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的实质是城乡高等教育需求差距扩大,根源在于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降低了高等教育经济收益,增加了高等教育投资风险,但对高等教育非经济收益的影响不显著。相对于城市家庭而言,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农村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的经济收益更少,更偏好教育的经济收益以及承受教育投资风险能力更弱。因此,大学生就业难导致我国城乡高等教育需求差距进一步扩大及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提高农村籍大学生比例的对策在于降低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提高高等教育收益、促进大学生就业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6,(14):171-173
三农问题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2015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结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努力寻找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突破口并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年龄、职场竞争力、返乡渠道、预期月薪、出台政策、家庭情况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行为影响显著。并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为大学生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胡林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75-10176,10193
通过问卷调查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发现农村籍大学生返乡虽具有地利、人和等优势,但目前仍存在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不高等问题,除农村环境等外因外,还受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返乡就业信心等内因影响.进一步利用问卷调查创业教育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发现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说明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的同时,增强学生返乡就业的信心,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发现农村籍大学生返乡虽具有地利、人和等优势,但目前仍存在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不高等问题,除农村环境等外因外,还受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返乡就业信心等内因影响。进一步利用问卷调查创业教育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发现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说明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的同时,增强学生返乡就业的信心,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了分析,并且从政府、高校、家庭和学生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村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籍大学生是我国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调查了河南省3 所高职院校800 名农村籍大学 生,结果显示他们的学业倦怠总体水平和各维度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农村籍高职院校学生生涯意 识薄弱,学习内驱力不足;原生家庭对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无法真正满足农村籍高 职院校大学生对就业的现实需求等。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降低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对策。主要有,提 升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动实践性;优化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的社会支持环境;完善农村籍高职 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重心也逐渐向城市转移,而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就业压力问题,而与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人才凋落,缺乏建设性人才,因此如何能够缓解城乡用人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就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培育途径做出了相关实践探索,希望能够促使更多的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从而解决我国当下的用人矛盾激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为严重.本文从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入手,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力求从政策方面找出支持对策.  相似文献   

9.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就业空间日趋饱和,大学毕业生面向农村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农村籍大学生回其生源地就业具有天然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但是农村籍大学生对此认同度并不高.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的现状,分析其中原因,探索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业科学》2019,(13):249-252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由投资、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2015年党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更加强调城乡协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每年毕业的广大农村籍大学生作为建设的主力军,可为农村发展提供知识型人才支撑,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好新农村,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振兴作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贡献。运用SWOT工具对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进行分析,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农村融入意识,提高创业就业成功率,纾解困扰返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城乡大学生心理素质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大学生身心素质存在着一定差异。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导致不同经济状况条件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农村学生的身心素质相对要优于城市学生。为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城乡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璐红  马卫鹏  王晓峰  孔小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51-13152,13155
依据统计数据资料,阐述了江苏省财产性收入现状:一是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数小,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二是虽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波动;三是增长速度大于纯收入增长速度;四是人均财产性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深刻剖析了影响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原因: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三是农村金融制度不健全;四是农村住房制度不健全;五是农村社保制度不完善。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一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夯实财产性收入基础;二是明晰土地产权主体,探索土地流转形势;三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四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中居住点住房的流转,完善农村住房租赁市场;五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3.
王春光 《农学学报》2015,5(2):124-130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是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消除城乡差别、推进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展迅速,特别是在医疗保障领域,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全面建立并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不仅有效地帮助农民防病治病,而且有助于广大农民避免“因病致贫”。尽管如此,与城市较为发达的医疗保险制度相比,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仍比较落后,亟须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笔者在充分肯定中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城乡二元医疗保障制度的弊端,并进一步分析了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已经具备的有利条件,以及未来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消费需求城乡差异表现形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消费领域的城乡差异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消费需求意愿差异、消费需求方式差异、消费需求结果差异、消费需求效用差异四个方面.这些差异的存在深刻影响了城乡学生进行高等教育消费的公平性.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打破城乡二元教育格局,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是缩小当前高等教育消费需求城乡差异,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业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德琼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5):175-176,183
农业院校农村籍大学生在农业院校所占比重较大,在经济困难和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首先对农业高校农村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深入剖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构建了农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统筹,是城乡区域的统筹,亦是工农产业的协调,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对工业和农业的财政扶持及金融扶持力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文化体育事业及投资所有制结构,也包括农业的行业特性及农村的区域属性等因素。运用吉林省1978—2009年统计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对影响"三化"的因素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投资中的城乡比例和银行贷款中的工农比例对"三化"统筹发展有显著的负影响,据此提出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注重对农村教育资源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都市农业区发展特征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都市农业区与城区的差异表现更为突出,为此乡村振兴的需求也较为迫切。基于都市农业区农业和农村的特征分析,本文探讨都市农业区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都市农业区发展生产型农业劣势明显、乡村社会治理复杂性强、可选农业类型少、农民增收压力大。同时,这一区域也有土地流转率高、农业多功能化发展环境好、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等优势。为此,从突破都市型农业发展劣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市与乡村建设差距这些目标出发,应进一步从科学规划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农业发展方向、社会保障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都市农业区乡村振兴实现的对策措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顶层部署,从社会、经济、政策制度、技术方法等层面综合统一落实,发挥政府、村民、农业从业者、社会等各类主体的作用,通过实践破解关键难题,才能突破性的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农村生源学生129名和城市生源学生57名为研究对象,对农村生源学生和城市生源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进行对比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生源和城市生源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总体使用频率较低;农村生源学生除了情感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略高于城市生源学生,其他各项策略的使用频率都低于城市生源学生;农村生源学生和城市生源学生都是补偿策略使用频率最高,但农村生源学生社交策略使用频率最低,城市生源学生记忆策略使用频率最低;农村生源学生和城市生源学生在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记忆策略方面都没有太大差异,补偿策略差异较大,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社交策略和认知策略的使用方面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偏低。利用CFPS 2012年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方法,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区位特征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个体异质性对农村学生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进而在控制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采用PSM方法测度农村高等教育的收入回报,设定不同的年龄分组,研究高等教育的长期收入回报,并分析东中西部农村高等教育的长期收入回报是否存在区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健康状况、医疗保险、智力、理解能力、外貌、父母学历和家庭地位等特征显著影响农村学生是否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个人收入要高于不接受高等教育时的收入;从长期来看,接受高等教育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个人之间的收入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对农村个人收入的长期影响显现得最早,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晚。在此基础上,为缩小教育差距、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提出教育资源投入向农村落后地区倾斜、高校针对农村贫困学生制定合理的教育补助规模、农村家庭转变传统封闭的教育观念鼓励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薛艳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30-7331
主要从研究生入学机会、学习过程、毕业后走向三个方面来描述并分析了农村籍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所面临的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