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两系杂交早稻陵两优22为材料,于2016-2018年在同一地点连续进行早稻适时早播,通过对其叶龄和分蘖动态等进行系统的苗情观测,掌握了该品种与季节同步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穗轴分化期、枝梗分化期、颖花分化期、拔节期、高峰苗期、花粉母细胞形成与减数分裂期和抽穗结实期等8个关键叶龄期及其群体发育特征,介绍了其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桃雄性育性与花器官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和减数分裂期,花粉发生与发育期,花粉成熟期对雄性可育品种和败育品种的花器官进行了游离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3.
杜仲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对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杜仲雌雄花芽为材料,通过对杜仲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观察对比发现:①杜仲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之间进行,花药从团聚开始向四周伸展时,小孢子母细胞开始进入减数分裂,前期持续时间较长,中期Ⅰ到末期Ⅱ分裂进行较快.杜仲花粉为2-细胞型,发育过程经历小孢子单核期(早期、中期、晚期)、二核期(前期-后期)、成熟花粉期,自减数分裂结束后至散粉历时15 d左右.②杜仲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间相差很长,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延续的时间较长.大约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10 d左右,大孢子母细胞才刚刚开始进入减数分裂,此时花粉发育至二核期;恰好当花粉成熟散粉时,大孢子母细胞发育到减数分裂的细线末期到粗线期.根据雌雄配子发生、发育的时序性对应关系,通过相同培养条件下小孢子发育进程的观察,可以对杜仲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进行即时判别.   相似文献   

4.
<正>1.以水调温,降低冠层温度。当早稻灌浆结实期出现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时,田间可灌深水,保持5~6厘米水层,增加田间湿度,改善稻田"小气候";也可日灌夜排,加快水稻叶片蒸腾,降低冠层温度。切忌后期断水过早,防止出现高温逼熟。2.追施粒肥,促进恢复生长。高温天气过后,对于受害较轻田块,要加强  相似文献   

5.
水稻不育突变株沈农05-9的形态和细胞学特征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粳5号与丰锦杂交的高代系的突变株沈农05-9和其原始株系为材料,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技术及石蜡切片技术.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特征观察.结果表明:该不育突变株花粉表现典败和染败,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形成二分体,而形成多核的花粉母细胞;花药表现干瘪且纤维化严重,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提前解体.该不育突变株的减数分裂方式类似于萍乡型显性不育系及早稻昆植不育系.导致败育的直接原因为绒毡层细胞提前解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系统地观察了新红星苹果从减数分裂到花粉发育成熟的全过程。观察结果表明新红星苹果的减数分裂是典型的双子叶类型,顶花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是同步的,侧花则极不同步。观察认为胼低质累积有利于花粉母细胞及小孢子的散开。药室内壁(纤维层)不是1层细胞而是2~3层;中间层直至开花期花药将要开裂时仍然存在。从减数分裂至二胞花粉形成只需5~6d的时间。绒毡层为腺质型,在单枝花粉粒形成时绒毡层开始退化,二胞花粉期绒毡层解体消失。扫描电镜观察10个品种的花粉粒形态、大小、纹饰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苦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苦瓜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发现苦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细胞质分裂类型为同时型,并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不同步现象。在苦瓜花粉母细胞细胞核分裂中,从前期I到中期I,核仁逐渐消失,到前期Ⅱ又重新出现,随后消失。同时,从前期I到中期I,染色体开始收缩并逐渐变得清晰,到末期I时,苦瓜染色体发生解螺旋并逐渐模糊,前期Ⅱ再次变得清晰。研究还发现,苦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I和前期II中,存在多核仁现象。苦瓜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部分多分孢子,这可能与逆境及染色体不同步分离相关。  相似文献   

8.
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低温冷害是由于低温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水稻低温冷害类型有:营养生长期延迟型冷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冷害:抽穗扬花期障碍型冷害:水稻灌浆期冷害。因此水稻要想抗低温夺高产,需因地制宜选择优质品种,并提高栽培技术等,避免及减少上述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同源四倍体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了同源四倍体萝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结果表明:二、四倍体减数分裂主要过程基本相似,均为同时型胞质分裂.区别在于:四倍体前期I 19.3%的花粉母细胞具有双核仁;中期I染色体构型复杂,二价体占53.8%,四价体占33.9%,多价体占7.4%;在25.5%的花粉母细胞中观察到染色体落后和染色体桥现象;中期Ⅱ纺锤体有"八"字、垂直和平行3种类型;非正常四分体达6.7%,败育率达32.0%.  相似文献   

10.
在人工气候箱内低温处理孕穗高粱植株,处理后用卡诺液固定花药,石蜡切片,研究低温造成高粱障碍型冷害的结构机制。结果表明,高粱障碍型冷害的结构机制表现为3种花药结构异常类型:A.花粉母细胞与绒毡层分离;B.部分绒毡层细胞变形,细胞间距加大;C.线毡层与药壁组织分离。此外,低温处理使绒毡层提前消失的同时,小孢子受害。高粱的低温敏感时期从花药结构异常判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中期Ⅰ以及四分体期对低温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安排e型杂交稻播栽期以及防御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通过e型杂交稻的分期播种资料找出对其影响的关键气象要素及阶段,对e型杂交稻新组合不同播种期的主要性状进行分析,并与其对应的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型杂交早稻对气象条件要求最敏感的时期是始穗前后0~10d,而e型杂交晚稻对气象条件最敏感的时期则是始穗前0~10 d;e型杂交早稻最适播种期为3月下旬,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其产量优势呈下降趋势;e型杂交晚稻e优21在赣南作一季稻栽培具有较好的高产潜力,且最适播种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水稻生产潜力的Logistic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江汉平原水稻单产变化的Logistic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微分方程离散化处理,得到一个一次函数.由于原始数据具有较强的随机波动性,通过对其指数平滑处理,再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模型中参数的估计值.最后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现阶段江汉平原水稻单产的最大潜力和水稻增产速度最快的时间段.对指导江汉平原水稻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农业地质调查总体综合评价项目研究基础上,以松嫩平原南部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区为研究对象,面积约8.29km~2,采集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典型农作物(玉米、水稻、大豆)及对应根系土壤样品,进行硒元素的测试分析,并对分析结果信息进行系统处理研究,查明研究区内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其在土壤中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硒元素的生态地球化学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南部表层土壤中硒含量为0.204mg·kg~(-1),达到了中等程度,在全国硒的地球化学分带中,处于低硒带分布区。大豆中硒元素的平均含量较高,反映大豆对土壤中硒元素的利用程度较高。玉米中硒平均含量最低,反应玉米对硒元素的吸收利用程度较差。松嫩平原南部地区居民硒摄入量处于极低水平,93%的居民硒摄入水平处于安全线以下,约53.5%人群处于缺硒状态。  相似文献   

14.
以三江平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方法通过地面调查定性描述了主要农作物的长势情况,收集和积累该区土地利用、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情况。根据野外实际调研,2008年大豆种植面积增加,水稻和玉米种植面积略减。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水稻冷害Ⅴ冷害的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稻作区1961-2006年每年7月10日-8月10日逐日平均气温、5-9月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发生的规律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6年间,在黑龙江省稻作区,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由北向南减少,北部地区为延迟型冷害最易发生的地区,牡丹江半山区为延迟型冷害较易发生的地区,三江平原地区为延迟型冷害易发生的地区,松嫩平原地区为延迟型冷害轻发生地区。黑龙江省北部稻作区、东部稻作区和中部稻作区为障碍型冷害重发区,南部稻作区为中等发生区,西部稻作区为轻发区。  相似文献   

16.
Rice growth requires a large amount of water, and planting rice will incr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Paddy field fallowing is importa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 agricultural region, but it remains a great challenge to accurately and quickly monitor the extent and area of fallowed paddy fields. Paddy fields have unique physic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paddy rice during the flooding and transplanting phases.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in phenology before and after paddy field fallowing, we proposed a phenology-based fallowed paddy field mapping algorithm. We used the Google Earth Engine(GEE)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and Landsat 8 images to extract the fallowed paddy field area on Sanjiang Plain of China in 2018.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andsat8, GEE, and phenology-based fallowed paddy field mapping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mapping of fallowed paddy fields on Sanjiang Plain of China.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the total fallowed paddy field area of Sanjiang Plain is 91 543 ha. The resultant fallowed paddy field map is of high accuracy, with a producer(user) accuracy of 83%(81%), based on validation using ground-truth samples. The Landsat-based map also exhibits high consistency with the agricultural statistical data. We estimated that paddy field fallowing reduced irrigation water by 384–521 million cubic meters on Sanjiang Plain in 2018.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support subsidization grants for fallowed paddy fields, the evaluation of fallowed paddy field effects and improvement in subsequent fallowed paddy field polic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免耕直播晚稻适宜播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江汉平原免耕直播晚稻的最佳播期。[方法]在荆州市对晚稻品系A进行6个不同播期的免耕直播试验,筛选晚稻的适宜播期。[结果]播期在5月31日~6月20日,每推迟10 d,抽穗期相应提前6 d;播期在6月20日~7月20日,每推迟10 d,抽穗期相应推迟5~10 d。播种延后的天数与抽穗期、全生育期、播种-齐叶期活动积温均呈二次曲线关系。6月30日以后的播期处理,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呈减小趋势,播期越迟,减小幅度越大。6月10日以后的播种处理,实际产量呈递减趋势,播期推迟到7月10日以后,产量减产510.0~1 252.5 kg/hm2。[结论]江汉平原免耕直播品系A的适宜播期为6月10日以前,6月30日左右播种结束。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湿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3年和2003年2个时期的TM和ETM图像作为基本的信息源,在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Erdas软件对三江平原地区湿地数据进行提取。结果表明:(1)从土地变化结构上来看,2003年较1993年,三江平原的湿地、林地、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湿地减少的最多,达到75.05%;耕地、水域、居民点面积增加,其中耕地的面积增加最大,为23.32%。(2)通过三江平原湿地空间变化分析可知,10 a间耕地增加了924 513.33 hm2,湿地变为耕地414 125.33 hm2,占湿地减少面积的70.46%,湿地转化为耕地的贡献率为44.79%;但是耕地转换为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很少。从得到的结果分析,影响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变化有3个原因: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减少使湿地面积退缩;人口增加加快了人类开垦湿地的步伐;空间区位因子的变化对于湿地的减少具有很大的影响。基于上述原因,提出了合理利用三江平原湿地和相应的保护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用通径分析方法建立水稻纹枯病气象等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量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水稻纹枯病综合气象等级预报模型γn=sum (Ci×Pi) from 1 to k;在分析不同气象因子对水稻纹枯病影响规律基础上,采用最优分析法,给出每个气象因子分级标准,得出每个因子在不同量值上对应的气象等级值Pi;利用荆州市往年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及对应年份5~8月逐日气象资料,采用通径分析法,确定每个气象因子对纹枯病影响权重,从而建立基于逐日气象要素的水稻纹枯病气象等级模型,可以用于过去3~5 d(或周、旬)纹枯病气象条件监测和未来3~5 d(或周、旬)气象条件对纹枯病发生发展适宜程度预报。经检验,预报气象等级与病虫害实际发生等级吻合率为65%,方法简单可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杂交稻天优3301再生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天优3301再生稻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调控途径,2007、2008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设置分期播栽试验,调查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天优3301从头季播种至再生季抽穗的积温为4000℃;早播早栽田头季显著延长营养生长期,结实期与光温高值期重合,再生季在安全齐穗期前抽穗,有利于建成多穗大穗、高结实率的群体;早播早栽田决定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是穗数和每穗粒数,二者对产量提升的贡献率合占95%以上,其中头季以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最高,再生季以穗数对增产的贡献率最高;迟栽迟播田头季结实期寡照,再生季花期和结实期遇冷害频繁,最终结实率低限制了高产。天优3301作再生稻栽培,宜早播早栽、适当密植;头季高产须在形成足额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再生季高产的关键是促进腋芽萌发,形成比头季多70%~100%的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