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了解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 (Retz.)J.Sm.]配子体的发育特征特性以及孢子繁育技术,采用人工培养方法培养菜蕨的孢子,详细观察其配子体的发育全过程.结果表明:孢子为二面体型,单裂缝,假根先出,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丝状体阶段长3~4个细胞;片状体为小楔形,倒三角形分生细胞出现早,宽3~5个细胞时进入原叶体阶段;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成熟原叶体为对称心形,两翼宽大平展.成熟原叶体裸露,无毛状体,雌雄同体,初生假根具叶绿体,次生假根尖膨大或螺旋,成熟精子器具柄圆球体,颈卵器稍弯曲等,具有原始的性状也有进化的性状.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原叶体正常发育且成苗率达82%.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疏羽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L.) Schott var. remotiuscula(Kom.)Kom.)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褐色,赤道面观半圆形,极面观为椭圆形,单裂缝。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丝状体2~9细胞长,有明显的顶端细胞,可形成多细胞板状的片状体,片状体顶端分生组织继续分裂形成原叶体,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均具毛状体,毛状体内含叶绿体数枚,先端多具帽状分泌物,数量丰富。颈卵器和精子器几乎同时形成,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组成,成熟的颈卵器由4列细胞组成,4~5层细胞高。成熟的原叶体为倒卵状心脏形。  相似文献   

3.
水蕨配子体和孢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水蕨的生活史及其发育机制,采用土壤培养法,对粤东产水蕨的配子体和孢子体发育进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蕨孢子于3月和11月播种,在室内自然条件下培养12 d后萌发形成丝状体,接着发育形成原叶体;1个月后原叶体分化出精子器和颈卵器,第2个月形成胚,胚经过3~4个月的发育形成成熟植株,长出新的孢子叶;孢子发育成熟约需1个月;4~6月是水蕨营养生长的高峰期.水蕨以孢子繁殖为主,其原叶体上能长出新的原叶体或片状结构,形状大多不规则,雌雄同体.此外,水蕨具有1个原叶体上发育出多株孢子体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Olympus-BX53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人工培养条件下多羽实蕨(Bolbitis angustipinna(Hayata)H.Ito)配子体各发育阶段的结构特征,其中,重点观察了边缘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假根的分化。结果发现,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包括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片状体形成、原叶体形成等4个阶段;配子体的毛状体、边缘细胞、假根具有稳定的系统学特征,即毛状体为单细胞棒状,边缘细胞具有齿槽和突起2种形态,假根除具有弯曲、分叉和顶端膨大的特征外,还具有不规则缢缩和锯齿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良Knops琼脂培养基和腐殖土分别培养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孢子,解剖镜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的全部过程和有性繁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鹿角蕨的濒危原因。结果表明:鹿角蕨的成熟孢子橙黄色,两侧对称,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成熟原叶体呈对称心脏形;毛状体在幼原叶体阶段开始出现;精子器和颈卵器的发生时间间隔过长和自然状况下受精期湿度太低阻碍了精卵结合是鹿角蕨自身在配子体世代的主要濒危原因;此外,分布区狭窄、个体数量少、分布地原生植被遭到破坏、适宜的温暖阴湿自然环境丧失及人为滥采乱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鹿角蕨的濒危。  相似文献   

6.
通过人工培养,记录了石韦(Pyrrosia lingua)配子体发育的详细过程.孢子单裂缝,两侧对称,表面有瘤状突起;丝状体一般为2~4个细胞;幼原叶体为偏心形,成熟原叶体心形;片状体时期出现毛状体,原叶体发育类型为三叉蕨型;毛状体着生基细胞形态多样;约60 d性器成熟.  相似文献   

7.
紫萁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紫萁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其成熟孢子为四面体型、三裂缝,表面具短棒状纹饰。孢子萌发丝状体阶段不发达,为2-3细胞,原叶体发育为紫萁型,原叶体裸露,心脏型,精子器在孢子萌发后6-8周形成,颈卵器在精子器发生后4-5周形成。  相似文献   

8.
采用土壤法培养和组织培养的方法,分析小叶海金沙配子体的发育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发现小叶海金沙的孢子呈金黄色,极面观钝三角形,赤道观为半圆形或圆形,三裂缝.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类型为铁线蕨型.在1/4MS培养基上,其增殖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在田间生产条件下,以蕨菜孢子为试材,研究了4月中旬、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5个不同播期对大棚蕨菜孢子萌发、原叶体及孢子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份播孢形成原叶体和孢子体用时最短,分别为10 d和20 d,并且形成率最高,分别达到95%和35%,孢子苗成苗数量最多为40 500株/m2;6、7月份原叶体、孢子体形成率均低,分别为39%、28%和6%、8%。由此可见,在伊春地区孢子苗最佳播期是4月中旬,其次是5、8月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显微摄影技术观察记录孢子萌发至形成幼苗的过程,研究了赤霉素(GA3)和土壤基质对孢子萌发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从片状体发育形成原叶体阶段开始需要外界提供充足的养分,原叶体发育成苗阶段需要充足的水分,以利于受精卵的形成。外源施加GA3可以使孢子萌发时间至少提前2 d,质量浓度为10 mg/L的GA3促进孢子萌发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