性和适应性,为新品种的生产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的主持下,从1987年开始,在长江流域麻区的浙江、湖南、湖北3省5个点连续进行了3年新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鉴定我所新选育品种的生产潜力、品种特性和适应范围,为生产上推广良种提供依据,1982年~1984年在长江流域麻区的湖南和浙江二省进行了黄麻长果种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均为我所1975~1981年选育的新品种:075-17、075-20、075-22、  相似文献   

5.
为了鉴定我所新选育品种的生产潜力、品种特性和适应范围,为生产上推广良种提供依据,1982年-1984年在长江流域麻区的湖南和浙江二省进行了黄麻长果种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麻业》1984,(4):31-34
为了鉴定我省近年来选育的黄麻新品种的生产潜力、品种特性和适应范围,为生产上推广良种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2—1983年进行了福建省黄麻品种区域试验。一、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有福建省农学院选育的“831”、“124”,省农科院蔗麻研究所选育的“757”、“733”、“737”。以“179”和粤园5号为  相似文献   

7.
“七五”期间,我所苧麻课题组开展了苧麻肥效研究、苧麻品种资源的观察考查对比,就苧麻生产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兴衰分析。通过几年来的调查和研究,侧重于栽培方面进行总结,组装出一套苧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即种子繁殖育苗技术五要点,新建麻园速成高产技术五要点,壮龄麻园优质高产技术五要点,三个技术各具五要点,简称“三五”技术(详见图  相似文献   

8.
“国际上,水稻研究中心在菲律宾;小麦研究中心在墨西哥;苧麻研究中心呢?我想,应该设在咱们中国了。”湖南农学院苧麻研究所所长李宗道教授自信地说。 苧麻,作为一种经济作物,用途是相当广泛的。它是麻纺工业的重要原料。我国是最早最大的产麻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千年前就知道用它作为纺织品原料。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苧麻细布,光滑如绸,抗腐耐用。现在,我国的苧麻产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有人说,“苧麻历经了5次的大上大下”,也有人说,“苧麻经历了七八次的上下折腾”,到底多少次,我们也未去考证。但在80年代期间就有2次大上和2次大下的升降,特别是从1988~1991年间,挖毁苧麻面积达87%左右,导致了近3~4年来的苧麻生产和市场的过份静寂,麻价下跌和农民种麻情绪日落千丈,全国性的挖麻毁园风越刮越烈,苧麻面积和产量锐减,由1987年的774.7万亩和567.457千吨,下降到现在的80万亩和70千吨左右;我  相似文献   

10.
新品种的区域试验是新品种从选育到推广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中间过程,是鉴定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手段,是新品种审定和推广的重要依据。为了及时地评选出我省选育和引进的水稻良种,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减少因盲目推广品种而造成生产上的损失,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从1972年起,我们连续14年组织了全省水稻新品种的区域试验,共评选出了39个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良新品种,为我省的粮食生产作出了较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生态区域中,按照统一的试验方案,布置大麦新品种多年多点的比较试验,以检验、评价参试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和稳定性,并和大面积的推广品种做比较,以确定新品种的利用价值,为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可靠依据。这种试验简称为区域试验。江苏省从1979年设立大麦区试至今,经历了10轮试验,鉴定出一批新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区域试验是联系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大面积生产上品种更新和推广的桥梁,涉及到新品种选育单位科研任务的完成和种子经营、使用单位效益的高低。因此,区域试验的工作倍受各方面的关…  相似文献   

12.
闽红964是福建省农科院甘蔗所在1990年以闽红82/34与红麻917杂交后的F3再与芙蓉红麻369杂交,从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红麻新品种。闽红964经多年区域试验与示范,试验种植表现为经济性状优、高产稳产、纤维品质好,抗炭疽病、立枯病,适应性广,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的红麻新品种。2010年3月,闽红964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13.
区域试验是水稻新品种从选育到大面积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重要中间环节,它以多地区区域试验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新品种在不同地区的稳产性,是鉴定和评价新品种产量、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性状及新品种宣传和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是连接科研、生产和市场的纽带。对水稻区域试验技术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现状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策略,以便更好地为品种审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179”是福建农学院1972-1979年通过杂交选育的黄麻新品种。经1978~1980年福建三年品种比较试验,1980、1981年浙江省黄麻品种区域试验及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示范试种,表现比当前大面积栽培的粤圆5号早熟、高产,几年来已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麻区示范推广,深受群众欢迎,获得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15.
云麻12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23年选育的雌雄同株晚熟型工业大麻新品种。该品种THC平均含量为0.07%,CBD平均含量为2.58%。2020—2021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花叶平均产量2785.8 kg/hm2,较对照品种云麻8号增产24.68%;麻籽平均产量1959.15 kg/hm2,较对照增产14.00%;麻糠平均产量1921.05 kg/hm2,较对照增产12.33%。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抗旱性和抗倒伏性,是适合低纬地区种植的一个雌雄同株工业大麻多用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大麻新品种“晋麻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麻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法选育而成的大麻新品种.2007年、2008年两年参加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10点次平均麻皮产量1470.8kg/hm2,比对照临县小麻1243.5kg/hm2增产18.28%.该品种于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认定,命名为“晋麻1号”.其主要特征:植株高大硬朗,茎杆粗细均匀,分枝少,群体一致性较好,遗传性状较稳定,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优质,高产等.是山西省第一个大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花生学报》2008,37(3)
2008年5月30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持召开的国家花生、向日葵新品种鉴定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专家对各育种单位申请鉴定的新品种材料及参加北方区、长江流域、南方区的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及讨论,一致通过鉴定如下11个花生新品种。分别为:江苏徐州农科所选育的徐花13号、徐花14号;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选育的花育26号、  相似文献   

18.
新品种区域试验是水稻新品种从选育到推广不可缺少的环节,区域试验中的栽植措施,如移栽秧龄对区域试验结果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移栽秧龄长短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提出了在南方稻区实行弹性秧龄移栽的建议。换言之,可在水稻区域试验中取消秧龄限制,改为近6叶龄移栽。  相似文献   

19.
入夏,科技战线又传喜讯,我所在“七五”期间承担的省二级项目“苧麻高产栽培技术调查与研究”课题经过五年的试验、研究,已完成了下达的各项任务,业已通过了省农牧渔业厅组织的通讯技术鉴定。其综合鉴定意见如下: 1)在新建苧麻品种资源圃的基础上,开展了品种  相似文献   

20.
棉花抗病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审定、繁殖、推广的重要中间环节,通过区域试验,对新育成的抗病品种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优质性、抗病性、早熟性、确定其最适宜的推广地区,并为制订育种目标,探讨抗病育种规律以及生态研究等提供依据。抗枯、黄萎病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于19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