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分离出的具有抑制大豆孢囊线虫发生的菌株进行适当条件下纯培养后,取其发酵液与微量元素B、Mo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复配,初步筛选出对大豆孢囊线虫有明显的抗病、抑线效果的生物制剂。研究结果表明,经该制剂拌种后,进行盆栽和小区试验可以明显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提高植株体根系活力、增强植株光合能力、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
2003~2006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先后对来自于7个省市的394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从中选出8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2.03%,这些抗病种质均是优良的品种或品系,是较好的抗性亲本。  相似文献   

3.
4.
1大豆胞囊线虫特性病原为低等无脊椎动物即线虫中的大豆胞囊线虫。它在种子萌动7h左右即可以2龄幼虫侵入根尖内,头插入维管束定居,吸收养分进行生长发育经3次脱皮,由线形、豆荚形、瓶形变成3、4、5龄的成虫(雌的柠檬形,雄的线形)。雌成虫由于体躯膨大,撑破根表皮,裸露根表(白色亮晶晶的颗粒状物),内含满卵(1个胞囊内多至500粒左右),为白色胞囊;以后颜色加深,体壁变厚,由膜质变成革质老化,失去生命,成为褐色胞囊,以保护其内之卵不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杆菌悬浮种衣剂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孢囊线虫病又称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大豆孢囊线虫在大豆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危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可达30%。50%.甚至颗粒无收。2007年在扎兰屯市进行4000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种衣剂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田间药效试验.以明确该药剂拌种对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确定田间最佳拌种用药量和对作物的安全性.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文中就大豆抗胞囊线虫基因定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遗传研究表明: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遗传受少数几对基因控制,但是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借助分子遗传图谱,采用不同的抗源共计筛选到60个与抗病基因有关的标记,其中的一些位于相同的位点。其中,位于G连锁群上的rhg1位点和A连锁群上的Rhg4位点在多个群体中得到验证,并且对多个生理小种有抗性作用。由于采用的抗源和作图群体不同,接种的线虫群体在遗传上的异质性和分子标记本身的局限性,许多研究结果差异很大,同时也表明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遗传机制的复杂性。鉴于目前定位方法的原因,基因的精细定位需要借助于作图定位软件的改进,分子遗传图谱的加密和表型鉴定准确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分子水平验证大豆材料的抗病性,以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表现为抗性和感性的大豆为试材,利用已经报道的与SCN抗病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引物,对供试的大豆材料进行指纹图谱鉴定。结果表明:引物Satt130无扩增结果,Satt301没有多态性,Satt309和Satt082表现出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被分成3大类,其中在合丰25×抗线4号正反交组合中,抗病亲本抗线4号与(抗线4号×合丰25)F2、(合丰25×抗线4号)F3抗病后代抗-221、抗-131聚为一类;感病亲本合丰25与感病材料(合丰25×抗线4号)F2感-121被聚为一类,在这个区域将感病材料分开。而其它后代材料则聚为一类,并没有将抗感材料区分开。  相似文献   

8.
以土壤水分,肥力、质地及酸碱度等土壤环境条件下SCN发生数量,分析这些因子对SCN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抑制孢囊的生长,干旱条件下孢囊繁殖力强;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含量高,N,P,K含量高),SCN繁殖力低.通透性好的土壤中SCN的繁殖力也高,沙土较壤土中孢囊量多;土壤中性(PH6.5)时孢囊繁殖量最多,在偏酸性土壤中孢囊繁殖量大于偏碱性,但过酸或过碱(<pH5.3>pH8.0)都不利于SCN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特丁磷用于防治大豆胞囊线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掌握特丁磷对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治效果,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苏云金杆菌防治大豆孢囊线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孢囊线虫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给大豆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研究发现苏云金杆菌对线虫有毒杀活性,为防治大豆孢囊线虫寻找到了一条新途径。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对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常规化学农药,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是一种快捷、高效地揭示基因组信息的方法.本文对EST概念、技术原理及其在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对EST在大豆基因组研究和抗孢囊线虫大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几丁质酶在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中的作用,测定了不同抗性大豆品种被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前后以及供试诱导剂诱导被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根内几丁质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情况下,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根内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差异。接种大豆胞囊线虫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几丁质酶活性均增高。经过几丁质、壳聚糖和低聚糖诱导处理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几丁质酶活性进一步增强,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消长趋势;与其他两个诱导剂处理相比,几丁质诱导处理大豆后几丁质酶活性高峰提前,酶活性增加幅度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豆胞囊线虫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黑龙江、山东和山西4省6个地点采集大豆胞囊线虫标本,制成雌虫、雄虫、胞囊、阴门锥和2龄幼虫的永久封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了形态学的系统观察及电镜扫描,并与日本、美国的大豆胞囊线虫做了形态学比较。我国4省6个地点的大豆胞囊线虫的各个虫态的形态基本相同,与日本、美国的资料基本一致,为同一个种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黑河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的分布,对2010和2011年采集的黑河地区96份大豆田土样进行调查,研究了黑河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结果表明:黑河地区采集的土样均发现大豆胞囊线虫,且其胞囊密度分布不均匀。将黑河地区各点连续2a采集得到每100g风干土中胞囊数量分为5个区段:胞囊密度为0~50个的占13.79%,胞囊密度为50~100个的占37.93%,胞囊密度为100~150个的占17.24%,胞囊密度为150~200个的占27.57%,胞囊密度超过200个的占3.45%。  相似文献   

15.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引起大豆根系发育受阻和群体产量严重下降。为了进一步研究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机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理分化以及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基因和分子机制,对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研究及品种选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与大豆孢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大豆品种对田间大豆孢囊线虫发育均有较大的影响.感病品种根周的孢囊和J2数量与抗病品种相比较多,而抗病品种的变化趋势同休闲地相似.说明感病品种根浸出液刺激孢囊孵化,而抗病品种根浸出液抑制孢囊孵化.抗病品种内二龄、三龄、四龄幼虫出现高峰及数量不同,表明大豆孢囊线虫抗发育机制不同,初步推测PI90763、Peking、磨石豆、哈尔滨小黑豆及应县小黑豆为不同程度抗发育品种.  相似文献   

17.
1996-2000年应用田间自然病辅和病土盆栽相结合方法,对黑龙江省推广的36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生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36个品种中,抗病品种2个,占供试品种的5.5%,中抗品种9个,占供试品种的25.0%;感病品种13个,占人共试品种的36.1%;高感品种12个,占供试品种的33.3%,这说明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绝大部分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都是感病或高感的。  相似文献   

18.
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是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各种生物防治方法的逐渐深入研究,生物防治这一措施将在大豆生产上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与为害发挥重要作用。对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线虫研究室及部分国内外的线虫研究室在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讨过去生防措施的利弊,探索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的新方法,为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病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