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自制的压烟器和研制的烟剂配方,易点燃,烟浓,压力大,无明火,只需在燃烧前加入1.5-2ml2.5%溴氧菊脂,防治黑翅土白蚁,基本杀死全巢白蚁,且原料易购,价格低。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气候资源、营建高效生物群落,本文通过对大量野外定点小气候试验观测资料的分析,提示了该类型区小气候要素梯度分布规律,确定了低山丘陵区代表地形不同坡位的气候植被类型,进而分析了低山丘陵区人工植被建设的小气候适宜度。  相似文献   

3.
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现状进行调研,根据生境及植被特征,应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提出了该区6大植被恢复模式,即水土保持林模式,生态经济模式,封山育林模式,公路两旁植被恢复模式,自然保护区模式,防火林带模式。从地带性植物群落、防火减灾、景观生态、最优分布位置等角度,研究了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植被恢复模式,研究结果对豫北太行山乃至整个太行山区的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样地法对小浪底水库库区山地生态系统不同群落间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1)、Margalef物种丰富度(D2)、种间相遇概率(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等多样性指数进行研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与群落类型有密切关系,同一类型的群落中,多样性指数随演替时间表现出复杂的关系;2)土壤含水量对H′、P、Jsw、D1等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厚度与H′、D1、P呈显著正相关性;多样性指数与坡度无相关性;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指标与多样性指数H′、D1有显著的正相关;3)多样性指数H′与乔木、灌木群落生物量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草本群落与D1相关性不显著;4)乔木林群落的恢复时间与Jsw、H′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多样性指数(PD1、D2)与恢复时间关系不显著(P>0.05);恢复时间每增加10a,群落物种数平均增加约6种;5)物种多样性指数H′与灌木的盖度和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有些单优群落随高度增加和盖度提高,多样性指数反而表现出降低;6)草本植物群落的高度和盖度与物种丰富度指数D2与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H′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河北省元氏县有仙乡微地域环境内不同地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评价,查明有效态N含量低,P含量较低,6种微量营养元素亦严重缺乏。其中有905以上的土壤缺Zn,Mn,80%以上的土壤缺Mo,B,60%以上的土壤缺Cu,Fe,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土壤有效态元素含量低与有机质含量低呈显著相关,不同地形影响的土壤类型差异亦是造成土壤肥力不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对辽西山丘陵区旱地及其生态条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辽西低山丘陵区旱地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研究了改变辽西低山丘陵区旱地生产状况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从梁顶到沟底各类旱地治理改造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及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3种植被草丛、灌草丛和刺槐林及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群落类型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草丛>灌草丛>刺槐林,总覆盖度草丛>灌草丛>刺槐林.3种植被类型Zn,Mn,Na,Mg,Fe差异不显著.在灌草丛中,Mn,Na,Mg,Fe含量均为下层多于上层,差异均不显著,Zn则上层含量多.但在草丛植被类型中,Mn,Zn,Na含量下层多于上层;Mg,Fe含量上层多于下层.Zn,Mn,Na,Mg,Fe等因子均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关系.Mn与其它元素,Fe与其它元素(Na为显著相关),Mg与Na均达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豫北低山丘陵区农田边界系统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豫北低山丘陵区不同农田边界的植物丰富度、均匀度、生态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 植物丰富度指数依次为灌草丛>水渠边>稀疏林地>路旁>果园边际>作物边界带, 灌草丛物种丰富度显著大于其他边界类型, 作物边界带的物种丰富度显著小于其他农田边界类型; 植物均匀度指数依次为稀疏林地>灌草丛=水渠边>路旁>作物边界带>果园边际, 稀疏林地均匀度指数显著大于其他边界类型, 果园边际地的均匀度指数显著小于其他农田边界类型; 植物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 依次为水渠边>稀疏林地>灌草丛>果园边际>路旁>作物边界带, 水渠边的生态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大于其他边界类型, 作物边界带的生态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小于其他边界类型。灌草丛、路旁、水渠边、稀疏林地和果园边际地相互间的共有植物种较多, 其物种相似系数均在0.7以上, 而作物边界带与其他边界类型间的共有植物种较少, 物种相似系数也较低, 均在0.7以下, 其中, 作物边界带和灌草丛相似系数最低, 为0.47。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其结构与功能决定着该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分析了作为低山丘陵区代表的吉林省中东部黑牛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讨了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模式,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调控措施,为该区流域治理和生态经济农业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土壤通报》2015,(3):544-549
土壤入渗性能对于削减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环刀法,研究了吉林省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入渗性能。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稳定入渗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蒙古栎紫穗槐落叶松玉米菜园大豆果园杨树;不同植被土壤平均入渗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蒙古栎落叶松紫穗槐玉米菜园大豆果园杨树,落叶松、蒙古栎、紫穗槐的土壤渗透性能较好,杨树、果园的土壤渗透性能较差。(2)Horton公式拟合的稳定入渗率与实测值较为接近,Horton公式对本研究区土壤入渗过程拟合效果较好,比较适于描述本研究区的土壤入渗过程。(3)土壤初始入渗率与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稳定入渗率和平均入渗率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低山丘陵区要做好森林的保护和营造,从而增加土壤水分入渗,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调查和实地勘查的基础上,对东北低山丘陵区有代表性的红旗流域土地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根据流域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要求,调整了其土地利用结构。确定了该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工程规模,并计算了其效益。  相似文献   

12.
实行三个基本转变促进黄土丘陵区农业和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黄土丘陵区几十年治理开发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认为该地区要真正抓住西部大开发大好机遇,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农业和经济的快速及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指导思想和农业生产上实现三个根本转变。即:变以粮为主的广种薄收为高效的农林果牧综合发展;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以商品生产为主的集约经营;变生态经济相悖论为生态经济统一观。  相似文献   

13.
江苏丘陵区土地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区域自然特征与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对江苏丘陵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农业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加强小流域治理与中低产田改造 ,实现坡地立体开发 ;(2 )以点带面 ,加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生态农业基地建设 ;(3)调整农业结构 ,提高林果、禽畜、蔬菜、牧草等产业比重 ;(4)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与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存旭 《水土保持通报》2006,26(5):111-113,118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双重过渡带,受特殊气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对水土流失危害以及水土保持在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分析,指出了水土保持是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提出搞好水土保持,促进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重点抓好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切实加强拦沙蓄水工程和坡面水系配套工程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工作,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中的正反两方面事例,分析了制约该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了改善该区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并以此认为,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是实行农耕制度革命的重要举措,应该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结合,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山前平原地下水变化趋势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水资源短缺是华北平原农业持续发展和经济腾飞的主要限制因素,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同时降水量明显减少,造成了华北平原水资源匮乏,地表干枯,连年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很多地下水下降漏斗区。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水资源特点,以栾城县为例,研究了山前平原地下水变化规律、补给因素、排泄方式,同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平衡分析,据此提出了太行山山前平原农业用水方略。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分析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人工投入指标,统一能值密度以及引入折能/折标系数对其进行了修正,并采用修正后的模型对江苏省南通市1996—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1996—2010年间南通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65hm2增长到0.90hm2,主要是由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引起的;(2)同期南通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51hm2增长到0.81hm2,这主要是由农、畜产品产量提高和水电开发力度加大引起的,而通过劳务和资金投入提高承载力的空间很大;(3)1996—2010年南通市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可持续性评价指数也都在0.5以上,区域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为进一步缩小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差距,应采取以下措施:引导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继续提高农产品产量;重视人力资源的投入,促使经济发展方式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重庆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特征,探寻在生态敏感脆弱带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且剖析了利用各种政策,有效引导、激励、调控等经济发展行为以及技术进步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农户参与机制等推动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分析,以期探索出具有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找出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将乐县属闽西北山区,境内山峰林立,生物种类繁多,农业资源丰富,通过大抓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四荒”资源未有效利用等问题,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为甘肃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分析了甘肃农业的发展现状及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粮食安全放在重中之重、加快研发推广良种、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等加快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