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畜牧》2013,(12):2
<正>养羊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倡导节粮型畜牧业、促进农牧民养殖增收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羊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消费者对羊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都大幅度提高。但一直以来我国养羊模式以户均十几只,二、三十只等散养为主而适度规模养殖比例不高。散户小群养殖设施简陋,  相似文献   

2.
《当代畜牧》2013,(15):2
<正>养羊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倡导节粮型畜牧业、促进农牧民养殖增收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羊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消费者对羊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都大幅度提高。但一直以来我国养羊模式以户均十几只,二、三十只等散养为主而适度规模养殖比例不高。散户小群养殖设施简陋,管理水平低,先进实用新技术、新成果难以应用和推广,资源不能充分发掘和利用,疫病难以控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使我国养羊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养羊是我国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养羊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养羊逐渐的从农户散养、小规模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发展。集约化养殖充分的利用了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销售途径,有助于优化羊养殖的资源配置,节约养殖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逯忠新 《兽医导刊》2014,(15):48-50
我国是养羊大国,羊饲养量和羊产品产量逐年增加,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底羊存栏量为2.85亿只,其中山羊1.41亿只,绵羊1.44亿只;羊肉产量401万吨;羊毛44.4万吨,羊绒1.8万吨。养羊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我国养羊水平与澳洲、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除了养殖模式还比较落后以外,羊病的发生和流行是制约我国养羊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草地资源丰富,约为国土资源的40%,为养羊业提供了优质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我国从建国开始,养羊业迅速发展,羊饲养量及出栏量增呈逐渐上升趋势。科技的进步使畜牧业迅猛发展,养羊规模也逐渐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而羊疫病的发生也直接使羊养殖业的发展受到制约。1规模羊场疫病流行特点1.1羊疫病种类多当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发布的相关资料显示,羊疫病种类繁多,主要疫病可达54种,且正呈上升  相似文献   

6.
畜牧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在我国的西部及北部地区地区,基于天然条件的优势,其畜牧业十分发达。尤其是羊群的家中舍饲,是该地区的农牧民增加牧业经济收入的主要方式。但是目前农户的养殖技术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使得养殖的经济效益不高。本文介绍一种养羊的的新技术-高床养羊,主要介绍了新技术的主要优势和其在羊的养殖中的具体应用,并对该技术应用下的羊养殖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逯忠新 《动物保健》2014,(11):48-50
我国是养羊大国,羊饲养量和羊产品产量逐年增加,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底羊存栏量为2.85亿只,其中山羊1.41亿只,绵羊1.44亿只;羊肉产量401万吨;羊毛44.4万吨,羊绒1.8万吨。养羊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我国养羊水平与澳洲、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除了养殖模式还比较落后以外,羊病的发生和流行是制约我国养羊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养羊业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本文结合多年生产实践和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资料,分析了1990年至2014年我国羊存栏量、羊产品产量变化趋势以及2014年各省份羊存栏数及生产水平,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养羊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旨在为养殖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养羊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各族人民素有养羊的传统和丰富经验。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理念的科学化,羊肉越来越受到国民的喜爱,国内羊肉市场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羊的养殖范围已有明显增加,羊用药物也随着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不断补充、健全羊用药物,建立有效的羊各类疾病防控方案势在必行。本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靖远县羊只饲养量逐年增加,已步入甘肃省羊产业大县行列,养羊业已由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方式向规模化方式转化,同时在全省草食畜牧业行动的带动下,养羊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养羊业已成为助推靖远县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靖远县养羊业已发展成为靖远县畜牧业中增长势头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产业之一。但是由于养殖密度高,多渠道引种、供种,防疫操作不规范,疫病防治措施不配套等,使规模化养羊场疫病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适宜的规模化养羊场防疫体系,在日常生产当中对羊群实行可靠的保健和疫病管理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扩大,畜牧业逐渐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发展态势,并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养羊业虽然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但是因市场前景广阔,养殖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随之而来的养殖风险也威胁着养羊业的发展,尤其是羊疫病的流行,经常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羊疫病防治的综合技术及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四川养羊历史悠久,品种资源、饲草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养羊业在四川畜牧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要求,为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肉羊生产产业带,提高四川养羊适度规模和健康养殖的水平,保障羊产品质量安全,增强羊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对四川肉用山羊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今后四川肉羊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集约化养殖模式逐渐代替了传统放牧为主的养殖模式,然而与其他畜禽养殖方式相比,我国集约化、标准化养羊水平较低,饲养的山羊个体小、生长慢,提供产品少、效益低。要提高现代养羊业生产力水平,离不开建设适合于羊生活和生产的畜舍环境。合理的羊舍建筑关系到科学的饲养管理、羊群健康、疾病预防、降低生产成本等各个方面。目前,传统的养羊模式都较为简单落后,在采食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山羊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红河州围绕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发展山地牧业和把畜牧业打造成主要支柱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快速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在养羊生产中,随着羊品种的杂交改良及生产管理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2015年全州羊出栏80.1万只,羊存栏200只以上的农户有287户,促进了农区舍饲养羊产业规模的发展,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规模养羊中,由于生产中防疫基础薄弱、疫病的传播风险持续存在、羊产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动物养殖也在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养羊产业已经逐渐成为规模化养殖的主导产业,随着养殖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羊的健康问题也受到了更多关注。笔者主要针对规模养羊场防疫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养羊业是我国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很多从事养羊的农民不了解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常因羊病给其养殖造成相当大的损失。1羊常见的寄生虫类别分析1.1消化道寄生虫类羊常见的消化寄生虫主要有线虫,绦虫等。消化道寄生虫虫卵随食物进入肠道后定植于肠道膜开始繁殖,长至第3阶段的幼虫会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草地。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畜牧业养殖中,羊是很常见的家畜动物,当前我国的养羊数量非常庞大,为广大养羊户带去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对人们饮食和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养羊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导致羊很容易产生各种疾病,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羊的身体健康,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羊疾病的预防控制与防治措施,以期对广大养羊户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地域辽阔,其中草场60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0%,是林地和农田的3倍还多,农业上的可利用秸秆也很丰富,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各品种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已经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随着羊的饲养效益日益攀升,规模化养羊场如雨后春笋般兴  相似文献   

19.
养羊业是青海省畜牧业中的优势产业,是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藏系绵羊则是我省养羊业的主导品种,主要包括高原型藏羊、山谷型藏羊和欧拉型藏羊。藏羊、蒙古羊和哈萨克羊是我国养羊业的三大品种。  相似文献   

20.
养羊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养羊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养殖方式进一步转变,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饲养量和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养羊业比重不断增加,已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加快养羊业的发展,对于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我国养羊业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我国养羊业发展较快,2005年,我国羊存栏达到3·72亿只,比2000年增长28%;羊肉产量达到435·5万t,比2000年增长59%。2005年,羊肉占肉类总产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