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志 《北京农业》2012,(28):41-42
正棉花红铃虫俗称花虫、红虫、花蛆,主要以幼虫危害棉花的蕾、花、铃和棉籽,引起蕾铃脱落,导致僵瓣、黄花,使棉花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越冬阶段是棉红铃虫生活史中最薄弱环节,搞好越冬防治是控制棉红铃虫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棉红铃虫滞育幼虫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菊酯类杀虫剂对棉红铃虫防治效果的年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与1994年相比,1998年棉红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的抗性分别上升72.6倍和68.4倍,而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性则增加了近100倍。由于防治棉铃虫、棉红铃虫过量使用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杀虫剂防治红铃虫的田间效果近年呈迅速下降的趋势,而甲基对硫磷对红铃虫仍然有效。适当使用甲基对硫磷或开发其它杀虫剂替代菊酯类农药应作为防治红铃虫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罩笼接虫条件下,考查了52个棉花种质对棉红铃虫的抗性。通过灰关联聚类分析,在r=0.95时,52个供试棉花种质可分为4类及4个独立种质。根据4类种质抗性鉴定指标数据的平均值,给出了各类种质的抗性特点。对具有一定抗性的2类和一独立种质逐一进行抗性评价,结果有5个种质属于抗性种质,7个种质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校实习农场的苹果树,1954年由于桃小食心虫的为害,损失很大,为害率高达81%。1955和1956两年,加强和改变了防治措施,被害率由1955年的43%降低到1956年的0.78%。通过1956年的防治,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总结,兹介绍如下:一防治经验桃小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很复杂,但也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在防治措施上必须弄清楚它的生活规律,找其薄弱的环节(出土幼虫,蛹化茧,卵,扎果前的幼虫)进行防治,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1.树干周围地面撒6%可湿性666粉,对消灭出土幼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沙岭子农场在拾谷茬防治粟灰螟(鑽心虫)的工作得出以下几点经验:1.先刨茬后耕地:据该场调查结果,旱地露在土表面的谷茬,越冬幼虫死亡率93%以上,而在土里  相似文献   

7.
潘继兰 《北京农业》2012,(31):41-42
正棉铃虫防治技术①清理田园。拔棉柴及麦收后灭茬能破坏蛹室,提高虫蛹的死亡率。棉铃虫蛹一般分布在距植株2~30厘米范围内,入土深度在2.5~9.0厘米的范围内,拔棉柴后能使部分蛹暴露于地表而被冻死或被  相似文献   

8.
一、麦秆蝇为害的严重性小麦虽非察省人民的主要食粮,但就察北地区来说,要占播种面的18.38%,其经济价值也占重要地位,但麦杆蝇(Meromyza Saltatvis Linn 属双翅目黄潜蝇科)在察南雁北为害虽不严重,亦为连年发生,特别在察北地区连年发生为害严重,影响产量很大。老乡们通常叫它坐罢虫,麦蛆,地蛆或麦钻心虫。根据我们在张北县重点的调查被害严重的达34.7%以上,较轻的达15.4%以上,平均约在25.05%以上。由此证明麦杆蝇在察北地区是为害严重的一种虫子。但在目前来看,对这种虫子尚  相似文献   

9.
选择市场上的几种棉花种衣剂,就其对棉花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发现防治效果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0.
控制越冬幼虫为主的油松毛虫综合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83~1986年期间油松毛虫综合防治研究中,越冬幼虫在树干及地面的分布规律,年发生世代数,幼虫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和越冬幼虫种群数量变动;文中叙述了控制越冬幼虫的有效措施:塑料薄膜围环、拟菊酯类杀虫剂毒环、毒纸环阻杀越冬下树或出蛰上树幼虫,干基围纸环、干基地面铺石块诱集下树越冬幼虫,施拟青霉菌剂防治越冬幼虫等;文中还涉及到了天敌的调查利用,以及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以控制越冬幼虫为中心的综合防治系统方框图。  相似文献   

11.
张磊  许杰辉  张凡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033+703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14 d,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1 125、1 500、1 875 g/hm23个剂量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92.0%、94.3%和95.3%,其中1 500、1 875 g/hm22个剂量处理的防治效果较稳定且明显优于对照药剂5%己唑醇悬浮剂1 200 g/hm2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上替代对照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12.
在棉花栽培过程中,普遍发生落蕾、落铃与僵办、焖铃等现象,这些现象除了与自然条件及耕作管理方法等有着密切关系外,虫害是主要因子之一。三年来对于棉花害虫,因多偏重于保苗,仅注意到棉苗期害虫的防治,对于棉花蕾铃期害虫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直接影响了棉花生产与纺织原料的供应。目前棉花将开始见蕾,进入发育阶段,除大力贯彻苗期害虫的防治措施外,更应加强蕾铃期害虫的防治工作,及时制止扩大蔓延,以达保铃的目的。特将几种主要棉花蕾铃期害虫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后,供作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棉铃虫是阿拉尔地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造成损失在4%~20%。据调查,棉铃虫在阿拉尔地区1年发生3~4代,成虫有趋光性,在恒温28℃条件下,卵期2~3天,幼虫期16.8天,蛹期13.6天。越冬  相似文献   

14.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硫*三环可湿性粉剂1 200~1 80 0 g/hm2防治稻瘟病效果为81.27%~88.99%,与对照药剂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与空白对照比较,产量提高22%;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是防治稻瘟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初步研究了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种用量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20 mL/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4.92%,较空白对照平均增产7.32%;72 mL/hm~2处理的防效为80.93%,增产率为3.12%。因此,生产上防治小麦赤霉病时,可推广使用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72~120 mL/hm~2。  相似文献   

16.
研究4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药剂防治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7、14 d,该药300 g/hm2用量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07%、92.12%和89.60%;240 g/hm2的防效分别为84.00%、89.47%和85.82%。建议在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使用。  相似文献   

17.
前言 小麦吸浆虫是毁灭性的小麦大敵,所有小麦地区都有它的分布。在我国发生的历史已久,据湖北天门老农记忆:50年前即会猖獗成灾,以後每隔若干年大发生一次。在解放以前一直未被注意,1950年又普遍发生,陕西河南二省受灾尤重。1951年我所开始进行研究,我们参加这一工作已经有五年了。  相似文献   

18.
赤松毛虫出蛰时间与每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的旬均积温有显著的相关性,据调查得出,其回归方程为y=-3.398 5-0.765 4x。赤松毛虫发生量与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上旬的旬均温有显著的相关性,据在当地调查得出,其回归方程为y=97.057 1+6.702 3x。用这2个公式预测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其误差分别为±1.816 3和±8.558 4,因此可供生产上进行赤松毛虫的发生期、发生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二化螟越冬幼虫在稻株内的分布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二化螟越冬代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田块和不同受害程度稻株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农事操作技术措施对越冬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二化螟幼虫在水稻植株上的分布数量表现为随着稻株离地面高度的升高而减少,且这种分布趋势与田间的二化螟幼虫密度无关;二化螟幼虫在不同受害程度的稻株上的分布均以5~10 cm的稻株部位最多。在翌年春季,在稻草上越冬的二化螟出蛾率(36.44%)高于在稻桩上越冬的二化螟出蛾率(27.11%),但是在稻桩上越冬二化螟的出蛾数量(138.25)极显著高于在稻草上越冬二化螟的出蛾数量(34.25)。"火烧+堆沤"(冬前在田间对稻草进行焚烧,翌年早春再进行堆沤)处理和旋耕处理对越冬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较好,防效分别为71.17%和66.25%,显著高于单独焚烧稻草或单独堆沤处理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4块标准地与30株标准木的伐木调查,表明:油松毛虫越冬幼虫以在地面分布为主,其虫口数约为树干上分布的3倍;在树干1.5m以上的分布占越冬幼虫的2.2%。从而为早春防治越冬幼虫的上树,所采取的各种阻隔防治方法,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