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建设,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高、物流主体发展不完善、供应链不连续、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构建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协同促进机制;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物流供应链;加强农产品物流主体建设,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推动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协同服务平台;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在2010年基本建成海湾型城市的奋斗目标,实施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三位一体”战略。海湾型城市建设将有利于加快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环境。但随着城市干道、辐射型区域通道、农村各城  相似文献   

3.
南阳市作为我国中部的一个农业大市和人口大市,其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具有普遍性,选择“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混合型”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实施工业小区、市场建设和城镇发展“三位一体”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对其他区域城镇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城镇化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明确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5.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将城镇化建设作为促进内需,保持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黑龙江垦区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垦区留住和吸引人才,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保障垦区的生产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对黑龙江垦区城镇化进行研究,为黑龙江垦区城镇化提供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都在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发展进步,城市化建设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与此同时,也在进行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农村是各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进行城镇化建设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农村发展视域下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使农村逐渐向城镇化进行转变。本文主要针对新农村发展视域下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进而使农村向城镇转变,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的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现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新农村和城镇化都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是辩证统一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方面,两者都统一于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对城镇化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好会大大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反之,新农村建设的效果不好将会延缓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个1/3平原、1/3丘陵、1/3山区的镇子.经过短短几年拼搏。到2003年年底.全镇GDP达到13亿元,税收由1994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财政收入突破1500万元.人均收入约3800元。该镇党委书记邓国锋如是说:“经济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城镇化建设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这就是——  相似文献   

9.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搞好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外在措施,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已经卓有成效,但是还应当注意解决好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养猪业是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畜牧业的重要产业,为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规模化养猪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发展速度正在加快。但是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要求远比散养要求高.“良猪”必须与良法、良料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新农村和城镇化都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方面,两者都统一于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是促进城镇化的巨大力量,是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关系的关键环节;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有利于确保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为我国农村发展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注入了新内涵.丽水学院商学院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经济学、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型专业,它以服务丽水和浙江其他地区农村及其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善于经济管理、精于经营运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涉农经济与经营管理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已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建设,实现经济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历史时期。但由于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不仅影响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而且严重制约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造成我国独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现象和日趋严重的“三农”问题。本文在剖析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应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必须严格制定农村城镇化规划方案,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农村城镇规划要高度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规范性。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新型”的内涵与现实评价——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梳理理论和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新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进行回归估计和相关检验.结果发现:现阶段的新型城镇化总体上还没能摆脱传统城镇化的影响,但城镇化“新型”的内涵已有所体现;现阶段的新型城镇化显著促进了“人口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建设,充分彰显了城镇化“新型”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和生态文明特征;现阶段的新型城镇化已开始重视“设施城镇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但效果还不明显.最后,就“人口城镇化”、“环境城镇化”、“设施城镇化”以及产业优化升级等内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一科学论断,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指明了方向,对于促进小城镇的快速健康发展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包含了以人为本以及通过不断改善民生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两方面的战略思想。生 活体育作为新型城镇化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不仅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也体现着新 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发展生活体育,新型城镇化将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提高居民身体 素质的同时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对生活体育研究还处于主题分散 ,框架不明晰的阶段。将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导下,通过搭建生活体育设施建设框架,不仅可以弥补体育 手段和生活体育理论联系的不足,而且可以弥补生活体育设施建设研究领域中缺乏的相关文献回顾,同时 为未来生活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城镇化进程中,绍兴市形成了“城中村”改造和“主动融入城镇”两种不同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该研究对这两种整治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城中村”改造通过土地征收和宅基地置换方式实施,农民被动地接受城镇化;“主动融入城镇”通过村集体组织自发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和节余建设用地对外流转的方式实现,农民主动地接受城镇化.结果表明,“主动融入城镇”模式从根本上反映了农民的意愿,农民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比“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社会效果更好,且符合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规律.但同时,政府应对农村居民点整治进行必要的指导、规范并加强对城镇建设发展的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含义入手,主要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引起政府和社会公民的重视,从而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实现城乡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是我国“十二五”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而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按照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是目前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需求,没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将失去现实基础,没有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也将失去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